什么是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进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出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进展变化足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的特点
主导产业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是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较大的产业;
第二,由于主导产业的存在及其作用会受特定的资源、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约束,因此区别的国家或同一个国家区别的经济进展阶段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它会受所依赖的资源、体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演替。例如,日本的主导产业演替顺序是:纺织工业→ 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汽车、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高技术产业。
第三,主导产业应具备序列演替性。由于主导产业应能够诱发相继的新一代主导产业,因此,特定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群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被新一代的主导产业所替代;
第四,主导产业应具备多层次性。由于进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历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问题,因此,处在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个主导产业群,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实现多重化的目标。
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制约因素
选择主导产业部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一国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条件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状态是既定的。也就是说一国只能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现实地选择某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部门。我国选择2000年的主导产业部门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的制约:
1.需求约束
需求约束紧要是我国过去几十年中长期的积累率过高形成的需求结构偏差。与其它国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时需求结构相比较,我国2000年需求结构有较大偏差,紧要是居民消费中食品消费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费(消费性制品和消费性服务)过小。世界银行的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家庭消费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为44%~49%,我国在选择2000年的主导产业时不应忽视这一重要差别。
2.供给约束
我国供给方面的紧要约束是能源基础原材料和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正花大气力进展基础产业,但从可运用资源(紧要是资金)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来看,无论90年代怎样提高投入比例,基础产业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缓解。到2000年,与其他国家相同进展水平人均能源占有量相比,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当低,原材料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也很突出。
3.就业约束
我国就业约束紧要在于劳动力供给量大,从而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到本世纪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比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年龄人口之和还要多2000万。另外,农村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大了就业压力。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在选择主导产业时不得不把安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摆到重要位置上。
4.科技、教育水平约束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不断冲击着各国已有的产业结构,它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影响的紧要方面是钢铁、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衰落,而电子计算机、宇航、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进展迅速。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我国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也应当注重新兴产业的进展,但同时还应看到我国作为进展中国家还缺乏全面进展新兴产业应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国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而且进展不平衡,具备多层次的特点。我国科技进展又受到国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约。据统计,在我国目前全部就业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只占1%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现期水平。
以上状况说明,我国不可能发生以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及其相关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变化。当然,我国也具备开发某些高技术的能力、集中力量进展某些新兴产业,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脱离我国实际状况,直接模仿当代的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单纯将高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就势必造成我国工业体系中新、旧结构断层和技术断层,破坏经济的正常进展。总之,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状况决定了我国主导产业群不可能完全高技术化,而必然是一种多层次的格局。
我国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借鉴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各种制约因素,我国选择2000年的主导产业应紧要依据以下几条标准:
1.需求潜力大
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备较大量、长期、稳定的需求。当然首先是针对国内市场。市场需求是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生存、进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
2.技术进步快且适用性强
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所选择的主导部门应当能够集中地体现技术进步的紧要方向和进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约,整个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不能过分追求高技术。我国技术与经济进展本来就有多层次的特点,技术进步也具备区别层次的内涵,并非一定具备最高水平。所以,我国选择主导产业,必须考虑到技术进展的多层次性和协调性,选择具备启动关联作用的“适用技术”。
3.部门带动性强
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它应具备较大的前、后向联系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产生对一系列部门的带动与推进作用,并使这些部门派生出对其它部门的进一步促进作用,从而产生经济进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
4.就业效果好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相对过剩,这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我们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具备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样可以既缓解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比较利益优势。
5.有进口替代或出口创汇能力
虽然我国主导产业应以国内市场作为主体市场,但在开放条件下,还必须具备国际竞争意识,重视国际贸易的作用。主导产业应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有外向进展潜力,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既增加有效供给时间,又可为国家换取外汇。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还应注意选择那些有一定技术基础,但产品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产业加以重点扶植,尽快实现产品的进口替代,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转化、创新能力,闯出一条“进口依赖——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道路。
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根据以上解析,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最有可能成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将是以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和电子工业为核心的产业群。不仅因为这些产业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选择标准,而且它们组成了一个技术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使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得以协调和衔接,符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多层次的特点。具体来说:
(一)食品工业
1.有巨大的需求潜力。从前面的解析可知,到2000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比重仍占第一位。仅国内需求就可构成一个巨大、长期、稳定的市场。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已是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大行业,但仍有相当大的进展潜力。
2.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食品工业是典型传统产业,属低等技术水平的产业。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通过技术更新改造和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不仅可以加速食品工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易于渗透扩散到其它传统产业,因而可以推动整个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低层次技术的提高。
3.可推动相关产业的进展。食品工业的进展首先可以带动为其提给原料的农业的进展。随着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档次的提高,对食品制造机械、食用色素、添加剂、酶制剂、营养强化剂、保鲜、贮存设备、各种食品包装材料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可以带动轻工机械、化工、造纸、玻璃、塑料、金属制品等产业的进展。
4.可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食品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进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安置新增劳动力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紧要场所。另外,食品工业要求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符合我国劳动力素质低的特点,可吸收大量文化层次低的劳动力。
5.具备优越的出口创汇条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紧要农作物产量均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我国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而且有许多特有、稀有物产,是许多国家无可比拟的,这就为食品工业进展提给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我国食品出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许多名扬四海的传统产品,另外我国劳动力丰富,产品成本低,这些都是食品工业参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
(二)汽车工业
1.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只要限制进口整车,我国国内汽车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从长远看,无论货车还是小轿车都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进展潜力。着眼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和社会运转节奏加快,轿车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我国轿车市场已由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我们再也不能依靠大量进口轿车来满足这种需求,加速进展我国自己的轿车工业势在必行。
2.技术进步快且有利于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的协调与稳定。虽然目前汽车工业在西方国家已沦为“夕阳产业”,但我国整体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能跨越这一阶段。而且它们属中等技术水平的产业,高新技术比较容易被它们吸收利用,它们的先进技术又较容易传递、渗透到传统产业,易被传统产业消化和接受。因此它们可以成为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过渡的中介技术,弥合高、低技术之间的断层,确保整体产业技术进步的协调与稳定。
3.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强。汽车工业具备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在国民经济诸部门中,汽车工业属于带动面大,波及范围广的产业之一。可以带动钢铁、石油、橡胶、玻璃、电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业的进展。
4.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汽车工业可提给较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由于汽车的使用面广、流动性大,其吸收间接就业人员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出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不能比拟的。
5.有能力实现“进口依赖——进口替代——出口创汇”的目标。我国汽车一直属于大宗进口商品之一,在过去30年中,中国花在进口汽车上的资金达260亿元,相当于30年投给整个汽车工业资金的4.3倍。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具备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具备了实现进口替代的能力。在挡住进口车的基础上,我国汽车行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汽车出口创汇逐年递增,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现已转向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正逐步走向衰落,这为我国汽车业打进国际市场提给了一个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尽可能多地占领这一市场。
(三)建筑业
1.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建筑业有长期不衰的稳定的市场。我国长期形成的需求结构的偏差,造成了建筑业的低收入弹性。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这一状况将根本扭转。随着经济的进展,工业出产用房和公共设施不断增加,第三产业也将进展起来,将产生对各种楼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码头和各种高级现代设施的建设任务,看来有可能使建筑业进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部门。
2.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进展。建筑业也属于中等层次的技术水平,它和汽车工业一样是连接高、低技术的纽带,同时对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进展有重大作用。
3.与其它产业联系广泛。建筑业的相关产业也是极广的,我国建筑产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筑材料共近8大类,2000个品种,3万多个规格。它可带动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械等50多个相关部门,而室内装修、家俱陈设等也是它的“前瞻”产业。
4.具备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和非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就是说进展这样的部门投入少而就业量大。从而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资金短缺的劣势。
5.具备打入国际市场的潜力。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雄厚、工人工资低、吃苦耐劳,并有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打入国际市场是一个有优势的产业。建筑业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而且可以带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一举数得。
(四)电子工业
1.具备广阔的进展前途。电子工业是个新兴产业,具备广阔的进展前途。我国电子工业已有10多个大门类,紧要品种有1500多种。电子技术和电子产品与技术装备,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出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因此社会需求面广、量大,而且符合社会长远进展的需要。从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2.体现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子工业是高技术产业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最活跃的新兴产业,凝结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为所有的部门提给现代的出产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响现代工业的进展。
3.部门带动作用强。电子工业的进展不仅需要机械工业提给各种大型、重型加工设备和实行超微、超细、超薄加工的精密设备,而且需要有关部门提给品种繁多、型号复杂的材料。因此,电子工业的迅速进展将会带动材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很多部门的较大进展。
4.相对就业效果好。电子工业属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就业效果不如前三个产业,但它涉及面广,在新兴产业中是吸收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可安置大量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就业。而且许多行业对就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就我国的科技教育水平来说,是不难达到的。
5.有实现进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创汇潜力。我国电子工业进口依赖度也很大,不仅成套设备大量进口,而且国产产品的关键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已采取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国产化以替代进口,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的。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增长也很快而且潜力很大。虽然近几年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仍有很大进展潜力。如果加以重点扶植,出口额和出口品种都将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