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划

什么是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是指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解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进展态势,对当地产业进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

产业规划的一般方式

城市规划历程中,产业规划有其规范方式:首先实行经济进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解析,以明确当前产业问题和预测未来进展方向。其次根据全球、区域或周边城市产业转移、区域政策和本地产业特征等,解析产业进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优劣势。再次,针对现状和进展条件,提出产业进展的总体战略,如结构升级、集群化、高技术化、区域协调 分工等,并按一定标准确定优势(或主导)产业及其战略。最后,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和“进展连片、企业进园”等原则,确定“点、轴、带、圈、片、区”的总体布局,或提出优势产业布局意向、明确各区区产业类型及规模:有些则将产业布局任务交给空间部分。

产业规划的基础理论

产业规划理论与方式的研究:邹军等(2002)在研究新时期的城镇体系规划时,指出其经济、产业进展的理论紧要是各种“进展阶段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经济空间分布理论紧要是“增长极理论、“点一轴渐进理论等。汪宇明等(2003)也将“全球化、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城市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的基础理论。顾朝林等(2003)在解析概念规划的理论与方式时,指出“产业结构的重组、转移和优势产业选择”,是产业进展战略的重点,理论依据紧要有“产业结构理论”、“梯度转移理论”、“主导产业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另外,许多学者都视“区位论”、“点一轴开发理论”、“增长极理论”为城市产业布局的基础理论。

产业规划的基础理论紧要有:进展阶段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主导产业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全球化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各种不均衡进展理论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点一轴开发理论、梯度推移理论,以及一些优势产业相关理论,如高新技术产业等。

产业规划基础理论的不足

基础理论大都属于宏观经济或区域经济范畴,指导了我国建国后9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国家产业整体、局部、个体的进展与布局;也蕴含了对基本经济规律和广泛社会公平的追求(张武斌,2001)。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进展环境的变化,基础理论在指导当前产业规划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对其研究方式与使用条件的综合解析,证实了这些不足:

1.理论体系的不足:大部分基础理论相对宏观、长效和落后

基础理论适用范围大都过于宏观、长期,对于范围相对较小的具体城市,需要给出近中期的实践性方案时,指导作用并不大。如“产业结构理论”是以若干国家几十年甚至一世纪为考察对象得出的结论(赵儒煌,2003);“区域进展阶段理论”和“主导产业理论”均属国家层面;“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虽然出发点并不宏观,但常用于指导进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的进展(李小建等,1999)。事实上,它们也仅指出了可能发生的一部分状况(如产业结构理论在推导历程中回避了科技进步导致的产业突变),不适合在非均质国家的特定地区运用。

并且,它们对于今天具体城市的产业环境,包含社会、文化、体制、交通通讯模式等都无法很好呼应。如“古典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的解析历程忽视了信息、折旧、地域文化、决策机制、企业组织,和交通、人口移动等重要因素(李小建等,1999)。此外,一些产业理论常忽视空间要素来研究经济行为(黄勤,2001),使产业战略缺乏必要的空间指向。

2.具体理论的不适:对规划城市针对性不强

另一些基础理论不存在问题,但有特定的前提和使用范围,并不适合规划城市,即使部分条件可以创造。例如,依据“全球化理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定位置,或拥有承接产业转移要素的少数城市,才能真正参与全球化并从中获益,对普通地区而言,更多地意味着挑战。但我国至少有182个城市提出了参与全球竞争的计划,而它们大多数不具备国际化条件(陈锋,2004)。 “产业集群理论”及各类优势产业相关理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类似问题。

3.理论选择的缺乏:基础理论直接运用,未加检验

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产业规划未对其指导理论加以检验。 目前产业规划大多在套用既有规划模式的历程中直接运用基础理论,并未加以选择和检验。即使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如采用“点’域“轴,,状布局,也不是出于对理论本质的思考。而事实上,它们的指导意义却并不肯定。总之,目前产业规划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强、未经必要选择,使产业规划面临严峻挑战。为有效编制并实施产业规划,我们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产业基础理论体系,并根据规划城市实况选择指导理论。

产业规划理论困境的可能突破

1.产业基础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

产业理论本身在不断进展、完善,传统产业理论也经历着更新,应将传统理论的新进展和综合、完善的先进理论一起纳入产业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另外,从本质上讲,产业进展是社会运行的结果,还需将影响社会运行的关键要素引入其中,以丰富内涵。

先进的产业理论体系将包含两大层面:一、传统理论的新进展,如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西方流派、新古典宏观和微观区位论、比较竞争优势理论等。二、宏微观、长短期相结合的先进理论,包含:1)现代产业进展、组织和布局理论,如新工业区位论、交易成本理论,新产业区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现代物流业,竞争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循环经济、民营经济以及各类优势产业理论;2)相关经济思潮或进展方式,如后福特主义、新自由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全球化理论、非场所理论及可持续进展等;3)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理论,如平行理论假设、城市经营、城市管制、政府规制理论等。

2.针对规划城市选择指导理论

基于“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一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互动关系,将选择方式总结为以下步骤:

(1)明确规划城市的社会经济特征,总结产业进展的关键问题(任务)

对于特定城市,指导理论的适宜性并非与流行性或先进性成正比,只有其使用条件与城市社会、经济特征相对应,才能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首先需要熟悉当地经济特征。其次,产业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当地产业进展的关键问题,这也是理论运用的目的。为此选择理论之前,还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特征,总结产业进展的关键问题。这将使理论选择与产业规划互动,并使可选理论大致明确。此时,可选理论将十分丰富、甚至庞杂,还需进一步寻找“过滤 理论的准绳。

(2)提炼关键问题进展、演变所遵循的基本(经济)原则

任何事物的进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理论便是基于这些基本规律,总结和推导事物的进展与演变。当产业理论的基本原则,与现实中城市产业进展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大多是经济或空间方面的)相吻合时,就能指导产业规划实践。如传统产业布局理论遵 集聚”原则,符合当时我国产业有选择集中进展的需求,而用以指导产业布局。指导结果则是理论在这些原则上的具体反映,如“点”状或“轴”状布局形式。因此,做好产业规划需要重新审视当地产业进展、演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以其为标准,选择适宜理论,同时明确理论的指导作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