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战略

产品战略概述

产品战略是企业对其所出产与经营的产品实行的全局性谋划。是企业营销组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组合要素的配置和经营管理。产品战略研究的解决的问题是向市场提给什么产品,并应如何通过产品去更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产品战略是否正确,直接关系企业的胜败兴衰和生死存亡。

产品战略包含产品质量战略、新产品开发战略、市场定位战略、品牌策略、包装策略、产品组合策略和服务策略等多方面内容

按照产品组合优化的观点,可对企业产品实行如下的分类:

(1)产品项目(Product Item)是指企业所出产与经营的具备区别功能、区别包装形状与尺寸的各项产品。

(2)产品线(Product Line)是指适应市场需求而组成的相互关系接近的产品组。

(3)产品组合(Product Mix)是指企业所出产与经营产品的结构方式,包含产品项目和产品线。

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观念出发,产品功能可以划分以下三个层次:

(1)基本功能:这是指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某种使用价值或所包含的价值量。如品质、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它是决定产品竟争能力的紧要因素。

(2)心理功能:这是指产品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功能,如新颖、高雅、独特,方便等。

(3)附加功能:这是指产品为用户提给的附加服务,如包换保修、送货上门、咨询服务等。

正确选择企业拳头产品是制订企业产品战略的重要问题,此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可以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

(2)产品处于寿命周期的成长期或成熟期,具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3)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具备竟争能力。

(4)企业出产与经营该类产品的各种条件在国内同行业保持优势。

(5)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品选择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组成产品战略的主体部分,下面分别实行阐述。

产品选择战略

制订产品选择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在评价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或经济性的基础上,达到企业产品组合优化。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方式。

(一)产品寿命周期法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一种产品从试制成功、投放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新产品代替,从而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产品寿命周期由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组成,如图6-1所示

现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紧要特点与对策介绍如下:

(1)引入期:产品投入市场,处于试销阶段,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一般低于10%。这时产品设计尚未定型,工艺不够稳定,出产批量小, 成本高,用户对产品不太了解,同行竟争者少,一般可能没有利润,甚至发生亏损。本阶段的紧要对策有:采取措施尽量缩短其时间长度, 以减少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强产品设计和工艺工作;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宣传与促销,努力增加销售额。

(2)成长期:产品销售量迅速上升,销售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在10%以上,产品设计、工艺基本定型,出产批量增大,成本降低,利润上升, 市场出现竟争者。本阶段的紧要对策有:加强综合计划, 改进出产经营管理;适时实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出产能力; 加强广告促销与售后服务,努力开拓市场。

(3)成熟期;市场趋近饱和,销售量的年增长率一般为-10% 至 +10%,利润达到高峰,较多竟争者进入市场,竟争非常激烈。 本阶段的紧要对策在于努力提高产品竟争能力,扩大销售。采取措施改进产品质量,改进出产经营管理,加强广告、促销与技术服务, 合理调整产品价格,等等。

(4)衰退期:新产品开始进入市场,逐渐取代老产品,销售量出现负增长,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小于-10%,利润日益下降, 本阶段的紧要对策有:

1)采取优惠价格、分期付款等方式法来促进销售;

2)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设法延长产品寿命周期, 如扩大产品用途,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改进产品包装,改善技术服务,等等。

3)在适当时机果断地淘汰老产品,进展新产品, 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产品组合优化法

常用的产品组合优化方式是由美国通用电气企业和波士顿战略咨询集团于60年代中期合作研究提出的"产品项目平衡经营管理技术",称之为PPM技术。该方式的应用步骤如下:

1.给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包含企业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市场容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等)和企业实力(包含市场占有率、出产能力、技术能力、销售能力等)的各个具体因素确定评分标准。

2.按照各项因素的评分标准给每一个产品(产品项目或产品线)评分。分别计算每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的总分。

3.依据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总分和企业实力总分的高低, 分别把它们各自划分为大、中、小三等。

4.按照每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的大、中、小状况 ,分别填入产品系列分布象限图,如图所示。 图中纵轴表示市场吸引力高低,横轴表示产品的企业实力大小。两方面的因素有九种组合方式,于是在图中形成九个象限。

5.依据产品所在的象限位置,采取相应对策:

第(1)象限:市场吸引力大,但企业实力小,属于有问题产品。 应采取选择性投入,提高企业实力,积极进展,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第(2)象限:市场吸引力中等,而企业实力小,属于危机产品。 应采取维持现状,努力获利的对策。

第(3)象限: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都很小,属于滞销产品。应采取收回投入后停产,予以淘汰的对策。

第(4)象限:市场吸引力大,企业实力中等,属于亚名牌产品。 应采取增加投入,提高实力,大力进展的对策。

第(5)象限: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均为中等,属于维持产品。应取维持现状的对策。

第(6)象限:市场吸引力小,企业实力中等,属于滞销产品。应采取撤退和淘汰的对策。

第(7)象限: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都很大,属于名牌产品。应采取积极投入,发挥优势,大力进展,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第(8)象限:市场吸引力中等,企业实力大,属于高盈利产品。 应根据市场预测,对有前途的产品予以改进和提高;对需求稳定的产品,采取维持现状、尽力获利的对策。

第(9)象限:市场吸引力小,而企业实力大,属于微利、无后劲的产品。应采取逐步减产和淘汰的对策。

产品开发战略

新产品开发在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产品是指产品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功能用途与老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或显著的差异。它又分为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 改进型新产品等几种状况。现对产品开发战略分述如后。

(一)领先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 企业努力追求产品技术水平和最终用途的新颖性,保持技术上的持续优势和市场竟争中的领先地位。当然它要求企业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源。譬如,美国摩托罗拉企业是创建于1929年的高科技电子企业,现已成为在全世界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的大型跨国企业。它紧要出产移动 电话、BP 机、半导体、计算机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在这些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一直支配世界无线电市场。该企业1988 年的销售收入为85亿美元,纯利额为4.5亿美元,1993年销售收入增至170亿美元,纯利额达10亿美元,1995年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增至270亿美元。 该企业始终将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基本方针, 摩托罗拉品牌移动 电话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40%。该企业贯彻高度开拓型的产品开发战略 ,其紧要对策有:

(1)技术领先,不 断推出让顾客惊讶的新产品,企业实行持续性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建设高新技术基地。

(2)新产品开发必须注意速度时效问题,研制速度快, 开发周期短。

(3)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质量务求完美, 减少顾客怨言到零为止。

(4)有效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竟逐市场。

(5)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投入,由新技术领先中创造出差异化的新产品领先上市,而占领市场。1994年该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达15亿美元,占其销售收入的9%。

(6)实施著名的G9组织设计策略。该企业的半导体事业群成立G9组织,由该事业群的4个地区的高阶主管,所属4个事业部的高阶主管,再加上一个负责研究与开发的高阶主管, 共同组成横跨地区业务、产品事业及研究开发专门业务的"9人特别小组",负责研究与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开会及追踪工作进度,并快速、机动地作出决策。

(7)运用政治技巧。该企业在各紧要市场国家中, 均派有负责与该国政府相关单位实行长期沟通与协调的专业代表, 使这些政府官员能够理解到正确的科技变革与合理的法规限制。 该企业能进入中国、俄罗斯市场,就得力于这种技巧的应用。

(8)重视教育训练。该企业全体员工每年至少有一周时间实行以学习新技术和质量经营管理为主的培训,为此每年支付费用1.5亿美元。

(二)追随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并不抢先研究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较好的新产品时,实行仿制并加以改进,迅速占领市场。 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跟踪竟争对手状况与动态的技术信息机构与人员,具备很强的消化、吸收与创新能力,容易受到专利的威胁。

(三)替代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有偿运用其它单位的研究与开发成果, 替代自己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力量不强、 资源有限的企业宜于采用这种战略。

(四)混合型开发战略

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为准则, 依据企业实际状况,混合使用上述几种产品开发战略。

产品战略案例解析

案例一:春兰集团的产品战略简介

1985年10月,春兰集团的前身---江苏泰州冷气设备厂厂长换人。此时这个地方国营小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0万元,年产值不过1000万元,职工1000人。时隔10年,春兰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空调出产基地、世界七大空调企业之一。春兰空调年出产能力140万台,拥有职工6000人,资产总值26亿元,全员劳动出产率100万元/人.年.1994年,集团年产销空调70万台,完成产值58亿元,利税7.5亿元,利润6亿元,居全国工业企业500强的第102位。1995年它以销售收入31.6 亿元居全国工业企业500强的第84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呢? 这要归功于春兰集团正确制订与贯彻了产品战略和有关业务战略及相应对策,现简要介绍如下。

1.明确产品战略目标。1986年,该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和行业状况解析,决定停止40多种冷气设备产品的出产,集中进展空调产品。 这时,全国出产空调厂家已有数十家,不少厂家实力非常雄厚, 多数厂家一般都出产3000大卡至7000大卡之间的空调产品。针对这种状况,春兰集团领导决定专门出产3000大卡以下和7000大卡以上的空调产品,自我一家,由此赢得了市场。

2.实施名牌战略。春兰集团开发与培育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春兰"空调。在1993年、1994年的全国市场产品竟争力调查与评比中,"春兰"空调连续夺得"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实际购买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三项第一。在1994年中国首届国产名牌空调评选中,春兰又获十大国产名牌排名第一,空调综合实力20强第一," 空调大主"。名牌战略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开拓了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5%,春兰空调已进入欧美、东南亚国家市场。

3.产品开发,追求一流。早在1987年, 春兰集团就提出赶超日本三菱企业"双子星"空调的目标。采取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春兰集团自行研制和出产的7800W 全封闭空调压缩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同类产品的世界先进水平。现在劳动出产率为100万元/人年,人均年创利税15万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规模经济。春兰集团投入1亿多元,通过及时引进、改造流水线,建成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厂,形成 140万台空调的年出产能力。建成的我国第一条柜式空调装配流水线,由于采用了立式装配法,节约投入40万元,提高工效20倍。

5.狠抓基础经营管理和质量经营管理。春兰集团从严治厂,依靠质量取胜,在内部制订和贯彻的质量经营管理指标,远远超出国家规范的标准,全体职工都签订了质量保证合同书。1994 年在全国空调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

6.强化营销,开拓市场。近几年来,春兰集团在全国建立了13 个分企业,39个办事处,大大强化了企业的营销能力。实行"受控代理制",企业向经销商让利,经销商必须预交订货款,按照规范按时按量从工厂进货,经销商与工厂结成利益共同体。春兰集团先后投入上亿元建立了包含全国60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在内的配套服务系统。上述举措既扩展了市场,又加速了资金周转,消除了三角债和产品积压现象。

7.策划多种经营。春兰集团规则到1998年集团产值达到200亿元,集团将形成工业、贸易、金融等多元化产业格局。 工业方面逐步扩展摩托车、机械制造、半导体器件等等。 目前已向摩托车产业投入几亿元,预计到1998年,春兰集团的摩托车和摩托车发动机将分别形成70-100万辆(台)的年出产能力

案例二:企业集团产品战略的解析

随着我国渐近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的附属物,逐渐转变为市场运行的独立主体,涌现出了一批像 华为、海尔这样的成功的企业集团。它们在激烈的市场中,依凭优秀的企业家、科学的战略规划、强大的执行能力而走上健康的可持续进展的道路。但同时,我们仍应看到,大部分企业并不具备象 华为、海尔的能力,甚至于对企业长远进展战略及近期进展计划都比较模糊,出现了很多“巨婴型”企业,昙花一现,没有可持续进展的能力。

为此,我从最为直观的企业产品战略的角度,来考察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性进展,进而能造就一大批像 华为、海尔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理论及其实践进展

企业集团战略紧要涉及企业的远期进展方向和范围,理想状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客户相匹配,以便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希望。一个成功的战略一般都是通过差异化的一体化经营行为创造持续的、独特的、有价值的竞争优势。成功的战略取决于做好许多事情,不仅仅是几件事,而是应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保持由竞争对手、客户、资金、人力、技术和资源的适应性的互动历程所构成的企业完整的动态系统,从而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国外关于集团战略的思考和研究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由于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效益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六、七十年代对多元化、跨行业经营企业的偏爱已经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被分权、高层经营管理者的技巧、协同共用和组合平衡等概念所代替。现阶段回归集中,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集团战略的新追求。

经营管理方面著名的历史学者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曾经描述像通用汽车、杜邦和标准石油这样的企业,因为它们已经进展得太大而难于经营管理了。这些企业从它们原来的业务或者行业进入了越来越多的行业或者市场以后,发现唯一能够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层负担过重的方式就是分权,即采用分部制结构。尤其是通用汽车企业采用分部制的成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快就流行起来了。1949所著的《战略、结构和经济效益》一书估计,在幸福500家中采用分部制结构的企业从0121年的24%上升到1959年的51%,而这一比例在1969年又上升到80%。许多状况下,分部化伴随而来的是多元化。

在六十年代期间,许多分部化的企业面临着进一步增长的问题。它们认为可以通过多元化实现更高的企业增长率。而这种多元化是建立在它们所具备的通用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发挥协同共用效果的机会的基础之上的。分部制和Peter Drucker所提出的通用经营管理技术概念,为多元化战略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初的流行提给了肥沃的土壤。

到了七十年代,国外许多新的多元化进展的大企业开始出现了经营效益问题。许多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不是在每一个行业都获得了同样的成功,因此这些企业开始感觉到需要在资源分配、目标的建立和购并等方面更有选择性。为了解决多元化经营企业资源分配问题,在七十年代波士顿咨询集团率先提出了组合计划的技术。这一时期组合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欢迎。

组合技术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了解每一个子企业对母企业的行业组合所作的贡献,但是它没有回答另一个关键问题:母企业可以为其子企业作什么贡献?在八十年代,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增加多元化行业组合的价值能力产生了广泛的怀疑。股票市场的袭击者(raider)的行动证明,它们通过收购大企业,拆分零卖可以获得巨额利润。80年代的收购浪潮使人们重新思考企业总部的作用以及多元化企业的正确战略。面对收购兼并的威胁和经营管理学术界的反对,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意识到有必要实行企业或者业务重组。减少层次、缩小规模、收缩业务或者行业组合和降低总部的运作成本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意味着流行了二十年的多元化进展的趋势被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重组,重组成为增加股东价值的有用途径。

许多新的研究也表明,重组是改进企业效益的一种手段。但是重组不能回答企业应该保留什么行业和出售什么行业,以及如何选择“核心业务或者行业”。九十年代C.K.Prahalad和GaryHamel就此提出企业的行业组合不应该被看成是若干行业的简单相加,而应该作为竞争力的集合。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他们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区别出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在经营管理企业组合的历程中经营管理者必须保证企业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分享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及发挥。

二、我国企业最需要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80年代,市场需求迅速释放,产品决定一切。90年代,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质量开始成为致胜的法宝。新世纪的到来,产品、质量、成本、经营管理、营销、技术创新、顾客服务、资源整合、经营行为一体化等要素的重要性先后有序地凸显出来。这表明企业竞争的层次和范围在迅速扩大,竞争的链条开始变得更长了,具备整合性的、体系化经营的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在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具备那种显而易见的战略地位。那些具备成本和质量优势的企业在获得十几年的成长和丰厚的利润之后,开始在价格战中减少赢利,经营日趋困难,即将成为过世的英雄。海尔企业也许是个例外。大多数企业都在相互模仿和相互竞争。所有竞争者提给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相同的产品品种、花色及服务,他们利用相同的渠道、相互模仿工厂配置。很多企业虽然在经营上常常有戏剧性的提高,但他们却因为没有能力将那些成果转化为可持续性的获利能力而遭受挫折。经营或经营管理代替了战略,他们离成功越走越远了。

以追求销售收入或利润为基础获得竞争优势,成功是无法长久维持的。这样的企业在竞争对手面前日渐艰难。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对最佳业绩的迅速传播。竞争者会迅速模仿经营管理技能、新型技术、投入要素、满足顾客的方式。审视一下家电业的进展史和行业内企业趋同的行为和产品,竞争的危险性随着价格大战现在变得越来越大了。

如果要逃脱现在正毁灭其业绩的相互摧残的商战,企业将不得不去学习战略。领导者必须提出原则以决定企业该对哪些变化和顾客需求作出反应,同时避免组织混乱,保持企业突出的地位。领导者必须向组织内的其它成员灌输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企业独特的定位,并在差异化的一体化经营行为中创造核心竞争优势。

在企业界,在许多行业,战略竞争已经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在较短时间内必将产生。尤其对于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来说,制定适合自身进展环境的企业战略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了8’9。

三、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特征

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局性

也就是说所规范的集团总体行动是统筹的、综合的,既要考虑到各成员企业自我进展的要求,更必须反映集团总体的进展需要,是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统一。

(二)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战略的适应性是指企业的各种经营行为与总体战略之间保持一致性,并且一组经营行为是相互加强、优势互补的。可持续性,即对集团整体长期进展所作的谋划,以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经营进展。企业集团的战略定位的含义必须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计划周期。如果使组织建立在长期战略的竞争力及技艺上,持续性就会促进单项经营行为的改进,提高整个经营行为的适应性,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并强化一个企业的特性。战略的持续性并不意味着静止的竞争观。相反,企业必须不断地扩大其独特性,保持差异化,加强其经营行为的适应性并创造价值。实际上,由于顾客、技术、环境发生变化,常会出现新的战略定位。

(三)竞争性和差异化

竞争性即指企业应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任何想要长期保持强有力的竞争性并得以持续进展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它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努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这种差异化的价值,成了衡量某个竞争者未来的兴旺程度和生存前景的尺度。

四、对企业集团产品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由于企业集团内部的产品门类和品种较为复杂,同时集团产品结构又体现着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向和存在价值,所以,单独把“企业集团的产品战略”拿出来实行探讨和思考,看看它的紧要内容是什么。

我认为对于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其产品战略应紧要侧重下述三个方面:

(一)立足主营业务,至少在某一个行业首先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同时注意产品的系列化、多角化,以产品组合的多样性,为各类用户或消费者提给更多的选择。集团内成员众多,各有自己的出产技术特点和产品优势,还有一套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体系。因此,在主营业务突出的基础上,整个集团不宜躺在现有的一、两个或少数几个产品上,大家分吃这几碗饭。这样不利于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集团现有资源的优化使用。集团应通过产品系列化来满足区别的用户需求,通过产品(包含服务)配套化来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从而形成并利用、发挥集团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集团还应通过产品的多角化,包含产品的横向多样化、纵向多样化和异向多样化来降低集团经营的危机,做到综合、有效地利用集团的资源,达到集团效益的最优化。

(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拉力作用和市场竞争的推力作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保持足够的技术储备。企业集团犹如一支混合舰队,攻击能力和防御能力很强,但整支舰队的调动、组编和转向不如中小型企业灵活、迅速。因此,集团的产品结构不仅仅要考虑近期的市场需求,更需解析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发掘未来的、潜在的需求,主动顺应市场变化进展的潮流,不断适时地推出新产品去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要充分利用集团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注重开发、出产与集团实力相适应的产品项目和服务项目。如果说产品是企业集团的生命,那么市场就是集团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土壤。集团的产品战略是集团总体战略最重要的构成之一。企业应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解析,通过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比较来寻找集团生存和进展的机会。机会各种各样,但基本上总是由产品和市场两个因素组合而成,企业集团更应凭借自己的实力形成长期的产品导向机制:用现有的产品占有并扩大现有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用现有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扩大集团的阵势;用新的产品替代现有产品,保持和巩固集团现有的市场,增强集团竞争力,维护集团的市场形象;用新产品,特别是新技术、高技术产品开拓新的市场,进展集团的市场领域,减少集团的危机,增强集团的后劲。

企业集团要不断进展和延伸产品概念,包含:

1.形式,即产品本身的外形实体,如产品的形状、特征、包装、商标等;

2.品质,即产品所具备的能满足用户某种特定需要的品质、功能、效用、利益等;

3.附加物,即产品有形实体以外的一系列因素,如交货期、各种售后服务、承诺、优惠条件等。

企业集团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优势,必须首先体现在战略性的产品组合上。在对集团拥有的各种出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配置中,不断实行丰富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以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产品优势。

企业集团可以充分利用诸如集科研、出产、流通于一体,具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的灵活组合,以及联系广、信息灵、影响大、实力强等多方面有利条件,从立足于市场竞争和满足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将集团实力转化为产品优势,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一)规模经济的优势

集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在成员之间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程度,以及扩大联合协作的范围、接纳新成员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品大批量出产的能力,以迅速满足扩大的市场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扩大集团的影响,控制市场份额,而且可以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以批量大、价格低稳操胜券,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支配权。

(二)质量优势

以创新、创优、创牌为动力,并充分运用和发挥对企业有利的产品质量优势,集团内的合理分工合作,高度的专业化出产,大幅度提高对零部件乃至最终产品出产的质量;大批量的出产方式,特别有利于有效地、经济地采用先进质量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稳定地将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配套服务优势

集团可以通过成员的选择和出产统筹安排,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到产品的品种配套,一条龙服务等等,建立起任何一个集团企业所无法取得的配套优势。

(四)开发新产品优势

市场竞争在形式上表现为产品竞争,但本质上还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谁有丰富的技术储备,能不断适时地推出新产品,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和制胜权。企业集团要通过联合拥有系统而独立的科研开发机构,保持与 高校、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联系。

因此,企业集团应该也必须拥有比单个企业强得多的研究与开发力量以领导产品的新潮流,取得经久不衰的竞争优势。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