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资格

什么是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种任职角色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素质与行为之总和。

任职资格相关的概念

职类:是一组职位的集合,这些职位要求任职者需具备的任职资格条件的种类、承但的职责、绩效标准、薪酬要素等管控激励方式,以及在组织中与其它职位的分工汇报关系相同或相似。

职种:对同职类职位实行细分归并而成,这些职位分别承担相同业务板块功能与责任。

职层:将同职类职位按照任职者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承担职责大小的差异程度实行分层归并而成。这些职位在绩效标准、薪酬要素等管控激励方式以及与其他职位的分工汇报关系存在差异。

职等/职级:运用于薪酬体系中的概念,职等与职级区间的确定要根据人力资源战略、企业规模、支付能力、人力资源现状等因素确定。

职位:是一系列工作/任务的集合。职位强调的是以“事”为中心,而不是担任该职位的“人”。

任职资格如何体现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的任职资格要求由两部分组成:行为能力与素质要求。行为能力包含适应战略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素质要求是指适合从事某一职类、职种、职位、职层任职要求的人的动机、个性、兴趣与偏好、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从事区别职类、职种、职层的工作的人所需的素质要求与行为能力是区别的,如技术类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工作方式与方式同营销类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工作方式与方式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对从事技术类工作的员工素质要求、行为能力要求与从事营销类工作的员工的素质要求、行为能力要求存在较大的区别;同一职类区别职种、职层的员工在任职资格要求上也有一定的偏重;同一职种区别职位上的员工任职资格原则上应该相同,这样便于同职种内员工的职位调配、轮换和工作协同等。

同一职类、职种的任职资格要求在企业战略相对不变的状况下,相对保持稳定。各职位的具体任职资格要求,可在不违反职类、职种的任职资格要求基础上,随组织机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可以因组织或人事上的安排而实行若干特定的要求。

企业在实行人力资源开发于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各职类、职种、职层员工能力的均衡进展,各职类、职种员工任职能力都要符合战略要求、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类人员、技术类人员和销售类人员的能力一定要均衡进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进展能力。

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是牵引员工任职能力成长的核心力量。

任职资格评价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表面看来,似乎都是对人的考核评价,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紧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量的假设区别

在西方企业,由于存在一支庞大的职业化队伍,因此,其假设是,我把人选好了,你进企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行你就留下,不行就走人,因此在西方实行绩效考核,以成败论英雄是行得通的。国内的状况则是,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远远不够,很多企业招聘人才,选来选去,发现其实都差不多,如果按拉出来遛遛的思路实行员工取舍,像华为、联想、万科这样高速进展的企业,可能一年下来也找不到几十号人,不可能会有今天的进展。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能评价人,又能培养人的综合方式,以华为为代表的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体系完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汉文帝有言:“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就是说,善导百姓是官员的职责,官员没去做这件事,却动辄说百姓有问题,用一大堆条条框框来定罪百姓,这怎么可以呢?汉文帝所说的那些官员的简单粗暴做法,跟今天很多企业岂不是很像?不告诉员工如何做,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却要求员工有卓越业绩,动辄以扣奖金为威胁,岂不缪哉。

2、做正确的事情与把事情做好

任职资格由于是对岗位实行分层经营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明确的每个人首先要去做正确的事情。举个例子,同样是软件工程师,明确了任职资格标准后,区别级别的软件工程师的评价将与其一一对应,助理软件工程师,只需要把分到手头的任务做好就可以了,通常对子模块的及时准确完成负责;中级、高级的软件工程师,则是对模块、系统负责,解决所负责项目中的一般问题,确保项目成功,而更高级别如软件专家,则需要对企业的重大项目负责,在专业领域方面,对技术平台、产品平台负有一定责任,对产品的市场成功负责等等。这样,在评价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而绩效考核,通常是对当期任务实行考评,在没有建立任职资格分级标准的状况下,可能存在责任分配不清,进而导致考评指标不清晰、交叉等,例如,很容易出现的一个指标就是,所有的软件工程师都对项目的成功负一定责任,那么,区别级别的工程师,负多大责任,负到何种程度,就说不清了。这就是典型的要求把事情做好,却忘了首先是要做正确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企业各职位类的纵向职责,即角色实行界定。

实际上,上述区别也就解释了很多企业基于业绩的晋升经营管理的失败。因为业绩好,不代表员工具备更高层次的能力,一个软件工程师写程序写得很漂亮,在同级中是最优秀的,只能代表他在模块工作中很胜任,不代表他能管好一个项目,因为经营管理项目需要系统的专业能力,需要对人的团队领导能力,如果仅仅因为对模块工作的考核连续几次获得A就晋升,可能就是把优秀的人才放到了错误的位置了。任职资格评价则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3、关注全程与关注结果

任职资格从投入、历程、产出三个角度对人实行评价,即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投入)、行为(历程)、贡献(产出)三方面对员工实行综合评价;这是一种关注全历程的评价思维。

绩效考核通常注重结果,很多企业在考核原则甚至企业价值观方面,明言“结果导向”即可说明。

这就引发出了一个长期和短期的问题。

4、长期与短期

任职资格由于从投入、历程、产出三个角度对人实行评价,在具备全面性的同时,也具备长期性,通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实行一次评价,这就使得评价尽可能的会客观一些,因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业绩,有没有短期行为损公肥私,在长期中都是可以看到的,这也鼓励员工多从企业角度看问题,做事情考虑长远而不是眼前。

由于绩效考核非常关注结果,考核周期通常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对员工作出评价,员工难免为了得到好的评价而多用手段,更何况结果往往和奖金、晋升直接挂钩,员工更免不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就算你有考核指标限定,也顾不上许多了,在实行强制排序和末位淘汰的企业尤为如此,保命要紧,只要能把考核成绩弄上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多消耗点企业资源、搞搞暗箱操作,总比灰溜溜的让企业干掉好。这种状况下,通常也会破坏企业的人际关系,考核成了上级得罪下级的事情,界定考(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评目标成了上下级的博弈、扯皮游戏等等。

对此,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做法是,虽然也执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结果尽量不要直接和个人奖罚即刻联系起来,对一个人的最终评价,紧要是通过任职资格评价来完成的。

同样,日本企业从来不考核,但是在组织气氛、出产效率等方面远优于国内、乃至美国企业,美国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反思、学习日本的风潮,亦足以明鉴。

因此,如何把考核变成真正能衡量业绩、帮助员工进展能力,考核如何与任职资格结合,是需要思考的。

任职资格系统的基本框架及设计思路

(1)任职资格系统是以企业战略和文化为出发点,战略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流程、组织及什么样的人才。同为任职资格标准的建立提给了依据。

(2)对照人才需求,可以进一步解析“现有人员的差距在哪”,并评估“现有人员进步如何”,探讨“如何促进这种进步”。

(3)基于人才的战略性思考,任职资格经营管理的紧要工作包含:

A.建立任职资格标准;

B.对现有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定级评价;

C.根据现有人员进步表现,对现有人员任职资格实行调整;

D.通过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员任命和员工薪酬等人事政策促进员工任职资格不断提升。

(4)基于业务流程于组织结构,结合企业战略于文化要求,对职位实行解析,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职位归类和分层分级(职类职种于种级划分),然后每个职种建立自己的任职资格标准,即明确在区别的业务领域,我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能力标准)和有哪些行为特征(行为标准)的人才,任职资格标准随着企业战略于文化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变化。

(5)根据员工所在职位和职种,首先对员工实行现状评价,确定其初始任职资格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与工作业绩评价结果,定期实行能力和行为能力表现的动态评价,实现任职资格调整经营管理(即升级、保级和降级)。

(6)任职资格评价一方面为培训、绩效考核、人员任用和员工薪酬提给前提基础;另一方面也通过培训、考核、任用和薪酬等员工切身利益牵引,反过来使得企业任职资格标准得以持续改进。

(7)在人力战略进展思路的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将为企业战略的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落地提给用力的制度保证。

任职资格系统设计的步骤

企业在建立任职资格系统时,必须从解析企业职位经营管理状况入手:

第一步:职位梳理。如果企业组织设计已经完成,在组织设计历程中,经过工作解析,职位设计已经到位时,这一步骤可以省略。如果企业组织设计不到位,则需要把企业所有职位的名称、职责划分作一次梳理,明确职位设置的规则和职位职责划分的基本原则,为职位按业务流程分类奠定基础。

第二步:职位分类。按企业战略对未来核心能力的要求,确立职类、职种、职层划分的原则,明确需要强化的业务能力有哪些,并落实到职类、职种、职层划分中去。企业职类、职种、职层划分的数量,依行业、企业进展规模、进展阶段和进展业务模式区别而有所变化。

第三步:职类、职种、职层定义。依据战略和业务模式对各职类、职种、职层的要求区别,对各职类、职种、职层实行分别定义,明确职类、职种、职层在未来战略和经营方式中的能力要求与角色扮演。

第四步:各职种级别角色划分与任职资格等级标准编写。依据本职种业务知识,能力,行为等要求将各职种的任职角色划分为若干等级,并界定其任职资格标准和行为标准。

第五步:建立任职资格个经营管理制度。对任职资格分层分类后,如何解决人员进入任职资格系统,如何实行任职资格升降、转换等问题要通过建立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制度加以解决。

实施任职资格经营管理的意义

任职资格经营管理是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实现组织内“人-岗”匹配的前提。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辟双重职业进展通道,为员工进展提给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可提给人才战略与规划的依据。实施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由功能型向历程型转变。

一、任职资格经营管理是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

1.任职资格经营管理是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企业为实现目标需要构建或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机构,作为组织机构单元要素的职位承载着企业实现目标的分解指标,职位经营管理包含职位设置、职位职责、职位权限、职位关系、职位承载的关键绩效指标、任职条件等,所有这一切来源于工作解析(职位解析)。职位的任职条件是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中的标准,而通过任职资格经营管理提给符合职位要求的任职者,从而满足岗位对任职者的需要。

2.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中所确定的任职条件是企业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来源于职位需要和任职资格,即由职位经营管理确定的人员编制不足时,任职资格提给所需配备任职的基本要求。

3.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为培训提给了方向。培训即是“补差”,一方面,新任职者的任职者知识、能力等某一方面的不足以职位需求时就产生了培训需要;另一方面, 岗位的任职条件也会随岗位内涵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调整任职者来满足,只有通过对现有任职者的培训来实现也才是最现实最经济的。

4.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中的任职资格作为绩效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绩效经营管理通过目标设定、历程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四环节来促进企业与个人的提升,绩效目标的来源除企业的目标分解外还结合了职位对任职者的条件要求。

5.任职资格经营管理是薪酬经营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之一。企业薪酬设计遵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个体均衡”的三原则。外部均衡,即薪酬具备市场竞争性;内部均衡,即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个体均衡,即同岗位区别人员由于工作绩效区别薪酬也应区别。付薪除考虑职位价值外,还应该考虑任职者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任职资格经营管理的研究范畴,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决定着部分的薪酬。

二、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和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以及规范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企业结构;按业务规范制定的员工行为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员工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保证。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战略的要求,就必须及时规范企业模式,即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及员工行为标准,并按照员工任职资格要求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让具备适应战略要求的人才进入合适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地改进绩效,实现经营战略和可持续进展。当企业的战略作大的调整或重新制定新的战略时,企业需作相应的调整或变革,员工的任职资格体系和标准也须做相应的变动和提高。

三、任职资格经营管理通过开辟双重职业进展通道,为员工进展提给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留住人才

成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企事业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变动相对容易的现在,许多人将获得能力提高机会的择业选择放于高薪待遇之前。企业的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将企业内的职位实行职种、职类、职层的划分,明确区别职层的要求,使员工一目了然自己目前所在位置、自己的选择及今后可能努力达到的位置。

四、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可提给人才战略与规划的依据

人才战略与规划是为一个企业机构实现其进展战略提给人才保证的,将人才战略与规划概括为“人才有多少,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人才何处来”。要知道人才有多少,就必须对现有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实行现状解析,摸清家底;要知道“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需要对企业机构的进展战略实行解析,解析实现战略需要多少人和需要什么样的人,也需要以任职资格为依据;要解决“人才何处来”,需要制定出人才的甄选、培养、开发等具体方案与措施,这些措施借助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工具,就可有效地调配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开发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可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开发的经济效益,并缩短其开发时间。

五、推行任职资格经营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由功能型向历程型转变

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是以功能界定部门的,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已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猛,企业经营强调以客户产品为导向,功能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为体现跨部门动作、市场响应快速的历程型经营管理模式。历程型经营管理模式:第一,以客户作为近程的输出接受者,使每个结果的执行历程都能够得到评价, 历程透明;第二,历程型经营管理以目标导向明显,减少部门之间协调,防止了部门间的扯皮,实现以流程为主线的跨部门动作;第三,历程型经营管理是以关键流程来配置组织机构的,以流程为核心,减少了物料、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市场响应力。

任职资格经营管理中的行为经营管理从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来建立行为标准,关注工作历程,实现历程经营管理。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