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力

什么是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应用知识和人的智力,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

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内容

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系统地完成与创新有关地各项行为地能力,包含:

一是在技术上,企业能否将科学的概念转化成为用户开发的产品,并且出产、制造和提给给消费者;

二是企业提给的产品是否能被用户认可,企业能否有效地说服用户接受自己的产品;

三是企业是否能有效地经营管理这一历程,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

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构成

1、市场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首先需要决定针对什么样的顾客、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对产品如何定价,怎么说服客户、鼓励客户的购买,已及实际完成销售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具备完成下述三个方面行为的能力:

(1)产品定义。

在一个给定的市场上,企业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从而为企业的开发和出产经营行为确定目标用户群和产品。这包含市场调研、需求解析和产品定义等行为。收集用户的需求信息,对用户的需求实行归类解析,找出有可能满足的市场需求。产品概念的产生、选择和测试,最终给出产品的定义。对于一个成熟市场而言,随着企业产品种类的增多,企业还需要根据客户和竞争的要求,实行有效的产品线经营管理。

(2)产品营销。

定价、广告与促销。一旦企业确定要开发产品,那么与产品相关的营销行为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行为。这包含根据市场的状况对产品实行定价,通过广告和促销行为,吸引客户的注意,并影响和说服顾客购买目标产品,并教育客户如何使用创新的产品。

(3)销售执行。

销售、配送与服务。产品创新行为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创新行为的收益。这紧要通过完成产品的销售来实行。因此,企业要建立销售渠道、配送体系,培训销售人员,并对销售行为实行监控,根据市场状况调整销售策略,有效经营管理折扣、销售回款;以及为顾客提给培训、安装和售后服务等。

2、技术能力

如果假设企业已知为用户提给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获得商业利益,那么企业面临的紧要挑战就是在技术上实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出产。即在技术上实现创新的想法。包含三个方面的行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和出产制造。

(l)技术研发。

在技术上实现用户的使用价值,包含对新的技术和工程问题的研究,以达到一定的技术性能,相当于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的开发。

(2)产品设计。

新的技术往往能够解决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但针对具体的特定对象,产品需要专门的开发和设计。这包含针对特定对象,确定产品的性能组合和实现方式、提出产品内部零部件的分布和组合方式,用户界面和用户操作方式的确定、产品的外观、包装设计等等。

(3)出产制造。

在实验室内完成了产品的样本,仅仅是开发行为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一个成功的产品创新行为,在技术上还需要解决出产制造历程。这包含对工艺的设计、出产工具和检测工具、供应链的组织和经营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等等。

与市场能力类似,针对区别类型的技术或产品,上述三类行为的重要性、需要投入的资源也会有差异。

3、整合能力

任何一个创新产品的成功,需要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的能力。任何单方面的能力,都不足以保证企业持续和稳定的产品创新行为。仅有发明创造并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只有在此基础上完成出产、营销等一系列的行为,最终使之在市场中完成扩散,才是有效的创新。“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求解、或者在实验室里对一个新 ‘产品’的发明,其本身对经济并没有直接的贡献,创新不仅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需要产品开发、制造、营销、配送、服务,以及后续的产品改进与升级等一系列的行为”。因此,除了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能力,有效地将相关能力整合在一起也是至关重要的。

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核心就是将技术、市场和企业的能力整合起来。如何对这些能力实行有效地整合,系统的完成企业的经营行为,是现有的许多关于能力的研究关注的紧要问题。由于创新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整合能力包含外部整合能力(如对外合作,人才招聘)和内部整合能力(如经营管理流程)。

企业创新能力的类型

(1)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创新资源投入是指获取稀缺出产要素并在创新行为中的投入,而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则指投入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知识经济强调,知识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然而,知识的重要性不只是在于对知识的拥有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蕴藏在知识背后的能力及其发挥,而且企业的利润紧要归结于对知识和智力的大量投入带来的递增收益。所以,在后工业社会,资源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衡量就更加复杂,紧要是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来体现其差异性。

(2)创新经营管理能力。

创新经营管理能力表现为企业进展和评价创新机会、组织经营管理创新行为的能力。一个善于经营管理创新的企业应具备明确可行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创新机制。由于组织化是现代企业创新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有效的创新机制,是指企业创新人员得到合理安排使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出产、营销与综合经营管理部门存在畅通的联系渠道,有良好的沟通方式,部门间能够开展旨在实现创新的协调和具备良好的激励机制,企业与外部在组织、信息、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交换方式和制度。

(3)创新激励能力。

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行为都不会产? 生。企业创新不是单纯的企业守业行为,而是企业员工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历程,是企业文化中首创精神的体现。创新激励/能力就是使企业产生创新愿望,鼓励将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是使员工具备创新主动性和前瞻性的能力。

(4)创新实现能力。

创新实现能力是相对创新历程而言的。从技术创新历程来看,基本上经过几个阶段,即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得到设想或新的思想,然后经过研究开发出模式、样品或实验数据,经过中试历程,最后出产出新产品投入市场,并在营销中取得创新的效益。根据创新历程,可以认为创新实现能力包含:

①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是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结果。但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不能代替研究开发能力,前者既强调研究开发投入,叉强调非研究开发投入,后者则强调研究开发产出;

②出产能力。出产能力指将研究开发成果从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批量产品的能力;

③营销能力。创新所需要的营销能力不仅是指产品开发出来后所具备的销售能力,而且还包含研究市场,使消费者接受新产品,通过企业用户和竞争者反馈信息以改进产品,从而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市场范围的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矩阵

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创新能力按照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实行分解,就能得到企业的创新能力矩阵(如下图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按照技术和市场两个职能的分解,不包含其他职能能力以及把这些职能整合在一起的组织能力。

图:企业创新能力矩阵

由图可以看出,通过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维度,可以概要描述企业创新的现状。我们把技术能力沿企业经营行为的价值链打开,分为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出产制造;把市场能力沿企业经营行为的价值链打开,分为产品定义、产品营销和销售执行。在一个专业化分工还不是很清晰的市场上,比如完全的垂直一体化条件下,出产和销售无疑是企业最基本的能力。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营销行为,如定价、促销、广告、服务对于企业提升知名度,获取最大化的价值无疑非常重要。但在一个同质化产品竞争的条件下,营销带来的空间依然非常有限。这就需要企业具备开发差异化产品的能力,体现在产品的性能、外观设计、用户界面等方面。仅仅有技术上的产品设计能力还不够,企业还必须保证其开发的产品组合能够较好地满足区别的用户需求,即适当的产品定义。技术的研发则是支撑企业在一个具备技术壁垒的行业内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1)在企业的创新行为中,技术和市场始终都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缺一不可。而且,技术行为和市场行为始终是相互关联,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以产品创新为例,企业在产品开发初期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开发产品概念,并对产品做出定义,回答客户是谁,产品的竞争性属性和核心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准确把握需要企业的市场能力,同时也需要技术部门来回答可行性的问题。当确定产品概念,进入实现阶段,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会发挥重要角色,但此时同样需要市场人员一起协调,比如产品的设计与后期市场营销中企业形象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各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有机整合。关于整合能力本身的探讨就是一个重大话题,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2)随着复杂性增加,分工越来越细化,垂直专业化在很多领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仍然以产品创新为例,相当多的产品创新已经不可能由单一企业完成。比如一个手机厂商,它拥有自由品牌,自己来做需求解析,产品定义,产品的营销;但它的核心芯片可能来自一个企业,手机设计来自设计企业,出产由代工厂商完成,销售渠道也是部分外包。因此企业的能力也是高度专业化和分散化的。即便如此在我国,如此专业化的分工也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上图的作用在于,它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演进框架,有助于我们来解析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其变化。

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显然,企业创新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业的核心能力一脉相连的两个区别方面。

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依赖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当核心能力适应竞争环境和企业进展战略要求时,能有效地促进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在培育和维持企业核心能力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企业是创新型企业的话,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部分,但作为创新本身来说,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分开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企业创新能力案例解析

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资本,经济取得了高速进展,但是也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首先,外资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国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大。其次,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日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展。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水平总体上偏低,与国外中小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开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从现实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摆脱以外延为主的进展模式,采用模仿技术比较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出产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差异化,市场竞争压力大。

在目前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只有实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实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和可持续进展。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影响,如政府支持、企业人才结构、企业领导支持等。目前,国家一些重大创新虽然来自于中小企业,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种种不足,紧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的经费、危机比较大,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去走创新这条路。

(2)研发能力不足,以企业研发机构普及率为例,我国99%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开发机构。而日本有相当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3)缺少高素质人才。很多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没有雇佣中高学历人才,而是拥有大量低学历人员。如中小企业中财务人员的学历分布,区别学历的人员占整个财务人员的百分比分别为:中专65%,中专以下5%大专25%本科及以上仅占5%。

(4)缺少科学经营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经验经营管理阶段,经营管理粗放,缺少现代经营管理新观念和方式。

(5)资金缺少。每年中小企业用于创新和研发经费很少,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3%左右。

(6)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创新只是研发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形成人人有创新思想的文化氛围。而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不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创新历程中。

打造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相关对策

1.培养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机制

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由于如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院校之间更应该加强合作。由于单个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资金不足、创新危机大等,更应该培养创新合作。

(1)中小企业之间合作。在金融危机这个寒冬下,尤其同行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应各自为战,而应该抱团取暖。同行企业在技术互补性较强,技术之间融合较容易实现。合作可以大大增强合作双方或多方的竞争力。尤其对一些大型创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个企业往往能力不足,如果中小企业之间实行合作,将会利大于弊。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采用以下创新合作模式:组建技术联合体和联合引进攻关。

(2)中小企业与政府之间合作。由于政府往往实施大型创新项目,会邀请企业、院校参与其中。一方面,在这方面合作,政府应该倾向于中小企业;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应该参与政府的一些大型创新项目,培养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拥有自身核心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不会处于不利局面。

(3)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大专院校比企业拥有更多高科技人才,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不足。合作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①采用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如海尔就与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基地,实现海尔在多方面的创新。

②企业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自己所需人才。芜湖奇瑞就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合作,利用高校为自己培养汽车方面定向人才,解决了人才缺乏这一难题。

2.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强化以创新集群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形成,现阶段重点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公共政策引导,培育和进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组织。在当今金融危机中,政府应该构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建立全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国家和各级省政府机关中的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尽快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引导中小企业诚实经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由中央政府和各级省政府出资或授权出资,吸引商业银行、各地担保企业和危机投入家参股,组成股份制和市场化的国家和省级再担保企业,为一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实行创新行为提给贷款担保。

(2)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危机投入体系。建设多层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境外上市等途径,展开直接融资。国家和各级省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在前期、中期、后期的扶持和投入,减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危机。

(3)通过税收、财政等积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在税收方面,对实行创新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返还制度。在财政方面,对实行创新的中小企业实行补贴或者资金参与的方式支持它们实行创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