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进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利害关系人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含: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企业或附属企业、合作伙伴、投入者和股东。
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探讨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可见西方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的重要机构。新一届秘书长安南上台后,联合国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从国家主权的维护更多地转向了公民权利的维护。鉴于全球化的脆弱性和国际间越拉越大的差距,鉴于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以及财富的分配不公和不平等,特别是鉴于某些企业不合理的进展对世界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安南向国际商界领袖提出了挑战,那就是呼吁企业约束自己自私的牟利行为,并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1999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年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进展与推广。
解析这九项原则,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紧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给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等方面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给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出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用“全球协议”的标准来对照我们中国企业,可以看到很多差距。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的进展目标距离国际标准还差得很远。
具体来讲,当前某些中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大体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起的作用,尽量逃避税收以及社保缴费,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给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为富不仁,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所有者谋利润,企业主堕落成资本的奴隶,赚钱的机器,六是缺乏提给公共产品的意识,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七是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一些在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垄断企业,大量侵吞垄断利润,并极力排斥市场竞争,八是普遍缺少诚信,国有企业对国家缺少诚信,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民营企业通过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中国企业的进展正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如何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到底应该肩负起哪些社会责任?中国社会对这些问题还茫然无知。从国际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紧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公众的矛盾问题,是为了解决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没有正确的理念,资本就会过度地偏向少数人。例如,企业如果搞假冒伪劣,就会不正当地攫取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出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就要减少利润。如果要搞清洁出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更要减少利润。这是一对矛盾,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清晰的商业伦理和经营理念,便可能陷入自私自利、互相诈骗的泥沼之中。因此,今天在中国掀起一场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如何牟利,如何与消费者争利?不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一定的思想道德境界来保障。
另外,企业在社会中担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说到底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果,中国企业今后能否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取决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取决于政府机能下一阶段的改革。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行为究竟应该对谁负责,负什么责呢?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企业在照章纳税之后,就算完成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就没有必要再去承揽其他社会义务。企业如果负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感,这类企业肯定长不大,成不了大气候。这种观点甚至将道义感太重笼统地概括为东方企业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东方文明难以产生大企业,进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被社会责任所压跨。还有人认为,企业首先要为自身的生存与进展负责,然后才能考虑到社会。这些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思维方式似乎并不全面。企业是否仅仅是一架机械运转的机器?企业具不具备人性化?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到底都负有哪些责任?的确是当前我国社会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毋庸置疑,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和出产,企业应当是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的紧要目的是给社会提给物质产品也包含精神产品。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如果失去了出产和创新功能,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因此,任何企业的第一要义是搞好出产,创造出市场效益,争取为社会多纳税,实现它对社会的经济责任,这就完成了它的紧要任务。至于说企业的其他社会责任,有人认为是第二位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份外儿”的事情。譬如,如何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利,要不要教育职工,要不要从事清洁出产和保护环境,要以企业的进展程度来定。如果企业有经济实力了就可以考虑,如果没有就顾不上了。
企业要不要承揽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责任还取决于体制因素,在区别社会制度下企业有区别的表现。中国企业责任的变化以政府变革的程度而定。如果在经济体制上,中国仍然实行计划经济,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如果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那么企业的确不需要承担多少“份儿外”的社会责任。如果政府变革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变革,那么企业所承担的非刚性的社会责任必然加大。因此,中国企业今后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就目前中国的形势看,中国企业应尽的责任紧要停留在“份儿内”的事情上,有些企业甚至连份内的责任也没尽到,譬如缴纳社会保险基金。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就是一个大企业,企业实际上是政府组织的一部分,企业不仅担负起出产的任务,更肩负着对劳动者在出产之外的一切生活保障。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不仅是出产组织和经济组织,更是行政组织、教育组织甚至军事组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能政治在中国的解构,政府在社会中的全能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企业与政府逐渐分离,企业对政府的一部分责任也在不断剥离。到目前为止,中国各类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基本上实现了政企分开。
在国有企业与政府指令逐渐分离的同时,企业身上所肩负的许多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推卸,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将职工的养老金发放交给了社会,不少厂属学校、医院、服务机构也实现了社会经营。从整个趋向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逐渐走上了独立经营的道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企业办社会现象逐渐消失。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中的人员关系变得更加明晰。只有实行这种变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国有企业来说,20年来变革的表现紧要是企业减负。
但也必须同时看到,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企业来自于社会,也必将还原于社会,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企关系。企业的生生死死,进展壮大或被淘汰出局,都要有社会来承接它失败的代价。更紧要是,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也难以生存。因此,企业与社会有一个共荣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社会甚至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关系变得相对疏远。新形势下的企业与社会关系,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企业要通过纳税和缴费的形式来履行应尽的社会保障的责任,增强社会的保障能力,而不是千方百计逃避这一责任。就目前的形势看,企业不履行这一责任的问题相当严重。
有学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做了如下概括和归纳:
1. 对股东:证券价格的上升;股息的分配(数量和时间)。
2. 职工或工会:相当的收入水平;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的机会。
3. 对政府:对政府号召和政策的支持;遵守法律和规范。
4. 对供应者:保证付款的时间。
5. 对债权人:对合同条款的遵守;保持值得信赖的程度。
6. 对消费者/代理商:保证商品的价值(产品价格与质量、性能和服务的关系);产品或服务的方便程度。
7. 对所处的社区: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对社会进展的贡献(税收、捐献、直接参加);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8. 对贸易和行业协会:参加行为的次数;对各种行为的支持(经济上的)。
9. 对竞争者:公平的竞争;增长速度;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的创新。
10. 对特殊利益集团:提给平等的就业机会;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对残疾人、儿童和妇女组织的贡献。
但是,在战略决策的历程中,各个与企业利害相关的团体的利益总是相互矛盾的,不可能有一个能使每一方都满意的战略。因此,一个高层经营管理者应该知道那些团体的利益是要特别重视的。美国经营管理协会(AMA)曾经对6000位经理实行调查,最后得出了下表:
各种利益相关团体对企业的重要性
利益相关团体 得分排序(最高为7分) 顾客 6.40 职工 6.01 紧要股东 5.30 一般大众 4.52 一般股东 4.51 政府 3.79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划分标准
依据区别的标准,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实行区别的划分。有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依据区别的标准划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以表现形式为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程序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实质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前者是就企业决策的程序和历程而言的,要求企业决策程序考虑和反映社会利益与社会权;而后者是就企业决策的结果而言的,要求企业决策的结果能够对社会利益与社会权负责。
第二类,以与企业所从事的经营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相关的社会责任与不相关的社会责任。前者是指企业为了增进那些受企业经营行为影响的利害关系人的福利而付出的努力;后者是指超出企业经营行为的范围,纯粹为解决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增进那些与企业经营行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的福利而实施的行为。
第三类,以受激励与约束的行为规范为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道德意义上的责任和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前者指企业的社会行为要合乎道德伦理的价值要求,后者指有法律规范的可由法律予以强制执行的责任。
第四类,以企业行为导致的结果为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牺牲营利的社会责任与促进营利的社会责任。
第五类,以企业行为背后的动机为准,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价值主义态度的社会责任与工具主义态度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另一类是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
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有两种形式:一是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关心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变化;二是减少企业经营行为已经产生的或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履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不只是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也不只是减轻价值链行为所造成的不利社会影响,而是要推出一些能产生显著而独特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重大举措。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既包含由内及外的维度,也包含由外及内的维度,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恰恰蕴藏在这里。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还包含投入于竞争环境中某些能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社会因素,发挥出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并由此建立起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企业越成功,社区就越繁荣;反之,社区越繁荣,企业就越成功。通常而言,某个社会问题与企业的业务关系越紧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造福社会的机会就越大。
戴维斯模型
美国学者戴维斯就企业为什么以及如何承担这种责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被称为“戴维斯模型”,其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于它的社会权力。由于企业对诸如少数民族平等就业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社会就必然要求企业运用这种影响力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企业应该是一个双向开放的系统,即开放的接受社会的信息,也要让社会公开的了解它的经营。为了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企业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连续、诚实和公开的信息沟通。
3、企业的每项行为、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只建立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收益之上,而且要考虑决策对社会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
4、与每一行为、产品和服务相联系的社会成本应该最终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从事那些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5、企业作为法人,应该和其他自然人一样参与解决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围之外的社会问题。因为整个社会条件的改善和进步,最终会给社会每一位成员(包含作为法人的企业)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