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

什么是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实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的,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信息的需要,对会计要素实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实行的第三层次的划分。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按经济内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的类别名称。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当明确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科目和科目之间在内容上不能相互交叉。

会计科目的重要性

会计科目是实行会计记录和提给各项会计信息的基础。

首先,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实行登记,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其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在我国,会计凭证是确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应计入何种会计科目以及分门别类登记账簿的凭据;

再次,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给了前提条件,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有助于成本核算,使各种成本计算成为可能,而通过账面记录与实际结存核对,又为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给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给了方便,财务报表是提给会计信息的紧要手段,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其提给的及时性,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项目与会计科目是一致的,并根据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或余额填列。

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的区别,可划分为,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五大类。

2.按其所提给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的区别,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或总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实行总括分类、提给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或子目,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给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关系

会计科目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五大类。

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

对象化的费用归为成本类科目。收入和非对象化的费用归为损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归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会计科目设置

为了总括而又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状况及其结果,在会计实务中既要设置总分类科目,又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简称总账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实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是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提给的指标比较具体详细,是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有些总分类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比较广泛,可以在总分类科目下,先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再设置明细科目。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结合会计主体经济行为的特点并适应经济的要求;

(2)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实行并保持相对稳定;

(3)做到既全面完整又不相互重叠;

(4)便于分类、排列和编号。

  • 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范。
  • 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给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经营管理的要求。
  • 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设计

一、会计科目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遵循国家统一规范的必要性

会计科目是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按照经济经营管理的要求实行具体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是编制会计凭证、设置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搞好会计科目的设计,对保证会计制度设计质量及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并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具备重要意义。2006 年10 月30 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附录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确认和计量的规范制定了涵盖各类企业的紧要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科目和紧要账务处理,要求各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对于明细科目,企业可以比照该附录中的规范自行设置。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状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由于各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目标、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及组织状况有所区别,会计科目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客观条件,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会计科目名称能明确地反映其内容并简明实用、符合会计电算化的需要等原则和要求,以保证会计信息需求者取得有用的以及区别企业间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指标,并发挥会计解析和会计检查的作用。

二、会计科目设计应包含的内容

(一)会计科目表

会计科目表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会计科目设计的最终成果。会计科目表的作用是帮助会计人员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会计科目, 规范账户的开设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会计科目表的设计紧要是要解决会计科目的名称确定、分类排列、科目编号的问题。《指南》的会计科目表中,资产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流动性快慢排列的,负债类科目基本是按照其偿还期限的短长排列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按照其永久性程度高低排列的,成本及损益类会计科目是按照类别及重要性程度大小排列的。该会计科目表还列出了一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号,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表时,应根据需要设计并列示出全部一级科目及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名称及编号。这里需强调的是: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一级会计科目名称时,只要会计事项的相关核算内容在《指南》中有明确的会计科目名称,就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范,不另外确定科目名称,以增强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科目编号的紧要作用是使会计科目排列井然有序,有助于查阅和记忆,便于分类安排账簿、账页顺序,便于会计报表依序编制,有助于会计事项的归类。会计科目编号是利用数字、文字和其他特定的符号等作为工具,按一定的方式,组成一定形式的编码,作为科目的符号,以利于对会计科目的记忆和使用。《指南》中会计科目是按照十进位数字编号法中的4 位数数字组来编号的:其中左起第一个数字表示科目的大类;左起第二个数字表示大类中的小类(或科目的性质);左起第三和第四个数字表示小类中的顺序,各序号之间可留出一定的空号以备增加科目。一级科目代号为4 位数,左起第五位和第六位数字表示二级科目,如果还有三级明细科目,则用左起第七位和第八位数字表示,依次类推。各具体单位在设计会计科目编号时应采用与《指南》相一致的编号方式,以利于加强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并充分利用会计信息。

(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会计科目表设计完成后,要在表后对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核算范围、核算方式、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及具体明细科目设置、关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时间规范、关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范以及涉及该科目的紧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实行详细说明,以利于会计人员据此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

1.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即说明在该科目核算的具体经济业务的内容与范围,有些会计科目还需区别易混淆的内容,指出不在该科目核算的内容。如,“库存现金”科目,核算的内容是具体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加和减少;为明确该科目的核算范围,应明确指出该单位内部各部门使用的备用金,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或单独设“备用金”科目核算。

2. 说明会计科目的核算方式

即说明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内容增加时记在账户的哪一方,减少时又记在账户的哪一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涵义。

3. 说明明细科目的设置依据、具体明细科目的名称及核算内容

首先概括地说明设置明细科目的要求和依据,其次具体写明所需设置的各个明细科目的具体名称及其具体核算内容。例如“应交税费”科目,为了分类反映各区别税种的应交和已交状况,单位应按税法规范应缴纳的税费种类设明细科目,具体包含: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等,也通过本科目核算。其中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然后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业务状况分别区别税种及应交增值税的区别栏目具体说明其核算内容。有些一级科目如“经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利润分配” 等虽然不需设置明细科目, 但须设置明细栏目,对这些科目所开设的明细栏目名称也要结合具体单位实际业务及经营管理要求逐一明确说明,这时要慎用“等”字,要把该科目所有的明细栏目名称都列举穷尽,使有关人员不能随意增减或删并预先设计好的栏目。

4. 说明该科目所核算内容的会计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对各科目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有关确认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式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状况做出详细说明。要详细说明该科目在什么状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借方,在什么状况下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记入贷方。例如“原材料”科目,详细列举该具体单位在购进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增加有关的经济业务时,该单位拥有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有关紧要危机和报酬,且原材料的各种实际成本可以计量并已归集齐全,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以上所有条件均已满足时可以确认原材料增加,将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当单位出售原材料或发生其他与原材料减少有关的经济业务时,单位已将原材料的所有权凭证及相关紧要危机和报酬转移出去,不论原材料是否已出库都可在“原材料”账户贷方登记已减少的原材料的实际或计划成本。

5. 说明该科目的会计计量的有关规范

为保证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对各科目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的有关计量方面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式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状况做出详细说明。例如“原材料”科目, 要明确说明借方或贷方登记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因为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确定的借方金额是区别的,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贷方所登记的金额也会因采用的存货计价方式区别而区别。因此,一定要把会计准则的规范与具体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充分明确地融入具体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中,从而保证国家级的会计规范得以贯彻落实。

6. 涉及该科目的紧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列

举与该科目相关的紧要会计事项的会计分录要比较具体,有具体经济业务内容,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便于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三、某具体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举例

下面以“应收账款”科目为例简要介绍制造业企业该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22 应收账款

(1)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给劳务等经营行为应收取的款项。其中,商品包含企业为销售而出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如企业出产的产品、企业购进的可供出售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企业的商品(假设该单位不单独对外提给劳务)。

因销售商品、提给劳务等,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备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2)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给劳务等经营行为预收的账款。

(3)本科目按债务人实行明细核算。

(4)应收账款的确认条件与确认时间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状况:

①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紧要危机和报酬随之转移,企业只保留商品所有权上的次要危机和报酬,在这种情形下,应当视同商品所有权上的所有危机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企业在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即可确认应收账款。

②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商品发出取得发运凭证并办妥托收手续后,表明商品所有权上的紧要危机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货方,因此可以确认应收账款。

③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根据代销商品数量向受托方支付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委托方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发出商品时,商品所有权上的紧要危机和报酬并未转移给受托方,因此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不应确认应收账款,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应收账款。

④如果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 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在这种状况下,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紧要危机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因而不能确认应收账款。

⑤如果企业销售商品和相关安装、检验工作不可分割,即使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了实物,但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且安装或检验工作是销售合同或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商品所有权上的紧要危机和报酬也并未随之转移,应待安装或检验工作完成后再确认应收账款。

(5)应收账款的计量应考虑以下几种销售状况:

①通常状况下企业对应收账款应按合同或协议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②如果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③如果销售商品涉及到商业折扣,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

④如果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即购买方依照有关协议有权退货,在这种销售方式下,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且确认与退货相关负债的,通常在发出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价款,加上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之和来计量应收账款;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则应在发出商品时仅按应收取的增值税额来计量应收账款。

(6)涉及该科目的紧要业务账务处理举例:

【例1】甲企业在2007 年5 月1 日向乙企业赊销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增值税额为1 700 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该批商品成本为7 000 元。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额。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5 月1 日销售实现时, 按销售总价及增值税额确认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 000

贷:库存商品7 000

②如果乙企业在5 月9 日付清货款,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 元的2%现金折扣200 元(10 000×2%),实际付款11 500 元(11 700-200)。

借:银行存款11 500

财务费用2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③如果乙企业在5 月18 日付清货款, 则可享受销售总价10 000 元的1%现金折扣100 元(10 000×1%),实际付款11 600 元(11 700-100)。

借:银行存款11 600

财务费用1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④如果乙企业在5 月底才付清货款,则按全额付款。

借:银行存款11 700

贷:应收账款11 700

常用的会计科目

2006年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与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对比

通过新旧会计科目表的简单对比,可见此次修订调整的力度。与原《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表相比,新增了94个会计科目(其中特殊行业专用会计科目69个),取消了10个会计科目,合并了6个会计科目,分拆、更名、降级了9个会计科目。

2006年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与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对比

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适用范围说明顺序号编号名称变更
一、资产类一、资产类
11001现金11001现金不变
21002银行存款21002银行存款不变
3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专用新增
41011存放同业银行专用新增
51015其他货币资金31009其他货币资金不变
41101短期投入分拆
51102短期投入跌价准备更名
61021结算备付金证券专用新增
71031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新增
81051拆出资金金融共用新增
9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
10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新增
111121应收票据61111应收票据不变
121122应收账款91131应收账款不变
131123预付账款121151预付账款不变
141131应收股利71121应收股利不变
151132应收利息81122应收利息不变
161211应收保户储金保险专用新增
171221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专用新增
181222应收分保账款保险专用新增
191223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新增
201224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新增
211231其他应收款101133其他应收款不变
221241坏账准备111141坏账准备不变
131161应收补贴款取消
231251贴现资产银行专用新增
241301贷款银行和保险共用新增
251302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共用新增
261311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共用新增
271321代理业务资产新增
281401材料采购141201物资采购更名
291402在途物资新增
301403原材料151211原材料不变
311404材料成本差异181232材料成本差异不变
321406库存商品201243库存商品不变
331407发出商品新增
341410商品进销差价211244商品进销差价不变
351411委托加工物资221251委托加工物资不变
361412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161221包装物合并
171231低值易耗品合并
191241自制半成品取消
231261委托代销商品取消
241271受托代销商品取消
371421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新增
381431周转材料建造承包商专用新增
391441贵金属银行专用新增
401442抵债资产金融共用新增
411451损余物资保险专用新增
421461存货跌价准备251281存货跌价准备不变
26129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取消
431501待摊费用271301待摊费用不变
441511独立账户资产保险专用新增
451521持有至到期投入新增
461522持有至到期投入减值准备新增
47152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增
481524长期股权投入281401长期股权投入不变
291402长期债权投入更名
491525长期股权投入减值准备301421长期投入减值准备不变
311431委托贷款取消
501526投入性房地产新增
511531长期应收款新增
521541未实现融资收益新增
531551存出资本保证金保险专用新增
541601固定资产321501固定资产不变
551602累计折旧331502累计折旧不变
56160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4150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变
571604在建工程361603在建工程不变
581605工程物资351601工程物资不变
371605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降级
591606固定资产清理381701固定资产清理不变
601611融资租赁资产租赁专用新增
611612未担保余值租赁专用新增
621621出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新增
631622出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农业专用新增
641623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专用新增
651631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新增
661632累计折耗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新增
671701无形资产391801无形资产不变
681702累计摊销新增
69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180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变
701711商誉新增
411815未确认融资费用变更类别
711801长期待摊费用421901长期待摊费用不变
72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新增
73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431911待处理财产损溢不变
二、负债类二、负债类
742001短期借款442101短期借款不变
752002存入保证金金融共用新增
762003拆入资金金融共用新增
772004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专用新增
782011同业存放银行专用新增
792012吸收存款银行专用新增
802021贴现负债银行专用新增
812101交易性金融负债新增
82211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金融共用新增
832201应付票据452111应付票据不变
842202应付账款462121应付账款不变
852205预收账款472131预收账款不变
482141代销商品款取消
862211应付职工薪酬492151应付工资合并
502153应付福利费合并
872221应交税费522171应交税金合并
532176其他应交款合并
882231应付股利512161应付股利不变
892232应付利息新增
902241其他应付款542181其他应付款不变
912251应付保户红利保险专用新增
922261应付分保账款保险专用新增
932311代理买卖证券款证券专用新增
942312代理承销证券款证券和银行共用新增
952313代理兑付证券款证券和银行共用新增
962314代理业务负债新增
972401预提费用552191预提费用不变
562201待转资产价值取消
982411预计负债572211预计负债不变
992501递延收益新增
1002601长期借款582301长期借款不变
1012602长期债券592311应付债券更名
1022701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新增
1032702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专用新增
1042711保户储金保险专用新增
1052721独立账户负债保险专用新增
1062801长期应付款602321长期应付款不变
1072802未确认融资费用变更类别
1082811专项应付款612331专项应付款不变
1092901递延所得税负债622341递延税款更名
三、共同类
1103001清算资金往来银行专用新增
1113002外汇买卖金融共用新增
1123101衍生工具新增
1133201套期工具新增
1143202被套期项目新增
四、所有者权益类三、所有者权益类
1154001实收资本633101实收资本(或股本)不变
643103已归还投入取消
1164002资本公积653111资本公积不变
1174101盈余公积663121盈余公积不变
1184102一般危机准备金融共用新增
1194103本年利润673131本年利润不变
1204104利润分配683141利润分配不变
1214201库存股新增
五、成本类四、成本类
1225001出产成本694101出产成本不变
1235101制造费用704105制造费用不变
1245201劳务成本714107劳务成本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