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
共享经济的起源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紧要特点是,包含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共享经济的驱动力
关于共享经济的驱动力,科恩给出了三个理由。
第一,消费者感觉有更大的主动权和透明度。
现在人们经常会遭遇到四个问题,即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共享经济能使消费者在消费历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掌控能力。
第二,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信任危机。
来自区别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目前的商业和其他大规模组织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不少人对大商家的印象并不佳。为此,当他们发现卖家与自己产生共鸣时,感觉更可信,这类消费更具吸引力。
第三,消费者和供应者都在交换历程中更受益。
消费者通过合理的价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供应者从闲置物品中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
1、借助网络作为信息平台。
通过公共网络平台,人们对企业数据采取的是一种个人终端访问的形式。员工不仅能访问企业内部数据,还可将电脑、 电话、网络平台全部连通,让办公更便捷。智能终端便携易用、性能越来越强大,让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来处理工作的意愿越来越明显。例如,房屋出租网架起了旅游人士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合作桥梁,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
2、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
“共享型经济”将个体所拥有的作为一种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实行社会化利用。更通俗的说法是,分享型经济倡导“租”而不是“买”。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通过共享平台暂时性地从供给者那里获得使用权,以相对于购置而言较低的成本完成使用目标后再移转给其所有者。
3、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表现形式。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通过将所有者的闲置资源的频繁易手,重复性地转让给其他社会成员使用,这种“网络串联”形成的分享模式把被浪费的资产利用起来,能够提升现有物品的使用效率,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个体的福利提升和社会整体的可持续进展。
共享经济的存在形式
共享在网络生活中非常普遍,从文字、图片到视频、软件,共享行为无处不在。随着社交网络的日益成熟,当前共享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虚拟资源,而是扩展到房子、车子等消费实体,形成了新一代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威茨曼教授把“共享经济”分成三大类别:
1、基于共享和租赁的产品服务。
这实际上是在同一所有者掌控下的特定物品在区别需求者间实现使用权移转,比如拼车网、房屋交换网。从本质上说,金融企业就是基于分享经济理念的经济形态。
2、基于二手转让的产品再流通,实质上是同一物品在区别需求者间依次实现所有权移转。
比如美国的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是一个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作为全球第一分类广告媒体,目前在50多个国家的近500座城市提给求职招聘、房屋租赁买卖、二手产品交易、家政、娱乐以及敏感的寻找异性朋友等服务。
3、基于资产和技能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实质上是时间、知识和技能等无形资产的分享。
比如Liquid Space(流动空间)复制Airbnb模式,为在外出差者在当地寻找和共享最佳办公空间,并通过基于地点的移动应用将信息呈现给用户,这些地点包含办公区、商业中心等许多有WiFi但使用率不高的地方,从而成本低、浪费少地共享工作间和机器设备。此外,这种形式还包含一方利用闲暇时间为另一方提给服务等形式。
共享经济的运作机制
1、供给机制。
共享产品的供给方式除了借助网络平台的点对点交易和单一供给者的规模化出租外,还可以采用俱乐部形式,即每个成员都捐献一份财物,从而每个成员都可以共享全部集体财物。
2、市场交换机制。
共享服务网站、智能手机、社交网站和在线支付等信息技术支持降低了交易成本:网站信息平台为供求双方提给结对机会,可以直接将主人与租用者连接起来;以带有GPS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信息终端可以让需求者了解标的物概貌;社交网络平台提给了查看他人并建立信任的途径;共享交易都通过网上付费,网上支付系统解决了资金交付事务。这些,使得资产共享比以往更加便宜、更加便捷,因此使分散的交易具备了形成更大规模的可能性。
共享经济体系的构成要素
共享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有独特的基本元素、工作平台和文化。基本元素包含出租者、购用者、第三方及其提给的网络信息平台、标的物、其他媒体、政府监管者等等。工作平台就是第三方及其提给的网络信息平台。共享经济的文化基础是分享合作互助。
1、交易主体。
包含出租者和租借者在内的双方交易主体紧要是20-40岁之间的知识阶层,作为网络用户可以自由实行交易。共享产品的供给方式除了借助网络平台的点对点交易和单一供给者的规模化出租外,还可以采用俱乐部形式,即每个成员都捐献一份财物,从而每个成员都可以共享全部集体财物。
2、交易对象。
交易标的物是具备使用价值的完整物品。一是价值额度较大,购置成本很高,或者受时空限制,难以远距离随身携用,例如汽车和房产;或者是信息技能和时间等依附于特定人格的无形资产。需求者自身不常用甚至只是一次性的使用,购置新物品显得没有必要。二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所有者并不经常使用,这就产生了使用的闲置时期。因此,对所有者而言,将其出租比闲置更合算些,使物品起到了日常自用和偶尔分享的效果。
3、共享网站。
与通常的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帮助供需双方完成物品交易所区别的是,共享经济条件下供需双方不是完成实体物品或服务的购买,而只是暂时地租用,共享网站作为供需交易平台,帮助物主租出物品或服务,帮助租客租到物品或服务。共享网站作为中介枢纽,网站所有者会对交易成员实行背景审查,发挥协调调配功能,降低了个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进展共享经济的意义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个别的、细微的消费行为变化经过集聚整合最终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1、共享经济扩大了交易主体的可选择空间和福利提升空间。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人们紧要是被动地接受商家提给的商品信息,个别人对商品的体验评价被压缩在熟人圈子,而基于网络平台的共享经济模式却使供求双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发布自己能够供给的分享物品或需求物品,增加了特定供给者或需求者可选择的交易对象,并具备了掌握交易对象更多信息的可能,这就避免了欺诈性不公平交易和交易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了交易质量,有利于促进双方福利的增加。
2、共享经济改变人们的产权观念,培育了合作意识。
共享经济将更多的私人物品在不改变所有权属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以较低的价格分享,从而压缩了个人用品中私人专用物品的相对空间,扩充了公共物品概念的内涵。这内孕着集体经济的进展,也要求政府在国家层面更广泛地渗透和干预进了居民私人生活,推动着社会共有形式的跃迁。借助网络平台,出租或借用东西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从根本上扩大了人们分享的人际圈,教会人们如何分享,互相丰富生活,使得分享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不可逃避的重要因素。
3、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形成了一种新的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
传统出产方式是企业家组织出产要素提给产品,在出产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很高,消费者紧要是分散的散客。而网络平台提高了消费者的组织化程度,将每一个顾客的消费需求变得更加精确,“柔性出产”和“准时供给”成为普遍性的出产方式,预示着精细生活时代的到来。从整个社会供给来看,共享经济减少了社会供给总量,推动了绿色革命,有可能开启下一轮产业革命,将成为过度消费的终结者。
4、共享经济改变了劳资关系。
共享经济改变了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给一种全新的在家谋生方式,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任务、工作时间和工资。事实上,大多数参与分享业务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将这些分享服务看成是额外的收入。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灵活地调整规模,免去了裁员和招聘的痛苦,也不用考虑职工奖金、保险、退休金以及工会之类的繁琐事务。这种工作模式,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的混合体,使全社会成为一个全合约型社会。
5、共享经济有助于解决政府城市经营管理难题。
交通拥堵、生态资源紧张、劳资矛盾、收入分配不公、邻里冷漠是制约多数城市进展的普遍难题。在共享经济理念下,地方政府间可以开展广泛的进展合作,通过城市间信息共享、政策协调、人力资源共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不平衡问题。共享自行车和汽车改变了城市旨在改善交通的政策,共享汽车还能减少尾气排放,共享私人住宅还能平衡城市住房供需关系,共享经济甚至还可以通过稳定社会网络来解决城市犯罪问题。共享模式切入政治程序,成为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促进因素。比如,很多国家流行的参与式预算经营管理,就是一个城市或社区的所有居民共同参与城市预算经营管理,讨论并决定公共开支项目。
参考条目
- 分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