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管理

变革经营管理的定义

企业变革的核心是经营管理变革,而经营管理变革的成功来自于变革经营管理。变革的成功率并不是100%,甚至更低,常常使人产生一种“变革是死,不变也是死”的恐惧。但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技术更新的频繁和自身成长的需要,“变革可能失败,但不变肯定失败”。因此知道怎样变革比知道为什么变革和变革什么更为重要。

变革经营管理(Change Management)意即当组织成长迟缓,內部不良问题产生,愈无法因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时,企业必须做出组织变革策略,将內部层级、工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实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善经营管理,以达企业顺利转型。

变革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世界著名经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变革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这种观点充分表明,环境是多变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变革经营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生存和进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通用汽车企业和联合汽车工会固步自封,放弃变革,日本汽车企业通过变革经营管理,将日本制造的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短短的10年间,日本汽车在美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到30%。另外,20世纪90年代,瑞士斯沃琪企业在保留原有欧米加、浪琴这些欧洲经典品牌手表的同时,在美国和亚洲新兴市场推出时尚型斯沃琪手表,迅速提高了瑞士手表在新兴市场的占有率,同时通过变革经营管理,不断开拓市场,成为品牌形象高于日本卡西欧手表的全球知名时尚品牌,挤压了日本电子手表的市场空间。这两个案例说明,变革经营管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世界上任何企业都需要变革经营管理。

变革经营管理的对象

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中,组织的成员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两类。人们在变革经营管理的对象方面存在认识的误区,人们通常认为变革经营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出产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 变革经营管理是组织中的人对企业出产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的改进型或创新型经营管理。另一种认为,变革经营管理是组织中的经营管理层对包含基层员工在内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的经营管理,而且这种变革经营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现在,通过区别企业破产的实例发现,对于变革经营管理对象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企业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尽管基层员工艰苦奋斗,也难以挽回企业在竞争中失败,导致最终破产的结局。 变革经营管理的对象应该是经营管理层、基层员工、产品、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 因为组织中必须经营管理层首先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主动变革,这样才能领导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变革经营管理。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 由于权力的距离缩短,变革经营管理才能够有效地实施。

变革经营管理的模式

企业变革经营管理的模式是动态的,它包含PDCA模式、BPR模式和价值链模式。

1.PDCA模式

25种最流行的经营管理工具
客户关系经营管理
全面质量经营管理
顾客细分
外包
核心能力
供应链经营管理
战略规划
业务流程再造
知识经营管理
使命书和企业愿景书
平衡记分卡
作业基础经营管理
忠诚度经营管理
六西格玛
战略联盟
基准经营管理
变革经营管理计划
增长战略
经济附加值增值解析
价格优化模型
开放市场创新
规模定制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
海外经营
射频识别
[编辑]

这种模式是一种循环模式,也叫做戴明环。它包含四个循环往复的历程,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首先,确定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其次,按照计划去工作。完成计划之后,检查计划完成的结果,包含工作质量。再次,处理检查的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一轮的经验、教训和发现的问题,重新计划,并启动下一轮的PDCA循环。

2.BPR模式

这种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提出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采用流程再造的模式,在流程再造的历程中,企业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会不断提高。

3.价值链模式

企业的行为包含研发、采购、出产、营销、服务。价值链模式将这些业务层分解成彼此相关的战略性行为,这些行为之间相互链接,形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业务行为连。业务行为链中,任何一项业务行为的变革,必将导致其他业务行为的变革,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行为有效地实行。这种变革的历程是动态连续的,而且是不断改进的。这种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历程更加有效。

变革经营管理的基本方式

变革经营管理的三项基本方式为:

一、解冻:承认现况不好,释放原先被掩盖的组织不利讯息。

二、改变:利用沟通与引进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逐渐接受改变是正向价值的观念。

三、谋定而后动:先确定变革策略,拟定明确的目标、环境评估、行动方案与各种配套措施。

变革经营管理的十大原则

1.变革经营管理中“人性化的一面”

任何重大的变革都会产生“人的问题”:新的经营管理者被提升,工作内容随之变化,需要学习提高新的技巧和能力,而员工们态度暧昧,甚至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如果用针锋相对、逐一解决的方式来处理“人的问题”,变革的实施速度、员工士气和最终效果等都会受到影响。这时,高级经营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领导团队,继而安插核心的职能人员和经营管理者。这种惯例的变革处理方式应在初期就尽早地进展完善,然后随变革在企业内部的深入,不断地实行调整。这样的方式就好像战略、系统或流程重组一样,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解析、预先计划和不折不扣的实施准则。变革期间的经营管理方式,应该被完全地整合到项目设计和决策制度中,因为这两项内容体现、并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方向。变革经营管理的方式,应该建立在对企业历史、变革前之准备以及容纳变革能力的理性评估之上。

2.从最高领导者开始

对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员工来说,变革都是容易令人忐忑不安的,当变革即将到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投向CEO,寻求来自领导层的力量、支持和指引。领导者们就要身体力行,积极采纳新的方式,给下属们以挑战和激励。他们必须统一号令,并以身作则。领导者们还需要懂得,即便他们在公众中的对外形象是统一的,企业的变革,还是要由那些一个个迥然相异的内部员工们最终完成。

有着紧密协同工作的经营管理层团队,最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团结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引领变革的方向,理解变革将带来的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的转变,并在这些变革的领域内身先士卒。只有当领导层团结起来,致力于推进变革的流程,表现出必达目标的决心,变革引起的下游效应,才能在员工中间广泛体现出来。

3.将各个层面的员工都带动起来

当企业的变革项目从初期的制定战略、明确目标,逐渐开展到具体方案设计和实施执行的时候,变革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区别层面。在变革的措施中,需要在内部明确指定各级层次的领导者,然后将设计和实施执行的责任层层下放。这样,变革才能自上而下地顺利展开。在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层面上,经过培训的被指定领导者,必须从企业愿景出发,严格执行自己的使命,让变革落到实处。

某家大型保险企业长期业绩平平,为筹备上市,他们打算实施变革以改善自己的业绩和市场表现。企业在实施变革的历程中,遵循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层叠领导力传递”方式,对每个层次的领导团队都给予培训和支持。首先,10 名高层执行官制定总体战略、愿景和目标。接下来,60多位总监和经理人员实行具体的设计规划。最后,由500 名左右的基层经营管理者来主持具体的实施工作。这样,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实施变革的历程中保持不变,而变革使得收入迅速增加了2倍。同时,这个历程也是企业寻求下一代领导者的一个极好方式。

4.将企业变革正规化

员工天生都是理智的,他们会问,怎样程度的变革才是企业需要的?企业是不是行进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个人是不是值得致力于使转变切实发生呢?他们会向领导层去寻求答案。将企业变革描述成一种正式、正规的重大事件,并将企业的愿景以书面形式公布出来,对于统一领导层与下属团队的思路、促进整体团队协作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这个历程可以通过3步来完成:首先,正视现实,着重强调变革的重要性;接下来,对企业持续进展的未来和达成目标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最后,为指导变革实施的行动和决策提给一张路线图。领导者们需要针对企业内部的区别受众,用区别的方式传达变革的信息,使得即将到来的变革与企业中的每个人切身相关。

一家包装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在经历了数年的收入下滑之后,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决定在运营上实施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包含30%的裁员。在会议上,企业的领导层阐述了当前的严峻局面,并指明缩减规模是惟一出路。同时,高层经营管理者从企业数代积累、赖以生存的品牌价值出发,精心构建了有说服力的愿景进展计划。凭借着直面现实的态度,员工充分意识到了变革的必要性,从而使得经营管理层在实施有史以来最大的紧缩计划之时,仍能够激励内部员工前进,员工们并未因此士气低落,相反,留下来的人们感到了一种帮助企业继续前进的决心。

5.培养主人翁意识

主持企业变革项目的领导者,需要在变革期间有超水平的发挥,以一个企业变革倡导者甚至是狂热分子的形象,让大多数员工树立对变革的认同感,而非简单应允甚至被动地接受。主持企业变革,需要高层经营管理者们拥有主人翁意识,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承担起责任。这就要求他们引导员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附以刺激性的激励和回报。激励的形式既可以是物质的(如津贴),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伙伴情谊,与企业同命运的精神)。

一家大型医疗护理机构,准备将行政、支持性部门重组为共享服务式的模式。起初,人力资源部的中层与跨部门的顾问团队设计出了详细的重整方案,然而在方案即将实施之际,却遭到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们的抵制,原因在于后者没有参与其中,难以建立起主人翁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基于此,重组流程又经历了一次“再深入”,高级主管们和方案设计团队一道工作,切身了解变革的方方面面。经历这个转折点之后,重组计划实施得异常顺利。同时,它还在高层主管间建立起了一个论坛似的交流机制,使得团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

6.及时、有效地沟通信息

在很多状况下,变革的领导者们都容易犯一个错误:他们认为企业里的其他人员也同他们一样,深刻地理解了变革的必要性,看清了变革的方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最佳的变革方案中,必定包含了经常、及时地对核心问题实行重申和阐述。沟通需要自下而上、顺畅地实行,在适当的时候向员工们传达适当的信息,同时征求意见和反馈。一般来说,这可能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实行大量甚至是重复性的沟通工作来完成。

在90 年代末,美国国税局局长认为,应该将纳税人视为顾客一样对待,将为人忌惮的官僚机构转变为世界级水平的服务组织。但是,想要让超过10万名员工转变官僚作风,说来容易做来难,远不止是重新设计系统和改变流程那么简单。国税局的领导者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这个“不可能任务”。

首先,他们设计并执行了一套详细的沟通计划,局长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每日向下属发送语音邮件、培训计划、相关内容的录像带、内部新闻信件,在市政厅召开全体大会等等,用多种方式在变革的全历程中与员工实行沟通交流。及时、持续且有效的沟通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它最终使得国税局的顾客满意度,从起初在众多调查中的最低水准,提升到目前高于麦当劳和大多数航空企业的水平。

7.对企业文化实行评估

成功的企业变革计划在自上而下地开展时,会逐渐提升实施速度和强度。因而,领导者在每一个层次上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主导变得十分重要。企业在变革期间常犯的错误是,太晚或是从不实行企业文化的评估。彻底地评估企业文化,有助于评价是否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找出紧要问题,明确内部冲突。

对企业文化的“诊断”能够确立核心价值、信念、行为和感知,这些都是实施成功的变革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它们作为重新设计企业的基本元素,对于确立新的企业愿景、建设变革所需的基础设施和项目等,至关重要。

8.明确地阐述企业文化

一旦企业文化为员工们所理解,就要像其他信息一样,在变革历程中不断地重申。企业的领导者们应当对自己的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行为方式心中有数,并找寻机会树立、激励那些体现企业文化的行为。这需要确立一个底线,明确变革所需要的状态和文化,并详尽规划,以推动文化变革。

一家拥有一系列著名品牌的个人消费品企业,意识到当前形势下,必须更多地专注于盈利能力和底线的责任职权分配。除了重新设计内部制度和激励机制之外,企业还制定了转变企业文化的系统计划,并从企业的中心地——市场运作开始。经营管理者让市场部的员工在早期就参与变革,这样便形成了一批热衷于企业新理念的员工。他们将新的企业文化应用到市场宣传行为、预算计划和激励项目中,使得责任职权更加明确。看到高层倡导的新理念在项目中的出色效果,其他部门的员工们很快地接受并适应了新的企业文化。

9.作好准备迎接突发状况

没有一个变革项目是完完全全按照计划,一丝不苟地成功实施的。对于推进变革的高层来说,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员工们也可能会有始料未及的反应,原先预料会有抵制的地方可能风平浪静,原先以为顺利推进的部分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因此,经营管理者需要对变革的后果、企业的态度和适应力不断地重新评估。他们可依赖实时收集的一手数据信息和坚实可靠的决策流程,随时对实施实行调整,保证变革的动力和效果。

美国一家领先的卫生保健企业,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庞大的财务压力。我们对其研究之后,发现它在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缺陷。于是企业决定推行全新的运营模式。在具体设计的历程中,董事会任命了新的CEO和领导团队。起初,新的领导班子对变革计划心存怀疑,但在确凿的数据和事实面前,他们确信,只要得到了企业绝大多数的支持,变革势在必行。领导层对实施速度和后续工作实时实行调整,此后的领导层更迭也并未影响到新运营模式的本质。

10.看重与个人的交流

企业变革既是一个组织层面上的再造,更是一项针对员工个人的历程。员工们每周投入数十个小时工作,许多人将同事看作是第二个家庭中的一分子。个人,或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有理由知道他们的工作将如何变革?在变革的历程中和变革结束后企业期望他们做哪些工作?如何评价衡量他们的表现?变革的成功或失败对他们及周围意味着什么?团队领导人在这些方面应该尽可能地坦诚直率,提给诸如升职、赏识、奖金这类明晰可见的回报,这将在推广变革中起到奇效,而革除顽固阻碍者,可以维护、增强组织对于变革的决心。

变革经营管理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成果和速度的关系,变革历程必须追求阶段变革的效果,效果是成果和速度的函数。过分追求阶段性成果而忽视改变的速度,会使变革失去意义;追求速度而忽视任一阶段性成果即“摘取最低的果实”,会使整个变革失败。

其次是体制塑造和人的塑造相结合。经营管理的内涵便是形成一个团队完成组织的目标,变革也是如此。要塑造成这样的成功团队,必须建立相应的体制,同时不要忽视人的因素。只有体制再塑而没有人塑造,使变革失去了人的支持,变革不可能成功;只有人的塑造,而没有体制塑造,使经营管理变革流于空洞,变革不可成功,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绩效。

变革经营管理的内容

1.战略变革

转变企业出产经营和长期进展的战略和目标,这是企业变革经营管理的中心,例如美国柯达企业的消费影像部门,由于全球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认识到胶片技术将走向衰落, 企业消费影像的进展战略很快由化工胶片转变为数码影像进展战略,而这种战略变革是在国际市场计算机迅速普及,数码影像产品尚未成熟的环境下实施的。在这种战略变革的前提下,企业长期进展的目标也随之转变,而且导致企业的组织、产品、服务、流程、市场发生根本性变革。企业的战略变革往往具备创新性的和革命性。

2.结构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大多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购并重组、客户需要; 内部因素,如新产品的出产和营销、技术变革、人的变革。原有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转变成扁平化结构,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组织内部结构,改变组织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沟通困难的状况,从工作的分工、授权、经营管理层次,以及沟通效率方面实行调整和设计。彼得.德鲁克提出联邦分权制的原则,即由自主经营管理的产品事业部形成组织。联邦分权制原则可以使经营管理者的精力集中在经营绩效和成果上,基层经营管理者的权利扩大,沟通顺畅,便于企业淘汰过时的、效益差的产品和技术,以及不合格的经营管理者,使企业整体的变革经营管理更加有效率和有效果。例如:西尔斯企业的副总裁可以经营管理100家分店,而每一家分店都是自主经营管理的独立单位,分店负责人经营管理大约30位部门经理,每位经理都独立经营自己的单位。每个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对本单位的营运和效益全权负责。这种联邦分权制的扁平化经营管理,可以使每个业务单位的主管有足够的授权,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这样企业可以有效地实行目标和绩效经营管理。

3.技术变革

技术变革包含出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因为技术变革是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导致需求变化而产生的,出产技术的变革必然引发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淘汰过时的技术、产品和出产线,这种变革包含产品、技术、品牌、质量的创新,例如:微电子工业研发高处理速度的芯片、汽车制造企业研发新的车型和品牌、纺织企业研发出新的面料等等。这些将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企业的转型。从采购、出产、营销到服务的经营管理内容发生了变化,经营管理技术必须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分工授权、沟通的方式、绩效评估、目标定位方面实行变革。

4.流程变革

传统的经营管理流程是自上而下的,而变革经营管理历程中,由于组织结构和技术的变革,流程必然发生变革。按照联邦分权制的原则,由于每个事业部,以及下属业务单位的自主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流程应当由以往串行的流程转变为并行的流程,即单向单渠道的流程转变为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由于变革经营管理的历程存在PDCA 循环和流程再造,且联邦分权制具备扁平化和自主性特点,所以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可以使企业各经营管理层级之间有效地完成双向沟通,应对来自企业自身的流程变革,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目标。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流程再造要求组织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样工作方式和流程的变革是连续的,而且长期处于循环改进的状态。只有交互式多渠道的流程才能应对变革。例如:伊顿(Eaton Corporation)再造其新产品研发流程,各层经营管理者和员工都参与了产品开发流程的再设计,企业在五年内营业额和利润大幅增长。

5.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习俗仪式、处事方式和企业环境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战略变革、结构变革、技术变革、流程变革势必带来企业文化的变革, 企业文化变革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变革。在企业变革历程中,由于权力差距缩小,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文化在文化的维度上发生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引导全体成员建立新的价值观。落后的企业价值观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经营管理层次繁琐复杂、办事效率低、相互排挤和缺乏信任、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无法实行有效的变革。经营管理者必须为企业建立新的价值观, 以团队精神为核心,建立以团队导向、成果导向、相互信任、分工明确、企业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变革的重要保证。

变革经营管理类型

变革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变革历程的侧重点和设计方案的区别取决于对变革的心理预期。其变化范围如下图所示:

变革历程中的危险

其变化范围如下图所示:

变革经营管理要使用四大工具

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企业舆论宣传系统;

企业权力机构;

负责的顾问组织。

变革经营管理的八个步骤

1、制造紧迫感,认真考察市场和竞争现实,明确并讨论危机,包含潜在危机或紧要危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联盟

2、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联盟,鼓励这支队伍协同作战

3、制定远景规划,建立远景规划以指导改革措施,形成策略以实现远景规划的目标

4、传达这种远景规划,用所有可能的媒介手段把新的远景规划策略传达下去,用领导联盟的亲身实例教育人们养成新的行为习惯,授权他人按远景规划行事

5、消除改革的障碍,改革严重损害这种远景规划的机制和结构,鼓励承担危机和非传统的观念,行为和行为。计划并实现近期的成功,计划看得见的业绩改进

6、实现那些改进,肯定并奖励参与改进的雇员,巩固改进成果并实行更多的改革,利用提高的信誉来改革那些不适合远景规划的机制、结构和政策

7、聘用、提升和培养能够完成远景规划的雇员,用新的工程、主题方向和改革者来重新激励改革进程

8、把新的方式制度化,明确新的行为方式和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确保领导的顺利进展和交替的方式和制

对变革经营管理者的要求

一个变革经营管理者的必备条件:

对变革历程的经营管理:

  • 计划和组织,调整以及控制项目的流程

对变革团队的经营管理:

  • 领导,激励和主持

对客户关系的经营管理:

  • 注意变革历程对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影响和相应的对策调整

对利益相关的群体的经营管理:

  • 把变革历程中涉及或者卷入的,并因此能够在项目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群体纳入考虑范围。

变革经营管理也可以说是:学习如何应对临时出现的,未曾计划的状况。

变革经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变革经营管理应当总是关注三点:战略,结构,文化。

实施变革经营管理的成功因素

唤醒能量,创造信任

1.对于目标的明确性→“想要去向哪里”

2.开放的信息政策

3.创造问题意识

4.确保计划的可靠性

创建服务于特定目的的信息和交流经营管理

1.利用交流概念来建立信息网络

2.对话总是重要的

3.仅通过媒介来传播信息还不够

使学习有保障

1.为学习计划足够的空间

2.将个人和制度的进展作为既定目标的构成部分

3.为团队计划出“休养间歇”

4.获得资历也是一种投入

从外向内的组织

1.将第一优先权让给客户和市场

2.对内建立对客户和供货商的理解

3.对历程的产出增殖实行检验

行动前后一致

1.在期间不懈怠

2.截住或排除阻挠和打扰的因素

变革经营管理的基本条件和九种洞见

创作一个具备说服力的故事

在变革经营管理思想中,对于创作一个具备说服力的变革故事、将其传达给员工,并在不断实行的沟通和参与中贯彻始终的功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当然是有益的忠告,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克服三种缺陷。

1.能激励你的变革故事却不能激励你的大多数员工。我们注意到,长期以来,有两种类型的变革故事在企业组织中宣讲得最多。第一种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故事:大致是这种说法,“我们的传统优势已经被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侵蚀殆尽;如果我们实行变革,我们就能重新夺回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第二种是“打翻身仗”的故事:“我们的业绩低于行业标准水平,为了生存,就必须大刀阔斧地实行变革。通过开发利用我们现有的资产和赢得进展权,我们就能跨入本行业最优秀企业的行列。”

根据直觉,这两类变革故事似乎都很合理,但是,它们也常常难以达到变革领导者所期望的效果。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杰出思想家(如DanahZohar)的研究显示,当询问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机是什么时,他们同样都将这些动机分为五种影响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例如,建设社区和经营管理资源);对客户的影响(例如,提给优质服务);对企业及其股东的影响;对工作团队的影响(例如,创造一种人性化的环境);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我的职业进展、薪水和奖金)。

这种研究结果对于变革领导者具备深刻的启示意义。领导者所关心的动机(通常他或她传达给别人的讯息至少有80%都基于这种动机)与激励广大员工为变革计划投入额外精力的紧要动机大约有80%都接不上轨。变革领导者需要宣讲一种能够覆盖员工动机的所有五个方面的变革故事。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而另一方面,这种活力又能留住组织中的人才。

考察一下一家大型美国金融服务企业的一项成本削减计划。该计划开始时采用的变革故事标记了一些与企业的竞争地位和未来前景有关的常规逻辑框图。该计划实施三个月以后,经营管理层因为员工对计划的抵制而感到灰心丧气。变革团队只好群策群力,重新改写了变革故事,其中包含了与社会(例如,供给能买得起的住房)、客户(减少出错率,更具备竞争性的价格)、本企业(支出不断增加,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不具备可持续性)、工作团队(减少重复,增加授权)以及员工个人(更具备吸引力的工作)有关的要素。

这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上的改变使员工的积极性在一个月内从35.4%提高到了57.1%,成本削减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在第一年就实现了效率提高10%的成效——其进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

2.你最好让他们去书写他们自己的故事。抱着良好愿望的变革领导者投入大量时间来传达自己的变革故事。路演、员工大会和企业网站就是几种经常采用的传达方式。当然,变革故事(以五种方式宣讲)确实需要传达出来,但是,我们提给的洞见是,投入到传达变革故事中的许多精力最好是花在倾听上而不是宣讲上。

在一项著名的行为学实验中,研究者向一半的参与者每人随机派发一组彩票号码,同时要求另一半参与者在一张空白彩票上填写自己想要的任何号码。在马上就要抽取中奖号码之前,研究者提议从彩票持有者手中买回彩票。结果是:无论在哪个地区或针对何种人群实行此项实验,研究者总是会发现,为了从那些拥有自己的号码的参与者手中买回彩票,他们不得不支付比其他人至少高五倍的价钱。

这种结果揭示出了人类天性中的某种特点:对于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更愿意承担其后果(这种愿望增大的比率几乎达到5∶1)。变革经营管理采用的一些常规方式低估了这种影响。理性的思考者认为,让其他人自己去发现他(或她)已经知道的事情完全是浪费时间——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并按照它去做呢?遗憾的是,这种方式剥夺了其他人的活力,这种活力是推动变革所必需的,它源于一种对答案的拥有感。

在英国石油企业(BP),为了开发一种针对一线领导人的综合培训计划,在做出每一项决策时,设计该计划的每一个关键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从而给予他们一种“为自己的彩票选号”的感觉。采用这种模式,历时一年半才完成了该培训计划的设计,但花费的时间物有所值:在目前的执行历程中,该培训计划在英国石油企业的同类计划中获得了最高评价。来自全企业的250多名高管人员主动参与讲授培训课程,更重要的是,根据其顶头上司和下属员工两方面的评价,已经参加过该计划培训的经营管理人员在绩效表现上的得分始终高于未参加该计划培训的经营管理人员。

3.采用具备“正面”和“负面”特点的变革故事,以创造真正的活力。“基于缺点和不足”的变革方式——甄别问题、解析错误所在以及如何改正它,制定计划,然后采取行动——已成为在商学院讲授的一种最重要的变革模式,大概也是被大多数企业组织所认可的一种变革模式。但是,研究表明,一个重点关注缺点和错误的变革故事会招致责备,并引起疲惫感和抗拒感,很难激发员工参与变革的热情和体验。

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感觉总是比实际的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向”。

这种状况导致了“基于建构理论”变革方式的兴起,该方式的变革流程是发现(发现什么是最好的)、梦想(想象可能会是什么)、构思(探讨应该是什么样),以及命运(创造未来)。采用这种变革方式的问题是,过分强调积极因素可能会导致愿景和影响被淡化。原因在于,作为人类的天性,我们更愿意为了避免失去我们已有的东西而去冒险,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东西而甘冒危机。对于促使行为发生改变而言,一定程度的忧虑是有帮助的。

我们认为,变革经营管理领域已经将“基于缺点和不足”与“基于建构理论”这两种变革方式和变革故事人为地分离开来。尽管一般不可能规范这种分离应该如何将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的讯息区分开(因为它在任何特定变革计划的背景中都将是特殊的),但我们强烈建议,变革经营管理者不要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偏离得太远。考察一下通用电器(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做法,他直接提出问题,“这里出了什么问题?”(业绩不佳的业务部门,组织壁垒驱动的行为,等等),以及“想象一下可能会是什么样”(在每一项业务、开放性和责任性上成为第一名或第二名)。

角色楷模

传统的变革经营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采取行动,成为所要求变革的角色楷模,并动员一群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推动变革向组织的纵深进展。不过,遗憾的是,这并不一定能产生所期望的效果。

4.领导者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是变革本身”。大多数高管都知道,而且通常也赞成甘地的一句著名格言“欲变世界,先变其身。”他们致力于使自己成为具备所期望行为举止的个人角色楷模。但实际上,随后并不会发生任何明显的改变。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大多数高管并没有将他们自己列入需要变革的人群之中。当被私下问及“你对客户倍加关注吗?”的问题时,有多少高管会回答“否”呢?而对于“你是一个官僚主义者吗?”的问题,又有多少高管会回答“是”呢?当然,一个也没有。事实上,人类的自我感觉总是比实际的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向”。想一想,根据男性运动能力调查,有94%的男人都将自己归入运动能力更好的一半人中。尽管传统的变革经营管理方式推测,最高经营管理团队充当角色楷模是一件与意志或技能有关的事情,但事实是,角色楷模问题的真正瓶颈在于,必须知道在个人层面上有哪些东西需要变革。

通常,利用特定的360°反馈技术(通过调查或对话,或者两种方式都采用),可以产生关于哪些东西需要变革的洞见。看一下安进企业(Amgen)首席执行官KevinSharer采用的方式,首先,他问企业中75名高层领导里的每一个人:“我应该以区别的方式去做哪些事情?”然后,他与这些高管公开分享了他的进展需要与承诺。再考察一下一家全国性保险企业高层经营管理团队的做法,该团队在执行其变革计划期间,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采用了一种他们称为“激情传递”的方式: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直接来自其同事的实时反馈,内容是关于成为变革因子,例如,“什么使你变得卓越?”,以及“什么在拖你的后腿?”

5.“具备影响力的领导人”并不是实现变革的万应灵药。几乎所有的变革经营管理著作都强调了确定和动员组织中某些关键人物的重要性,他们或者因为其职位,或者因为其人格魅力(或二者兼备),而对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具备超乎寻常的影响力。我们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合情合理、永不过时的忠告。但是,我们也已经注意到,具备影响力的领导人的角色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被认为是一种可实行更大范围干预的有利因素,演变为一种实现变革的万应灵药。

我们参与变革计划的经验表明,变革能否取得成功,紧要并不取决于几个精心挑选的领导人多有说服力,而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变革的理念。在实际变革中,常常有一些谁也想不到的无名之辈获得提拔,并对推动变革起到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告诫大家,不应过分关注和依赖具备影响力的领导人。而且我们建议,变革领导者的注意力应该均衡地放在正确运用变革的所有四个基本条件上,以确保它们能以各种方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使变革的星星之火能在整个组织中迅速形成燎原之势的可能性最大化。

强化机制

传统的变革经营管理理论强调了在组织结构、流程、系统、目标设定,以及激励机制中强化和引入所期望的变革的重要性。我们同意这种观点。但是,为了使这些机制更加有效,就必须考虑到,人们的行为表现并不总是符合理性。

6.金钱是激励人们最昂贵的方式。那些尝试将变革计划的目标与员工的薪酬挂钩的企业发现,这种方式很少能将员工参与变革的积极性提高到所期望的程度。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它符合人性中的心理特点。事实上,在绝大多数企业中,要将真正意义上的薪酬与变革计划挂钩的做法整合到基于一大批指标来制定的薪酬体系之中,是极其困难的。此外,许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满意度=感觉-预期(这个等式后面常常附加一条注释:“现实与此无干”)。

对于变革经营管理者而言,这个等式的美妙之处在于,少量的、预期之外的奖金可以对员工对于一项变革计划的满意度产生超乎寻常的影响。GordonM.Bethune在扭转大陆航空企业颓势的变革中,当该企业的航班准时率跻身前五名时,出人意料地向每一位员工派发了一张65美元的支票。澳新银行(ANZBank)前首席执行官JohnMcFarlane在圣诞节时向每一位员工赠送了一瓶香槟酒,并附上一张卡片,感谢他们为该企业“业绩、增长和突飞猛进”的变革计划所做出的努力。大多数变革经营管理者都将这种做法仅仅看作是一种象征性表示,并认为其效果有限,且难以持久。但是,员工们对于收到这种奖励却有完全区别的看法。事实上,他们在回复中一致表示,这种奖励对于提高变革积极性具备非常大的正面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会持续数月(如果不是数年的话)。

7.流程和结果必须公平。如果状况与员工们具备的关于公平与正义的其他一些观念发生冲突的话,他们就会反对自己的一己私利。考察一家银行的例子。作为一项重要变革计划的组成部分,该银行创建了新的危机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模型,并将根据新模型制定的新的定价计划和与此对应的销售激励新措施一起交给了一线员工。其结果是:客户流失(不仅仅是无利可图的客户)和价格打折的现象猛增,这种变革尝试使企业价值遭受了巨大损失。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身处一线的银行员工感到,这种变革对于客户不公平,有大量员工对银行对待客户的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并且采用价格打折的方式来向客户表明自己的善意,尽管这样做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完成个人销售目标。

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系统和激励机制实行任何变革时,变革经营管理者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这些变革,要高度关注员工对变革流程及其预期结果的公正性的感受。尤其对于会影响员工彼此之间互动方式的变革(如减少员工人数和改变人才经营管理流程),以及会影响员工与客户之间互动方式的变革(如销售激励计划,重新设计呼叫中心,以及改变定价机制)应该慎之又慎。反过来说,在前面描述的有关定价的例子中,其结果本身是公正的(要求客户为银行承担的危机支付相应的费用),因此,如果在围绕变革的沟通和培训中,小心谨慎地妥善处理银行员工对于公平的感受,上述业绩下滑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他一些采用基于RAROC定价机制的银行就做到了这一点)。

能力培养

关于变革经营管理的著作强调了培养期望的变革所需要的技能和才干的重要性。尽管难以论证,但为了保证变革成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条洞见。

8.员工的行为反映了他们的所想、所感和所信。当经营管理者试图通过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来提高绩效时,他们经常会忽视员工的思想、感情和信仰,而正是这些驱使着员工的行为。考察一下一家银行的状况。该银行通过一次基准对比发现,它的人均销售额落后于竞争对手。当发现银行员工花在客户身上的时间太少,而花在文案工作上的时间太多后,为了使面向客户的时间最大化,该银行开始着手再造贷款申请发放的业务流程。但遗憾的是,六个月以后,其销售额的提高水平仍然远远低于预想水平。

更深入的调查研究着眼于银行员工的观念而不是其行为,从而揭示出了真正的原因所在:员工们只不过是感到与客户的互动交流令人局促不安,因此,他们宁愿埋头于文案工作。银行员工这种局促不安的感觉是由内向的性格、缺乏人际交流技巧,以及在与比自己更有钱、受教育程度更高(一般而言)的客户打交道时所产生的自卑感综合造成的。此外,大部分银行员工都不愿意认为自己是销售人员——他们觉得,这一概念更适合旧车市场的雇员,而不适合在银行各部门工作的员工。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