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证券化

什么是国有资产证券化

国有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变成能够在金融市场买卖的证券的行为。国有资产证券化最理想的形式是把经营性国有资产变成上市企业的股票。国有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国有资产在行业之间自由转移,灵活调整国有资产结构或分布格局,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融资,便于资产在国有单位与民间主体之间的流动。目前除了股票以外,国有资产证券化的紧要形式还有债券。

国有资产证券化进展现状

当下,国有资产证券化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发的推广。上海、重庆及广东依据本地国有企业自身特点.相继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规划目标。上海市明确提出,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完成超过9O%的产业集团整体或者核心资产上市计划。除此之外。通过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实现分板块上市、跨集团重组及推进IPO。重庆市将采用四条路径完成本市国有资产证券化,分别为拟定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完成融资;通过私募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采取信托及债权方式,将例如高速公路收费权在内的存量国有资产实行证券化转化;建立区别层次的资本市场,力争建设起国内具备影响的家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广东省确立了明确的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时间表.表示截至2015年年末。实现省内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突破60%.另外8O%以上的集团企业完成控股一家或一家上市企业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一时间表,广东省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借壳上市;IPO;定向增发。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利益解析

国有资产是以国家产权作为主体的资产。其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利益。是否拥有与控制国有资产决定了国家当前利益及预期利益能否等到正常体现。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国有资产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展中作用便更加显著.地位更加重要。国有资产涉及到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一旦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必定会给区别参与者带来区别程度区别方面的利益:对国有资产发人而言,实行资产证券化将为其提给更为专业的新型融资工具。各级政府作为资产发起人的主体。其弊端在于行政化干预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历程中、融资渠道单一。资产证券化在提升资产负债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使资金来源的渠道多样化,进而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为发起人带来更高的收益。对国有资产投入者而言。针对国有资产的投入项目在期限、收益率以及流动性上通常相对固定。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形成更多区别期限、区别流动性及区别危机收益率的金融产品组合。投入者因此将获得相较于过去更多的投入选择,进而根据区别产品的特性,将投入危机实行分散。

对国有资产债务人而言.资产证券化可以向其提给更为宽广的资金来源渠道。债务人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对国有资产的债权实行出售,进而充裕自身的流动性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债权人可以利用证券化设计出区别的利率区别期限的贷款方案。这样债务人便可依据自身经营及财务现状.获取充足的项目支:睁。对国家金融经营管理当局而言,采取资产证券化能够相对便捷的提升资产的变现能力,这有助于维持国家所需的稳定的流动性。另外资产证券化是由市场机制自发产生的监督力量实行监督.所以债权品质必然会有相应的提升,这对于金融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资产证券化同时也有利于基层金融机构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及持有者的身份。逐步转变为国有资产服务者。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

(一)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间接全融的直接化,降低金脯危机,促进圈有脊产健康进展

世界金融业进展的主流趋势便是由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实行过渡。资产证券化正是间接金融直接化的紧要方式,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金融危机分散转移的效果。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仍然不够发达,因此资金供给方面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通过揽储获得资金储备。然后放贷给企业。这样的历程使仍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积聚了大量的危机。资产证券化正可以将过去大量积聚在国家的危机向市场实行分散,完成剥离、转化与分散国有银行金融危机的目的。目前,在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存短贷长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着,因此银行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出现失衡。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银行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更具流动性的证券。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不改变负债的基础下上提高了资产流动性。有效地改善了资产负债的结构,解决了关于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另外,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分散贷款组合的非系统性危机。我国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来源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紧要客户群体多为某些特殊企业群体。虽然从企业经营来看,客户群体的相对稳定是降低单项信贷危机与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这也限制了银行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战略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了放缓了银行进展的步伐。采取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在维持过去稳定的客户来源的基础上,将贷款业务中的非系统性危机通过分散组合的方式实行降低。最后,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危机贷款转变为等级较高的证券,达到国际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二)通过脊产证券化拓宽固有资产的投融资桑道,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通过区别机构间的合作,对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实行危机、收益与权利的组合,进而联通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增强资金的流动性,这便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为企业形成特殊的信用机制资产证券化突破了传统银行或者证券机构过度依赖债务人整体信用的局限,将资产从发起人资产负债表中实行剥离,进而形成新的独立的责任资产。在传统的信用体制下,债权人需要一系列复杂的主客观指标来对债务人的清偿能力实行评估。在新的信用体制下.采取破产隔离设计可以将信用指标更加客观化,同时也能使债务人获得相较于传统信用体制下更高的评价。这既能降低债务人发行证券的成本。也能提高证券发行的成功率。另外相较于自我完成资本积累的历程,资产证券化可以将未来资金流提前变现.使得企业能够立即获得资金用于生活或者继续投入,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

由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其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企业内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的问题。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过去持有的大量贷款实行分割.向其他投入者实行转让。通过此举,国有企业的债权由过去单一的国有商业银行持有转化为众多投入者共同拥有。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用新债务实行融资或者股权实行融资获取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既可以缓解企业过度负债的压力,又可以改善资本结构,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另外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流动性差的资产在国际市场中换取流动性强的资产。同时,资产证券化仅仅以出让国内部分市场为代价,而不必像其他融资方式一样需出让或者稀释国有资产的企业股权.便可以有效地吸引外资,壮大国有资产,增强国际竞争力。国有资产实行证券化后,可以将债权转变为流动的产权。从而提升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通过资产证券化主活固有资产,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状况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受困于存量资产的僵化上。国有企业拥有着大量的优质资产,但是由于这些资产本身缺乏流动性,使得其对外又须承担巨额的企业债务。国家对此虽然每年都会实行增量资本的投入.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地经营管理手段,因此并没有真正的将国有资产盘活,反而使其沉淀在了企业之中。资产证券化的紧要功能便是将资产的流动性实行加强。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把企业存量资产中原本缺乏流动性的部分释放出来,从而真正完成国有资产盘活。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一部分流动性差但是具备良好未来收益的资产,将其提前变现,进而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并且通过“真实出售”将该部分资产从财务报表中移除。这样便可以充分的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流动性,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周转效率。

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制度保障

(一)完善法律制度

健全的法律保证是资产证券化能够在西方国家进展并壮大起来的重要原因。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切实的约束证券化历程中每一环节的各个参与者。正是由于资产证券化所需的环节较多,因此要与之配套建设起相对应的法律体系。《合同法》要完善好资产发起与出售的相关规范;《证券法》要将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界定明确;《会计法》要对证券化历程中的会计操作实行规范;《税法》要对证券化后的收入是否缴税和缴税金额规范清楚。另外,《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保险法》也都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密切相关。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安排,降低了证券化的成本,提升了证券化的效率,降低了证券化的危机程度。因此,制定出对资产证券化有利的法律法规是证券化成功的关键。

我国国有资产证券化应当立法先行。在资产证券化最核心的三个环节.即资产发起、特设交易机构的设立以及融资结构的确立,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证券化历程中涉及到的区别市场主体间的权力与义务也必须以相对应的法律为标准。国有资产的特殊性,使得在实行法律法规设计的时候尤其应当谨慎。除了建立起基础的法律制度外,还应配套设计好相应的法规,从而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充分的保障证券化历程的各个环节。

(二)增加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性支持

从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的进展历程中不难得出,政府在证券化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为资产证券化提给了政策及制度保障.具体包含了贷款政策、保险政策、资产证券化政策等等。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展历程中,政府通过建立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多个机构.采取为证券发行提给抵押贷款与保险计划的方式.保障贷款发起人同证券投入者的根本利益。政府的这一举措,极大的推动了证券化市场的进步,带来了今日美国市场的繁荣。我国同样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战略的进展。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下,由于资产证券化历程中包含着众多的利益主体及复杂的业务环节,因此必然会产生相对较多的税费。税务费用由此构成了证券化的紧要成本之一,直接影响着证券化能否顺利实行。国家在税收制度的制定层面,应当采取政策倾斜。在国外,各国政府通用的方式便是设立特定的交易机构,在机构内对购买特定资产支持证券的购买人在税收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我国当下的税收制度仍然不够完善,现行的收税体系中,印花税、营业税以及所得税将会影响到证券化的各个流程。因此应当考虑免除部分证券发行及交易历程中的印花税,就特定主体购买特定证券的利息收入减少收税。通过税收政策的支持,降低资产证券化的成本。

(三)明确会计确认方式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而言.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历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尽管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制度正在逐步改革,而且2005年6月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范》就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已经做出了明确规范。但是现有的会计处理仍然不能满足国有资产证券化的进展要求。

在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历程中.首先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发起人资产和相关债务实行分离。理清标的资产的真实出售问题。我国会计准则在资产出售的确认历程中,处理应收账款出售事项时仍以传统的危机报酬解析方式为核心。然而。当今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使得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业务的要求。为此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同美国财务会计文员会相继采用金融合成解析法。在这种解析法下,对已经确认过的金融资产因为发生转移性交易所面临的再确认或者终止确认处理的关键便在于转让方的销售意图,即控制权是否已由转让方转移到受让方是一项资产能否实行销售处理的关键。另外.应当不断完善会计处理历程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套关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方面全面、系统的规范。从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对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鼹的相关要求中不难看出.向信息使用者展示完整的财务状况以及量化后的财务危机是整个信息披露的关键。因此.我国在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事务中应当充分参照国际惯例。一方面规范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说明资产证券化给企业带来危机或者改变企业危机历程中会产生哪些危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当局处理这些危机的具体举措。另一方面将表内反映与表外披露相结合.对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数量信息实行充分披露,就资产证券化整个历程中面临的全部危机因素向各权益主体实行详实的说明。

(四)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簦记系统

标的资产无论是在转让还是出售的历程中.都会涉及有关优先权益的问题。因此在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历程中,应当首先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对优先权益实行确认及保护。各国已有的资产证券化的经验显示.建立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是保证优先权益登记与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可以保障标的资产在转让历程中受让方能够有客观的路径确切的获知该项资产之前是否已经被转让给第三方。一个切实有效地中央优先权益登记系统需要能够同时满足以下两点要求。首先.能够明晰的确认被转让资产上已经产生的优先权益;其次,实施有关法律,对资产上的优先权益实行监管。目前发达国家中已经普遍采用中央优先权登记系统来保证优先权益的确立.在发生资产转让交易的时候会对债务人实行及时的通知。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并没有针对优先权益登记建立起相应的机制。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整个历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权益主体,而且国有资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国有资产主体的权益,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建立起完善的有限权益登记系统。

我国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历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好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利用该项金融工具针对国有资产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而改善国有企业的金融结构、丰富投入品种、分散金融危机.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因此为了有效发挥证券化的金融功效.同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应当采用较高标准对资产证券化实行制度设计。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