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进展。
国际储备的特点
- 官方持有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中央货币当局直接掌握并予以使用的,这种直接“掌握”与“使用”可以看成是一国中央货币当局的一种“特权”。非官方金融机构、 企业和私人持有的黄金、外汇等资产,不能算作国际储备。该特点使国际储备被称为官方储备,也使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区分开来。
- 自由兑换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可以自由地与其他金融资产相交换,充分体现储备资产的国际性。缺乏自由兑换性,储备资产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这种储备资产在国际间就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无法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及发挥其他作用。
- 充分流动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随时都能够动用的资产,如存放在银行里的活期外汇存款、有价证券等。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或汇率波动过大时,就可以动用这些资产来平衡国际收支或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 普遍接受性
即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能够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与接受、使用。如果一种金融资产仅在小范围或区域内被接受、使用,尽管它也具备可兑换性和充分流动性,仍不能称为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储备的构成
狭义的国际储备只限于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自有国际储备),而不包含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即一国潜在的借款能力);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
(一)自有储备的构成
自有储备即国际储备,紧要包含一国的货币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
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
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地位(头寸)
4.特别提款权
(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
2.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
3.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国际清偿能力的构成
国际清偿能力的构成要素 自有储备
(国际储备)借入储备 诱导储备
(借入储备的广义范畴)1.黄金储备
2.外汇储备
3.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地位
4.在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余额1.备用信贷
2.互惠信贷
3.支付协议
4.其他类似的安排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国际储备的来源
收购黄金
收购黄金包含两方面,(1)一国从国内收购黄金并集中至中央银行手中;(2)一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黄金。不过,因黄金在各国日常经济交易中使用价值不大,加上黄金产量也有限,因此,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一般不会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也包含两方面:
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紧要来源。该顺差中最重要的是贸易顺差,其次是劳务顺差。目前,劳务收支在各 国经济交往中,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逆差甚至整个国际收支逆差,都利用劳务收支顺差来弥补。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出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顺差, 则必然形成国际储备;而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入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逆差,则必然使国际储备减少。
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
它是国际储备的重要补充来源。目前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当借贷资本流入大于借贷资本流出时,就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这时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这些顺差就形成国际储备。 这种储备的特点就是由负债所构成,到期必须偿还。但在偿还之前,可作储备资产使用。当一国的借贷资本流出大于借贷资本流入时,资本项目必然发生逆差,如果这时有经常项目逆差,则国际储备将会大幅减少。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取得的外汇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当一国的货币汇率受供求的影响而有上升的趋势或已上升时,该国的中央银行往往就会在外汇市场上实行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从而增加本国的国际储备。另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汇率有下浮趋势或已下浮时,该国就会购进本币,抛售其他 硬货币,从而减少本国储备。一般来说,一个货币汇率上升的国家,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较多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购进外汇来增加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共同干预的需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
这种干预形式在70年代以前,紧要以单个国家干预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进展成为联合干预。如1978年美元汇率暴跌,美国就曾抛售约合100亿美元 的西德马克以遏止美元汇价下降。但到80年代,这种干预面就扩大了,如1988年为力守1美元兑120日元的防线,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仅在 1988年1月4日这一天之内,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奥地利等中央银行就购进20亿~30亿美元,其结果使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也使美元汇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发生了新的美元危机,1997年又发生 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因此,联合干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国际储备作用的两个层次
国际储备的作用,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从世界的范围来考察国际储备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进展,国际储备也相应增加,它起着媒介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进展的作用。第二个层次则是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来考察。
二、各国持有国际储备的紧要目的
(一)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政府需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如果国际收支困难是暂时性的,则可通过使用国际储备予以解决,而不必采取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来调节。如果国际收支困难是长期的、巨额的,或根本性的,则国际储备可以起到一种缓冲作用,它使政府有时间渐进地推进其财政货币调节政策,避免因猛烈的调节措施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
(二) 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当本国货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发生变动或波动时,尤其是因非稳定性投机因素引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时、政府可动用储备来缓和汇率的波动,甚至改变其波动的方向。通过出售储备购入本币,可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通过购入储备抛出本币,可增“市场上本币的供应,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下浮。由于各国货币金融当局持有的国际储备总是有限的,因而外汇市场干预只能对汇率产生短期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在很多状况下是由短期因素引起的,故外汇市场干预能对稳定汇率乃至稳定整个宏观金融和经济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三)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的信用保证作用,包含几层意思:一是可以作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证;二是可以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性的信心。比较充足的国际储备有助于提高一国的债信和货币稳定性的信心。
(四)赢得竞争利益
一国持有比较充分的国际储备,政府就有力量使其货币高估或低估,争取国际竞争的优势。如果是储备中心国家,这对于支持其关键货币的国际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面看来,国际储备不仅是一种支付手段,而且是平衡资产和干预资产。
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
一、国际储备需求经营管理的内涵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获得(并持有)国际储备资产的量。
国际储备的需求经营管理,紧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数量经营管理,第二是币种经营管理。数量经营管理讲的是一国应保持多少储备才算合理,币种经营管理讲的是怎样搭配区别种类的储备货币,才能使危机最小或收益最大。
二、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经营管理
如上所述,国际储备具备重要的意义,但获得国际储备、持有国际储备都是有成本的,过多的储备还会影响本国经济的进展。
(一)国际储备需求的相关概念
与国际储备需求相关的概念有:最适度国际储备量;最低限国际储备量;最高限国际储备量;保险国际储备量;经常国际储备量;国际储备需求目标区。
(二)、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从实践上看,国际储备需求经常在变化(这种变化包含“中心”、“上限”和“下限”的变化)。制约国际储备需求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对外贸易状况
(1)对外贸易规模
(2)贸易条件及竞争力
2.调节体制特性
(1)调节机制的特点
(2)调节手段的选择偏好
(3)调节速度的选择偏好
3.国家的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状况
(2)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3)借债能力
(4)经济进展水平
4.外经贸的经营管理体制
(1)外汇管制
(2)外贸管制
三、国际储备需求的币种经营管理
一国对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除了在量上将国际储备保持在最适度水平上外,还需要在质上拥有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结构,尤其是各种储备货币的构成。这具体包含储备货币种类的比例安排和储备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
我国的国际储备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一)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
自1980 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以后,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也是由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lMF的储备头寸四部分构成。我国的黄金储备量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基本维持在127百万盎司。由于我国在 IMF中所占的份额较低,所以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的数额十分有限,约有10亿美元左右,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极小比例。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主体,约占整个国际储备额的90%以上。
(二)我国合理的国际储备需求量
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而且我们无法调整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所以这里讨论的国际储备合理需求量的问题仅仅是就外汇储备而言的。
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应高些,其理由是:
第一,由于初级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还占较大比重,由于我国工业制成品质量、包装和价格还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故国际收支比较脆弱;
第二,随着借用外资的增多,我国的外汇储备除用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需要之外,还要起到偿还外债的担保作用。
第三,我国只能用外汇支付进口的商品与劳务,非外汇储备有限。第四,中国银行外汇结存并非全部可用来执行国际储备的职能。因此,我国需要多持有一些外汇储备。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应低些,其理由是:
第一,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有着较高的资信,具备较强的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第二,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通过行政手段制定,因而国家不需要干预外汇市场的那部分外汇储备。
第三,我国的外汇资金较为紧张,不宜将大量外汇资金放在外汇储备上。
第四,利用外资是我国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外汇储备大多是与利用外资的方针相抵触的。
二、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经营管理
(一)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经营管理体制
1979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集中经营管理,统一经营。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负责办理具体业务。
1979年,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与此同时,成立了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家外汇经营管理局。这时的中国银行独立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能,国家的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通过中国银行结汇而集中于中国银行手中,外汇储备也由该行经营管理。国家外汇经营管理局紧要行使经营管理外汇、外债和储备的职能。
(二)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
这里的结构经营管理是指外汇储备的结构经营管理。由于构成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性质和运动形式区别,因此在经营管理上也有所区别和侧重。
1.关于国家外汇库存的结构经营管理
国家外汇库存是国家对外的债权,紧要用于支付国家进口商品所需外汇,并要发挥它的其他各项作用。对这部分储备资产重要的是保值,而不是牟利。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储备货币多样化的原则,以分散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根据支付进口商品所需货币的币种和数量,确定该货币在储备中的比例;密切注视外汇市场的变化趋势,随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选择储备货币的资产形式时,要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顺序实行决策。
2.中国银行外汇结存的结构经营管理
中国银行的外汇结存源于中国银行的对外负债,这一性质决定其经营管理原则与国家外汇库存的经营管理原则有所区别。具体要求是:对从国外借入的外汇资金,尽量遵循借、用、收、还货币一致性原则避免汇率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外汇存款,如果存款币种与用汇币种不一致时,应尽早办理远期外汇买卖,将汇率危机转嫁到国际市场上去;对于长期稳定的沉淀资金,金融机构只要看准时机,可以通过买卖嫌取利润。
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
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表述如下:
第一,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诱导储备资产的总和(见下表)。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因此,国内学术界亦把国际储备看成是狭义的国际清偿力。
国际清偿力构成
国际清偿能力构成 | 自有储备 | 1.黄金储备 | 国际储备 |
2.外汇储备 | |||
3.在IMF的储备头寸 | |||
4.在IMF的SDRs余额 | |||
借入储备 | 1.备用储备 | ||
2.互惠信贷 | |||
3.支付协议 | |||
4.其他类似的安排 | |||
诱导储备 | 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
第二,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
第三,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只有那些币值相对稳定,在经贸往来及市场干预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
正确认识国际清偿力及其与国际储备的关系,对一国货币当局充分利用国际信贷或上述的筹款协议,迅速获得短期外汇资产来支持其对外支付的需求,具备重大意义;对理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如欧洲货币市场对各国国际清偿力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