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投资者

什么是基石投入者

基石投入者紧要是一些一流的机构投入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基石投入者的引进实际是对企业基本面和进展前景的肯定,这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相应地,基石投入者需要承诺购买,且上市后锁定6到12个月。同时,基石投入者不能重复实行申购,特别关键的是基石投入者要在企业的招股书中披露,需要公开一些相关信息。 “在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可考虑引进基石投入者,这实际是给企业的基本面、盈利模式、进展前景一个肯定,也是给不确定市场的IPO一个稳定剂。” 清华大学经济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在2010年1月29日举行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建议。 因此,廖理建议现行的发行体制可考虑引进基石投入者,因其在引进时将与发行人、保荐机构就发行价格等关键问题实行博弈。这个博弈历程也是对未来市场的一个稳定平衡剂。

香港IPO市场的基石投入者

基石投入者最初在香港IPO市场引进,是国企在香港上市时。当时,大家对国企的状况不太了解,对国企的经营管理、盈利模式和企业治理不是特别放心,有一定的顾虑。香港便引入了基石投入者。保荐机构在企业上市前,与基石投入者实行了广泛的沟通,向他们详细披露企业的信息,探讨企业的价值。这些基石投入者都是一流的机构投入者、大型的企业集团和香港的富豪以及所属的企业。经过沟通,这些机构投入者承担了基石投入者的责任,并在发行之前以法律的形式(签订协议)固定下来,他们承担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今后的发行价格。

基石投入者的引进,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基本面、盈利模式、进展前景的肯定,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但基石投入者需要签订协议,要承诺购买,要有锁定期(一般6~12个月),不能再实行重复申购。特别关键的是,作为基石投入者要在招股书中实行披露,包含他们签订的协议以及相关的条款。所以基石投入者的引进是不确定市场IPO的一个稳定剂。

我们来看看在过去的几年香港市场上曾经出现的基石投入者的状况。

2005年的神华上市,基石投入者包含郑裕彤的新世界进展、郭鹤年家族的嘉里建设、李兆基的恒基兆业、中信泰富和中国银行等,占到发行规模的17%。也就是说IPO时,有17%的发行份额已被买单,这些投入者与保荐机构和发行人有一个讨价还价的博弈历程。这有点像一级市场中间的零级市场。已经有20%的份额被人买单了,使企业IPO前景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很多。

2006年工商银行上市的时候,除了上述这些机构外,还增加了陈鼎华的南丰纺织、吴光正的九龙仓、中国人寿、新加坡政府投入企业GIC,而这次IPO,基石投入者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29%。从这以后,不光是国企在香港上市引进基石投入者,其它大型的IPO也采取了基石投入者的做法。2007年的碧桂园、复星国际和阿里巴巴都采取了基石投入者的做法,2008年的旺旺、中国南车,2009年的金隅集团和国药,也都引进了基石投入者。基石投入者在IPO发行份额中所占比例,一般是20%左右,有很大的稳定作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