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过程

什么是审计历程

审计历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历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审计历程的内容

审计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范,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含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备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紧要工作包含: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危机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状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紧要包含: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行为;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历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三、实施危机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范,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危机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危机的基础。所谓危机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危机的程序。危机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给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解析信息的历程,贯穿于整个审计历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危机评估程序的紧要工作包含: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危机,包含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危机(即特别危机)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危机等。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危机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给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含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危机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危机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危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危机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范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紧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经营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经营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审计历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历程包含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等环节。审计历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载体”和关键。

(一)审计准备历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备历程属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审计业务开展前,全面、细致的审计准备,一方面可以使审计工作从开始实施,就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历程的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审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紧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备与审计项目内容、专业相关的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应事先掌握该审计项目的对象、性质、审计业务的难易程度和被审计单位规模状况、根据可供调配人员的各自素质及专业特长,确定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选。需要指出的是,在确定审计组人员时,内审机构的领导还要根据审计工作独立性、客观性的要求,尽量避免选派那些与审计项目之间可能存在利害关系、感情冲突或个人偏见的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审计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控制该项目能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的关键。所以,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在确定好审计组组成人员之后,必须确定其中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具备驾驭审计项目实施、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团结审计组全体成员协作共事的人担任审计组长。

二是做好细致的审前调查。每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就审计内容和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来讲,都必须是“有的放矢”的。而审前调查,就是完成预期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舍得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实行审前调查,围绕通过审计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此项审计需要达到的目的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般状况下,如果是初次审计该单位时,应先对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出产工艺流程、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等作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调阅该单位的财务报表(纸质类或电子类),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关系到出产、经营等环节的数据实行逐项解析,掌握基本状况,形成初步印象。如果是再次审计的单位,还应掌握被审计单位对前次审计时所指出问题的落实、整改状况,了解在前次审计之后,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管理方式、出产经营状况、效益等方面的变化及变化程度,必要时可选取部分相关数据实行比对,以确定此次审计的重点。对个别在前次审计后又新增设了下属单位,则应重点掌握主管单位所拨付资金的数量、性质,防止被审计单位抽逃资金;检查下属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与主管部门“并表”,以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出产经营全貌。审前调查结束后,审计组应对所获取数据实行全面细致地梳理、解析,实行审计危机的评估,确定未来工作的关键控制点,必要时,还可预先设计几种假想状况并做好应对预案,“磨刀不误砍柴工”,避免打无准备之战或遇到特殊状况时仓促应战,散失工作的主动权和弱化控制力。

三是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方案是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蓝图,也是对审计实施进度、内容、质量实行跟踪控制的“定位仪”。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明确审计责任和防范审计危机。一个详实的、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可以使该项审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在明确审计目标,防范审计危机上下功夫。审计方案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所有的审计项目,既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他们的区别点,要根据区别类型的审计项目,选择各自的侧重点。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编制审计方案,一定要切合实际,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表述准确,各司其职,责权明确。

(二)审计实施历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历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实施历程的质量控制不好,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成了无根之木。所以,加强对审计实施历程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危机,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明确思路,责任到人。每个审计人员都要根据审计方案中划分的职责,分管的范围,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自己在这个审计项目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必须心中有数。防止在审计历程中出现重审或漏审,避免因“吃大锅饭”造成窝工、返工,严禁在审计历程中责任不明,相互推诿。

二是作风严谨,慎独、勤思。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历程中,都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忠于职守;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一丝不苟;必须具备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清廉谨慎,不徇私情;必须具备勤于思考的作风,善于推敲,洞察秋毫。

三是规范审计底稿的编制。审计底稿既可以全面反映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历程中的工作轨迹,也可以制约审计人员强化工作责任心,有利于把好审计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历程记录,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检查的范围和方式,又要记录审计的紧要成果以及审计查出的问题,它是审计报告中所要反映问题的原始记录。审计底稿字迹要清晰,摘要应明了。实施工作结束后,审计底稿应交给被审计单位签字确认。

四是严格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自都要明确复核的内容以及要相应承担的责任。要层层把关,相互负责,按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内容都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审计组长的复核是审计报告形成前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复核是对报告内容的全面复核以及对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重点事项的抽查复核,是审计部门发出报告前的重要的控制环节。

五是严格审计报告的签发手续。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撰写、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在正式的审计报告签发前,还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部门应客观地、虚心地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加强沟通,换位思考,达成共识后,对审计报告实行必要的修改,既要保持审计报告的原则性,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地尊重事实的客观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最佳体现,以保证出具的审计报告单位领导满意,被审计单位满意。具体地讲,审计报告应把握好以下原则:叙述问题,解析原因和做出结论,都必须以事实作依据,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数字必须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并经核实无误,任何道听途说的、主观推理的、事实不清的数字不得在报告中反映,以保证其真实性;处理意见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无误,处理意见不得无限上纲,以维护其严肃性;文字表述一定要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以体现其艺术性。

(三)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做好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对于适时总结工作经验、保存审计档案资料等方面具备重要的作用。审计总结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宝贵财富,对今后的工作具备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今后降低审计危机,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总结,可以考核审计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职责及其工作业绩,明确工作责任,为奖优罚劣提给依据。通过审计总结,将审计资料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形成正式的档案资料并移交给档案经营管理部门,是审计质量全程控制的最后终结。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