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居民投入
居民投入是指居民购买可以获得收入的资产,包含购买从事出产经营行为的实物资产和购买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居民投入的动机
- 一、追求财富的本质和欲望
追求财富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目标。
居民财富的获得渠道是靠勤俭理财,即不但要勤,而且克俭,若要使财富逐年更上一层楼,重要的是理财有方,借小财滚大财,积小富为大富。居民希望以自身努力而获得财富,那么,其追求财富的动机和欲望来自:
首先,来自居民生存和进展的意愿。由于生存、享受和进展这三大需要的客观存在,人们对生活追求是无止境的,由此而衍生出人们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追求,正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根源。
其次,来自居民收益与危机的对称。拥有货币或其他资产而不投入,那么这个市场主体就永无致富的可能。居民能够参与投入,不仅在于他看到投入能够带来收益,而且在于他能够承担这种投入的危机和不确定性。
再次,来自于居民社会与家庭的需要。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层次需要论对人们创造与占有财富有所解释之外,马林诺斯的三层次需要论(即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论(即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等,也从另外角度说明了居民创造和占有财富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来自居民工作与休闲的需要。富人阶层往往可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休闲享受、社交行为以及个人价值与情感的实现,而穷人阶层往往由于休闲时间匮乏而难以做到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差别,那么希望摆脱日常繁琐事务或乏味工作而向社会展现个人属性与才干的人们往往会努力创业,或者以财富的积累来体现个人的创造力,或者以财富反馈社会来吸引社会的承认,这些欲望同样是人们投入创业的终极梦想。
之,追求财富既不是不道德的,也不是非理性的,它永远是居民自古绵延的一个生存与进展的动力,正因为这样,居民投入的动机才受到法律与社会的肯定。
- 二、居民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居民投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其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从历史和现实都在表明中国居民对保值性资产的偏爱,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各种市场的发育成熟,以及人们观念中更能容许危机的挑战,那么,中国居民的增值性资产的比重将会稳步提高。
- 三、居民资产的分布与组合
居民家庭预算不仅包含消费计划,而且还包含投入计划,后者所占的家庭资产份额、预算时间比重将随着收入上升而提高。居民投入预算包含对投入品种的选择和对投入历程的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居民资产如何分布与组合的优化配置问题。现在,居民对投入品种有很多选择,实业投入的房地产、小企业集资入股等,实物投入的古董、邮票、珍宝等,金融投入的基金、保险、外汇、期货等,人力资本投入的高等教育、接受培训、考证等,这些投入品种都可能给居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当然也需要居民自己努力尽可能以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并且在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危机。
增加收益与减少危机的一个途径是优化居民资产分布与组合的结构。资产优化配置的第二定律是:资产特性必须与资产使用比重相一致。资产分布与组合的第三条定律是:居民收入与生命周期决定区别居民家庭的资产偏好。最后,资产分布与组合的第四条定律是:价格、利率、预期、用、税收这些外生变量随时改变居民投入的选择。
总之,居民的资产选择动机包含了多方面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考虑,基于各种变量的此消彼长而促使居民选择某些投入品种同时放弃另一些投入品种,这是一个经济理性充分发挥的历程,其结果将促使居民将资产优化组合,获得更大的投入收益。
居民投入的渠道
居民投入的渠道可分为直接投入渠道和间接投入渠道两种。居民参加社会集资是居民的间接投入渠道。在间接投入行为中,居民依据自己参加社会集资的份额而获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居民购买出产资料,投入劳动(包含经营管理劳动)实行出产经营,获取利润,是直接投入渠道。具体说来,居民作为投入者实行投入时,可供其选择的资产形式有如下一些:
第一,证券投入。这是居民以取得债券利息、股票股利和买卖差价为目的的投入,是居民间接参与出产经营行为的投入。这种投入的特点是投入者本人不参与经营管理行为,而是委托他人或代理机构行使投入人的经营管理权。这种投入灵活性很强,在证券市场或金融市场上可以随时转换为居民所需要的货币资产,因而是居民投入基本的选择方式。
第二,经营资产投入。是指居民的购买经营性资产,直接从事小规模经营管理行为,以取得经营净收入或将资产租赁出去,取得租赁收入为目的投入形式。这种投入常见于个体户、专业户,它要求居民有一定特长或专业,有经营管理能力,是居民的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结合的投入方式,这种投入既受工商经营管理、税收、物价、客户等的影响,也受政策、环境的约束,因此,危机大,要求投入有一定规模。
第三,房地产投入。这是居民以购买房地产取得租金收入或房地产升值收入为目的的投入。其特点是在经济迅速进展的前提下。房屋租金和升值是稳定的。房地产投入已成为当前我国投入的热点之一。但房地产的投入额较大,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的,转让也不及股票、债券方便,受地理环境、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第四,保值商品投入。是指居民以资产保值、升值为目的实行的投入。它的收人是随着物价变动或汇率变动及该种商品稀缺而不断升值和保值。保值商品的种类很多,例如,金银饰品、古董、名人字画、邮票、外汇、宝石等。这种投入的特点是投入人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文化,能够大致预测其升值的可能性及幅度。保值商品投入受保存时间长短、转让可能性的大小的影响较大,因此实行这类投入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业务专长。
居民投入的危机及其规避
目前,我国居民投入大多数选择金融资产的形式。该类投入的危机紧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利率危机。利率危机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引起证券投入实际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市场利率与股票价格是负相关的。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企业使用资金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股价就会下跌;反之则相反。债券的利率是事先确定的,虽然不随市场利率波动而变化,但当市场利率提高时,债券的实际收益就会相对减少,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的收益也会相对增多。
第二,购买力危机。证券投入的名义收益中包含着真实收益和通货膨胀补偿。当发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证券投入的实际收益就会偏离预期收益,即证券投入收益的实际购买力会偏离预期购买力。这种购买力危机最容易使固定收益的投入者造成损失。
第三,经营危机。是指由于上市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而使投入者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第四,市场危机。是指由于证券市场行情变动引起实际收益率偏离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价格波动危机是股市的本质特征,是不可避免的。在大的价格波动中,盲目的投入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高位跟进的个人投入者可能长期得不到解套减亏的机会。
第五,流动危机。是指在变现历程中遭受损失或获利的可能性。该危机的大小紧要取决于证券期限的长短和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一般来说,短期债券的流动性危机较小,中长期债券次之,危机最大的是股票。
居民在投入时总是希望收益率越高越好,危机越低越好。但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对于投入者来说,收益和危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居民在投入选择时必须寻找各种金融资产组合的均衡点,以便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危机既定的条件下,实现预期收益最大;或在预期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危机最小。
另外,为了降低证券投入的危机总水平,投入者应通过多样化投入来消除证券的可分散性危机。所谓多样化投入,就是投入者不是把所有资金全部投到一种证券上,而是通过解析、估价,选择若干种较为满意的证券作为投入对象,组成资产组合。在构筑资产组合时,投入者要注意两点:首先,要通过基本解析,选出一些前景较好的证券。因为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组合成资产组合的所有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次,要使资产组合的非系统性危机趋于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为此,要注意从相关度不大的各个行业中选择证券。
居民投入的社会效应
- 第一,有利于缓解资金短缺的局面。
要解决国内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除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引进外资外,更应着眼于大力挖掘国内现有的庞大的民间游资。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意识的增强,人们也有了强烈的投入欲望。因此,面对一边是国内短缺的资金,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居民游资的现状,大力进展居民的投入渠道,开放居民投入市场,培育居民投入行为,便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 第二,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要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协调进展,关键是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机制,包含资产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的市场机制两部分,其中资产存量调整机制的确立尤为重要。
- 第三,有利于引导消费,调节积累机制。如何引导消费,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是国家宏观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 第四,有利于资金的有效配置。
居民投入市场拥有复杂的价格机制,广泛的信息来源和众多的投入者,因而能使那些有前途的企业获得价格合理的充裕的资本供给,同时使那些没有前途的或已过时的企业很难获得所需的资金。居民对各类证券的投入选择,可以调节社会资金在各个市场间的流动,促进资金的有效分配。
- 第五,有利于我国投入体制的改革。
改革我国投入经营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逐步实现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分散化。数以亿计的居民进入投入领域,成为投入主体,对于充分动员投入基金,提高投入效益和改善投入结构,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 第六,有利于分散投入危机。
在政府和企业紧要担负投入时,投入失误可能给国民经济造成“大震”,由此造成的危机也集中在政府和企业身上。而居民参与投入后,他们的决策会比较慎重,因而可能减少失误,一旦失误,投入危机则分散承担,化“大震”为“小震”,减“重震”为“轻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