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产业
幸福产业是指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上述产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相关,因而,被称为幸福产业。
幸福产业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2016年1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消除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一是着力推进幸福产业消费提质扩容。二是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三是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2016年底前新增1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将已在上海启动实施的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逐步扩大至其他邮轮口岸;探索试点游艇租赁业务;出台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进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强化领导,不断研究解决扩消费和服务业进展所面临的新状况、新问题,抓紧制定配套政策。
幸福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含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包含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
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
1.流通部门,包含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业。
2.为出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含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含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含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第四产业就是幸福产业,因为人生的根本追求是幸福,因为追求富裕就是追求堕落,因为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可以给人民带来更多和谐持续的幸福,所以人类应该大力进展精神文化产业。
幸福产业意义
幸福产业建设是世界和谐进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地球本身拥有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任由经济高速进展,最终只能加速地球资源的枯竭,只能加速人类的生存危机。物质经济的高速进展已经严重地造成了地球水
资源的日益匮乏,可采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等等的恶果,因此,为了地球的未来,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减缓物质经济建设的步伐,大力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把精神文化建设进展成为支柱产业。
从人民幸福的角度来看,人民幸福的获得更多的来源于精神文化方面,所以,大力进展精神文化建设,对于人民幸福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
幸福产业进展前景
文化产业将成新增长点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进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进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进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进展的领导。
可以预期,通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各项任务,将进一步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幸福产业建议
“幸福产业”不仅是“产业”,更要“幸福”。也正是因为“幸福”,才使这五大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本质上的区别。“幸福产业”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民本、民生思想在经济领域的直接体现。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旅游的本质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观光、休闲、度假等体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实现精神愉悦。旅游是人类生活历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消费历程,早在1980年召开的世界旅游大会上,世界旅游组织通过的旅游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确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一个以“幸福”来定性的产业,旅游业的进展诉求,实际上既包含了经济方面的,也包含社会方面的。
首先,旅游业作为具备高关联度、高融合度的现代综合产业,要在全域旅游进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旅游+”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牵引和拉动作用。
“旅游+”既是一种进展理念,也是一种进展模式。当前正在实行的供给侧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进展模式的创新,“旅游+”这种跨界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种类、增加了自身的产业细分类型、扩大了自身的产业规模,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进展,提高了相关资源的增加值,增加了相关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总体进展,也让其他相关产业获得了被带动进展的“幸福感”。
其次,要转变进展理念,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旅游业由单一经济导向向社会化导向转变,使旅游业成为更加贴近百姓的幸福产业。
“幸福产业”的定性,要求我们不能只把旅游业看作是赚钱的产业,更要将旅游业看作是一个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民出产业、惠民产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旅游权利”提给完善的法律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如带薪休假和公共假日的全面落实、出行便利的公共服务保障、出行自由的法律法规保障等等。具体包含:一是要充分尊重公民的闲暇权、休息权,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鼓励职工利用休假、法定节假日旅游;二是各级政府必须建设公益性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为本地市民日常休闲、游憩、娱乐服务的开放性场所,完善城郊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旅游、休闲、度假生活创造便利、舒适、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三是要更加关注特殊群体的旅游休闲需求,政府投入建设、开发的各类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应按规范对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者和贫困家庭、残疾人、智障人等特定弱势群体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即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参与旅游,享受旅游。现代旅游业的进展要坚持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兼顾高、中、低区别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参与、享有旅游和其他相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再次,要建设平等、公益的社会旅游进展机制,全面推进旅游权利的社会公平。
从公平、和谐的角度来评价一个社会是不是幸福,要看几个关键的人群。
- 儿童,儿童强则国家强,儿童有理想则民族有希望;
- 老年人、穷人(低收入者、失业者等),老人养、穷人安则社会安,穷人与富人平等则社会公平;
- 残疾人,残疾人有保障则整个社会有保障,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就旅游和旅游业而言,推动青少年、老年人、低收入和失业者、残疾人等公益旅游的进展,构建覆盖社会所有人群的和谐、平等和公平的旅游服务体系,需要两种作用力:
- 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推动,
- 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企业的广泛参与。
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健全常规化的社会机制,包含政府完善的政策体系、慈善机构制度化的资助机制、旅游及相关企业常规化的公益行动等等,通过这些途径让那些特殊弱势群体都能够平等地参与旅游、享受旅游,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
总之,在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今天,公平、和谐、共享等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进展理念。旅游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一个覆盖社会所有成员、真正平等和公平的现代旅游业能够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