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优

什么是次优

次优是指假如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不可能达到最佳的结果,而次优的方案通常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最优方案,而是同等程度地偏离各种条件下的最优。这是一个一般性的陈述,对所有的社会科学都适用。而它对经济学特别是公共政策和福利解析领域更是有着某些重要的意义。

次优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种观念上,即由于一些原因,想要达到满足经济效率严格标准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不可能或者不可实现的。然而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是有效率的均衡模型,如果效率标准被剔除了,这些模型也就剩不下什么了。在存在阻止达到最优方案的约束的状况下,次优为找到满足其他公认标准的解决方案提给了一些方式。

次优的概念曾经被一个经济学家称做“未知山脉的峰顶”,因为它看起来相当于为了可行性而对最优化的观点的直接抛弃。显然,只有当最优结果无法达到的时候次优方案才是合意的。而事实上次优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概念,因为它为寻求不符合教科书上模型的完美而优雅的条件的现实经济问题的可操作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提给了希望。举个例子,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出产和消费没有外部性、所有消费者都面临相同的需求函数或者存在其他限制条件的状况下,如果目标是设计和实施对私人一设施实行价格管制的公共政策,知道价格可能并不十分有用。然而在一些状况下,人们经常使用一些包含以上条件的简单模型来决定最优价格和产出量。次优概念的基础是对达到最优结果的困难性的认知,它涉及在给定真实条件的情形下,来描述和定义如何达到次优的可能结果。

次优的观点一般应用于具体的状况,指的是一系列具体的环境。而事实上,由于次优方案可能太复杂了以至于它们很难被转化为可行的政策,所以所能达到的最多只是一系列宽泛的指导方式。

次优的应用

次优概念应用的两个紧要领域是一般均衡解析和福利经济学。

传统的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一个市场体系在特定的相当严格的条件下是如何自动实现经济有效的资源配置的。由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模型,对市场体系的运行方式实行了深入的解析。但是鉴于达到其最优方案所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它对于公共政策来说并不像一份指南那样管用。最早提出的表明传统的竞争模型是如何以及为何产生非最优结果的正式理论之一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上,并且提出,尽管产品差异在一般均衡中导致了技术和配置的无效率,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差异引起的产品的多样化的价值可能比效率扭曲的成本更大,但是这一理论的问题在于“可能”这个词。我们没有办法事先知道是否收益会比成本更大。

然而只是简单地说明一个包含差易差异的市场均衡在社会意义上可能和一个没有差异产品的完全竞争均衡一样合意并不十分有用。在存在阻止达到最优方案的约束—这里指的是产品的差异和由此而来的无效率—的状况下,次优的概念涉及如何在给定的情形下形成一套决策方式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次优的概念应用得更广的一个经济问题是垄断力量的存在。微观经济模型很清楚地表明,只有当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时候,个体卖者和买者的自利市场行为才会自然地导致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在该体系中,任何市场的任何卖者或买者所具备的市场势力——也就是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并产生相对无效率的均衡。在这一情形下,次优概念表明,一般来说,次优的方案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那个难以实现的最佳结果的竟争条件,从经济效率标准的基础上来说,这样做也不是必要的。换句话说,在尽可能多的市场上引入尽可能多的竞争并不是必须的。可以证明,所有的市场上卖者和买者具备相等的垄断力量的情形下的结果和完全竞争市场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完全竟争市场不过是所有的卖者和买者的市场势力都相等并等于零的一种特殊情形。但是在相同市场势力的情形下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后果,所以平等地分配“相互抵消”的市场势力的方案只是次优,不如零市场势力方案。经济有效的分配只是许多可能方案中的一种。上述情形中的社会问题是给政策制定者们设计一套决策方式。以保证在许多可能结果中,想要的结果会出现。

例如,一个拥有大量工人但只有一个雇主的劳动市场—一存在大量工人意味着该市场在工人一方是完全竞争的—可以证明,这种情形下决定的就业和工资水平都会比雇主方面也是完全竞争市场所决定的低。在这种状况下,通过组织该市场上的所有工人成立一个工会就可能达到次优的方案,该工会被授权可以为工人做所有劳动市场上的决定,但不能强迫工人去工作。在这种所谓“双边垄断”的状况下,一个可能的结果——在一些现实的假设下可能是一个可行的结果—就是其就业和工资率可以和竞争市场的相同。这里的问题和刚才提到的一样,就是要设计一套使得经济有效的结果——或者其他社会需要的结果——更为可能的决策方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