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所构建的具备虚拟开放性的物流网络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紧要形态
一、 关于封闭式的平台系统:封闭式平台虚脱依附于线下实体,为组织内或组织间提给封闭式的信息服务。此种模式的紧要代表有:电子口岸系统、物流原物监管系统、贸易集散地的交易系统。封闭式平台系统拥有特定的公共用户群体,为转移目标服务,区别的平台系统之间不存在市场竞争的状况。封闭式平台系统模式稳定,并有特定的目标服务群体。
二、关于公共物流信息门户:公共物流信息门户以平台模式出现,属于门户类的物流信息平台,具备较高的开放性。同时,在服务范围上更趋向多样化,提高更大范围的信息交互。此种模式的紧要代表有:锦程物流王、福州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和南昌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门户有两种区别的价值趋向:一种是政府主导投入的公益性信息门户,不以盈利为目标,另一种是企业主导投入的盈利性信息门户,存在明显的市场化竞争。其商业模式将持续变化,并向多样化方向进展。
物流信息平台由以上两种紧要形态。
由于两行总形态之间并不冲突,因此大多企业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形态提给的服务。封闭式平台系统产生于区别组织内部,其投入取决于所依附的线下实体,因此具备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并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公共物流信息门户则具备更高的开放性,为组织服务,事后如来源具备多样化特征。
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解析
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面向整个物流系统的,集成化的、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经营管理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物流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区别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共用物流数据实行融合、处理和挖掘,为平台区别的使用者提给区别层次的基于全系统范围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以及相关业务服务等,满足平台用户对共用物流信息的需求,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发布和共享,以达到整合整体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展正改变着现代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往独立、封闭的经营、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商业社会激烈的竞争。随着企业(或其它组织)之间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和联系,合作的企业(或组织)不知不觉地从独立、封闭的实体变成合作的团体,形成一个有着共同远景的战略网络。物流业已成世界各国公认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涉及工商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保险、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外贸、交通、信息产业、政府等众多单位与部门,其显著特点是信息集成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有效运作离不开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
物流信息平台的引入和建设必将给目前处于封闭状态的各个企业或政府部门所拥有的为自身服务的各信息系统带来巨大影响。我国现阶段物流的特点是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功能重复,数据不规范、无法互联互通。通过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政府将获得经营管理和调控物流业进展的宏观信息,物流企业将可以获得物流需求信息和货物跟踪信息,工商企业将可以及时获得物流供给信息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已成为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物流信息平台涉及多个政府经营管理部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在系统建设中如何保证信息流正确、及时、高效、通畅是构建信息平台的关键因素,同时,如何将大量的共用信息实行组织处理,对相关部门提给共享信息以实现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对各物流企业提给相应共享信息以支持各类功能的实现,都是信息平台进展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物流信息平台参与的主体为政府、企业和用户等,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给信息支撑,为相关行业部门实行物流经营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经营管理提给必要的信息支撑条件;整合全社会微观物流资源,提给区别内容的信息服务,使物流信息成为物流体系的桥梁纽带;通过建立城市物流信息平台使市内相关行业经营管理部门与企业群体能实行有效沟通,实现快捷、便利、实时的物流信息交流。
因此,可以从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三方面调研解析信息需求状况:(1)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资源,物流业务运作信息资源,其他物流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2)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物流供应商的资料,物流业务交易经营管理,专项及他增值服务等;(3)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区域物流运行基本数据处理,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功能,区域物流解析及其规划支持等。
区别参与单位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又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依赖性:物流企业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备很大的依赖性,要求公共信息平台的存在,以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减少信息成本;(2)物流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在物流企业、使用外购物流的客户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是区别的,其差别紧要体现在:时间差异性、内容差异性和程度差异性:(3)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差异性,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数据交换是在区别企业、区别隶属关系经营管理体制下,采用区别运行模式运行的各部门系统问实行,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和接口协议不一样,缺乏标准化对物流数据共享、物流资源整合带来困难;(4)物流数据共享的有限性:部分物流企业对其特定用户是按封闭系统运行的,物流内部信息与外部共享范畴非常有限。
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
(一)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
区别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使用者以公益权益的获得而无偿使用,是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是有偿使用,实现的是部分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两者还存在以下区别:
1.“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权属特征、服务范畴和对象区别。公用(for the public use)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是以获取物流业规模化、效率化为目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手段而建立的信息平台,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公民提给支持和服务;共用(share by selected and specific people)物流信息平台,仅对有共同利益的一些具体的或特殊的团体提给支持和服务,信息资源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即只有使用平台的企业内部可以共享资源,对于外部企业只能共享公开的资源。
2. “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达到的标准化程度区别。“公用”意味着区别的地区、城市、国家基于大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拥有广泛的标准化;而“共用” 意味着区别的标准化体系的信息平台,存在于各个区别的利益群体中。用计算机网络语言描述即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广域网”,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 “局域网”。
3.“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实现的资源整合程度区别。“公用”是信息平台资源整合的一种做法,其整合程度高,有效地防止了专业化造成的分割和浪费;“共用” 资源整合程度低,是信息系统进展未达到广泛标准化时的一种必要的存在形式。
公用信息平台,是对全社会的资源实行整合,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各个领域的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用信息平台只是有利益关系的某些企业内部可共享资源实行整合,外部企业很难实现资源利用。
(二)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内在联系
“公用”与“共用” 物流信息平台的众多区别之处,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区别的物流信息平台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为了明确叙述“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在关系,我们引入“专用”的概念。“公用”包含有通用的意思,与它相对应的是专用;“共用”同时包含有通用和专用二重意思,是小范围的通用和相对大的范围的专用;用O、S、P分别表示“专用”、“共用”、和“公用”,则有:O ≤ S ≤ P。另外,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转换关系,尤其是在不考虑所有权问题时,“共用”和“公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近似的。那么,此时可以考虑用“公共”来表示。
根据物流企业区别的内在特点,为自身所用而构建的信息系统,属于专用平台;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相互之间服务、需求信息有效范围内共享而投入建设的信息平台,称之为共用信息平台;具备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构建的平台是公用信息平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可以依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功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整合。
通过对“公用”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讨论,以及物流业在我国目前的进展状况,不难发现,规划和投入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如县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物流公用信息平台,无疑是现阶段较为合适的、也是迫切的选择,它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相对优化整合,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制造、物流运输和商业企业以及交通、港口、海关、银行等各行各业区别的主体实现协同工作。
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
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根据投入主体、运营机制和作业方式的区别,可以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模式”,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政府主导的力量很强,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造成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不够、需要国家长期投入等。第二种是“企业模式”,即信息平台的投入建设及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企业自主经营在市场运作方面比较灵活,但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规划性不强,难以实现预期规模。第三种是“协同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规划运营模式。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单纯地由政府为投入主体实行投入不太现实,而单纯地依靠企业投融资也是非常困难的。 “协同模式”集前二种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又避免了它们的不利之处,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又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二种协同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
由于区域性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资金压力大,投入回收缓慢,因此,“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初期由政府以股份制的形式首先注入部分初始启动资金,牵头负责规划、协调,引导和吸引企业同样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入资金,并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后期,入股企业逐渐成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主体,根据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等经营管理运营方式。
基于“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的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规划构建,就是以陕西省信息产业厅为牵头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寻找和引导部分企业(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机场经营管理集团等)设立相关企业(集团)成为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投入经营主体。省政府以投入入股的方式注入部分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办局的相关经费支持。平台建设围绕大通关的要求,建设相应的功能模块,本着基础性功能优先开发的原则,优先建设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求迫切的功能,如:航空信息查询、电子订舱功能等;对于较复杂的、需求程度低的功能,如:面向物流企业的ASP应用服务、在线交易等功能可以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扩展完善的方式实行,
物流信息平台在大量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平台运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出台使用平台的相关服务费用标准,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平台的良性进展。随着建设运营主体依靠高效、优质的物流信息服务实现自我积累和自我进展。这时政府(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等)紧要履行监督职能,实现平台的良性进展。防止平台经营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公用信息平台的公平性。物流企业组织成员,也是物流信息平台的会员单位,依靠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作,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
(二)“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是先有市场自发形成,或企业主动发起并逐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再由政府引导和支持,承担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中转功能,满足区别客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具备很强的市场操作特征,带有明显的赢利性质。这种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分阶段逐步规划实施。湖北武汉徐东经济圈物流信息化建设,基本遵循了“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分三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它的进展规划。
1.初期:企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基于自我进展的要求或区域内的统一规划,作为各物流结点,自主完成符合标准化的内部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其平台建设需具备EDI交换主机系统、网络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安全体系(防火墙设备、密码系统等)、因特网接入线路等硬件设备,各个环节需配置符合统一标准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以便在Internet/EDI网络环境下迅速完成与物流中心、客户系统对接,实现物流基本作业历程中的信息化操作。
2.进展期:行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形成期。当各物流结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完成后,需有效整合各结点的信息化资源,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进入物流结点间的进展层次。这一历程紧要由区别结点的经营管理部门组织建设,成立物流企业相关的协会组织,对行业诸项事宜实行协调,推行企业自律和准入制度,并逐渐建立物流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内部功能紧要以满足物流结点企业之间的物流作业、经营管理、信息查询、部分公共服务等的需要为主,目的是共享数据,整合资源,提给物流结点层次的一体化服务。
3.成熟期: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运行期。随着大量物流企业结点信息平台和结点间信息平台的不断投入使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经营管理以及政府的牵头引导下,进一步实现物流行业与外界的联系,建设具备跨行业、多元化服务的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涉及企业、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银行、工商、税务、保险等物流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要求正在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提给相应的接口实行直接连接,迅速获取相应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平台宜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运营方式: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物流信息传递的软环境,包含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包含物流术语标准、商品编码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的配套实施以及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物流企业作为运营主体,设计营运模式,通过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经营管理方式,对加入信息平台的会员企业可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实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给有偿服务。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
一、物流信息平台建立的意义
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给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信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经营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经营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其意义如下:
1.整合物流信息资源。物流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担负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中转功能,各个承担数据采集的子系统按一定规则将公用数据发送给信息平台,由信息平台实行规范化处理后加以存储,根据需求规划或者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请求,采用规范格式将数据发送出去。
2.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当合作企业提出物流请求时,物流企业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迅速建立供应链接,提给相关物流服务。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不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3.推动电子商务的进展。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与电子商务 或 系统的对接。任何一种交易,都是以物的转移或服务的提给为最终目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交易模式,当然也不例外。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建设的深入,如何为其配置电子化的物流系统已成为关键问题,而物流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佳方案。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给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进展。
二、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基本思路。开发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紧要遵循以下几条思路:
(1)充分利用货运信息资源,以货运站、运输交易市场、运输企业、货运配载服务企业、船企业承运单位 、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货主和相关的银行、保险等部门或单位为紧要服务对象,为货主、承运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等提给货物运输市场信息和相关服务,逐步实现水路、公路运输中集装箱和零担货运的信息化经营管理,大幅度提高运输的效率、质量和效益。
(2)支持交通EDI系统。通过实现集装箱、大宗散货和小件杂货水路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逐步形成以港航为主体,覆盖外贸运输全历程的水运EDI系统;积极推广公路运输EDI系统,以实现公路集装箱和零担货运输单证的电子自动传输和交换,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快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支持电子商务的开展,积极推动网上交易。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重新整合传统的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使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同一时间发生流动,从而为运输供需双方提给准确和及时的服务。逐步实现货物异地交易、电子委托、电子支付、电子确认、货物单证传输等。
(4)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要遵循已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标准和规范。根据已逐步形成的信息标准体系及全球信息网络化的趋势,紧紧围绕公路、水运基础数据库群、交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确定平台中有关指标、代码和网络传输标准等。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和规范或国际上通用的事实标准和规范。
2.建立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根据实用、先进、经济的原则,集中规划、分层建设具备开放性和相对独立性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三、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要求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运行业经营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运力和运量资源,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 网络,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行业升级和实现物流的现代化。
物流信息平台提给的物流信息是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的信息,即协调、经营管理货物运输历程所产生的信息流,用来支持保证货物运输高效率的完成,促进社会运力的良性进展。由于物流共用信息平台要面对区别参与者对共用信息的各种需求,因此,共用信息平台在总体上应具备多种功能,通过共用信息平台支撑政府部门间共用信息需求,满足具备核心业务能力的物流企业信息需求。
其总体功能如下:1.平台基本功能。此功能是作为公共平台的基本要求,可实现物流中心的网上信息共享,货主、车主和货运站可在平台上实行交易;经营管理部门可实行物流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信息的发布;此外,还对交易数据实行解析,便于经营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和决策。
2.运输经营管理功能。此功能为运输企业的在物流中的关键功能,它包含计划经营管理、运行状况、线路经营管理、签收经营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此功能利用条形码技术和EDI技术对货物实行跟踪服务,并通过GPS、GIS实行车辆的动态经营管理,通过通讯卫星实行线路的动态选择和经营管理。
3.仓储经营管理功能。此功能紧要为出入库经营管理、库存经营管理和盘点,同时提给关于库存、不良品等区别报表以及实时的仓库储位图形显示,以满足区别要求的查询,并可通过相关数据实现货物库存点的优化分布。
4.统计报表功能。此功能可对信息实行加工整理,提给多种相关统计报表,便于区别的对象实行解析和统计。
5.集中控制功能。此功能提给对物流全历程的监控与经营管理。尤其便于政府调控网络层和行业经营管理网络层实现对枢纽网络层的经营管理与控制。
6.客户查询功能。此功能紧要是实现对客户的相关资料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营管理,系统根据客户的静态资料和服务的历史数据以及商业智能的解析来实行日常经营管理和新业务工作的开展。
7.电子商务功能。通过 实行远程的交易与查询等相关业务。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如EDI技术、条形码识别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图像识别系统和射频技术等)对传统的货运模式实行改革,整合目前较为紊乱和低效的货运市场,进展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有效地对车源、货源实行重组,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定额能力,减少空载率和不满载时间,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几点建议
1.服从物流整体规划。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作为大的物流规划的一部分,要在物流整体规划战略的指导下实行,要符合物流规划的目标和原则,服务于物流规划,使物流规划的效果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2.统一规划。物流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信息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3.政府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区别的经营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有政府的协调和推动。
4.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如果物流信息数据不是标准、规范、统一的,势必加大数据交换的难度,降低物流信息平台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
5.制定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物流信息平台在运作历程中会发生如单证收费、会员权利和义务、经营管理、备份举证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制定一整套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
6.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因此必须加快对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