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

经营管理方式的概念

经营管理方式是指用来实现经营管理目的而实行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就是运用经营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目的的方式。任何经营管理,都要选择、运用相应的经营管理方式。

说起经营管理方式,人们很容易想起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构成的数学模型、繁琐复杂的逻辑运算和形形色色的计算机,使一般人望而生畏,觉得高不可攀。其实,数学方式只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形式,计算机是提给信息、实行运算的一个辅助性工具。数学手段和计算机运用只是经营管理方式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或一种类型,并不是经营管理方式的全部。

经营管理方式的形成和进展

一、任务经营管理法

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对经营管理方式作专门研究,最早提出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的是美国经营管理学家泰罗。泰罗的科学经营管理理论中所倡导的科学经营管理方式其实质就是任务经营管理法,任务经营管理法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种科学经营管理方式。

泰罗所说的任务经营管理,也可以称为任务作业。任务经营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时间动作研究确定标准作业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工人。就是说,工人的作业在于完成经营管理人员规范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又是经营管理人员经过仔细推敲后设计出来的。这样,组织中的工人都有明确的责任,按职责要求完成了任务则付给一定的报酬。 任务经营管理法规范组织中的每个人在一定时限内完成任务的数额,但任务经营管理法并不是只规范每个 人的工作量,那就是把任务经营管理法简单化了。规范工作量本身并不能说就是科学经营管理,这里的关键在于所规范的工作量的定额是怎样确定的。如果定额仍是依靠经验或习惯来确定,那就只是具备任务经营管理的形式,实质则仍然是经验经营管理。科学经营管理和经验经营管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给组织的成员分配任务,而在于所分配的任务的质和量是否经过科学方式计算来的。任务经营管理法的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效率的关键又在于科学地实行时间动作的研究。泰罗提出的任务经营管理法的科学成分,也就在于他所倡导的时间动作研究方式。

泰罗所说的时间动作研究,大体包含以下步骤:

1.物色比如说l0到15个区别的人员,他们应特别善于做需要解析工作。

2.仔细研究工人在完成被调查的工作中所实行的基本操作或动作,包含每个人员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研究做每一个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然后选择每一部份动作的最快工作方式。

4.淘汰所有不正确、缓慢和无效的动作。

5.淘汰所有不必要的动作以后,把最快最好的动作以及最好的工具分别在一个序列中集中归类。

经过以上步骤,于是便可得出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标准时间。按照这种方式来规范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量,就有科学根据了。同样地,对每一个行业中使用的每一种工具也实行了研究。科学经营管理要求对在经验法则指导下产生的同一种工具实行仔细研究,再对这些改革了的工具中的每一种工具所可能达到的速度实行时间研究,并把几种工具各自具备的优点融合在单独一种标准工具中,借以获得方便和提高速度使工人工作更容易些和更快些。

这种时间动作研究,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对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来说作用却是很大的。时间动作研究专家们发现,许多人们凭经验和习惯天天重复操作的动作,普通存在低效率的现象,比如,通过对砌砖工在标准状况下砌砖所有动作的细致研究,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思先生将砌每块砖的动作从十八个减少至五个,有一个场合甚至减少到二个。只要对动作稍加改变,完成一项操作即可节省时间,不少工作由于要反反复复地操作,如果一次操作节省一点时间,长期积累起来,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增加,从而使效率比以前大为提高。

任务经营管理法其实质就是通过专门的人员对时间和动作实行研究,从而科学地设计工作任务,使工人满负荷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出产效率目的。但任务经营管理法只是从出产技术历程的角度研究作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方式,涉及的范围基本上没有超出车间经营管理,而很少从企业经理人员的角度,研究企业经营的全局问题。如果孤立地使用任务经营管理法,企业规模越大,其不适应性越突出。 另外,实行任务经营管理,工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标准,一切工作安排都要听命于经营管理人员的指示和下达的计划。它否定了工人在工作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取消了工人对其工作任务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自主权。忽略了人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更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忽视了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人并不是只有经济需求的孤立的“经济人”,在强调人性和个性的现代社会,任务经营管理法的不适应性也就越发地突出。

二、人本经营管理法

从经营管理学的进展来看,对组织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方式是在任务经营管理后提出来的。本世纪30年代以后,经营管理学家们发现,提高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更为重要。组织行为成果的大小是由领导方式与工作人员的情绪决定的,由此经营管理学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经营管理中的人本身,这就是以行为科学为紧要内容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家主张采取行为经营管理的方式,即通过解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人际关系,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情绪和士气,从而能产出最大的成果,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理论的推动下,对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研究便从原来以“事”为中心进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进展到对行为的解析,由原来的“监督”经营管理进展到“自主”经营管理,由原来的“独裁式”经营管理进展到“民主参与式”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即实行民主领导,让职工参加决策会议,领导者经常考虑下属的处境、想法、要求和希望,与下属采取合作态度,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由集体来做出决定,监督也采取职工互相监督的方式等等。这样,职工在情感上容易和组织融为一体,对上司不是恐惧疏远而是亲切信任,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可以保持较高的状态,从而使组织行为取得更大的成果。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式也包含着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常用的紧要有参与经营管理、民主经营管理、工作扩大化、提案制度和走动经营管理等。

科学经营管理以金钱为诱饵,人际关系理论则主张经营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心理上的满足。古典组织理论强调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对组织的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理论则强调对人际行为的激励。因此,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变化。从4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渐渐渗入组织经营管理实践中去,经营管理学家在这种经营管理思想中找到缓和劳资关系,提高工人的士气,借以提高出产效率的方式。 人本经营管理法是作为对任务经营管理法的革新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式。这种经营管理法和任务经营管理法的重大区别在于:任务经营管理法要求工作人员的行为标准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由度是很小的,但对完成组织规范的任务较有保证。而行为经营管理法则有较大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在组织中有相当的自由度,较能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但这样一来,组织内的变动也较大,组织规范的任务有时却无法完成。为了吸取两种方式的长处和克服短处,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出来了,这就是目标经营管理法。

三、目标经营管理方式

目标经营管理是美国著名经营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1954年,他在《经营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经营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经营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经营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实行经营管理,当组织高层经营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实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经营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状况对下级实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实行考核的紧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经营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经营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经营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经营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实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实行自我评价。

目标经营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出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它与传统经营管理方式相比有许多优点,概括起来紧要有几个方面:

1.权力责任明确。

目标经营管理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集中起来,提高企业工作成果。

2.强调职工参与。

目标经营管理非常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协商、共同讨论和意见交流。通过协商,加深对目标的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分歧,取得上下目标的统一。由于目标经营管理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经营管理实施的全历程,尊重职工的个人意志和愿望,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由上而下摊派工作任务的传统做法,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结果。

目标经营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企业和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应该达到的工作成果。目标经营管理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工作成果对目标经营管理来说,既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根据,又是奖评和人事考核的紧要依据。因此,目标经营管理又叫成果经营管理。离开工作成果,就不称其为目标经营管理。

由于任务经营管理法既规范了工作任务,又规范了完成任务的方式,而且任务和方式都有标准化,职工按标准化的要求实行培训,并按标准化的要求实行操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人本经营管理法又过于强调领导对职工的信任,放手让职工自主去工作,这又难于保证任务的完成。目标经营管理法将两者综合起来,即组织规范总目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规范部门目标,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人,至于如何达到目标则放手让工作人员自己做主。这样,既能保证完成组织的任务,又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目标经营管理法与任务经营管理法和行为经营管理法相比,是更为优越的经营管理方式。 目标经营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进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经营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于是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目标经营管理可能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付诸实施,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它有很好地领会和理解。

首先,经营管理者必须知道什么是目标经营管理,为什么要实行目标经营管理。如果经营管理者本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目标经营管理的原理,那么,由其来组织实施目标经营管理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其次,经营管理者必须知道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们自己的行为怎样适应这些目标。如果企业的一些目标含糊不清、不现实或不协调一致,那么主管人员想同这些目标协调一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第三、目标经营管理所设置的目标必须是正确的、合理的。所谓正确,是指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的目的相一致,而不能是短期的。合理的,是指设置目标的数量和标准应当是科学的,因为过于强调工作成果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压力,导致不择手段的行为产生。为了减少选择不道德手段去达到这些效果的可能性,经营管理者必须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表示行为的期望,使得员工始终具备正常的“紧张”和“费力”程度。

第四,所设目标无论在数量或质量方面都具备可考核性,也许是目标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任何目标都应该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具备可考核性。有些目标,如“时刻注意顾客的需求并很好地为他们服务”,或“使信用损失达到最小”,或“改进提高人事部门的效率”等,都没多大意义,因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没有人能准确地回答他们实现了这些目标没有。如果目标经营管理不可考核,就无益于对经营管理工作或工作效果的评价。

正因为目标经营管理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目标的设定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目标经营管理在付诸实施的历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在实践历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四、系统经营管理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经营管理课题,如何解决复杂大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为了解决复杂大企业的效率问题,系统方式产生了。

系统方式属于一般科学方式论,它以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客体确立必要的方式论原则。所谓系统方式,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认识和考察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部分(要素)与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考察对象,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系统方式是一种满足整体、统筹全局、把整体与部分辨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式,它将解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并运用数学语言定量地、精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它为运用数理逻辑和电子计算机来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开辟了道路,为认识、研究和探讨结构复杂的整体确立了必要的方式论原则。

在用系统方式考查研究对象时,一般应该遵循整体性、最优化的原则。整体性是系统方式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由各个构成要素形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研究对象整体性质。整体性质不等于形成它的各要素性质的机械之和,对象的整体性由形成它的各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它不要求人们事先把对象分成许多简单部分,分别地实行考察,然后再把它们机械地迭加起来,而要求把对象作为整体对待,从整体与要素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指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如一个由人群、动植物、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大气环境等组成的系统的性能和行为规律,只存在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单独研究其中任一部分都不能揭示出系统的规律性。最优化原则是指,从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出一种最优的方案,以便使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把整个系统分成区别的层次结构,在运动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优功效,从而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方式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问题,收集资料。

在实行系统解析之初,必须首先明确地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研究问题包含着哪些紧要因素,解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划定问题的界限,确定的问题才会明白、切合实际。确定问题后就应该开始收集资料,调查、实验、观察、记录、各要素(子系统)的状况、环境状况等。这对于建立模型,对各种模型方案实行可行性研究、比较,将是必不可少的。

2.系统解析。

对于同一特定的目标,实施的途径是很多的,每种方式的投入和效益也会有差别。系统解析在于拟定出尽可能多的行动方案,并实行试验比较,以寻求费用最低而效果最好的方案。解析解析时,总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子系统,再将分解的结果实行综合,实行整体解析。这样反复多次,才可能接近客观。

各种方案,经过系统解析后,哪个好?哪个差?可行性如何?都有了可靠的依据。但这些方式是否可靠?引用的情报是否准确?还需要决策者再作判断,这是决策者运用智慧及经验的历程。各种数学和计量方式也无法取代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

3.方案决策。

在一种或几种值得采用或进一步考虑的方案中选择方案,尽可能在待选方案选择出满足系统要求的最佳方案。

4.实施计划。

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按计划实行具体实施。如果实施中比较顺利,或遇到困难不大,略加修改即可顺利实行,那么整个步骤即告—段落。如果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重新做起。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系统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最优方案难以确定,因为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最优的,对同一个方案,如果选定的影响因素区别,最优的结论往往也是区别的。方案的取舍缺乏一个明确的指标,这使得系统方式在实际操作历程中显得繁琐,组织最后实施的往往一定不是最优的方案。经营管理学理论研究网

经营管理方式是在经营管理行为中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证经营管理行为顺利实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

1.经营管理数据化

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把传统经营管理方式中的定性描述进展到吸纳带经营管理的定量计算上,把定性解析和定量解析结合起来使经营管理“科学化”。实践证明,定性解析和定量解析是不可偏废的两个侧面。离开定性解析,定量解析就是去灵魂、迷失方向;而任何质量又表现为一定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依据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经营管理系统化

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广泛采用现代系统理论,把系统解析方式应用于经营管理,使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简单化。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为经营管理人员全面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给了科学的数学模型,实行计划、方案设计、办法的最优化选择。

3.经营管理标准化

现代付案例方式的运用,可以实现经营管理标准化。经营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按照经营管理行为的规律,把经营管理工作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内容,规范出标准数据、标准工作程序和标准工作方式,作为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原则。

4.经营管理民主化

现代化经营管理中,不仅充分进展各级领导和专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视调动与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员工在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营管理方式的类型

经营管理方式按其普遍性程度区别,一般可以为两种:

第一种是专门经营管理方式。

它是对某个资源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时期实施经营管理所特有的专门方式,是为解决具体经营管理问题的经营管理方式。如计算机信息经营管理是以信息资源为紧要经营管理对象的具体经营管理方式,激励经营管理方式是以人力资源为经营管理对象的具体经营管理方式。而出产经营管理、销售经营管理、库存经营管理、行政经营管理等,由于经营管理对象、目的区别而具备区别的经营管理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有适应这些特点的特殊的、专门的方式。即使是某一类型的经营管理,由于其具体的条件区别,也各有其区别的特点。例如,同样是企业的出产经营管理,但对每一个特定企业而言,由于工艺技术区别,所有制区别,出产的规模区别,人的素质区别,社会环境区别,其经营管理都会具备各自的特点,需要有同它们的特点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方式。总之,每一事物、每一历程的矛盾都各有其特殊性质,用区别的方式去解决区别的矛盾,是由各种区别的经营管理行为所具备的特殊规律决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根据各种区别的具体条件发挥其创造性。每个新的具体方式的产生,都是经营管理者的知识经验、组织能力、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的集中表现。

第二种是通用经营管理方式(或称为根本方式)

它是以区别领域的经营管理行为都存在某些共同的属性为依据而总结出的经营管理方式。通用经营管理方式是人们对区别领域、区别部门、区别条件经营管理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揭示出了这些共同属性,从而总结出的经营管理方式。比如,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都需要做好决策和为协调各方面的行为而实行的组织和控制,以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这种存在于各种经营管理行为中的共同性,决定了某些经营管理方式的通用。在经营管理的实践历程中,经营管理学家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许多通用的经营管理方式,其中有任务经营管理法、人本经营管理法、目标经营管理法、系统经营管理法等。这些通用经营管理方式对于各种区别的经营管理行为都是适用的,是经营管理方式中紧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门经营管理方式和通用经营管理方式并非是绝对分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通用经营管理方式是专门经营管理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它为人们运用专门经营管理方式提给思想路线和基本原则,专门经营管理方式则是通用经营管理方式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把专门经营管理方式运用于实际工作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其通用的方式;反过来说,通用的方式又必定会支配和制约着人们对专门经营管理方式的运用。

经营管理方式还可以分为定性的方式和定量的方式。

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范性和量的规范性,原则上都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把握。一般认为,确定事物内部和外部各种数量关系的方式,叫做定量的方式;确定事物及其运动状态的性质的方式,叫做定性的方式。

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经营管理者运用数理知识方式,对经营管理现象及其进展趋势,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因素,实行计算、测量、推导等,属于定量解析方式。经营管理者对经营管理现象的基本状况实行判断,粗略统计和估计属于定性解析方式。定性是粗略的定量,定量是精确的定性。在现代经营管理中,定量经营管理已成为很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这标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定量方式是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排斥定性的方式,这不仅是由于定性是定量的基础,而且还在于,有许多事物和现象运用目前的手段还难于实行定量研究,从而使定量方式受到限制。定量方式和定性方式又是相互渗透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二者相互补充。还有不少方式既可用来定性,又可用来定量。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历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两种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为经营管理服务。

经营管理方式的分类

经营管理方式的分类。经营管理方式可按以下标志分类:

(1)按作用的原理,可分为经济方式、行政方式、法律方式和社会学心理学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的分类,

(2)按经营管理方式适用的普遍程度,可分为一般经营管理方式和具体经营管理方式。

(3)按方式的定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经营管理方式和定量经营管理方式。

(一)经济方式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经营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式。

特点:

1. 利益驱动性

2. 普遍性

3. 持久性

局限性:

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

形式:

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经营管理、经营责任制等

(二)行政方式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经营管理对象的方式

特点:

1. 强制性

2. 直接性

3. 垂直性

4. 无偿性

局限性:

由于强制干预,容易引起被经营管理者的心理抵抗

形式:

命令、指示、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协调等

(三)法律方式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经营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式

特点:

1. 高度强制性

2. 规范性

局限性:

局限性是对于特殊状况有适用上的困难,缺乏灵活性

形式:

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司法和仲裁等

(四)社会学心里学方式是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经营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式

特点:

1. 自觉自愿性

2. 持久性

局限性:

局限性紧要表现为对紧急状况难以适应

形式:

宣传教育、思想沟通、各种形式的激励等

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要提高经营管理方式的效能,就必须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1)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化。

(2)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最优化。

(3)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文明化。

(4)实现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经营管理方式的完善与有效应用

加强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依据。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要不断促进经营管理方式的建设与完善,使经营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依据,要使其符合相关客观规律的要求,更好地体现经营管理机制的功能作用。

要弄清经营管理方式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运用经营管理方式。经营管理者若决定采用一种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弄清其作用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方式作用于被经营管理者的哪个方面,是否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以及方式本身的特点与局限,以便正确有效地加以运用。

研究经营管理者与经营管理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提高针对性。经营管理方式是经营管理者作用经营管理对象的方式或手段,其最后效果,不但取决于方式本身的因素,还取决于经营管理双方的性质与特点。既要研究经营管理对象,又要研究经营管理者自身,这样,才能使经营管理方式既适用于经营管理对象,又有利于经营管理者优势的发挥,从而,使经营管理方式针对性强,成效大。

了解与掌握经营管理环境因素,采取适宜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经营管理环境是影响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经营管理者在选择与运用经营管理方式时,一定要认真了解与掌握环境变量,包含时机的把握,使经营管理方式与所处环境相协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注意经营管理方式的综合运用。区别的经营管理方式,各有长处和局限,各自在区别领域发挥其优势,没有哪种方式是绝对适用于一切场合的,也没有哪种场合是只可以靠一种方式的。因此,要科学有效地运用经营管理方式,就必须依目标和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多种方式,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方式,以求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整体功效。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