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

什么是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实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人事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业绩考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关工作。首先,必须对业绩考评的涵义作出科学的解释,使得整个组织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经营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经营管理系统,是指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提给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更可激励士气,也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


1.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式; 2.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实行考核和评价;

绩效考核的起源

绩效考核起源于西方国家文官(公务员)制度。最早的考核起源于英国,在英国实行文官制度初期,文官晋级紧要凭资历,于是造成工作不分优劣,所有的人一起晋级加薪的局面,结果是冗员充斥,效率低下。1854-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注重表现、看才能的考核制度开始建立。根据这种考核制度,文官实行按年度逐人逐项实行考核的方式,根据考核结果的优劣,实施奖励与升降。考核制度的实行,充分地调动了英国文官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增强了政府的廉洁与效能。英国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实行为其他国家提给了经验和榜样。美国于1887年也正式建立了考核制度。强调文官的任用、加薪和晋 级,均以工作考核为依据,论功行赏,称为功绩制。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与效仿,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官考核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把工作实绩作 为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对德、能、勤、绩实行全面考察,并根据工作实绩的优劣决定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实践证明,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实行经营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

文官制度的成功实施,使得有些企业开始借鉴这种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绩效考核,试图通过考核对员工的表现和实绩实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要了解组织成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状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绩效考核的种类

1.按时间划分

(1)定期考核。企业考核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时间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文化和岗位特点绩效选择。

(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组织中对人员的提升所实行的考评,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对下属的日常行为表现实行纪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为定期考核提给依据。

2.按考核的内容分

(1)特征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诚实度、合作性、沟通能力等,即考量员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2)行为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如服务员的微笑和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即对工作历程的考量。

(3)结果导向型。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劳动效率等,侧重点是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出产的产品。

3.按主观和客观划分

(1)客观考核方式。客观考核方式是对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体系所实行的考核,如出产指标和个人工作指标。

(2)主观考核方式。主观考核方式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标准设计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被考核者实行主观评价,如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按照考核的内容: 1.特征导向性; 2.行为导向性; 3.结果导向性。

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状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含: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式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实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状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范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实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实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给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区别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

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1)客观评价原则。应尽可能实行科学评价,使之具备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

(2)全面考评的原则。就是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实行立体考评。

(3)公开原则。应使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科学化、明确化和公开化。

(4)差别原则。考评等级之间应当产生较鲜明的差别界限,才会有激励作用。

(5)反馈原则。考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难以起到绩效考评的教育作用。

企业绩效考核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绩效考核定位模糊

所谓考核的定位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经营管理目标是什么。在现实应用中,许多企业考核定位存在的问题,紧要表现在绩效经营管理体系中考核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目的或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或者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为了奖金分配而实行,考核制度甚至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非常明确地规范某项工作未完成要扣多少钱等惩罚性措施,罚多奖少,使得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而不是如何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更严重的是在某些企业甚至出现员工尽可能少做事的现象,因为做得多,犯“规”的几率就大,也就意味着被罚的几率大。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担那些对于企业非常重要、但容易犯“规”的工作。加上考核方式不完善、考核结果不准确,势必造成员工对考核的抵触。

2.绩效指标缺乏科学性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状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含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出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区别专业的经营管理线独立经营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然而,对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射相结合却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经营管理,应该紧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经营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

3.绩效考核的主观性

健全的人事考评制度就是通过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的评价,判断其潜在进展能力,并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但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面产生偏差,常见的如;晕轮偏差,即以偏概全,“部分印象影响全体”;类己效应,对那些和自己的某一方面(种族、籍贯、性别、学历、专业、母校、志趣、业余爱好等)相类似的人有偏爱而给予较有利的评估;趋中效应,硬套。两头小,中间大”的一般性规律,不从事实出发,或由于没仔细考察下级的表现而不愿给出“最优”与最劣”的极端评语,干脆来个平均主义,一视同仁,都评个“中等”;近因效应,不久前发生的、时间较近的事件印象较深,认为这便是具备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或行为,当作被评者的一般特征,较久远的事则忘记了或忽略。人事经营管理制度中的种种缺陷大都来自考核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考绩的可信度与有效度。

4.绩效考核缺乏沟通与反馈机制

绩效评价被当作“机密”和人事考评的不公开性,加重了职工对考评的不安心理和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感,降低了考评对职工指导教育的作用。在许多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经营管理制度缺少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企业的考核是怎样实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提出来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

绩效考评的历程

员工的绩效考评历程一般可以分成以下若干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绩效考评标准。建立绩效考评标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绩效考评标准的确定也是以职务解析为基础,职务解析的结果决定了绩效考评的标准。

第二、第三阶段分别为确定绩效考评的内容和实施绩效考评。一般来说,员工绩效考评的内容紧要侧重于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由有关人员对被考评员工的实际成绩和表现做客观的记录,并确定在区别的指标上的成绩水平。

绩效考评的第四阶段是确定评语及改进措施。该阶段对被考评员工工作综合评定,确定最后的评价等级,并指出其优缺点和制定改进方案。

绩效考评的形式

1.按考评时间分类

按考评时间的区别,可分为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状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实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

2.按考评主体分类

按考评主体的区别,可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式,如直接打分法等实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状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

3.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

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的区别,可分为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定性考评的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定量考评的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

绩效考核的方式

一、写实考评法

  • 实绩统计法
  • 现场观察法
  • 调查询问法
  • 行为记录法
    • 能力记录法
    • 表现记录法
    • 所受指导记录法
    • 过失记录法
  • 印象评价法
  • 普洛夫斯特法
  • 关键事件法

二、绝对考评法

  • 等级考评法
    • 评级量表法
    • 等级择一法
  • 分数考评法
    • 减分考评法
    • 正负考评法
    • 评价赋分法
    • 成果记分法
  • 要素图示法
  • 评语表达法
  • 作业标准法

三、相对考评法

  • 成果评定法
  • 个体排序法
  • 配对比较法
  • 强制分布法
  • 人物比较法

其紧要方式如下:

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实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实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式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实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实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实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实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实行绩效考核的方式,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实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实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式。

7、目标经营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经营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式,经营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经营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状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绩效考核的误差

1、考评指标理解误差

由于考评人对考评指标的理解的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同样是"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标准,但区别的考评人对这些标准的理解会有偏差,同样一个员工,对于某项相同的工作,甲考评人可能会选"良",乙考评人可能会选"合格"。避免这种误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行:

1)修改考评内容,让考评内容更加明晰,使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这样可以让考评人能够更加准确的实行考评;

2)避免让区别的考评人对相同职务的员工实行考评,尽可能让同一名考评人实行考评,员工之间的考评结果就具备了可比性;

3)避免对区别职务的员工考评结果实行比较,因为区别职务的考评人区别,所以区别职务之间的比较可靠性较差。

2、光环效应误差

当一个人有一个显着的优点的时候,人们会误以为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同样的优点。这就是光环效应。在考评中也是如此,比如,被考评人工作非常积极主动,考评人可能会误以为他的工作业绩也非常优秀,从而给被考评人较高的评价。在实行考评时,被考评人应该将所有考评人的同一项考评内容同时考评,而不要以人为单位实行考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环效应。

3、趋中误差

考评人倾向于将被考评人的考评结果放置在中间的位置,就会产生趋中误差。这紧要是由于考评人害怕承担责任或对被考评人不熟悉所造成的。在考评前,对考评人员实行必要的绩效考评培训,消除考评人的後顾之忧,同时避免让于被考评人不熟悉的考评人实行考评,可以有效的防止趋中误差。

4、近期误差

由于人们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而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浅显,所以容易产生近期误差。考评人往往会用被考评人近一个月的表现来评判一个季度的表现,从而产生误差。消除近期误差的最好方式是考评人每月实行一次当月考评记录,在每季度实行正式的考评时,叁考月度考评记录来得出正确考评结果。

5、个人偏见误差

考评人喜欢或不喜欢(熟悉或不熟悉)被考评人,都会对被考评人的考评结果产生影响。考评人往往会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人较高的评价,而对自己不喜欢(或不熟悉)的人给予较低的评价,这就是个人偏见误差。采取小组评价或员工互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个人偏见误差。

6、压力误差

当考评人了解到本次考评的结果会与被考评人的薪酬或职务变更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惧怕在考评沟通时受到被考评人的责难,鉴于上述压力,考评人可能会做出偏高的考评。解决压力误差,一方面要注意对考评结果的用途实行保密,一方面在考评培训时让考评人掌握考评沟通的技巧。如果考评人不适合实行考评沟通,可以让人力资源部门代为实行。

7、完美主义误差

考评人可能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往往放大的被考评人的缺点,从而对被考评人实行了较低的评价,造成了完美主义误差。解决该误差,首先要向考评人讲明考评的原则和方式,另外可以增加员工自评,与考评人考评实行比较。如果差异过大,应该对该项考评实行认真解析,看是否出现了完美主义错误。

8、自我比较误差

考评人不自觉的将被考评人与自己实行比较,以自己作为衡量被考评人的标准,这样就会产生自我比较误差。解决办法是将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细化和明确,并要求考评人严格按照考评要求实行考评。

9、盲点误差

考评人由于自己有某种缺点,而无法看出被考评人也有同样的缺点,这就造成了盲点误差。盲点误差的解决方式和自我比较误差的解决方式相同。

绩效考核案例解析

案例一:绩效考核在档案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档案事业步入了新的进展时期,各级党政、事业、单位及机关档案经营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类档案、资料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使档案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反映历史沿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经营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经营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方向转变, 已成为一种必须的趋势。但作为企业,档案经营管理工作因无法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容易被忽略或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直到用时方恨少”,感觉档案经营管理工作重要的时候才强调一下,领导不重视,部门和个人更不重视,企业档案经营管理部门处于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状态,不要说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连最基本的收集都成为一个难题,在档案资料的借阅上也经常出现“有借无还”的事情,而档案经营管理人员却因没有制约权而束手无策。随着档案资料在企业改革进展、经营、经营管理、安全及地区关系方面的利用效果愈加明显,使档案经营管理工作得到日益重视。本文试在档案工作实施绩效考核方面结合本单位状况,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档案工作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紧要方式,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实行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职工的工作、学习、成长、效率、培训、进展等实行全方位的定量和定性的考核,从而促进改善职工的工作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以求更好地达到工作目标。

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在企业经营管理各项行为中都发挥了很好的凭证、依据、借鉴、参考、史料的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经营管理,可加大档案工作的督导落实力度,对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工作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紧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经营管理作用。通过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落实,可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在工作历程中起到沟通、学习、改进等作用。二激励作用。通过绩效考核的奖优罚劣,改善调整档案及相关人员工作行为,促使档案及相关人员更加积极、主动、规范地去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及利用工作。三导向作用。以档案工作规范化为绩效考核标准,以考核标准规范工作行为,确立档案工作方向。四监控作用。通过绩效考核,对档案工作历程、环节、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实行监督、规范及考评,获得反馈信息,可有效促进调整和改进档案工作。五约束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与奖罚挂钩,可以对机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其不得不干。同时,也是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约束,借阅人员工作的好坏也可以提出,并可实行考核奖罚。

二、建立完善档案经营管理的责任体系

以绩效考核为平台推进档案工作的责任化经营管理,目的在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也就是将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利用工作,纳入科研、出产、基本建设等单位的工作计划,纳入领导工作议程,纳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将档案工作责任落实到档案室及各相关人员,可有效提高有关领导和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实施目标及历程考核,达到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营管理的目标。

在档案工作责任体系中,将档案工作纳入相关工作流程当中,起到相互监督与联系的作用。例如,在外购设备仪器或引进项目时,机关部门以书面通知档案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验收,并由档案经营管理人员会同专业人员对文件材料实行验收,由设备采购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在设备开箱验收起或安装调试一个月内向档案部门归档。文件材料不齐全、验收单上无档案人员签字,财务部门不予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通过此种方式,可极力避免原始资料的丢失和遗漏,易于收集第一手资料,亦无形之中对机关经营管理部门和人员施加必须保证资料齐全和及时上交的压力,对档案经营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一收集的完整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通过档案工作责任体系的建立,降低了档案室工作的被动性,促进达到档案工作各方面规范要求,减少催交档案资料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做好档案工作的流动性经营管理

档案部门的紧要任务是档案材料的整理、经营管理、投放、传递和周转,是一个流动性的经营管理历程。档案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护好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要确保参考价值的文件保存完好以备利用,绩效经营管理就要有的放矢,把握好两个方面重点,一是文件资料归档,二是文件资料借阅,也就是一个“进”和一个“出”两个环节。

对档案资料的流动性经营管理上,通过绩效考核可切实起到约束和监督、利用和保护的作用,重点突出严格性、规范性、时限性,以及对档案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双方经营管理,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是档案质量的先天因素,如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载体和本身应符合耐久性要求等,因此,在文件材料归档前,档案室人员要严格检查归档文件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对于未按照归档材料规范及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每条扣 分(本分值与该单位部门及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并采取适当措施实行改正;对违反借阅制度,不按期归还档案或资料者,档案经营管理部门将下发档案、资料催还通知单,在规范期限内强行收回,每延误一天扣绩效分,直至归还所借档案。总之,切实抓好档案资料的“进出口”,是保证档案资料的完好再利用的重点。

四、促进档案工作进展

档案工作实施绩效考核,是为了适应企业进展形势需要,对档案工作作出适时和全面的评价,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与规范要求的差距,以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进展。

档案意识是制约档案事业进展得关键性问题。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可有效促使企业职工转变档案观念,更好地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绩效考核作为经营管理手段,“提醒”资料积累者主动把材料上交档案室。档案室在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对档案实行科学系统经营管理,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单位或人员需要时随时提给,充分发挥档案的使用价值。实践证明,绩效考核贯穿于档案经营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与经济利益挂钩,严格考核,可有效规范档案工作行为,引领单位部门或机关人员强化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和档案利用的质量及水平,为档案事业的各项工作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绩效考核在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人WTO,矿山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这对我国矿山企业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谁能更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保持员工需求与矿山企业目标的一致,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本文阐述了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和作用,以及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解析,讨论了克服绩效考核误差对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及加强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升矿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内涵和作用

绩效指的是完成、执行的行为,完成某种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通常是有功能性或者有效能的。在人力资源经营管理中,对于绩效考核与评价通常是从实际的任务出发,通过成熟的职务解析技术对职务的任务要求和行为要求做出非常详细的描述,然后根据这些描述对绩效实行考核。区别的职务有区别的职务描述、区别的工作任务和区别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标准。

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矿山企业绩效中存在的问题是考核缺乏量化或细化、内容模糊。许多矿山企业单位在定义绩效考核指标时,仅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绩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上。使得绩效考核体系指标得不到有效的量化和细化,有的考核原则甚至混乱或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以致考核结果不敢公布,更谈不上绩效面谈和反馈,因此很难取得员工的信服。考核历程的形式化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问题,很多矿山企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每个员工内心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经营管理当局的一种形式主义,每年必须走过场,无人真正对绩效考核结果实行认真客观地解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历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地提高。绩效考核角度单一。

在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实行审查或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候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考核结果无反馈。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得考核者没有驾驭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绩效考核方式的选择不当。

目前用于绩效考核方式和考核技术很多,如员工比较评价法、行为对照表法、关键事件法、等级鉴定法、目标经营管理评价法、行为鉴定评价法等等。这些方式各有千秋,有的方式适用于将业绩考核结果用于职工奖金的分配,但可能难以指导被考核者识别能力上的欠缺;而有的评价方式和技术可能非常适合利用业绩考核结果来指导制定培训计划,但却不适合于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矿山企业既无意识、也无能力适当地选择、组合和运用这些成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技术。

三、克服绩效考核误差对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矿山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以提升矿山企业核心竞争力。

1.科学解析

只有把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实行比较,才能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量、工作态度等等。因此,要将岗位划分为区别的类型,针对区别类型实行工作解析,这样得到的考核分数既有绝对值,又有在本类岗位的相对位置,便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2.制定合理的绩效标准

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经过解析明确该做的事情,而绩效标准说明其必须达到的程度,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把对员工的要求解释清楚。根据区别的绩效标准,考核者还要科学地搭配绩效考核方式,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有等级评价法、目标法、序列比较法、相对比较法等。

3.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

合理地选择考核者和多方面获取考核信息,在选定考核者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① 代表性原则。

对员工考核需要有各方面的代表参与,例如上级、同级、下级和员工代表,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对其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

② 公正原则。考核者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考核工作,避免掺杂个人好恶、以偏概全。

③均衡原则。考核者中被考核者上级、同级、下级和员工代表各方所占的权重应恰当,而员工的自我评价也不能忽视。

要真正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矿山企业在实体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历程中,就必须要有系统的眼光和思维,同时又要敢于迈开步伐,在实施绩效考核的历程中适时推动组织的变革前进,把矿山企业推进为一个具备现代意识观念、行为模式以及能力结构的成长型矿山企业。竞争永远是推动矿山企业进展的原动力。在矿山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的知识和能力的环境下,矿山企业如果能够在制度创新的历程中,逐步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并重视员工和职业生涯进展,矿山企业在人才的竞争中就能赢得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将迫使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与开发制度,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时拥有核心竞争力。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