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编码
编码本意是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在使用时以预先规范的方式将信息、数据转换成代码和电脉冲信号。在信息的处理流程中,编码的内涵无疑应该有更为广义的理解,语言、文字、图表、数据等都是人们创造的符号世界。就符号系统而言,人们用各类符号实行思维和交流信息的历程,也正是编码与译码的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义上的信息的编码包含着人们以文字、图表、数据、声像、色彩等符号对一切信息作出的系统的、形象的、逻辑的表述。换而言之,各类文稿的编写、商业广告的制作,以及实行计算机处理信息历程中代码转换的历程,都是广义上的编码历程。
编码是用另外的一些物质承担者对一些物质实行精确的或同构的反映。简单地说,就是指在传播的历程中,将信息转换成符号的历程。
编码的进展及使用
编码行为始于人类进展到一定的智力水平时实行的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记号等文化行为。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又发明了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即用实物和物理现象来传递信息。这些实物与物理现象并不像语言、文字那样有系统性,使用者与接收者必须事先约定对代码的理解方式。而电脑问世以后人们又用它特有的编码来快捷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储存。
编码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1949年,这一年,美国贝尔电话企业的电器工程师香农提出了著名的数学通信模式。这个模式展示出通信的历程及其内在要素和相互关系,即信源发出信息,然后经过编码变成信号;信号通过信道,经过译码传到信宿那里。这里所说的编码,是指把信息转换为可以在信道中传递的信号。至于译码,则是将信道中的信号重新还原成信息,它是编码的反转换。香农的数学通信模式对传播学的孕育和创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为许多传播学者所借鉴。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实行信息传播时,都对信息实行了编码:它们所使用的文字、声音、画面、照片等都属于传播符号,把信息变为文字、声音、画面、照片等各种符号的历程就是编码。不经过编码,信息就无法传播。传播行为涉及的社会范围越大,对编码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标准更具体、更系统,要求也更高。例如,新闻传播就有新闻价值标准、民族文化规范、法律规范等,不能随意和马虎行事。在个人的内向传播中,紧要是运用有系统的语言实行思维行为,但感觉系统、感情与情绪、潜意识也更多地参与了默默无声的编码历程,所以状况要更加复杂一些。在实际的大众传播历程行为中,各种传媒由于各自的形态区别(报纸是视觉媒介,广播是听觉媒介,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等等),因而在把信息转换成符号即编码地历程中会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