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

网络招聘概述

企业用信息科技来协助整合资源的概念已经逐渐落实在中国各企业,用计算机辅助出产、营销、财务、研发等方面的经营管理运作已行之多年,只有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的电子化(eHR),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热门话题。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践,eHR的紧要形式有:电子化招聘、电子化培训、电子化学习、电子化沟通和电子化考评等,其中尤以电子化招聘(e-Recruiting)进展最为迅速。如何透过e-Recruiting的建立,让HR人员能更专注于企业的竞争核心——人才,以增加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也提升HR人员在企业内部竞争力是所有HR人员所关注的新课题。

网络招聘有两种紧要方式:一是注册成为人才网站的会员,在人才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资料,查询合适人才;一是在企业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

网络招聘进展现状

网络招聘的方式在美国等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学毕业生和职员求职的首选方式,在美国,上网找工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反而很少还有人在翻报纸寻觅就业机会。微软更是E化经营管理的领航者,他们在实行网络招聘时,网上招聘信息不仅对外发布,同时也对内,微软在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有什么职位空缺,都发布在网上,微软的职员可以跨国申请。如果你对某个国家的空缺职位感兴趣,并愿意长期移居过去,便可以发申请信,那个国家微软企业人力资源部就会对你的技能、业绩做一番调查,然后在网上实行测评,认为你可以胜任,那么你就很幸运地成为那个国家微软企业的员工了,你的一切关系(包含保险、薪酬、福利等)都将转过去。目前为止,微软已有不少员工通过这种方式到自己向往的国家和职位去工作了。

由于受网络进展和普及程度的影响,国内的网络招聘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人上网求职的比例全国最高,其次是上海,再次是深圳和广州,而在更多的内陆地区,网络求职的比例更低,更多的人还是认可平面媒体发布的招聘广告。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的高速度与巨大的信息量赋予了网络招聘得天独厚的优势。

网络招聘的优势

1 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过网络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国7个城市的14所学校张贴了海报,而且没有在校园里实行任何宣传行为,却收到了来自包含英、美、日、澳等地留学生在内的13000多份简历,学校数目也远远超过了14所,招聘行为的覆盖面是企业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 方便、快捷、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区别,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问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 成本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发布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

4 针对性强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历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实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历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给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5 具备初步筛选功能

目前,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己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己经对他们实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

网络招聘存在的问题

1 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面临着和传统招聘同样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如何实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进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

有些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盗用”知名招聘网站信息的做法。这样,明明一个企业的招聘已经结束,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E—mail信箱依然挂在企业根本没有正式委托过的网站上,成为无效的信息垃圾,误导了应聘者。同时,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真正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个人也可以随意填写虚假简历和信息。

2 应用范围狭窄与基础环境薄弱

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目前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那些可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大都局限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较高的行业,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此外,在现有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前我国网络基础环境薄弱也是限制网络招聘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电脑资源有限,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网带宽度有限,上网速度比较慢。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通过网络搜集求职信息、开展电子测评与电子面试等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一些电子面试置信度无法保证,成本又较高)。

3 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网络招聘并不是简单地把招聘信息搬上网,“一挂” 了事。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策划与推广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然而目前大多数招聘网站在深层次的服务上还很薄弱,对人才市场的解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网络招聘的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步进展阶段,需要进一步进展改进。

另外,软件版本区别或不兼容产生的乱码,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等也限制了网络招聘的进展。同时,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虽然我们有一些网络经营管理机构,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招聘负责的部门,也缺少规范网络招聘的政策法规。因此,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意行为时有发生。受害者在网上无处投诉,更不知道如何将其诉诸法律。

4 信息处理的难度大和网络招聘的成功率较低

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极大泛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实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有统计表明,一些实行网上招聘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企业在半分钟内通过一封E—mail对应聘者产生兴趣,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网上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中,75%都经历过失败。

网络招聘的完善

网络招聘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有巨大的潜力也有明显的缺陷,我们不能摒弃不用,而应当加以改进完善。

首先是健全立法。互联网的进展日新月异,而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中,国家层面的立法相对滞后。现有的相关法律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招聘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以借鉴,故而加强立法势在必行。这样能使网络招聘中的纠纷仲裁有地,受害者投诉有门,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其次,对招聘网站、招聘单位及招聘者都应实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从而减少虚假信息和过时信息。

再次,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明确网站、招聘单位和个人发布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责任。尤其是招聘网站应带有连带责任,这样可促使其对招聘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实行监管。对所有参加其网络招聘的单位都要实行“资质证明”,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证明,以确定其合法性,同时对其人才需求状况实行相应的调查核实,以减少虚假信息。

最后,还可以采取适当收费服务形式。网络招聘中的大量问题是由当事人的不严肃行为造成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成本的资源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和经营管理,必然导致低效率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在目前立法不健全,经营管理难到位的状况下,无法对成本低廉的网络招聘实行有效的监督、经营管理和控制。对这种状况,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网络招聘行为成本的方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达到限制“消极应聘者”和预防不严肃行为的目的。

对用人单位来讲,在网上招聘有着收费低、速度快、针对性强等好处;对应聘者来讲,足不出户就可以向各个企业投递简历,省时、省力、省钱。但是由于网络招聘在我国刚刚兴起,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观念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的网络招聘模式一般为广告招聘模式,还只是传统的专业招聘报纸的延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网络法规的完善、企业上网力度的加大,网络招聘会必将以它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招聘方式中脱颖而出。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