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贸行为实行经营管理的方针和原则。
贸易政策包含的最基本的因素
(1)政策主体。指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就是各国的政府。
(2)政策客体或政策对象。就是贸易政策所规划、指导、调整的贸易行为以及从事贸易行为的企业、机构或个人。
(3)政策目标。政府的贸易政策行为是有目的的行动。贸易政策的内容首先是在一定政策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的。所以,政策目标是制定和调整政策内容的依据。确定贸易政策目标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既存在多元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问题,又存在目标与手段的搭配(组合)等问题。
(4)政策内容。即指实行什么政策。政策内容同时也反映了贸易政策的倾向、性质、种类、结构等等。
(5)政策手段或政策工具。即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取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措施,如 关税措施、非 关税措施、汇率措施、利率措施、税收措施等,也包含建立某种贸易制度。
贸易政策的调节对象
贸易政策的调节对象紧要是对外经济行为。如果我们把直接调整国内经济行为的其他政策称为国内经济政策,那么,贸易政策可以称为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形成政策分工。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外经济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作为一国总的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而具备共性,如统一的政策目标、某些共同的政策手段。二者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上。在开放经济下,总供给Y=C+S+M,总需求Y=C+I+X,要实现供求平衡,要求S-I=X-M。这一经济均衡模型表明,一国的国内经济状况与它的对外贸易状况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当政府对国内经济或对外贸易实行政策调节时,必然会影响另一方政策的运用。
贸易政策与贸易措施的关系
贸易政策与贸易措施也是既相关又不能混同的一对概念。政府的外贸经营管理是通过各项措施来实施的,贸易政策通过贸易措施得到贯彻和体现,二者密不可分。但是,它们又有根本的区别,这紧要表现在:
- (1)贸易措施只是经营管理手段或者说政策工具,它们体现贸易政策的内容,是政策的载体,而不直接等于政策本身。
- (2)贸易政策在外贸经营管理中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贸易措施是根据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处于从属的地位。
- (3)贸易措施作为手段和工具,其本身是中性的,可以对对外贸易实行区别方向的调节;贸易政策却是政府的主观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是相对稳定的。
- (4)贸易措施依据经济规律、市场经济法则起作用,贸易政策的形成历程中,则渗透着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贸易政策的意义
贸易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一样,都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从本质上说,政策干预的意义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反映了经济政策、也包含贸易政策的一般意义。
(1)贯彻政府的价值观念。对外贸易是开放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经济规律和经济条件的支配与制约下,各国的对外贸易进展表现为区别的状态。但是,这种自发的贸易进展状况,并不一定符合社会进展目标和社会需要。即经济贸易的自发进展,其结果可能偏离政府或社会的经济目标,这就要求采取某种方式调整经济、贸易的进展方向和状态。而且,政策目标中除了经济目标,还包含非经济目标,存在政府(社会)对经济进展的价值判断问题,这就更突出了实行政策调节的必然性。政策干预是提高实现经济、贸易进展目标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排除自发进展状态的必然选择。
(2)弥补市场缺陷。市场机制对于经济运行实行着不间断的自发调节。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包含:
1.由于市场机制的发育尚不成熟,或者由于垄断的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市场失败,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公平分配。在存在较大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时,在公共资料的供给方面,在平均成本递减的产业,以及在实行不确定性较大的大规模投入时,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把资源配置调整至最佳状态。
(3)不能实现经济稳定。要克服上述市场缺陷,就需要有对经济行为的人为介入,即政府干预,包含实施贸易政策。
作为调节贸易行为的专门政策,贸易政策还有其特殊意义。
- (1)控制国内外商品的对流,以维护国内经济秩序。
- (2)调整对外经济关系,避免过度的国际经济摩擦和政策冲突。
- (3)调节外贸行为,辅助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如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竞争以削弱国内垄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