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

什么是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是指用连锁形式经营多家超市,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把超市和连锁经营的双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超市普遍采取的形式。

连锁超市的特点

(1)以自助服务、一次结算为经营方式。

(2)以食品和日常用品为紧要经营品种。

(3)以大量销售为经营原则。超级市场经营的指导原则是大量销售,所以超级市场大多数采用连锁经营形式,以多店铺来扩大销售。超级市场得以迅速进展的关键就是连锁经营模式的引入。

(4)以低费用、高周转为经营特色。超级市场采用自助服务方式,不仅节约人力费用,而.且在市场中顾客与营业员可以共享货贺和店铺通道。

(5)以廉价销售为经营方针。廉价销售促成大量购买是超级市场经营方针。总之,超级市场具备营业面积大、商品陈列直观、减少营业人员、降低流通成本、节约购买时间、刺激消费欲望、避免人际摩擦等特点,因而对消费者和零售企业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连锁超市的经营定位

从超市的特征中可以发现,超市是经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副食品和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为消费大众提给多品种、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良购物环境、优质服务的零售店。因此,其经营定位是明确的,在目标市场、经营策略、经营条件、经营范围、经营品种、销售价格、服务观念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一)目标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的服务对象。超市从其本义来看,由于经营商品以食品和日用百货为主,所以,最基本的目标市场是家庭主妇。但随着超市经营品种的增加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服务对象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紧要有:

(1)双职工小家庭。这类顾客没有时问在菜市场购物,回家后料理家务的时间不太多,所以偏好超市所提给的定量化、包装化的食品和日用品。

(2)对商品知识或料理方式不太了解的消费者。这类消费者特别喜爱加工食品、熟食。超市如能提给组合配菜,并介绍菜谱及烹饪方式,一定可以迎合这类消费者的需求。

(3)追求新鲜、卫生、品质良好,且对价格不很敏感的消费者。

(4)收入水平或教育水平较高,比较喜欢尝试新、奇、特商品或追求时髦的消费者。

(5)比较注重购物环境舒适,购物自由、便捷的消费者。

(6)大多数女性消费者,且年龄大多在18~55岁之间。

(7)单身在外办事或旅游的消费者。

(8)外籍人士或曾赴国外居住过一段时期的消费者。

(9)喜欢闲逛比较的消费者。

(10)礼品购买者。礼品购买者的消费特征是购买商品的选择性较强,超市的销售方式正好能迎合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为此,超市需要大力开发礼品商品群,有这类商品的超市在价格定位上不能片面追求廉价的形象,应注重树立礼仪化、情感化的企业形象,以满足客户区别层次的需求。

(二)经营策略定位

超市的竞争对手不仅包含同业的竞争者,还包含传统的商店,如菜市场、南北货店、杂货店、一般食品店、食品批发市场、便利店等。面对众多的竞争者,可供超市选择的经营定位策略紧要有:

(1)注重价格导向,低价销售。

(2)强调生鲜处理技术及鲜度经营管理技术,确保生鲜食品的品质。

(3)所有产品品项齐全,或在某些类别品项上特别齐全。

(4)强调某些类别商品的特色,例如,新鲜、产地直销、直接由国外进口、新奇、稀有、特殊口味、特别用途等。

(5)开发自有品牌,如将制造商的品牌转换为超市的品牌,超市自行研制新产品,或定牌监制、全额包销,或自己独立出产。

(6)可提给额外的服务,如送货服务、免费停车、影印、电话卡出售、代客送礼等。

(7)可提给特别的金融服务,如自动提款机、信用卡、现金预付卡、会员卡、贵宾卡、礼券、提货券等。

(8)营造卖场气氛及促销行为的开展。

(9)强调高格调的整体形象。

(10)能提给新的商品知识及新的料理方式。

(11)选择连锁经营,选址尽量靠近居民住宅区。

(12)提给购物时间的方便,如提早营业或延长营业时间。

(13)能提给选择性强的多样化礼品。

(14)积极参与公益行为。

(15)通过组织非营利性的消费者行为,改善与社区的关系。

(三)经营条件定位

超市的经营定位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考虑超级市场的经营定位时,不能忽视有关企业自身条件的各种因素。如企业的知名度与形象;财务资金能力及运用状况;专业经营管理技术、生鲜处理技术和人才;企业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人员薪资、福利水平;物流配送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与供货商的关系等。要使超市的运作协调而规范化,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经营条件的定位可以说是基础。

(四)经营范围定位

超市是以经营食品为主题的零售店,是传统的菜市场、粮油商店、食品商店、杂货店的组合,向顾客提给高品质、新鲜、卫生的生鲜食品、一般食品及日用百货杂货。随着主副食品加工程度和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超市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超市卖菜是大势所趋,也是大有可为的。因此可以说,未来的超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的菜市场。

(五)经营品种定位

超市注重品项齐全,可以向消费者提给日常所需的食品和日用品,以满足其一次购足的需求。超市商品供应应满足附近居民80%~90%的日常生活需求。根据这一要求,超市的经营品种就应该十分齐全,卖场规模也就应该比较大。美国营销经营管理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经营管理一一解析、计划和控制》一书中指出:1946年,一家普通的超市经营3000种商品,而今要经营8000种左右,增长最快的是非食品类商品——非处方药品、美容品、家用器皿、杂志、书籍、玩具,现在占超市总销售量的8%。这种“杂乱无章的商品买卖”还在继续,许多超市经营非处方药品、各种器械、录音机、运动商品、小五金、园艺工具,甚至照相机,希望能找到高毛利的产品线,以提高盈利。相应地,超市的卖场规模也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1100平方米扩大到今天的1700平方米。从进展趋势来解析,大型超市具备很强的生命力。

(六)销售价格定位

价格低廉是超市经营定位的一个基本要求。低售价不仅对低收入者有吸引力,对高收入者也同样具备很强的吸引力,通过低价销售能实现大批量经营,并加快周转速度,从而使超市形成“低价化一大众化一连锁化一大量化一低成本一高效益”的良性循环。1979年,美国在纪念超市成立50周年时规范:超市是至少须有100万美元销售额和税后利润率不到销售额1%的零售企业。目前国外超市虽然因开发了一些高毛利产品而使盈利率有所上升,但其总体盈利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超市也属于低毛利的业态。美国典型的超市l0美元销售额的构成是:7.8美元为厂商、批发商的成本和利润;2.2美元为超市的成本和利润,其中2.02美元为超市的成本,只有0.18美元为超市的利润,其销售利润率为1.8%。可见,廉价销售是超市紧要的经营特色。

(七)服务观念定位

超市强调靠近住宅、购物方便,向邻近居民提给良好的购物场所和多方面的服务。顾客心目中理想的超市一般应具备六个条件:第一是价格合理,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是品种齐全;第三是卫生干净;第四是服务好;第五是选购方便;第六是靠近住宅。价格与品种问题前文已有阐述,至于后四个方面,紧要与超市的选址、卖场配置与商品陈列、购物环境的设计以及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员的状态等紧密相关。我国目前的超市一般都比较重视商品及其价格,但对选址、卖场商品的配置与陈列、卖场气氛的营造等还缺乏一套科学的标准与规范;在服务方面,许多服务项目还有待开发,如提给商品信息和生活咨询,尤其是卖场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改进,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使顾客在超市购物能获得亲切友善的服务。

连锁超市的进展趋势

连锁超市业态变革的紧要影响因素

超市业态的多样化以及区别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已成为超市经营进展的紧要趋势之一。了解各国超市进展的背景材料以及特定区域内的市场环境条件,在明确基本的超市业态前提下,进一步具体规划进展进程、进展区域及进展方式,这是超市业态定位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超市的进展趋势紧要是呈现出扩大型、经济型、便利型三个进展方向,对超市进展总体的影响因素是:

(1)消费需求的变化迫使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消费需求的变化紧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日用消费品需求的扩大,使大量采购、大量销售的经营方式具备了客观条件;二是顾客购物从注重价格转向更注重便利和品质,尤其是受“一站购足”的消费观念的支配,更要求超市网点向扩大型方向进展;三是追求生活质量,强调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所以单纯提给商品的门店就越来越难以吸引顾客,而能够让顾客在购物和消费中感受到自我表现意识(如DIY,自己动手做)的商店则迅速成长。

(2)产品的日益丰富、品种的增加,使扩大型超市的建立成为必要。世界上第一家超市只有1100种商品,紧要是食品杂货;20世纪40一50年代,超市商品品种由食品类向非食品类扩展,诸如开始经营衣料、化妆品、药品等非耐用性消费品以及家用电器、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商品品种的增加要求商店的营业面积也要相应地扩大。

(3)市场体系的健全以及现代化技术的进展,为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经营提给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产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食品的出产、加工及储运、包装等技术也不断进展,大型的零售企业对上游企业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于是货源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也因一体化经营而有所降低,因而为廉价销售高质量的产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市中心百货店的没落以及郊区购物中心的兴起,为超市的进展提给了更为广阔的市场。超市在城郊结合部以及郊区的进展也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为进一步实施折扣销售的策略提给了条件。这一进展趋势与公路网络化及小汽车的迅速普及是紧密相关的。

(5)从市场竞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角度来解析,经济型及便利型超市是一切超市都竭力追求的,但对大型超市企业来说,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特定区域内建立自己的优势,往往会采取三种策略:一是在原来业态基础上增设新的业态,如进展便利商店;二是扩大产品组合,引进全新产品,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一站购足”的需求;三是在广泛布点的基础上,在某一区域市场,如城镇居民区内开设标志性的大规模超市。

(6)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并当某一特定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客观上就需要形成一种新的业态。如便利商店与专业超市就是在特定需求倾向出现并形成规模的基础上逐渐进展起来的。

(7)超市经营规模的大小还受特定社会的消费习惯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欧首创了大型超市,其后,美国、日本也纷纷扩大了超市营业面积。但近年来,日本、法国的小型超市具备较好的增长率。从消费习惯来解析,这是因为美国的家庭主妇是一周采购一次,而日本的家庭主妇讲究食品新鲜,每天必上市场采购,所以,小型化超市自然更受欢迎。我国与日本在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我国,设于居住区的超市规模应以满足食品及日常用品的购物需求为限,开设大规模的超市应特别谨慎。

连锁超市的进展趋势

(一)超市进展的基本趋势

超市进展的基本趋势是一大一小。超市大型化进展是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小型化进展则是满足“就近便利”的需求。通常将大型超市统称为“大卖场”。其实,大卖场在中国是一个十分不明确的概念。在早期,上海把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称为大卖场,实际上有多种进展模式。在以后的进展历程中,大卖场这个概念被中国的经营者创造性地应用到了其他多种业态,如家电大卖场、建材大卖场、家居大卖场、餐饮大卖场,以后可能还会出现形式更多的大卖场。因而,大卖场并不是一种业态,正如购物中心不是一种业态一样。实际上,可以把超市划分为四种:一是批发超市,可分为限定品种与多品种两类;二是综合超市,具备社区购物中心的功能,能满足社区居民80%以上的购物需求,以及因购物而引起的休闲性需求;三是生鲜超市,营业面积较前两种超市小,70%为生鲜食品,具备取代传统菜市场的功能;四是便利超市,以一般食品和日用品为主,属传统型超市,紧要是满足消费者的补充型需求,生存与进展的空间比较小。

对大型连锁企业来说,特别应该注意综合超市的进展动向,大型超市遍地开花的结果是社区化,商圈范围大大缩小,于是,综合超市开发必须密切关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选址的便利性,包含交通、停车及卖场结构等因素;二是卖场的综合吸引力,包含购物功能与休闲功能的适当配置,购物功能中的品类齐全,商品品类中的生鲜强化与百货强化等;三是人性化购物环境的强化,因为未来综合超市紧要的进展方向是承担区域性服务中心的功能,单调、乏味、以我为主、不合情理、店大欺客的商业形象与商业作风是不可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这样的店铺将会因缺乏竞争力而被顾客无情地抛弃,为此,对综合超市服务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他们的素质以及对他们的满意度将直接决定顾客的满意度。

(二)超市业态的进展方向

超市业态会往综合化、小型化、生鲜化三个方向进展。

1.超市综合化

中国超市大部分是从小超市(标超)起步的,后来的外资大多是以大卖场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于是,就出现了大卖场贴身竞争的格局,随之而来的是大卖场租赁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同时,消费者对超市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超市的第一个进展趋势就是大卖场与招租的商业项目相结合,变成了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小型购物中心或社区商业中心。通过招商既能降低店铺的租赁成本,又能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性,增强店铺的集客能力和销售额。但大卖场与招商相结合的模式也存在很大的经营危机,这种模式并不是广泛适用的,如果客源不足,大卖场的生意不好,招商区域的经营业绩就难以保证,高额的租赁成本无法通过招商而分摊,就会使经营陷入困境。所以,开设大卖场的商圈调查显得越来越重要。

2.卖场小型化

超市的第二个进展趋势是大卖场向小型化方向进展。顾国建教授在《大卖场进展所遇到的挑战》中指出:综合超市(Super Store)营业面积规模在4000~6000平方米,它是大卖场的小型化,是满足消费者对食品、日杂、快速消费品和家居用品一次性购足的超市。一个大卖场一般要20万人口的支撑,大卖场在大城市可以有多个店铺的规模式进展,但一旦向大城市的社区进展,或者向中小城市进展的时候,就缺乏消费者规模和消费能力的支撑,因此在规模上缩小,在商品结构上缩减家用电器、缩减服装等百货类商品,扩大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的比例,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3.标超生鲜化

消费者对超市的生鲜需求已经形成,传统的小菜场又存在许多安全的隐患,生鲜超市将会有很大的进展,连锁超市企业将在整合农副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再过生鲜关。无论是大卖场、综合超市。还是中小型超市,都应该将生鲜食品经营好,这是超市的立业之本。此外,快速消费品和日用商品的折扣店也已经起步,它与自有品牌的开发相结合,将重新整合供应链,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在自有品牌开发领域将有可能转变为竞争关系。

(三)超市百货化与百货超市化

综合超市与传统超市相比,从商品角度来说,紧要是两个强化,即生鲜强化与百货强化。但从其进展方向、进展区域与进入方式来说,大致上有七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社区型传统的百货商店以及大型的新开发的居住区,将是进展综合超市的有利区域,尤其是社区型传统的百货商店将会往百货超市化方向进展;第二,上海市内各区县的中心地区将成为综合超市的重点进展区域之一;第三,在市中心的综合超市与市郊的综合超市的夹击下,位于两者之间的综合超市,有可能处于不利的地位;第四,外省中心城市是境内外商家综合超市的必争之地,缺乏实力和竞争力的超市企业有可能在此区域败北;第五,外省具备一定生活水平和购买能力的各县级市、地级市,是综合超市最具进展潜力的区域,有可能成为综合超市的一个竞争热区;第六,前述地区的中小型加盟店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它们也可能成为新一代综合超市的加盟店;第七,加盟的方式有可能转向合资,并再由合资转向直营,这个历程将会比较长。

(四)再过生鲜关

生鲜是超市的一座金矿,也是超市最基础的商品。做不好生鲜就等于放弃顾客,放弃超市经营的主动权,就等于自杀。在上海超市的十余年进展历程中,开始时是政府用政策来扶持和鼓励超市经营生鲜,以后,超市接受了生鲜的概念,老百姓接受了生鲜的概念,不仅传统的“三生”食品进入了超市,而且连广义的“五生”食品也成了超市的主力商品。

为什么现在还要再过生鲜关呢?

因为还没有做好生鲜。有一大批超市仍然没有跳出传统超市的框框,不能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当然,生鲜并不好做,经营生鲜也有一个进展历程。小卖场不便做生鲜,这仅仅是一种常理,实际上,几百平方米的小超市也可以改建成专业的生鲜超市,但如果全面改建也会面临很大的危机。从生鲜经营方式的进展历程来看,先是从每一个店铺自己经营逐步进展到发包经营,最后又回到了自己经销。

若要再过生鲜关,就必须解决七个问题:一是要建立经营生鲜的组织体系,由专业人员来经营管理生鲜业务;二是要明确生鲜食品经营的进展方向,确定经营生鲜食品的有效模式;三是要建立生鲜食品经营的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四是要建立生鲜食品的研发中心,建立生鲜食品的供应网络;五是要建立和健全生鲜食品的冷链系统和热链系统;六是要大力开发生鲜食品的经营品种,并改进生鲜食品的经营形式;七是要建立生鲜食品经营的诚信体系。

连锁店铺的财务经营管理

连锁超市的财务经营管理是建立在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基础上,以总部为核心实行统一核算的。

每一个连锁超市都必须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财务经营管理制度,即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简明账目环节,规范工作流程,充分采用计算机经营管理,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统一核算制度。通过动用财务手段对连锁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经营的全历程,商品进、销、存的每一个结算环节实行监督、检查和控制,充分动用销售时点经营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行解析,判断出哪些是企业的长期效益和稳定效益,哪些是企业的短期效益和虚假效益,哪些是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的因素,哪些是增加利润、提高效率和效益的手段。从而为决策层提给及时、准确、务实的财务解析,达到依法自主理财、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经营管理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目的。区别类型的连锁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1.连锁超市财务经营管理的紧要内容

(1)资金经营管理的原则

总部统一使用与授权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连锁超市资金由总部统一筹措、集中经营管理、统一使用。店铺采用当地产品、鲜活商品和其他保管期短的商品,经请示总部同意后或在总部授权的范围内可动用银行存款,否则不能动用银行存款;店铺存入银行的销货款,未经总部批准不得自行动用。

总部统一控制费用的原则。连锁超市总部、店铺及其他部门的费用由总部统一核定、统一支付。部门、店铺的工资等日常费用的支出,由总部统一开支。店长有节约费用开支的责任,总部有审查费用使用状况的权力。

统一登记注册、统一缴纳税款的原则。连锁超市应是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总部和所属店铺在同一区域内的,由总部向税务及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统一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及其他各种税赋,统一办理法人执照及营业执照,店铺只办理经营执照,国家对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也由税务部门直接对连锁总部。特殊状况下,总部和所属店铺不在同一区域内,店铺一般处于委托法人的地位,实行属地纳税。

统一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原则。店铺在总部指定的银行办理户头、账号,只存款不出款,店铺每日必须将销售货款全额存人指定银行,不得作支货款,同时,店铺应向总部报送销售日报具体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以低于社会的平均成本取得社会的平均利润。

(2)资金经营管理办法

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和效益,积极采取措施盘活资金存量,加快资金周转。财务部门要同信息、配送等部门密切合作,通过销售时点经营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进、销、存实行单品经营管理,要从调整商品结构入手,解析哪些是畅销商品、平销商品、滞销商品,哪些是增殖库存和不良库存,加强财务对超市经营的指导、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财务经营管理上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预算经营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投入产出解析制度,要加强投入决策和投入项目的经营管理,建立投入责任制,提高投入回报率。财务部门要同企划开发部门紧密合作,在确定建立店铺、配送中心、计算机系统的规模、投入等问题上要力求取得一致意见。使投入更加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

由于连锁企业在资金E采取统一与授权相结合的经营管理办法,在内部资金运转历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结算制度,同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树立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开源节流,在店铺的装修、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上切忌相互攀比,华而不实,脱离实际。

2.建立健全适合连锁超市进展的财务控制系统

(1)实行全面预算经营管理。

“全面预算”就是将店铺的一切经营行为全部纳入预算经营管理范围。具体的做法,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状况作全面的解析,在此基础上,超市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和门店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实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实行修正补充,编制财务预算初稿,最后由经理室通过后下达。我们在此建议对财务预算实行“权限经营管理”和“重要项目报告制度”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方式。

“权限经营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投入项目、费用开支、物品购置等设置审批经营管理权限。如投入项目由进展部负责经营管理,广告费、业务费分别落实到营运部和办公室经营管理,通过权限经营管理可以落实经济责任,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重要项目报告制度”紧要适用于各连锁门店,报告的内容是费用开支,报告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各门店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为加强对其经营管理,规范凡在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报总部审批;预算内凡属于总部监控的费用如广告费、修理费等,根据企业费用经营管理办法上报,并经总部同意方可支出。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不但能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门店监控项目的开支状况,而且有利于门店加强经营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在执行历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经营管理的重点要落实历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发现状况,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要修正预算指标,使预算真正起到指导经济的作用。

(2)积极参与投入决策。

参与投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解析,完善投入项目经营管理。投入项目决策的前提是可行性解析。由于业务和财务考虑问题的角度区别,财务从投入项目初期参与,共同实行研究解析,可以使投入方案更趋完善。可以在对投入项目调研结果基础上,由进展部和财务部各自测编一套可行性解析报告,然后经有关部门论证,决定项目可行性,再按集团规范程序上报、审批。从实践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项目投入的成功率,降低了投入危机。

实行基建项目的招标制度。招投标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的超市总部在这方面往往缺乏经验,为保证招投标内容的客观、公正、合理,维护各方经济利益,可请富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同时加强合同经营管理,防止合同与标书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实行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项目的审价制。工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全历程的动态经营管理,它维护的是建设单位利益,所以通过监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行监管,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而且可以控制成本。对竣工项目实行审计制也是完善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一项有效工作,过去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问题十分突出,大型工程项目竣工后又不审价,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现虽然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工程竣工审计制,有效遏制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高冒”现象,但仍未根本制止。所以企业对竣工项目仍有必要委托中介机构实行工程审计。财务在付工程款时须根据工程进度控制付款,严禁超预算付款。

(3)加强结算资金经营管理。

加强资金经营管理是财务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大型连锁超市具备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因此,财务应根据这些特点,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集中经营管理。集中经营管理可以使分散的沉淀资金加快周转,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超市总部投入金经营管理中心,承担资金使用、调度和经营管理职能。独立核算超市原则上开设两个账户:一个是基本账户,用于预算内的H常开支,资金由资金经营管理中心划拨;另一个结算户用于日常开支以外的各项资金收付,如销货款收取和进货款的支付,总部通过远程查询和网上银行实时监控。非独立核算超市,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经营资金直接入总部指定账户。

进货款采用信用结算。财务要根据商品的区别保本点、周转率状况,确定商品区别的账期和付款形式,积极采用商业信用等结算方式,节约利息支出。

实行资金运作,广开企业财源。资金的集中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运作有了可能。超市销售最大特点是货币资金流量大,而进货款一般实行约期付款方式。所以,店铺从上次付款结束到下次付款期间,资金始终会有短时间的沉淀历程。当连锁超市进展到一定规模时,可短期运作的资金量会相应增加,可以协定存款率、委托贷款、短期证券投入和资金托管等方式实行资金运作,增加店铺经济效益。

(4)加强存货控制。

加强库存经营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连锁超市商品具备周转快、流量大、品种多和规格齐的特点;在销售形式上,以敞开货架陈列和顾客自选为主。鉴于这些特点,企业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对商品的经营管理。

进货环节:首先,总部要建立统一的商品目录,不论是门店自行采购还是总部集中进货,所进商品必须是目录内的,这样做的优点有利于加强对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总部对商品目录不定期实行完善,坚持优胜劣汰,凡进入目录的必须是有市场竞争力、有价格优势和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经营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对每种商品的单品实行系统的进销存解析,形成计算机决策为主、人工修正为辅的进货决策系统;财务在进货环节紧要是控制商品的进价,每次付款前,都必须打开客户信息数据库实行核对,以防供应商价格高开、折扣少算等状况。

储存环节:财务可以对商品的保本点、周转率等指标实行解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进货部门,修正计算机进货决策系统的参数,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同时,由于超市销售形式是开架自选,应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通过盘点促进库存经营管理和有效防止商场商品失窃,降低商品损失率。

退货环节:门市退货涉及进货退出和销货退回两个方面。因商品质量、款式、价格等因素是进货退出的紧要原因;进货退出的经营管理是退货款的结算,特别是买断经营商品,业务与财务信息传递必须及时正确,防止发生坏账。

(5)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和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重点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岗位责任,即明确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要求,以及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间的衔接关系。规范操作流程,无论是大的项目,还是小的费用开支,都要规范操作流程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在制定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内控是否完善。其次是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对各部门、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状况实行监督检查,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奖惩要与个人工作业绩、服务质量和遵章守纪挂钩,保证经济业务正常安全运行。

3.建立计算机解析和经营管理系统

(1)实行会计电算化联网经营管理。

目前的超市大多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卖场,而是一种以集约、连锁、跨地域经营为特色的卖场。总部对各门店联网后,可以通过远程查询功能,实行即时监控。监控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全部信息,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信息;在监控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了会。汁经营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为企业所有门店提给了统一的账务系统和核算模式,为企业实现全国连锁在财务经营管理上提给了技术保障。

(2)建立财务信息互换中心(财务MIS系统)。

对财务部内部来说,由于连锁超市店多、面散,总部经常有很多信息需要及时通知门店;反之,门店也有许多信息需要反馈总部。因此建立一个高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1S系统,很有必要。在这个MIS系统中总部和门店之问、门店和门店之间可以实行直观的点对点信息交流,或者串联Net Meeting(网上会议),召开财务例会,这对于解决连锁企业内部往来业务的核销,解决相互之间的账务问题很有帮助。

对外而言,这样的一个MIS系统,拥有对外的接口,通过权限的控制,让企业的领导者或其他部门从中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报表和数字,以便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状况和作出决策,同时将他们的要求和态度反馈到财务部,让财务部能迅速提给资料或作出财务处理。

(3)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

由于连锁超市门店地域的分散性和总部资金集中经营管理的特性,往往给门店用款的审核和支付造成不便。也就是说,门店需要用款时,由于门店离总部太远或总部有权签字者外出,影响审批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总部财务的资金预算安排。利用电子审核系统则可以避免以上矛盾。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实行审批,电子签名、审批通过后的“单证”流向财务部,财务部再根据“单证”上的期望付款日安排资金统一支付,这就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经营管理。

(4)及时做好数据解析工作。

要做好数据解析,应建立计算机数据解析模块,解析模块必须讲究科学实用,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能解决经营管理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对商品实行解析时,不但要有大类解析数据,更要注重单品的解析,解析指标可以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设定。解析指标紧要有:商品周转率、毛利率、保本点、相关指标对总体指标的影响程度等。通过指标解析,可以完善库存结构,加快商品周转,进一步提高店铺获利能力。

4.建立统一的结算经营管理中心

正如雨后春笋般的“政府财务结算经营管理中心”一样,建立统一的结算经营管理中心也是连锁超市进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实行的是门店确认、总部付款的方式。而确认要到供应商送货后若干天才能办理,确认后供应商再把销货发票送到相关门店。所以,供应商收取一笔货款至少走两次。随着门店数的增加,供应商工作量很大,而且这种结算方式不利于连锁企业向外拓展。因此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结算中心,这个结算中心拥有一个基于INTERNET平台,可以向供应商提给各个门店的结算清单,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再统一支付,即方便供应商查询核对,减少了供应商的结算手续,提高了效率,也有效控制了资金,更加有利于资金的预算安排。

连锁超市的配送方式

连锁超市的配送紧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分拨配送中心到超市的配送;二是从出产厂家到超市的配送。

(1)从分拨配送中心到超市的配送

采取从分拨配送中心到超市的配送方式,是连锁经营进展的关键。这种方式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分拨配送中心支持市场营销体系分拨配送中心从事的是物流行为,是为经销服务的一种物流行为。分拨配送中心的设置,强化了商品的出产与消费、进货与销售之间的协调能力。就分拨配送中心来说,物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出产营销系统的延伸。例如,在向门店供货时,可实行小批量的商品包装、装卸和发运,使得分拨配送中心如同出产历程的延伸,同时,分拨配送中心的多种行为都以满足门店需求为目标,体现了物流行为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支持了市场营销行为。

2)分拨配送中心实现了物流系统化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物流系统化是指把物流各种环节视为一个大系统,实行整体设计和经营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体的物流合理化。

①合理、经济地组织商品的运输、配送。分拨配送中心通过集中配送的方式,按一定规模集约并大幅度提高其能力,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周转的商品运送方式,降低了物流的整体成本,使资源最终配置这一环节以大流通方式与大出产方式相协调,从而提高了流通社会化的水平,充分实现了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规模效益。

②分拨配送中心集多功能的物流设施于一体,实现了整体物流合理化,并充分体现了物流系统的内涵和外延。

③分拨配送中心通过集中配送的方式,按一定规模集约。有利于获取规模效应。例如,超市企业通过电子订货系统,把几百家门店的零星订货汇总,由供应商集中送货到分拨配送中心,并在那里按“越库中转配送”的方式运作,体现了“集零为整”和“化整为零”的策略,从而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库存成本和库内装卸搬运作业的劳动量。

④密切了连锁超市企业与供货方的关系,可实现双赢。例如,集中订货批量大,对供货方的意义举足轻重;集中大批量订货使连锁超市企业可享受更优惠的价格折扣,供货方若集中送货,节省了费用,连锁超市企业可得到部分让利或打折。

3)分拨配送中心完善了连锁经营体系分拨配送中心为门店的销售行为创造了种种优势,因而使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成本大大下降,从而成为零售业中一种有竞争力的零售经营方式。分拨配送中心对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作用表现在:

①统一进货,有利于严把质量关。

②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商品损耗,降低流通费用。

③扩大分拨配送中心的拆零、分拣能力,改善了门店的存货水平,有利于实现零星商品无库存、少库存经营。

④有利于“门店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向“销售经营管理模式”方向进展。“企业经营决策权向总部集中,物流行为向分拨配送中心转移”,这是连锁超市成功的关键之一。例如,流通可减轻门店的工作量;拆零作业有利于增加流通量和销售商品的品种数。

(2)从出产厂家到超市的配送

<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