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

什么是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含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入企业、金融资产经营管理企业、金融租赁企业和财务企业等;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企业、期货企业和基金经营管理企业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企业等。

金融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第3条规范:“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的规范,以及自身进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经营管理制度,设置财务经营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业财务经营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解析等方式,筹集资金,营运资产,控制成本,分配收益,配置资源,反映经营状况,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实现持续经营和价值最大化。”

(一)关于财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经营管理制度。包含金融企业基本的财务制度以及关于资金经营管理、资产经营管理、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经营管理、营业外收支经营管理、收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部规范和办法。

2.设置财务经营管理职能部门。为归口经营管理财务事项,便于分清职责,金融企业应当设置财务经营管理职能部门,具体履行金融企业经营者的财务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配备专业财务经营管理人员。从事金融企业财务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熟悉财务、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员,并具备会计从业资格。

(二)关于财务经营管理的基本方式。

财务经营管理的基本方式包含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解析等,这是区分财务经营管理与会计经营管理的基本标志之一。

(三)关于财务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

《规则》将财务经营管理的要素归纳为危机防控、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经营管理等六个方面,并逐一提出规范性要求。

金融企业的财务解析

1、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

(1)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A、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

a、各项存款,包含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活期或定期存款;

b、金融机构同业拆入、存放款;

c、应汇或解缴汇款;

d、发行债券集资款;

e、自有资金,包含资本金和实现利润。

B、金融企业的资金占用:

a、现金及贵重金属占用;

b、各项贷款,包含向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长短期贷款;

c、金融结构同业拆放、往来占用款;

d、应收款项;

e、买入有价证券;

f、租赁资产,包含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资产;

g、缴存危机准备金。

(2)金融企业的损益表:

A、金融企业收入:

a、贷款利息收入;

b、同业往来业务利息收入;

c、手续费收入;

d、证券买卖差价收入;

e、融资租赁业务净收益;

f、买卖兑换外汇的汇兑收益;

g、其他咨询服务业务收益。

B、金融业务支出:

a、存款利息支出;

b、同业往来业务利息支出;

c、手续费支出;

d、经营业务费用;

e、汇兑损失;

f、证券买卖损失;

g、其他业务支出。

(3)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表:

A、金融企业的现金流入:

a、吸收的存款;

b、收回的贷款本息;

c、同业拆入资金;

d、出售证券投入;

e、处置固定资产;

f、其他。

B、金融企业的现金流出:

a、发放贷款;

b、存款提取本息;

c、同业借出;

d、证券投入;

e、购置资产;

f、其他。

2、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比例经营管理

金融企业的负债率较高,一般在90%左右。

金融企业的自有资金要求不得低于一定比例,通常为8%。

(1)资本充足率:是资本总额与危机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紧要衡量其实力和抵御危机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月均余额÷∑(各项资产数额×危机权重)×100%

A、核心资本:指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的合计。

B、附属资本:指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资产评估储备和累计折旧的合计。

C、危机加权资产总额:是将金融企业各资产按照其危机权数加权折算之后的危机资产总计。

D、一般规范,现金的危机权数为0,其加权后的危机资产也为0;政策性银行的担保贷款危机权重为10%,其他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危机权重为20%;非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危机权重为50%;信用贷款的危机权重为100%。

E、一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危机加权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F、资本充足率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含义是要求金融企业资产扩张最高不得超过资本的的12.5倍,资产规模超过这个倍数就应当压缩资产(贷款)或者增加资本。

(2)存贷款比例:能从总体上控制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状况。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的月平均余额合计/各项存款的月平均余额合计×100%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旬末平均增加额/各项存款旬末平均增加额×100%

A、旬末平均增加额=(上旬末增加额+中旬末增加额+下旬末增加额)÷3

B、一般要求,银行的存贷款比例应当低于或等于75%,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例均超过75%。

(3)中长期贷款比例:反映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比例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中长期贷款比例=贷款剩余期在1年及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剩余起在1年及1年以上的存款月末平均余额×100%

A、该指标一般要求不得超过120%;

B、该指标是保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C、该指标也是反映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4)资产流动性比例:反映银行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保证银行清偿能力的控制指标。

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旬末平均余额/流动性负债旬末平均余额×100%

注:该指标要求:正常状况下不得低于25%;通货膨胀和利率下降时,可提高这一要求。

(5)备付金比例:揭示银行对存款支取的保证程度,也是反映银行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级备付金比例=(存放中央银行款+库存现金)÷各项存款×100%

二级备付金比例=(购买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人民银行融资债)÷各项存款×100%

A、一级该指标一般要求不低于5%,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应当在5%~7%之间。

B、通常将人民银行存款与库存现金之和称为一级备付金,将银行购买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人民银行融资债之和称为二级备付金。

C、各项存款为各项存款平均余额。

(6)单个贷款比例:

A、单个贷款比例是对同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一般要求不得超过15%,以分散贷款危机。

B、对前10家最大客户的贷款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例一般要求不得超过50%。

C、对单个项目的贷款总额要求不得超过项目投入总额的50%。

D、对最大10家客户的贷款总额要求不得超过银行贷款总额的50%。

(7)拆借资金比例:

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平均余额/各项存款平均余额×100%

拆出资金比例=拆出资金旬末平均余额÷(各项存款-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联行占款)旬末平均占款×100%

注: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拆入资金比例不超过4%,拆出资金比例不超过8%。

(8)贷款质量比例:

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不超过8%)

呆滞贷款比例=呆滞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不超过3%)

呆账贷款比例=呆账贷款月末平均余额÷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100%(不超过1%)

(9)危机权重资产比例=各项危机权重资产月末余额/总资产月末余额×100%(不超过60%)

(10)对股东贷款的比例:要求对股东提给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缴纳资本金的100%,同时

还要求,对股东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客户的同类贷款。

(11)资金损失比例=逾期贷款报告期各项资金损失之和÷同期各项资产总数×100%

(12)负债成本比例=报告期各项成本÷同期负债总额×100%

A、各项成本支出包含: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汇兑损失、其他营业支出。

B、负债总额为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减去财政性存款)、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之和。

C、反映银行吸收各项存款所支付的成本高低。

(13)资产盈利比例=报告期利润总额÷同期信贷资产月末余额×100%

注:信贷资产是资产总额减去代理政府投入、固定资产、财政性存款、代理贷款之后的差值。一般要求该指标大于1%。

(14)实收利息比例=(报告期利息收入-应收利息-待转营业收入)÷同期各项贷款应收利息之和×100%

3、金融企业的财务解析

(1)清偿能力解析:

A、变现能力指标:

a、变现率:反映企业可立即变现资产所占的比例。

变现率=现金及各项存放款÷流动负债合计×100%

注:国际上一般认为该指标值应该在15%~20%之间;对无储蓄存款业务的金融企业 来说,用该指标不适宜。

b、存款支付保障率:表示存款的多少被用于贷款,多少用来保证日常支付。

存款支付保障率=流动资产中的贷款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Ⅰ、贷款总额包含拆放同业、短期贷款、应收款项、短期投入及委托贷款和投入等。

Ⅱ、正常状况下,紧要从事信用危机业务的银行(如商业银行)该指标较高,一般在80%左右,但在专门从事信托贷款或长期投入业务的银行该指标较低。

Ⅲ、如该指标超过100%,表示没有现金储蓄保证提取存款;如低于70%,则可能是吸收存款过多,也可能是银行借入款较多,都对银行获利不利。

B、资金保障程度指标:

a、独立性指标=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额×100%

注:比值较高说明银行进展能力有可能较快;但在国外,一般认为高于9%或10%,是不正常的,说明企业存款业务开展的不理想,如果低于5%,则表示资产调度余地很小。

b、危机耐力指标=所有者权益合计÷贷款总额×100% (一般在15%左右较好)

c、自有资金利润率:

(2)收益能力解析:

A、净利息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利息收入×100%

a、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业务的盈利水平,一般不应低于10%。

b、一般状况下,净收益与利息收入(毛收益)应该同步增减,但若有利率、特殊性项目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一存在变化时,则可出现区别步增减的状况,一般两者区别步幅度不应超过4%~6%。

B、资产收益率=实现利润总额÷资产总额×100%

注:一般该指标投入银行比商业银行、储蓄银行高,国外要求该指标最低不应低于1%。

C、资本利润率:反映银行经营的资金效益,即银行自有资金经过1年后的获利率。自有资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自有资金总额×100%

(3)经营管理效率解析:

A、贷款损失准备金与总总贷款量之比:

注:该指标是银行应付贷款危机能力的反映;贷款损失准备金越高,说明贷款业务危机大,或者是银行过于谨慎;如果该指标超过1%,则表明贷款业务质量差;过低也不好,过低表示银行没有准备足够的资金来应付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

B、呆账损失与总贷款量之比:指在一定时期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弥补了呆账贷款的数额占总贷款量的比率,起伏过大应查明原因。

C、净营业收入与呆账损失之比:反映银行通过结清呆账损失之后,银行所创造的净利润,指标越高越好。

4、企业资信评级

评级指标通常由评级机构自己设计,一般包含信用指标、财务指标和进展能力指标三大类。

资信等级通常分为A、B、C、D四级,在同一级内常常区分为三等,如在A级中分为AAA级、AA级、A级。

(1)信用指标:

A、商誉:指合同、协约的执行状况,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一般根据过去经验和社会调查确定。

B、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包含贷款归还记录和企业在银行的结算记录两个方面。贷款归还记录根据企业逾期和欠息记录确定为优、良、一般、差四个档次;银行结算记录可通过企业在银行的平均存款与贷款比值(即结算记录=银行平均存款/贷款余额)衡量,如果比值大于50%为优,在50%~30%为良,在30%~10%为一般,在10%以下为差。

C、企业领导信用:根据企业领导的品德、信誉确定出优、良、一般、差四个档次。

(2)财务指标:

A、净资产:反映企业的总体实力。

对于房地产企业,如大于1亿元为一级,1亿元与5000万元之间为二级,5000万元与1000万元之间为三级,少于1000万元为四级。

B、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经济独立性。

一级:30%以内;二级:30%~50%;三级:50%~70%;四级:大于70%.

C、资产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根据区别行业确定等级值。

D、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反映企业经营活跃程度和偿债能力。根据区别行业确定等级值。

E、存货周转次数:反映企业销售与出产各类状况及偿债能力。根据区别行业确定等级值。

F、资产利润率:反映企业资产经营的效率。

一级:大于50%;二级:50%~30%;三级:30%~10%;四级:小于10%.

(3)企业进展能力指标:

A、企业素质: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应变能力等。可分为优、良、一般和差。

B、企业地位:企业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等。可分优、良、一般和差。

C、企业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地理位置等。

D、企业抵押资产:指企业用资产担保的贷款额与企业净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创造进展的能力。

该指标值定级:一级:0;二级:小于10%;三级:10%~30%;四级:大于30%.

在确定信用指标、财务指标和企业进展能力指标三类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被评级单位的特点和各指标的重要性对各指标确定权重,然后加权计算出总分,确定其资信等级。

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概念

金融企业会计是以金融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把会计基本原理及其程序、方式等应用于金融企业,从而反映金融企业经济行为,提给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信息系统。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分类,金融企业包含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投入企业、租赁企业、财务企业、证券企业等。

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概念,紧要由反映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基本概念及披露这些会计信息的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组成。

反映财务状况的概念

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概念紧要包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通过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集中反映金融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的财务状况。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它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其单独或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时,具备直接或间接为未来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能够为金融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项目不能给金融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确认为资产,如商业银行发生的呆坏账。第二,资产必须为金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由于金融企业只能从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中排他性地获取经济利益,所以,金融企业会计不计量金融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只计量金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如果金融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某项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该项资产就不能作为金融企业的资产。例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由于不能控制它,所以不应视为金融企业的资产。第三,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件的结果,或者是导致金融企业能获得这项资源的交易或其他事件已经发生,并且金融企业对该项资源的使用权利或服务潜能必须有合法的要求权。

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负债是现时已经存在的、由过去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通常是金融企业为了取得所需的资金、货物或劳务而引起的,如金融企业向中央银行申请借款或赊购金融电子设备;也可以源于法律上强制执行的责任,如纳税责任等。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是现时的义务。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金融企业的负债,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事项,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负债。第三,负债不仅包含法定的未来支付责任或义务,而且还包含为了维护金融企业信誉或实行正常业务而承受的某些道义和特定的责任与义务。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新制度第七十八条规范,“金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紧要包含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准备、从事保险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总准备金、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一般危机准备,以及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企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也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会计方程式。又称会计等式,是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实际上就是金融企业会计对象的公式化,它集中体现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时候,作为金融企业的资产必然恒等于相应的权益,这在会计上就构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平衡式,即会计方程式:资产=权益。由于权益被区分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上述方程式通常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如果金融企业采用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该方程式表现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概念

金融企业的经营成果概念紧要包含收入、费用和利润,通过利润表及其附表集中反映金融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给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行为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新制度第八十三条规范,“金融企业提给金融商品服务所取得的收入,紧要包含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贴现利息收入、保费收入、证券发行差价收入、证券自营差价收入、买入返售证券收入、汇兑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含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垫的工本费、代邮电部门收取的邮电费。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条件,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费用和成本。费用是指金融企业为销售商品、提给劳务等日常行为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提给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不包含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新制度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分别对金融企业的营业成本和营业费用作了具体的规范。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含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根据新制度第九十七条的规范,金融企业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式可以表述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投入净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扣除资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其他各项资产损失准备+转回的资产损失 净利润=扣除资产损失后的利润总额-所得税

反映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金融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总称,通过现金流量表集中反映和披露。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中所称的现金,与日常财务会计工作所讲的现金有所区别,它包含库存现金和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金融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危机很小的投入。其中,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入等。

现金流量。指金融企业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范,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应分为以下三类: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投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于金融企业经营行为的性质和内容与工商企业区别,其现金流量项目归类有特殊性。例如,利息支出在工商企业应作为筹资行为,而在金融企业,利息支出是其经营行为的紧要支出,应列入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又如,银行等金融企业吸收的存款是其紧要经营业务,应作为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对金融企业特殊项目的现金流量以及归类单独作了规范,明确规范金融企业的下列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项目应作为经营行为的现金流量:(1)对外发放的贷款和收回的贷款本金;(2)吸收的存款和支付的存款本金;(3)同业存款及存放同业款项;(4)向其他金融企业拆借的资金;(5)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6)收回的已于前期核销的贷款;(7)经营证券业务的企业,买卖证券所收到或支出的现金;(8)融资租赁所收到的现金。

应该注意的是,金融企业现金形式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金融企业从其他金融企业提现是金融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金融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属于现金流量,比如,金融企业用现金购买将于3个月到期的国库券。

财务报表的有关概念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列示金融企业报告日所拥有的各项资产和相应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时点报表。它以会计方程式为理论依据,将有关财务状况的要素分解为一些具体的项目,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加以排列,形成基本结构。资产负债表作为一个时点报表,有三层意思:第一,区别时期的时点报表相加是没有意义的,不能把一年12个月的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全部相加来计算金融企业一年的总资产和总负债。时点报表所反映的数据是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等的存量,是一个保持的数字。第二,时点报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某个时刻的数字,很可能由于金融企业不断实行的经营行为而发生变化。资产负债表上的日期不仅有年、月,还有日,它只反映到这一天为止的资产负债状况。第三,由于是某一时刻的数字,它同时也意味着这些资产和负债是代表金融企业目前所拥有的、未来可以使用的资产和目前所承担的、未来要偿还的负债。

利润表。利润表是总结金融企业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计算确定金融企业损益状况的时期报表,又称损益计算书或损益表。有关金融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在该表中按计算要求,依一定次序排列。利润表作为一张时期报表,它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区别时期的报表是可以叠加的。例如:可以把去年和今年的利润表叠加起来,算出两年的利润总和。第二,时期报表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累计数,代表过去一定时期已经发生的业务量的总和。所以,时期报表中的数字是一个历史汇总数,代表过去的业绩。

利润分配表。利润分配表是反映金融企业利润分配状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状况的报表。利润分配表是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纽带。利润分配表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与利润表合并编制。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金融企业在各项经济业务上所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表的最后结果是计算出本期新增的净现金流量。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给金融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金融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金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