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执行

什么是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的具体实施历程,是把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预算执行工作是实现预算收支任务的关键步骤,也是整个预算经营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预算执行的控制形式

预算执行历程中的控制紧要有外部控制和自我控制两种形式。

外部控制是指预算执行历程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自我控制是指每一责任单位对自身预算执行历程的控制。自我控制的好处在于,在预算编制历程中,各级责任部门都有所参与,在预算执行以前对预算就已经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执行历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经营管理历程中应以自我控制为主。预算目标的分解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目标和责任,并使他们拥有了相应的权力,与激励制度相配合,把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利于责任单位在执行历程中对偏离预算的不利行为实行自我纠正,调动责任单位实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

在利润预算经营管理历程中,通常是预算外的部分严格实行外部控制,预算内的实行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对于一年的预算期来说,具体某个项目的预算可以采用总额控制法,允许本月节余转入下月使用,但总额不能超出预算,控制历程以实行自我控制为主;预算项目间的挪用是要坚决控制的,应以外部控制为主,这样才能使预算行为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在预算执行控制历程中,还应注意同时运用项目经营管理、数量经营管理、金额经营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经营管理等方式。即把预算内容按项目分类,从数量、金额和与业务发生有关的部门等方面分别实行经营管理控制,并将预算方案输入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网络对预算指标实行严格控制。在计算机技术迅速进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MIS)加强对预算执行历程的控制,具备较好的辅助经营管理控制作用。将预算方案与预算执行结果输入该系统,一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便于各层次的经营管理者及时掌握预算信息,随时检查预算执行状况。

此外,利润预算经营管理的实施还应考虑以下几项保证措施:

(1)推行费用不可突破法。预算目标按一定的层次、范围实行分解后,预算期内指令性的费用预算如交际费等一般不能突破,如果突破,计算机会自动拒付,如有特殊状况确需突破,必须按程序申请,由总经理批准纳入预算外支出,确保费用项目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

(2)增加分厂、部门自主权。对各预算责任部门在预算范围内的各项支出应由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具体实施掌握,不需逐层上报,这样既扩大了预算责任部门的权责范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3)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预算执行历程中,各预算责任单位要及时检查、追踪预算执行状况,掌握、解析预算与实际的差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定期向预算经营管理专职部门报告,由其汇总整理后形成综合的预算执行状况追踪报告,上报给预算经营管理委员会,为预算经营管理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的执行状况实现动态控制提给资料依据。

(4)以利润为主线,建立严格、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严格实行预算目标责任制,对预算责任人的预算执行状况以预算为标准,以奖惩制度为依据,合理、及时地评价预算责任人的业绩,并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的收入直接挂钩,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以激发预算责任人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5)如果是由于市场状况的变化或是其他特殊原因产生了阻碍预算实现的重大障碍时,与之相关的责任单位必须及时解析原因,按程序向预算经营管理部门提出预算修正申请,视修正的程度由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核批准;纳入预算外的项目,如若超过了预算预备费,应由预算经营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核批准。

预算执行经营管理

预算执行经营管理是财政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经营管理水平。

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经营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经营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经营管理、政府采购经营管理、预算执行状况报告、政府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经营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给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经营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紧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财政资金运行历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

截至2008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均纳入改革范围,近60个中央部门已正式实施改革。地方绝大多数省份的省本级、近200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8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八大类。

(2)公务卡制度。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紧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7月,我国正式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卡改革,对公务消费由公务卡取代现金支付结算,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财政部门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信息,并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加强了财政财务经营管理。截至2008年底,绝大多数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级部门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

(3)财政国库动态监控。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相关信息实行判断、核实、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以达到纠偏、警示、威慑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截至2008年底,财政国库动态监控已覆盖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同时,还将农村义务教育等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4)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

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2007年,我国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底,20多个省份已开展试点。从试点状况来看,联网运行良好,纳税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7×24小时全天候的纳税服务,不需再到纳税大厅排队缴税,税款缴纳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并直接从纳税人账户划入国库,征缴历程透明,征缴信息实现共享。

(5)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进展时期。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660.9亿元,2002-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1900多亿元。二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采购经营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经营管理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采购经营管理体制。四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促进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以及相关产业进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紧要形式的采购格局。六是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七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八是通过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执行状况专项检查,在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九是全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全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经营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6)国库现金经营管理。

国库现金经营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经营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入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经营管理行为。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国库现金经营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经营管理工作紧要针对中央国库现金,采取两种相对安全的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与国债经营管理有效结合以及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状况的会计,具体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8)账户经营管理。

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专户经营管理,是推进预算经营管理和国库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经营管理。2001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经营管理制度。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经营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经营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经营管理。

财政资金专户经营管理。财政资金专户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备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为加强对财政资金专户的经营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经营管理档案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经营管理。目前,财政资金专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

(9)预算执行状况报告。

预算执行状况报告是指根据各级金库报表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编制并逐级汇总而成,包含预算收支执行状况报表和文字解析两部分,紧要反映各财政收支项目本旬(月)及累计发生数、完成预算进度及增减变化状况等,同时,对执行状况实行解析说明并提出有关建议。预算执行状况报告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实行财政经济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0)财政总决算。

财政总决算是指对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现行的财政总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构成,分别按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行为。

(11)部门决算。

部门决算是指全面反映各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状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及资产负债状况全部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部门决算数据是解析预测社会事业进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实行深入解析,能够揭示单位年度预算执行状况及财务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经营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经营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

(12)财政统计。

财政统计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按一定的标准实行归类整理的方式,是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的一种专业统计,是财政政策制定、财政经济形势解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是对公开发布过的财政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和变化状况实行集中整理并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定期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公布财政决算收支数据。三是整理汇编财政历史数据并研究利用,及时提给财政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解析报告。四是定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给财政统计数据。

(13)预算执行经营管理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经营管理体系,健全预算执行经营管理机制。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采购经营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国库现金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四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会计经营管理体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