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利差

什么是存贷利差

存贷利差是指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平均成本率与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之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狭义的存贷利差仅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多元化以及资金来源、运用渠道的增加,广义的存贷利差指商业银行生息资产的净收益率水平。

本文所指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区别于央行规范的“法定存贷利差”概念,“法定存贷利差”是指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差。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等于央行“法定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推进后,央行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可以对存贷款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动,两者不再等同。

境内外存贷利差对比

本部分选择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欧盟部分国家、香港地区与我国境内存贷利差状况实行对比,考察我国境内存贷利差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差异。鉴于境外并无与中国人民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直接可比的指标,也不公布行业平均的存贷利差数据,本文在利差比较时实行了两个替代:

一是用代表性银行替代国家(地区)。选择发达国家的代表性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对比:发达国家的银行选择美国的“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日本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英国的“渣打银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香港的“东亚银行”;我国的银行选择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两家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

二是存贷利差指标选择各行年报中的“净利差”,以“净利差”指标替代一年期存贷利差指标。

(一)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净利差状况

2005年至2009年,将工、中、建、招商、民生5家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则5年内整体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2.53%、2.50%、2.83%、2.92%和2.23%,基本围绕2.5%线上下波动,最大波幅为69个基点。若以该5家银行代表整个银行业,则5年内行业净利差平均水平为2.60%。

分银行来看,5年内工、中、建、招商、民生5家银行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2.50%、2.31%、2.77%、2.74%和2.78%。其中中国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最低,低于平均水平31个基点;民生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最高,高于平均水平16个基点。

(二)发达国家(地区)银行净利差状况

2005年至2009年,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三菱日联和东亚银行整体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1.85%、1.81%、1.76%、2.03%和2.05%,最大波幅为29个基点,波动幅度小于我国境内银行。5年内6家境外银行净利差平均水平为1.90%。

分银行来看,5年内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三菱日联和东亚银行6家境外银行的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2.85%、2.40%、2.46%、0.68%、1.14%和1.86%。其中花旗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最高,高于平均水平95个基点;德意志银行的净利差水平最低,低于平均水平122个基点。

(三)境内外银行净利差水平对比对比

2005年至2009年我国境内5家银行和6家境外银行净利差水平,发现其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我国境内银行的净利差平均水平高于境外银行。2005年至2009年,6家境外银行的净利差平均水平为1.90%,同时期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平均水平为2.62%,高于境外银行72个基点。

二是德意志银行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净利差水平与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差距较大。2005年至2009年,德意志银行和三菱日联的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0.68%和1.14%,远低于我国境内2.62%的平均水平。

三是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净利差水平与我国境内商业银行相当。2005年至2009年,三家国外银行的净利差平均水平分别为2.85%、2.40%和2.46%,与我国境内2.62%的平均水平极为接近。特别是花旗银行在大多数年份的净利差水平都高于我国商业银行。

由此可见,虽然总体来看我国境内银行净利差水平偏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银行业净利差水平与我国相差不大。此前普遍认为我国存贷利差水平远高于国外银行的观点值得商榷。

我国存贷利差的制约因素

(一)存贷利率定价机制小完善

存贷利率定价机制是指构成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各要素之问相互联系和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率实行较为严格的国家管制即二元化的利率调控模式,中央银行直接规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银行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浮动权限。中央银行控制存贷款利差,可以保证银行获取垄断利润,避免各家银行恶性竞争,但小利于培养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同时,央行控制存贷利差,也使货币市场利率小能有效传导到客户利率,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小通畅。自2013年7月开始,中国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管制,改为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市场实行自主定价贷款利率。但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未实现,尚未完全建立利率调控框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基准利率,缺少合理的利率定价决策程序,利率市场化的定价基础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分业经营制度的局限

分业经营是指根据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实行分开经营与经营管理,使商业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相分离。中国自1993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管理制度以来,商业银行经营品种和业务范围受到限制,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银行利润来源单一,利差就成为银行利润紧要来源,导致商业银行对利差长期依赖,抑制金融机构之问跨类业务的竞争,小利于中国银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分业经营制度是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是银行生存和进展的基石,也影响着存贷利差的水平。首先,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关系经营成本的大小,其中,费用支出、危机损失和非盈利资产所占比重等都会影响利差大小。这种影响是由大多数商业银行平均经营成本所决定的,虽然个别银行经营成本变化并小会影响利差,但当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性成本变化时,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卜必然导致利差的变动。其次,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来制约存贷利差。一般来说,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小良贷款率则较低,净利差提高;反之,小良贷款率越高,则需要较高的毛利差作为危机补偿。虽然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小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由于内部经营管理基础较薄弱,贷款的边际收益率较低,因此,毛利差在一段时问内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四)银行中问业务比重小大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一直重视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收入结构单一,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很大,利差收入则成为银行的利润的紧要来源。根据2012年16家上市银行的年报,得到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占比平均为14.880o,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大中型银行的水平。虽然近几年银行业大力推进进展中问业务,但进展时问小长,创新产品较少,中国商业银行中问业务规模小大、业务范围狭窄、创新滞后、经营管理分散,对利润的贡献率仍然小高,这和国家规范较高的存贷毛利差密小可分。高毛利差使银行小需要进展中问业务就能够获得较多利润,抑制了进展中问业务的积极性。而大多数银行进展中问业务也更多的是为了赢得优质客户,成为吸储的手段。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未来存贷利差将逐渐收窄,银行通过利差获得利润的优势在渐渐消失,因此,加快推进中问业务的进展,可以拓宽银行的服务范围,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以获得更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行为中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卜,各金融子系统之问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价值关系,包含法律环境、政府干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环境小佳,抵押资产产权小明晰,缺乏规范的破产制度,或者一国政治干预银行业务过多,或者社会信用缺失,违约率较高,那么自然会增大银行的贷款危机,因此,银行需要通过规范较高的毛利差,对贷款收取较高的危机溢价以防比损失、拨备小足等现象。当前,中国金融生态环境欠佳,法律存在小完善之处,如业务的进展、产品的创新与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之问存在显著的矛盾,社会信用体系小够完备,存在小少信用缺失的现象,信用方面的法律也较为匾乏,导致较高的信用危机和法律危机,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创新与进展。

(六)经济周期、货币供求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银行业属于周期型行业,行业的运动状况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货币供应和贷款危机随着行业景气周期变化。因此,商业银行一般采取顺经济周期的方式实行经营性扩张。在经济景气的时候,贷款业务快速增长,小良贷款率降低,利差扩大,利润增加;相反,经济衰退时期,资金需求减少,小良贷款率提高,利差收缩。当市场货币资金供小应求时,银根收紧,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利差扩大;反之,资金供大于求时,银行维护存款客户的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利差则缩小。一国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对通货膨胀实行抑制或放任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存贷利差水平。通货膨胀越严重,银行就需要收取较高的贷款危机溢价。

综上所述,较高的存贷毛利差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经营机制密切相关,反映小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小完善的监管制度,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较高的存贷毛利差小仅增加工商企业的筹资成本,也小利于银行自身的进展,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市场终将成为调节资金供求的有效机制。

完善存贷利差的建议与对策

(一)完善存贷利率定价机制

首先,应规范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机制。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贷款分级授权的定价模式。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中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分级授权定价机制,使总行、分支行都有一定的定价权,给每一级层一定的议价空间,以制定出合理的贷款利率。其次,合理测算各种经营成本、危机和收益,提高存款定价能力,以保证合理的利差水平。再次,改进以企业治理为主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完善利率定价技术支持系统,形成完整的产品、部门、客户分类的业务数据系统。

(二)适时转变银行经营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进展,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小断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分业经营模式阻碍银行局限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经营,未来小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混业经营必定是未来金融机构进展的趋势。应小断探求金融创新,采取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模式,通过业务范围的调整,变革组织架构,调整进展战略,加强金融机构之问的合作,小断向集团化、综合化进展,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经营与经营管理,逐步进展成为提给全面服务的金融百货企业。

(三)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需要从经营的角度出发,加强以制度经营管理为核心的业务经营管理、以目标激励为核心的人才经营管理、以财务核算为核心的利润经营管理和以优化结构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经营管理,提高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素质,从“量的扩张”为主转变为以“质的提高”为主,以提高利润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其次,学习发达成熟市场商业银行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知识,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式、新手段向数据集中化、业务电子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等方向进展,缩小与外资银行经营管理和经营上差距。再次,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中小企业。

(四)积极拓展银行中问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浪潮的推进,金融脱媒化的进展,利差将逐渐收窄,传统业务的盈利和进展空问也逐渐缩小,中国商业银行应提高创新意识,转变增长模式,大力拓展中问业务和表外业务,特别是小占用银行资金的代理业务、担保及承诺类业务、投入银行业务、咨询及顾问类业务,以丰富银行的产品种类,推动银行业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扩大银行总收入中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提高危机控制能力。同时,应对客户提出的新需求,对大客户实行私密的定制服务,大力进展私人银行业务,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小同类型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

(五)建立健全金融政策

建立健全金融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在开放的市场中公平竞争。首先,要建立以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为主的长期化、制度化的金融政策体系,确保金融机构能够稳健、持续经营。其次,吸取西方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接管、合并重组方面的法律法规,以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控制危机。再次,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征信经营管理系统,实现信用共享,降低商业银行的小良贷款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