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的定义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实行商务处理的方式。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之前,曾是一种紧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历程。EDI包含买卖双方数据交换、企业内部数据交换等。
EDI的进展
实际上,EDI的进展已经至少经历了20多年,其进展和演变的历程已经充分显示了商业领域对其重视的程度。人们将EDI称为"无纸贸易"(Paperless Trade),将EFT(电子转帐)称为"无纸付款"(Paperless Payment)已经足以看出EDI对商业运作的影响。
如果追溯EDI的历史,EDI最初是来自于EBDI(Electronic Business Document Exchange,译为电子商业单据交换)。其最基本的商业意义就在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商业单据,例如订单、发票等,然后直接通过电信网络传输给商业伙伴的计算机里。这里的商业伙伴指的广义上的商业伙伴,它包含任何的企业、政府机构、其他商业或非商业的机构,只要这些机构与你的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带有结构性的数据的交换。EDI使用者从此项应用所得到的好处包含:节省时间、节省费用、减少错误;减少库存、改善现金流动,以及获取多方面的营销优势等。
由于实施EDI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用通过第三方服务方的增值服务,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商业纸单证的交换,而纸面单证的电子交换是建立标准化信息基础上的,因此EDI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商业数据的标准化和增值网络服务商的进展历程。
当然,计算机之间实行电子信息传输有许多标准,特别是在区别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需要有很强的标准。如果我们排除操作系统、程序语言和其他一些硬件标准,EDI至少涉及如下两方面的标准问题:
(1)数据标准(Data),指的是数据的格式和内容,这也是EDI的具体标准;
(2)协议标准(Protocol),指的是一台电脑与另一台电脑之间对话所遵循的规则。
在EDI的进展历史中,真正推进EDI进展的是那些独立的EDI网络增值服务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电信政策是逐步放宽,私营网络增值服务商的出现,使EDI走向了商业化进展的前沿。
1988年三月之前,按照当时的法规,美国和英国的网络服务商不能只经营数据的单独传输业务,当时所规范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任何网络服务商所提给的网络服务必须要包含增值(Value-added)的服务部分。这意味着作为第三方的网络服务提给商,可以租赁线路从事网络服务业务,但是不能提给数据的传输业务。它们必须从事与数据本身或者信息相关的服务,也就是当数据或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时,该数据或信息要比信息发出者发出数据或信息时具备更大价值。当然,对于增值的概念也有许多存在争论的地方,但是,这些法规毕竟对EDI的增值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EDI服务商在寻求更广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从这开始,网络服务商所提给的服务也被称为VANs(Value-added Networks,译为增值服务网络)。
网络服务商除了对数据提给增值服务外,一般都"拥有"并经营该网络,例如提给邮件储存服务、协议转换服务、数据翻译服务等都属于增值服务。
英国政府为了简化经营管理规范,也将通过电信网络提给数据服务的网络提给商称为VADS(Value-added Data Service)。VADS所提给的服务除了EDI之外,还可能包含闭路电信系统 (Videotex)、数据库、电子邮件、公告栏和客户信息服务、协议转换、文件传输、文字处理转换、软件分拨、X.400报文服务、X.500目录服务 。
许多增值网络服务商将EDI纳入其服务领域,紧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1)电信增值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导致了全球电信管制的放松和电信垄断局面的被打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就700多家网络服务商拿到了经营的许可证。
(2)全球网络互联和系统集成的普及,使区别应用系统和区别网络之间的互联为网络服务商提给了全新的和无限的服务空间。
(3)传输协议的标准化,特别是开放的系统互联标准(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为一般网络的区别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提给了可能。
(4)新的信息技术的到来,如,新兴网络技术,可以实行多层次协议转换和多种的接入方式等,也使得EDI的应用在技术上的阻力越来越小。
(5)全球标准的日益规范和统一,例如全球产品统一编码,商业机构的贸易程序简化和规范等。
(6)来自于商业机构的EDI意识越来越强。网络的连接和标准数据的传输可以节省时间、金钱、和空间,优化经营管理流程和人员结构,甚至可以最终重新配置社会资源。
(7)商务运作的全球化,以及每周7天,每年52个星期,每天24小时的时间连续化使得企业认识到,全球运作必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全球许多行业,如银行业务,网上的证券交易系统等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
70年代,EDI最早在商业上的应用就是开始于纸面单据及其信息的标准化,但是较早的EDI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存在传输延时的问题,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当时EDI的应用基本上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输。
而实际上,EDI的应用紧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企业想与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电子数据交换和联系;另一个就是有些行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EDI改善整个行业的整体社会效率。因此,EDI系统较早应用在北美、欧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的汽车制造行业,运输行业,和日用生活用品的批发行业等。这些行业从EDI的应用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例如,美国的汽车行业从EDI的应用中使每辆车节省200美元。
然而,最初EDI的应用毕竟要克服许多障碍,例如,多企业的电脑通信问题、通信网络及其经营管理问题、区别的传输协议问题、软件问题,以及单据、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等。
到了80年代后期,一些因素促使EDI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比如电脑系统连接和集成技术的进展、全球通信协议的不断统一、特别是90年代联合国 EDIFACT标准被得到广泛的认可,国际电脑网络服务商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适时的库存经营管理手段EDI逐步从伙伴到伙伴之间关系连接进展到适时的库存经营管理;从企业内部的数据传递进展到企业之间的交易和电子转帐和清算系统等。
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区别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构成EDI系统的要素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实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紧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单证标准、经营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EDI的功能
1、企业流程重组和一体化经营管理
EDI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典范,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上,都为目前电子商务的进展奠定了基础。应用EDI可以获得两种类型的收益:第一种是直接收益,这是通过应用EDI直接带来的。使用EDI的企业很快会发现,因为不再需要大量的文字录入等办公室工作,所以节省了很多成本;第二种收益则是间接的,这些收益是潜在的,而且较前一种收益大得多,其实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作为一种新的业务处理模式,EDI的应用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改变,包含企业流程重组(BPR)和一体化经营管理等。
企业流程重组源于对提高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最基本的再思考,而EDI也因此成为促进BPR强有力的工具。在EDI中,企业之间不再相互独立,而是通过一种自动业务处理的方式联系起来,并因此减少了供应商之间的多层环节,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了出产能力和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历程大大简化,企业内部的应用系统直接同贸易伙伴的应用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跨越企业边界的重组历程,要求企业重新在EDI条件下实行定位,进一步预示整个经营管理结构、系统、经营历程以及同客户、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企业之间信息渗透程度加大,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企业模式向虚拟联盟为中心进展,这包含企业与更加广泛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联盟。在这些联盟中,所有成员为共同利益而实行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带来了高效率、适应性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这种联盟模式要求更深层次的系统集成,如其中一个组织的设计行为可能会与另一个组织的出产行为紧密相连。EDI促进了企业变革,对传统孤立的企业出产经营历程和内部经营管理系统造成了强大冲击,进而对企业内部系统和相关技术、应用的集成带来了挑战。
总体来说,EDI在企业中的应用会带来多方面效益,其中包含:
2、降低与贸易事务处理相关的费用
使用EDI可以消除传统计算机人工输入的错误,并很大程度地减少诸如分类、汇总、配套处理以及协调、邮寄等之类的手工工作。EDI也能
够消除用于支持企业之间传递业务信息所采用的各种原材料和设备,可以节省各种原材料的物理空间。此外,将BPR和EDI结合在一起会给企业节约更多的潜在开支。
3、提高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效率
EDI传输事务比书面报文更加准确完整,同时在传输之前还经过翻译程序的严格检查。利用EDI可以消除邮寄服务,并缩短贸易事务处理所需的时间。
4、缩短业务循环周期
如果接收方接收EDI订单事务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和完整,那么商品的提货、装运等就可以快速实现,这样发送方能够更快地接收到商品和单据;同时,这将导致接收方(如买方)更快地授权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付款,以及发送方(如卖方)更快地收到付款。如果企业和企业能够收到比书面发票更快的电子发票,就可以及时核对收到的发票,授权支付,并在折扣期内付款。这对贸易伙伴双方都有利,付款方因获得折扣而满意,收款方也能更早地收到款项。此外,由于缩短了发放订单和收到订单之间的日期间隔,企业可以降低库存数量。
5、增进贸易伙伴间的联系
虽然存在某个EDI伙伴单方面提出使用某种标准、某种贸易规程等要求,但多数状况下,贸易伙伴就如何建立EDI及何时建立EDI需要实行更为广泛的合作,并且对最终使用的应用程序达成一致的意见。贸易伙伴的合作范围包含:定义电子环境下的贸易规范;定义信息需求并指定事实上使用标准;在普通通信手段和操作 界面上达成一致;建立测试规程,从测试标准到实际出产模式的标准都达成一致。采用EDI处理业务可以改善本企业和贸易伙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扩大信息共享程度,使双方的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一旦EDI投入使用,贸易伙伴还需要监督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跟踪EDI行为以保证所有的通信数据都准确无误地传输和接收,并且不断完善系统。
6、改善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
在EDI中,以电子形式接收的贸易事务数据不仅更加精确完善,同时数据依次通过区别的应用程序实行了处理,从而改善了数据流程。例如,接收EDI购买订单,提高了处理速度和订单录入的准确性,而接收电子发票可以使发票核对和调整处理自动化。通过传输和接收EDI标准格式的电子事务或报文,企业可以自动提取控制信息,建立一个EDI行为数据库,信息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存储,并在需要时允许其他人通过预定方式随机访问。
EDI标准体系
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进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经营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进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备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进展状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经营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状况如下:
EDI基础标准体系
紧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含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含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范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EDI单证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历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紧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含经营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EDI报文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广泛使用的EDI报文标准是联合国的EDIFACT和北美的ANSI X12。
EDI报文标准最早紧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含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最新的EDIFACT版本是D11A。
1979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特许公认标准委员会(ASC)X12 为电子交换B2B开发统一的标准。最早的ANSI X12支持北美的区别行业企业的数据交换,进展到今天广泛用于全球范围的数据交换,全球有超过300,000家企业在日常业务交易使用X12的EDI标准,X12也对EDIFACT做出过贡献。
其他被广泛使用的EDI报文标准还包含:RosettaNet(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半导体制造商、电信和物流行业)、VDA(德国和欧洲汽车行业)、VICS(北美的一般商品零售行业,X12的子集)、SWIFT(银行和金融机构)、EANCOM(医疗、建筑和出版,EDIFACT的子集)、Tradacoms(英国的零售业EDI领域仍然广泛使用)等。
EDI代码标准体系
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企业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含经营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EDI通信标准体系和通信协议
现在最常用的EDI通信标准包含:
1. AS2:采用签名AS、加密和具备MDN(送达回执)的特点,沃尔玛最先使用,目前广泛应用于金融、制造、零售、物流等全部领域。
2. OFTP / OFTP2.0:设计用于欧洲汽车行业,现已推广到全球的零售、大型家电、制造业、政府部门、运输、保险行业和银行业等。OFTP2.0扩展了对超过500 Gb的大文件传输的支持。
3. SFTP、FTP/S、HTTP/S、AS1/AS3/AS4等。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含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EDI安全标准体系
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含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经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实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EDI经营管理标准体系
EDI经营管理标准体系紧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含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EDI应用标准体系
EDI应用标准体系紧要指在应用历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含: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式;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进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实行更新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