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

H股概述

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依此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别叫做N股和S股。

自1993年在港发行青岛啤酒H股以来,我国先后挑选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这些企业都处于各行业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进展水平和增长潜力。到1997年底。已经有42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经过改制在境外上市,包含上海石化、镇海化工、庆铃汽车、北京大唐电力、南方航空等。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2家在香港和伦敦同时上市,2家单独在纽约上市(N股),1家单独在新加坡上市s股)。42 家境外上市企业累计筹集外资95.6亿美元。

H股兴起的原因

1992年底,国家体改委批准9家大型国有企业到香港直接上市,发售H股。当时紧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把香港作为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地。

1.香港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在通讯、信息、经营管理、交易效率和市场运作等方面均具备国际公认的标准,符合国际投入者的要求。

2.在地理位置上,香港背靠大陆,文化背景和中国内地一脉相承,经济环境和内地经济走势紧密徊连,这些条件都使得在香港上市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3.在香港上市,有利于提高内地企业的国际声誉,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H股紧要功能

H股是我国通过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市场实行筹资的紧要工具,是解决国企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走向国际的重要途径。故而H股又称国企股。H股作为香港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为中国内地企业开辟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的窗口,有利于国际投入者对中国内地企业和宏观经济实行深入了解,同时也是香港证券市场吸引国际投入者,奠定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个重要市场。

H股的进展历史

回顾H股的十年(1993—2003年)进展历程,可以说跌宕起伏,嗤尽冷暖。H股市场经历了四个进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3-1996年)期望很高,失落不小

H股的发行一开始就获得超额认购,在市场上掀起了中国概念的热潮。随后,因H股业绩不良导致一级市场筹资困难,二级市场低迷。

在这一阶段,指数曾于1994年9月达到1516.61点的阶段性高点,随后国际投入者对H股前景产生怀疑,逐渐看淡H股,恒生国企指数于1995年11月探至672.7点的最低点。

(二)第二阶段(1997年)短期辉煌

1997年在H股历史上是进展速度较快、筹资规模较大的一年,H股的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回归效应及重组概念再次掀起了投入中国的热潮。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包含H股在内的港股剧烈震荡。

1997年8月25日,恒生国企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1727.01点,升幅超过同期恒生指数。这次暴涨为日后国企股的长期低迷埋下了祸根。

(三)第三阶段(1998—2000年)重跌低谷,长期低迷

1998年以来,H股市场陷入持续低迷,尽管中间偶有反弹,但是,一直维持下跌趋势。特别是1999年后,国企H股走势与恒生指数发生明显的背离。恒指在2000年已经冲破18000点大关,而国企指数却不断走低,跌至300余点的历史低位,平均市盈率仅为8倍左右。

(四)第四阶段(2001年-2003年)柳暗花明,曙光初现

2000年4月,政府经营管理层颁布了《上市企业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对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种类的政策性限制有所放宽。即已发行H股的上市企业可以在A股市场上增发A股,让H股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此外,部分国企股业绩理想,熊猫电子、渤海化工等重组成功,H股指数再次推波助澜。2001年受B股市场放开加上业绩理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企H股再起又一轮升势。

从国企H股的历史表现来看,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H股企业多为传统产业

从基本面来看,H股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其中半数从事石油化工,再加上运输、电力和基建等行业,比例超过80%,产业构成与市场追捧科技、电讯和互联网的投入理念相背,同时又缺乏重组、概念等炒作题材,市场缺乏想像空间。此外,企业业绩总体表现欠佳,更加难以吸引投入者。

(2)国家监管严格

从政策面来看,国家对H股企业的监管较注册于境外上市于香港的红筹企业更为严格,无意中给前者展开后续融资设置了一道难以跨越的体制障碍,使其融资决策往往要经过冗长繁琐的审批历程,且透明度较低,以致常常坐失良机。这使市场对H股的接受程度相应的大为降低,估值也不高。

(3)上市企业存在诸多问题

从微观层面来看,大部分H股企业缺乏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运作缺乏透明度,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素质也急需提高。1997年以来企业业绩普遍表现为盈利增长放缓,直接暴露出产品与市场脱节、出产技术落后、产品竞争能力低下的痼疾。

(4)上市融资成本过于高昂

每家在H股上市的企业需付法定费用——包销费用,按规范要占到总包销额(预备融资额)·的2.5%,并须支付首次上市费用15万-65万港元。除此之外还要付上市年费。另外,香港法律还对H股企业规范了很多额外的条件。例如,申请上市的中国发行人须在上市后的至少3年中续聘其保荐人或联交所所接受的财务顾问。每一条规则的背后,都预示着上市企业大笔的付出。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