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链概述
价值链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出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历程中实行种种行为的集合体。所有这些行为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行为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
产业价值链的特征
(1)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是一个价值递增历程。同时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中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还表现为一条产业链同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企业集群同另一个集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国与国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2)增值性是产业价值链的一个紧要特征。后面的价值增值环节在前面价值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新的客户,出产出新的价值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环节投入的价值量在后面都能够实现,如果存在价值增值瓶颈,价值链上一部分投入的价值将会损失掉,无法实现增值。
(3)产业价值链具备循环性的特点。价值增值实现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历程。这一特点,对于参与价值链的、持续经营的企业具备重要的意义,因为企业长期化价值的最大实现比起短期价值的实现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一条产业价值链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那么这条产业价值链便就濒临“死亡”的境地。
(4)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技术关联性强且在技术上具备层次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从系统角度看,存在着标准制定一设备开发一终端产品的技术层次,三个层次之间技术衔接要求严格。设备和终端产品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之下实行开发的,每出产一台设备或产品都需要付给标准持有企业一定的标准使用费用。从环节角度看,存在着芯片一组件一整机组装的技术层次,芯片技术是产业链技术的核心,组件是根据芯片的性能和参数实行开发,其技术与芯片技术具备上下游关系,整机组装环节技术含量则较低,紧要是解决器件的筛选和零部件的匹配问题。
(5)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
(6)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区别的环节,对于技术、人力、资本、规模等的要求区别,因而具备区别的区位偏好。如在半导体产业价值链中,设计环节是技术密集性环节,注重的是高层次科技、技术和工程人才,紧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地;晶片制作环节是资本密集性环节,注重的是规模,并需要洁净的环境以及纯净水的供应等,往往也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 台湾地区;而装配和包装环节则是劳动密集性环节,需要的只是普通劳动力,紧要集中在劳动力低廉而又丰富的东南亚地区。
产业价值链对产业结构和关联的影响
(1)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2)各链接点企业间协同方式,从传统的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为主逐渐进展成为以战略联盟、流程对接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
(3)各环节对产业链的价值贡献一再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随之在产业价值链上转移和流动,且呈现出高集中、高频率、大范围、高速移动的特征;
(4)各环节上每一个企业的个体运作效率对整体产业链条运作的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相互依赖性增强;
(5)行业领袖企业通过设立行业标准、共享技术和资源与控制核心环节等多种方式,决定了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和其中的组织方式,主导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和进展命运;
(6)产业链的分解导致了区别产业间的关联性加强,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区别产业价值链之间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一系列的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
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
在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中,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就产生了企业在某一产业价值链上集聚的现象。这种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的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和零部件及配套服务的供应商;向下延伸到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到互补产品的出产商及通过技能、技术或由共同投人品联系起来的相关企业,同时集群内还包含政府和多功能公共机构的参与。由于集群内企业间是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信任与合作”维系的,因此在面对外来竞争时,使其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紧要表现在:
1.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出产越来越强,产业链条被越拉越长。产业链条延伸是一种资源,它体现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未来只存在两种企业,一种是规模超大的企业,另一种就是专业化非常强的中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条件下都不可能在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链条环节上都是最优的,只能是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上具备优势。产业关联性越强,产业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通过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不但可以将区别优势环节的企业相联系,实现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达到最优,进而实现企业产业价值链整体最优,而且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资源整合通过诸如实施标准化出产、对内部经营管理费用实行严格控制等,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在产业价值增值环节上的包装、流通、库存、销售与内部部门间协调等成本,获得成本领先优势。
2.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
集群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新企业易于在既有的集群内部而不是在孤立的地区成长起来。集群内的企业由于相互交流机会的增加,不仅能够及时发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还会获得更多有关进展机会的信息。最早进入的厂商积极寻求创造专业化出产要素的方式,并通过吸引新人才进入来加强所属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深度开发。且由于当地的金融机构和投入者熟悉集群内的产业特性,使集群容易获得所必须的资产、技能和开发团队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因而降低了新企业进入的门槛并降低了危机。集群内企业的重组障碍较低,更有利于催生新企业的诞生。比如说,一个计算机配件新供应商能够在计算机产业集群内扩大规模是因为在客户集中的基地可以减少危机,同时由于一个进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包含一些相关产业,这些相关产业通常能够吸引相同或相近的要素投入,使供应商得以获得进一步扩张的机会。除此之外,集群内的进入壁垒很低,在集群内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原材料投入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加快新企业的衍生历程。
3.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
产业链延伸也是一种环境。有产业链的地方,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还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汇集,促进技术、产品的联动创新。集群式产业链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方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感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实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经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由市场的需要引起,企业通过组合各种创新资源,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并实行出产,最终实行商业化,当它商业化成功、企业取得利益时,这项技术创新才算成功。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和挑战,集群内企业需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实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争取新的客户。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这些企业能够彼此相互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在产业价值链中,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观察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之上实行技术改良,进而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从而形成强大的挤压效应。集群为企业创新提给了很好的“栖息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具备创新所需的组织架构、产业文化基础、知识积累和扩散的内在机制,集群为创新型区域的构建提给了现实的基础。
4.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
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出产综合体,进而构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入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进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备更高的运用效率。一个学习—创新型的区域,能够使区内的各个企业形成相互协作的网络,彼此之间能够共享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区内资源(尤其是流动的人力资源)、出产能力和供应链网络乃至形成区位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已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的整体力量,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会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备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出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备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进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又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5.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进展。
在产业一体化、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的形势下,产业的进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而产业价值链是产业进展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进展中可充分挖掘的有利因素。产业集群是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的地方出产系统,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区域产业形成进展来看,产业是由龙头企业起主导作用,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进展,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进展壮大,既可裂变出新的龙头企业,又促进其他龙头企业进展和聚集,形成产业群体,使产业整体竞争力得以增强,从而壮大了产业经济,给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以产业链为纽带,延伸产业加工出产的深度,以企业综合配套,加强产业内部、产业之问联动并做强做大,逐步兴起专业、特色的企业群体,构筑产业集群支撑框架;以产业价值链为中心,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促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进展,并努力进人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是区域经济进展的有效途径。一个区域的产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企业大集团,而且还要视其产业价值链体系如何。在全球(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能否利用全球(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建造自己的产业(或企业)价值链,或者成功地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前途,否则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
产业价值链除了具备集群效应以外,还具备链式效应。这和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具备相互衔接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链条有关。产业需要完整价值链,而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含原材料加工、中问产品出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实现供给、出产、销售、服务的功能,从而保证该产业价值链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进而实现互补、互动、双赢。如果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供给、出产、销售、服务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自我调整的平衡状态,那么这个产业价值链就会很平稳地运行。但是一旦该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不能及时或不能提给充足的供给,这个良性的循环就会被打破,从而引发上游企业或者下游企业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在多个产业价值链中,某些企业既可以是本产业价值链内的一个环节,又可以是其他产业价值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这种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而且区别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问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这种链式效应紧要表现在:
1.促进了专业分工协作。
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为前提的。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相应的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价值链的存在。因为只有通过专业化分工,才能使价值链上的各部门充分发挥出各自所长,以达到让最终用户享受更具备价值的服务目标。专业化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而协作是产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得以“链接”和连续的必要条件。现代工业的趋势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化,而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可以促进分工。众所周知,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只承担与提给链条中某一环节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样,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高了,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也节约了成本。
有些小企业只需要专心做好某一项工作即可。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产品的竞争力也就越来越强。同时,产业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分工本身又具备“自我繁殖”能力。一是各行各业分工的内向进展,会为创造新的专业提给条件。产业价值链越长,技术上实行工序分解的可能性越大,垂直方向的劳动分工有可能加长,这样就能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二是分工度会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分工度的提高反过来使专业内的技术效率提高。分工的内向和外向进展相互影响,效率与分工度的交互影响,构成企业的自我繁殖特性。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之问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总是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它的企业行为会影响其他企业,它自身也会受到其他企业行为的影响,这样也促进了企业问的交流与协作。企业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实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
2.推动了技术进步。
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各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进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个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联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在经济行为历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一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给各种产出,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给给其他产业实行消费。如果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首先取得了优势地位,使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它必然会要求上下游的企业能够提给符合它技术要求的原材料或者零部件,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提给更高级的技术支持,获得更好的服务。一般来讲,在产业链没有核心技术的中低端产业存在比较劣势,但占据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较少。在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掌握了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控制了关键链条环节的高端产业则具备比较优势,在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占有绝对比例。
因而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就要实行技术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不断地实行链式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价值链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首先进展起来的产业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越地位,利用规模巨大的单位成本降低,以及普遍流行导致的学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产生的协同效应。技术创新又进一步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无疑,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起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和群优势。这样,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不但能使创新符合需求而且能实现快速创新,并且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快速地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品,并快速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整条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企业处于有利地位,真正实现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