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的定义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历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许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由于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的学科众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够,目前产业集聚研究缺乏统一的概念与研究范式,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一般多用“产业集聚”的概念;经营管理学科则多以“产业簇群或产业群簇”、“产业集群”、“产业群”、“地方企业集群”等概念;而经济地理学科还有用“产业区”与“新产业区”、“区域集群”的概念。尽管各学科所用概念名词区别,且各学科的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是指相关产业与机构在特定区域的集聚,既是企业与机构在特定区域的集中,又是产业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集中,大量的集中形成网络、并集结成群。只不过经营管理学、经济地理学科所用的产业集群、产业区的概念可以是更加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的“空间扎推”,研究的视角可以扩展到地方社会制度、文化、技术创新与区域网络等宏观层面上的非物质联系;而经济学科则更加抽象和一般,研究的视角紧要是集聚经济内在机制,强调企业间的物质联系,关心的是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产业的空间集聚以相同的演化原理可以体现在区别的层次上:其一,在一个区域内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因集聚而造成的分离导致城乡分开。其二,一个国内制造业或服务业在某特定地域内范畴的集聚导致产业地方化。其三,在国际范围内,某种制造业或服务业在某一个或几个国家内集聚导致国际专业化。

产业集聚形成模式

(1)市场创造模式: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出产历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2)资本转移模式: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出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入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紧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紧要是外商直接投入。

产业集聚形成类型

(1)指向性集聚:这是为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企业)群体。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产业(企业)集聚体。

(2)经济联系集聚:这种集聚的目的在于加强地区内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企业进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经济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与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

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出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区别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程。按照其涉及的地域范围区别,产业转移大体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三种。有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对当前流行的产业转移理论形成重要挑战。产业集聚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天优势”。即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这一条件一旦形成并趋于成熟后,再转向其他地区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他认为原来我们所期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轻工、纺织等产业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会随经济成长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很值得研究。然而,我们认为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它们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产业集聚形成的历程来看,伴随着区域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出产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受规模经济内在要求的驱动,必然会导致区别等级规模的出产相同产品或类似产品,或者出产它们上下游产业产品的企业集中连片布局,其结果是在集聚机制的作用下,区别城镇之间通过产业关联和其他一些经济联系而集聚成群。这里所提到的“集中连片布局”,就包含着产业转移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出产相同、相似产品的企业,或出产上下游产品的企业,在外在规模经济的驱动力下,为提高出产效率、降低交易和信息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必然会逐步把本企业转移至相关产品的集聚区进展。

产业集聚包含着产业转移的因素,还体现在外商投入促成产业集聚的形成。外商投入建厂,也是通过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一种现象。外商在内地投入建厂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外商把自己国家或地区的相对劣势产业完全转移到内地一些有进展潜力的地区,使转入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条件,进展新产业,带动经济增长,为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另一种,外商将出产线转移到有进展潜力的地区,把包含经营管理机构、科研开发机构等在内的企业总部留在本地。

这样,一方面从产业转入地看,承接相对于本地区有进展潜力的产业,有利于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的进展,为形成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从产业转出地看,转移出企业的出产线,有利于企业总部全力研发新产品,创造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集聚。其次,从产业集聚形成后的进展趋势看,产业集聚也会引起产业转移。在某一地区形成产业集聚以后,采取集聚方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显著高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区,就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实行产业转移。这不仅包含出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从分散地向集聚地转移,还包含相关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转移。这种集聚的形成不但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创造社会价值,而且还能增加更多的就 业机会。

可见,产业集聚的形成和进展都离不开产业转移,产业集聚本身就包含着产业转移的因素,并且产业集聚是产业转移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某地的资源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分散在附近的同类企业,为了追逐外部规模经济逐步转移至该地,并且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另一方面,依据本地的比较优势,引进外商投入,使国外或地区外产业转移到本地,进展本地优势产业,进而形成集聚。这种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的历程,我们定义为“吸纳效应”。随着集聚的进展,集聚区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集聚产业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供给和需求结构变化以及成本过高等因素会出现集聚不经济的现象;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要求,势必导致一些已有的技术相对落后的成熟集聚产业进展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聚区的经济进展。

为保持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就要求原集聚区不断实行技术创新,寻求进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另外,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使之逐渐转移到有接受能力的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充分利用其天然的原材料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我们将由于经济的进展,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引起原集聚产业规模不经济而导致的产业向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现象称之为“释放效应”。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认为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互动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最初形成历程,就是分散在周围地区的一些相关产业在外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逐渐转移到该地区形成集聚。形成产业集聚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的进展,集聚地区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向该地实行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互动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当这种集聚超过一定的合理规模时,规模效益就会呈现递减趋势,不得不将其比较劣势产业向周围有接受能力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产业转移,同时根据动态比较优势进展新一轮的集聚产业。

产业集聚的集聚效益

1.外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指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后者是指随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而产品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劳动出产率。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现,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外部经济)。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实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这紧要体现在:

(1)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出产成本显著降低。

(2)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出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出产率的提高。

(3)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

(4)集聚形成企业集群,有助于提高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

(5)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给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进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

2.创新效益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创新。企业的创新常常来源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产业集聚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发现市场机会,研发新的产品。由于集聚,区别企业员工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助于相互间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新思维。同一园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会对各个企业带来创新灵感,这是知识技术外溢性的体现。

3.竞争效益

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中四个决定因素是:出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竞争,这四个因素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企业是区域经济进展的主体,产业园区的集聚企业具备这些条件,为提高本企业、本行业甚至本区域的竞争力提给了可能。产业集聚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同处一地的同行业企业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可以相互比较。这给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提高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集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区外的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更容易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