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什么是价格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历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格的本质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状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出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出产价格上下波动。

价格的特性

所谓价格特性即价格自身特有的习性。价格特性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环境中形成的,它是价格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固有特性。大体来说,价格的特性紧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综合性

综合性即价格对宏观或微观经济状态的综合反映性。这一特征是由于价格形成和运动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决定的。价格作为价值的现实运动形式,不仅要反映价值的出产条件,更在反映价值的实现条件。在价值实现的历程中,价格运动既受来自价格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价格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有基础性因素的作用,也有派生性因素的作用;等等。因此,价格的动态变化,取决于影响其变化的多种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所以价格本身综合反映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及其作用历程。

(二)传导性

这里的传导性是指价格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正是由于价格的这种相互关联性,导致价格运动的相互连锁反应。价格间的连锁反应的强弱变化则取决于价格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价格间的连锁反应,既有横向的连锁反应,也有纵向的连锁反应。

(三)利益消长性

这里的消长性是指现有商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从静态看,在现有商品的交换行为中,价格的变动本身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已有的国民财富,但却会引起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化。此时,价格变动体现了价格对原有利益分配格局的调节作用。并且,这种调节具备并不改变已有总体利益,而只改变利益结构的特征。换言之,在已有商品的交易中,价格的变动一方面会使一定经济利益主体增加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同时使另一部分经济利益主体利益受损。那种在价格变动中所有经济主体都受损无益或都受益无损的情形是不存在的。而这种得失在量上即表现为彼消此长的等同性关系,即总体利益保持不变。价格的这种利益消长性,正是体现于对相对利益的改变上,即对利益结构的重新配置。

所以,在商品交换中,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

(四)刚性

价格刚性即价格运动易升难降的趋上特性。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价格水平,客观上具备某种刚性向上的趋力,使得现实中总体价格水平易升难降。即使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上,价格上趋的力量仍潜在现实地存在着。导致价格上趋刚性的原因相当规模复杂,一般来说,影响价格上趋刚性的因素紧要有:

1、工资刚性。

工资在相当程度上由劳动力再出产的各种费用所决定。首先,劳动力的生活费用是不断增加的。随着出产力的不断进展,科技的进步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内容、范围、质量上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这些客观上使生活费用开支大大增加,使传统的基本生活水准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次,劳动力的载体——劳动者的学习费用呈上升态势。再次,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新兴产业的进展,使劳动者在精神消费、文化娱乐及各项劳务上的支出亦大大增加,等等。所有这些,均在区别程度上导致劳动者工资水平易升难降,使工资具备某种刚性。

2、有些自然资源具备刚性。出产力的高度发达,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普遍,由于许多自然资源具备不易再生或进一步开发所需费用日益增加的特点,客观上使人类用于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共享的成本逐步增加。并且由于某些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如土地、矿藏等),而人类对它的需求为断增长,使其价格事实上具备居高不下且逐步上升的特点。另外,某些产品,虽然不是自然资源,但要以自然资源作为紧要出产条件。例如农作物的出产依赖于对土地的长期使用,当土地自然肥力下降后,需追加投放化肥、农药、农田基本建设的费用,使农作物出产成本有所增加。

3、再生资源开发的高投入。对再生资源新产品或替代自然资源的产品实行开发出产的成本相当高昂。这不仅表现为再生资源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初期投入高,而且表现为新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使用周期短,所需追回投入费用很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产品开发研制的成功率亦相当低,从而使总出产费用大大增加。

此外,国际间垄断组织的存在、市场本身的不完全性等也是影响价格具备刚性的重要因素。

价格的职能

基本职能紧要有:

(1)标度职能。

即价格所具备的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度量标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而货币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外部表现形式。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价格承担了表现社会劳动耗费的职能,成为从观念上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货币标记。

(2)调节职能。

即价格所具备的调整经济关系、调节经济行为的功能。由于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存在不相一致的状况,价格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引起交换双方利益关系的转换,因而使价格成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和经济杠杆。

(3)信息职能。

即价格变动可以向人们传递市场信息,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状况,引导企业实行出产、经营决策。价格的信息职能,是在商品交换历程中形成的,是市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价格的作用

价格的作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是价格实现自身功能时对市场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效果,是价格的基本职能的外化。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作用紧要有:

(1)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指示器

借助于价格,可以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出产经营决策,调节资源的配置方向,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在市场上,借助于价格,可以直接向企业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各企业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组织出产经营。与此同时,价格的水平又决定着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市场上商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标志。

(2)价格水平与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消费水平一定的状况下,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而当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价格过高时,消费者也就可能作出少买或不买这种商品,或者购买其他商品替代这种商品的决定。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动起着改变消费者需求量、需求方向,以及需求结构的作用。

(3)价格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价格所显示的供求关系变化的信号系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给了信息。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幅度预示着这种商品有缺口时,国家就可以利用利率、工资、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和诱导这种商品出产规模的增加或缩减,从而调节商品的供求平衡。价格还为国家调节和控制那些只靠市场力量无法使供求趋于平衡的商品出产提给了信息,使国家能够较为准确地干预市场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市场自发调节带来的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或减少经济运行历程的不稳定因素,使市场供求大体趋于平衡。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