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

什么是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址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备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给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进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含企业产品出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

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含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

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含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进展目标。

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1)价格及成本

消费者是理性经济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某一产品的重要因素,即商品存在着价格需求弹性系数有所区别。相同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价格较低就具备较高的竞争力。微观经济池在解析中假定商品的销售量是随商品的价格下降而上升,即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同类企业所出产的相同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的高低,构成企业竞争力差异的一个来源。由价格可以引用出汇率,它是区别货币的比价关系,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一国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比如日元的挺便影响日本企业的竞争力。

成本高低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产品是否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和获利能力。无论从消费者选择角度还是企业获利的角度,成本优势都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来源。尽管不能存在着强大的其它竞争作用力,但处于低成本的企业更能吸引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选择倾向,同时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福特汽车企业在20世纪初异军突起成为世界汽车业的领袖,就是因为它引入流水线出产,使成本大幅度下降,每台汽车价格从原来的900美元下降到360美元。结果使该企业销量从1909年的58,000辆直线上升至1916年730,000辆。日本汽车在70年代崛起也离不开成本优势。反观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成本无优势。我们的每台轿车成本是发达国家的6.8倍。

进一步解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对探讨企业竞争力来源十分有益。波特认为,十种紧要成本驱动因素决定了价值行为的成本行为,它们是:规模经济、学习、出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

综合而言,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包含:①企业规模;②范围经济;③劳动出产率; ④技术装备水平;⑤资本有机构成;⑥组织结构及经营管理控制水平;⑦业务运营成本;⑧战略联盟;⑨资源整合水平。

(2)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功能性要素。质量既是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交换的最根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最坏条件下出产的商品,即劣等商品,只有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下调节市场价值;最好条件下出产的商品,即优等商品,只有在供大于求的状况下调节市场价值。而且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及中国的市场均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因此商品的出产价格是由高质量商品所决定的。换言之,一个不向市场提给优质商品的企业是无竞争力可言的。

今天,国内外优秀企业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重要的战略这一。日本企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紧要原因是因其产品具备高水准的质量。与此同时,大多数和顾客已不能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顾客越来越挑剔,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必须开展全面质量经营管理(TQC)。全面质量经营管理是一个企业对再出产的全历程、产品和服务实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经营管理,以不断改进质量工作。美国通用电器企业董事长约翰·韦尔奇指出:“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度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只有出产优质的商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这促进使许多国家设立国家质量奖,以鼓励那些代表最高质量实践的企业。

①日本:1951年,第一个设立了国家质量奖——戴明奖(W·爱德华·戴明,在战后的日本推广质量理念和改进方式的美国统计学家。)戴明的工作为日本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

②美国:80年代中期,设立了以商务部长的麦尔肯·鲍特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由7个衡量标准组成。施乐、摩托罗拉、IBM、通用汽车企业等国际名企业荣获此奖。

③欧洲:为了参与质量竞争,欧洲于1993年设立了欧洲质量奖。该奖由欧洲基金会为质量经营管理和欧洲质量组织专门设立。欧洲质量奖的进展后来与另一个国际质量标准密切相关,即ISO9000,它是一整套的对质量实行文件式经营管理的方式并被普遍接受。

产品质量包含内在质量特性,如产品结构、性能、精度、纯度、物理性能、化学成份等;外部质量特性,如产品的外观、形状、色泽、手感、气味、光洁度等。产品质量特性可概括为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多个方面。产品质量是由企业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所决定的。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能够稳定地出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工作质量是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对达到质量标准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出产优质产品关键是强化全面质量经营管理。日本经营管理学家石川馨教授对质量经营管理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用最经济的方式出产用户满意产品的历程。全面质量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全员、各部门齐心协力,综合运用组织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科学方式,经济地开发、研制、出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经营管理行为。

(3)品牌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在制造产品的同时,都拥有对品牌的创造、维持、保护和拓展的能力。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所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一组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IBM电脑的核心部件都不是IBM企业自己出产的但标有IBM的电脑却畅销全球,占有世界市场近20%的市场份额,其根本原因是IBM的巨大品牌信誉所致。优秀品牌为企业提给了竞争优势:

①由于其高水平的消费者品牌知晓和忠诚度,企业减少了营销成本;

②由于顾客希望分销商与零售商经营这些品牌,加强了企业对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

③由于该品牌有更高的认知品质,企业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

④由于该品牌有高信誉度,企业可更容易地开展品牌拓展;

⑤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品牌给企业提给了某些保护作用。

因此,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和竞争者都产生相应的竞争优势。在历史上的区别时期,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都是一批著名品牌的产品成长密切相联的。20世纪初汽车业崛起在美国,与礼物和通用分不开;80年代日本汽车业在世界崛起,与丰田、三菱分不开;60年代后期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称霸世界,与IBM、Intel、AT&T、Motoralla、APPLE等一系列著名品牌分不开。今天一国企业欲拓展全球,必须拥有世界级品牌的产品,中国的海尔集团能够实现跨国经营同海尔创造、维护、拓展品牌的能力相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竞争力弱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产品的品牌乏力。

影响品牌的因素包含:①企业规模;②产品质量;③广告;④促销;⑤包装;⑥客户服务;⑦便利的销售渠道;⑧企业经营管理及变化。因此,开发一个著名品牌的产品需要大量的长期投入,广告投入是品牌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上几方面的长期积累是企业品牌的深厚内涵,笔者以为品牌是企业的底蕴。

(4)差异化

差异化的经济学意义是制造稀缺,是企业对某一产品在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中制造产品某一方面或产品经营历程中某一环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稀缺,即“局部的供不应求“,从而使自动的产品产生竞争优势,以及获得创新的超额价值。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是拥有较强的差异化能力,或者说是差异化的能力使某一个企业在竞争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一个企业在保证使其成本和质量更高品牌和服务更好的前提下,要充分创造在这几方面的差异性。

竞争的差异性源于企业与买方之间区别导常的联系。价值行为中的差异性价值是其对买方成本和效益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波特认为,“一个企业全面歧异不平就是买方价值链中产出产歧异价值累计”。波特进一步指出,一个企业通过两种机制,降低买方成本和提高买方的效益为买方创造他人所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合理的溢价,或者是在一种相同价格上的优惠。

一个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在产品出产和交换历程中,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而且更要考虑不断降低买方的使用成本。日本汽车业的崛起,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70年代石油危机中推出了耗油量低的汽车。

提高买方效益的关键在于了解对买方来说什么是最理想的效益。对于卖给顾客的产品来说,提高买方效益实际起到更好满足买方需要的作用。美国快递企业(American Express)的旅行支票通常用于现金无需提保、旅行计划多变、银行不多的地方以及小偷多或丢失危机大的状况。美国快递企业之所以能够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的差异性,在于它可以满足买方看重在任何地方兑换保险,支票丢失也能够迅速得到补发。它还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办事处为买方兑换支票,这些办事处的营业时间很长。中国的海尔集团在服务环节上充分实现了买方的价值。“买方绝不买他们未认同的价值,无论这种价值有多么真实。那么企业所控制的溢价既反映买方实际到手的价值,又反映买方对这种价值认可的程序。”

具体地讲,企业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差异性,世界著名营销经营管理,营销经营管理' target=_blank>营销经营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实现竞争性差异化的五种工具:①产品差异化;②服务差异化;③人员差异化;④渠道差异化;⑤形象差异化。

(5)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对企业实行解析的最小单元,既不是单个的“人”,也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一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组成的“组织单元”(或称“团队”),更不是其它的“物”的因素或具备“社会”性质的规则因素,而是反映企业本质的能力。能力的区分虽然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不过并不妨碍对企业的深入解析,企业拥有的能力总是可以区分为区别的类别,如可以区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且每一种能力还可以细分。其次,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紧要的资源或资产,企业能力可以从本质上把企业能够承担和实行内部处理的各种行为界定清楚,企业核心能力的储备状况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决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杜邦企业因开发尼龙等纤维口而一举成名,杜邦的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企业长期在纤维品染色方面积累的特殊能力/。1984年处于极度困境中的美国国际电报电话企业(ITT)宣布解散,企业的困境源于过渡追求“非相关性多元化” 造成的核心能力缺失。基于只提给“其它企业在同等成本、同等质量以及同等的社会关心等条件下所不能提给”的产品基础上的战略分解使企业起死回生。再次,企业核心能力的差异决定企业的效率差异,效率差异决定企业的收益差别。各企业的员工组成与能力、组织结构、经历、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等。

作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必须具备如下特征:(1)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2)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该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3)不可仿制性。核心能力在企业长期的出产经营行为历程中积累形成,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4)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以为人们感受到,但无法象其它出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实行买卖。(5)难于替代性。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

积累、保持、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企业的战略可以分为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在信息日渐爆炸的时代,任何企业单是依靠某一项或某几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得短暂的一时的优势,唯有追求核心能力才是使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如精确的数据存贮和解析是菲利浦企业在光学器材出产方面的核心能力。结构紧凑和方便操作视为索尼企业微型发动机和微型工艺机出产上的特殊控制力;IBM企业在 system/360问世之前,产品设计故意强调和其它企业的计算机不兼容,是典型的产品战略,时至今日常胜不衰;微软企业的成功在不断开发新的操作平台的能力;英特尔不断推出新的CPU(电脑中央处理器)的能力非其它企业可以比拟。因此,具备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历程中增加企业的专用性资产、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

企业竞争力如何评价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式分为单项指标评价法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

单项指标评价法是直接用某企业单项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准期数值对比,或用区别企业的同一指标实际数值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如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纺织各分行业销售收入100强、出口企业100强,它的特点是从某一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非常直观,明确,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只要数据准确,排序是很简单的。单项指标评价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以为一个指标再重要也不能把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描述出来。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就区别了,它先对多项指标实行综合,形成一个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数值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单项指标评价法险必,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在方式上要复杂得多。到底采用那些指标,权数怎样确定,体系如何构成,很多专家都在研究。截至目前,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式至少在20种以上。在此我们重点介绍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其评价的方式是:第一步确定评价项目的权数。由于本指标体系为多层次的,所以既要求一级系统的权数之和为1,又要求各子系统内部各项目之和为1,确定权数的方式目前多采用专家咨询主观定权的方式。第二步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平均指标。对于正指标直接用其报告期与基准期对比;对于逆指标,先求其倒数值,然后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实行对比,算出“个体指标”,最后用事先确定好的项目权数对它们实行加权平均,得出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第三步对各子系统的平均指数实行加权平均,求出综合平均指数。包含反映企业出产要素投入的统计指标、反映企业产出水平的统计指标、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经济效益)状况、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债务水平和偿债能力、反映企业进展潜力的统计指标、反映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企业服务能力等若干子要素。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数学模型。评价的标准在于:如果综合平均指数接近于1,则说明甲乙两企业的整体无明显差别;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大于1,则说明甲企业优于乙企业;如果综合平均指数小于1,则说明甲企业劣于乙企业。综合平均指数与1的离差越大,说明区别企业的差异越明显,故各企业能依据综合平均指数的大小,实行企业间的比较,确定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制定自己的进展战略。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的总体规模,而且取决于企业的组织和水平,特别是大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中国加入WTO,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提升中国企业的组织规模和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本土化经济向市场经济、国际化经济转变,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创新市场观念,寻找有效途径提升竞争力。

1.企业流程再造(BPR):提升我国企业的组织竞争力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分配稀缺的资源。改革开放后,重建的市场体制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的残余,还不十分完善,同时,企业的低效率、缺乏充分竞争的企业组织自身、不发达市场经济下固有的市场缺失等,都使得我国企业在加入国际化市场竞争中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再造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新生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再造的目的,是从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其内容紧要包含:

(1)标竿经营管理。其含义有二:一是寻找本行业世界优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二是通过不断地与优秀的“标竿企业”相比较,有系统地改善与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竞争力。其进展态势有两个特点:第一,企业运营引入标竿经营管理,并将自己塑造为本地标竿企业。通过塑造自己为标杆,就有动力和压力保持不断向上的状态。第二,在标竿的选择上,强调自成一格,有的侧重在经营管理流程上,有的侧重在工艺流程上。

(2)供应链经营管理。紧要指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顾客所实行的精致化整合,以达到市场、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同步化。经营管理的目的旨在使企业较科学地组织协调由中间商到产品到客户的整个历程,从而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给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有绿色经营管理。即企业根据可持续进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经营管理行为。

2.企业X再造:提升企业的跨组织竞争力

企业x再造,x指的是跨越组织之间的各种界限。也就是说,企业如何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突破内部业务流程的局限,与客户、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等相关组织的业务流程合在一起,重新规划和构造企业的营运体系。企业实施X再造有两大特征,即客户的拉动效应和跨越组织界限的业务流程的推动效应。企业应该学会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客户的建议,真正了解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期望,为客户提出有价值的、崭新的营销策略,并能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准确地供给产品,响应客户的需求拉动,并将其与业务流程的推动效应匹配在一起。

从x再造的观点来看,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整个营销模式,审查企业与客户、代理商、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及竞争对手等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方面,必须做好内部协调工作。企业要在业务流程中合理地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使业务流程达到良好的连接性以及必要的协调性。同时,只有实现业务流程的透明化,才能使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们真正连为一体,形成更为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

3.整合营销:提升企业的一致化竞争力

传统营销战略是以企业为中心,以4P营销组合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为基础。而整合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4C为营销组合,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consumer wants andneed)、消费者的费用(COSt)、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communication)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手段,其任务是调整企业自身与市场的关系,通过重组、再造企业的出产行为和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全面的一致化营销方式。根据菲利浦·科特勒的观点,我们不宜孤立地看待4C和4P(孤立地看至多是单一营销的组合策略,而不是整合策略),不是4C代替 4P,而是4C前提下的4P决策,企业最终的操作还是4P,只是在整合营销模式下的4P已经包含了4C的信息,这样才能实现满足消费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两个目标。

从我国企业的现实来看,企业的营销理论与观念已纷纷引入,但整合营销还处于被动阶段。没有把整合市场营销提高到总揽全局业务的高度来认识,很少把产品的市场营销与服务作为企业内外的有机整体,实行系统解析研究。企业要实现综合实力的根本转变,提升其竞争能力,必须将企业再造和整合营销结合起来,加强整合市场营销组织系统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营销机制。开展整合市场营销必须通过机构设置和功能配置来实现。以建立起市场化经营体系,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由围绕产品向围绕市场和客户转变,改变过去企业“有什么就提给什么”的观念,增强“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出产什么”的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根据客户需要实行产品的开发。

4.构造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独一无二”、“与众区别”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综合素质和进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对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管理包含“竞争力培育”、“竞争力扩散”、“竞争力整合”、“竞争力发挥”、“竞争力更新”五个关键历程。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包含:第一,创新。包含业务创新和客户经营管理创新。在建立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实行综合开发,选择培育核心客户群,通过对现有客户实行细分,扩大业务量。第二,差异化策略的实施。第三,必须有高远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根植于企业成员的意识深处。再通过内部奖惩机制的设立,对每一成员施加竞争紧迫感的压力,给予创新性思维及创新性行动以激励、引导、总结与宣传,在这一历程中,要强调个人认知的贡献,它可以对集体竞争力的开发产生关键性和持续性的突破。为此,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