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保险的概念
保证保险是指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需在约定的条件和程序成就时方能获得赔偿的一种保险方式,其主体包含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就是贷款合同的借款方和贷款方,保险人是依据保险法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企业,保证保险常见的有诚实保证保险和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保证保险的内容紧要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构成。保证保险的性质属于保险,而不是保证。在保证保险中,保险责任是保险人的紧要责任,只要发生了合同约定的保险事由,保险人即应承担保险责任,这种责任因在合同有效期未发生保险事由而消灭。
保证保险的功能及范围
保证保险的功能在于转嫁被保险人的危机,作为一种保险手段,是分散危机、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因为保证保险不是保证,所以保险人不能享有保证所产生的先诉抗辩权或物保优于人保的抗辩权,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就应当按照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在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中,投保人即贷款合同中的债务人未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归还欠款,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保证保险的范围表现为,保险人承担的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限度内的贷款本金,对于违约金、利息、罚息等均不属于赔偿范围。
保证保险的权利义务及法律依据保证保险合同是与主合同(消费贷款合同)处于并存关系,属于双方有偿合同,一经成立便产生独立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是以收取保险费为前提,而被保险人应承担一定的义务,保险人在履行赔偿义务时,可按保险条款免责和享有一定比例的免赔。保证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形式,处理其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保险法和相应的保险条款约定。保证保险的适用及程序保证保险是一种财产保险,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保险人通过开展保险业务化解和分散商业危机,换取商业利润,而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支付保险赔偿金时,必须按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的程序向保险人求偿,保险人应当依保险条款支付保险金。
保证保险的分类
保证保险紧要分为三类:合同保证保险、忠实保证保险、商业信用保证保险。以保险标的为标准划分,财产保险可以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财产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签订的以各种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合同则分别为财产损失保险合同,责任保险合同,信用保险合同和保证保险合同。
一、合同保证保险
合同保险保险专门承保经济合同中因一方不履行经济合同所负的经济责任。合同保证保险实质上起着金融直辖市的作用,首先它涉及到保证人、被保证人、权利人三方,而不象一般保险合同那样只有两方;第二,合同保证保险的保险费是一种服务费而不是用于支付赔款的责任准备。合同保证保险的历史不长,传统上是由银行出具信用证来担保涉外经济合同的履行。由于出立银行信用证条件较为苛刻,手续比较繁锁,就导致了对合同保证保险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了保证保险业务的进展。
从法律意义上讲,保证人只有在被保证人无力支付时才有义务支付赔款,而保证人只对权利人有赔偿义务。在承保合同保证保险时,保证人既要考虑违约的危机,同时还要考虑汇率危机、政治危机,并要考虑到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风俗习惯的判别。在确定危机程度时,被保证人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承保前,保证人往往要对被保证人的财务状况、资信度实行调查。调查的紧要内容包含:1.有关被保证人基本状况的记录,包含被保证人的历史、在社会上的影响等;2. 最近财务年度的财务由册及有关材料;3.合同业务的进展状况;4.反担保人的财务状况;5.与银行的往来信函;6.企业的组织、经营状况,信贷状况,财务审计及记帐方式,附属企业的状况。
二、忠实保证保险
忠实保证保险通常承保雇主因其雇员的不诚实行为而遭受的损失。涉外忠实保证保险一般承保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因其雇员的不诚实行为而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可承保我国劳务出口中,因劳务人员的不诚实行为给当地企业主造成的损失。
忠实保证保险与合同保证保险的区别在于:
1.忠实保证涉及的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而合同保证并不涉及这种关系;
2.忠实保证的承保危险是雇员的不诚实或欺诈,而合同保证承保的危险紧要是被保证人的违约行为;
3.忠实保证可由被保证人购买,也可由权利人购买,而合同保证保险必须由被保证人购买。
三、商业信用保证保险
商业信用保证保险是由权利人投保他人的信用,如他人不守信用而使权利人遭受损失,则由保证人负责赔偿。在我国商业信用保证保险紧要是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以鼓励本国出口商扩大出口贸易为出发点,给本国出口商提给出口贸易收汇危机保障的一项特种业务,即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对本国出口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给的信贷实行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机构负责支付遭拒付款部分的全部或部分损失。现在各工业发达国家、一些东欧国家,以及不少进展中国家都开办了此类业务。
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一方面解除了出口企业收汇危机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证了出口企业的正常经济核算,另一方面帮助出口企业解资金需要,扩大了出口企业的经营能力。因此,出口信用保险受到许多出口企业的欢迎。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出口信用险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有进一步的扩大。从保险人的角度来看,如何在保证基本的收支平衡基础上,提给更全面、更有效的信用保证,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保证保险的性质
保证保险之运作不符合保险之本质
保证与保险皆具备转移危机的职能,但二者的运行方式,却不一样。保险的本质是一种特有的分配关系,体现为保险共同体的互助共济关系。保险虽依单个之保险合同使被保险人得以将危机转移至保险人,似乎保险人把危机集中于自身之上,然而这仅仅是形式而已。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式将危机分散给了众多的投保人,自己实际上并未承担什么损失,其保险资金的来源具备社会性,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后不得向被保险人实行追偿。
而在保证保险中,债权人将危机转移至保证人(即保险人),由保证人自身独立承担危机,该行为不具备社会性,保证人唯有通过反担保或追偿权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而且理论上,保证不应发生损失,但是在大量的保证中,损失确实会发生,这是指被保证人违约不能偿还,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偿还保证人的状况。许多状况下,保证人也只能获得部分偿还。不过,这种损失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因而费率是建立在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的。实践中,保证保险的保险费是通过保证人收集和研究单个被保证人的相关信息,一个一个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正是在此意义上,保证保险的保险费的实质,是被保证人因使用保险人的信誉而支付的一种手续费。
保证保险是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持保证保险说的学者认为,保证有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只有在向债务人请求赔偿不成的状况下,才可以要求保证人赔偿,因而保证人的责任是第二位的。而在保证保险中.只要发生损失,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保险人赔偿,符合保险责任第一位的特征。殊不知保证责任的次位性并非针对债权人的求偿顺序,而是主合同中的债务人债务先行存在,以及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仍是债务人而言。况且在连带保证中也是一旦发生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即可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赔偿责任。故而,保证保险应当属于保证中的连带保证。至于保证人是承担债务履行的责任,还是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往往在保证保险合同中予以约定。
保证保险在我国的误区
保证保险在我国属于一种全新伪业务,紧要应用于消费贷款业务之中,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银行的信用危机。但好景不长,因消费者恶意逃债严重,保险企业陷入众多诉讼之中且追偿难度极大,人保总企业不得不于去年将该业务叫停。保证保险为何在我国遭遇此尴尬?原因如下:
(一)对保证保险的性质认识不清
我国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认识极为混乱,这可以从相关学者的著述中得以佐证,甚至有学者将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相混淆,进而出现“信用保证保险”一说。理论界认识误区之源头在于将保险职能与保险企业职能混为一谈,误以为保证保险既然由保险企业开办,又冠以保险之名,应属保险之一种无疑。殊不知保险体现的是一种危机分散职能,通过保险企业这一中介而实现,这是保险生命之所在。而保险企业既是一个保险组织,又是一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保险组织,成为危机分散的中间机构;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其与其它金融机构一样具备融通资金的职能,如投入。所以保险企业除从事保险业务外,还可以从事其它非保险业务。认为保险企业的业务都是保险业务,势必将保证保险视为保险并随便加以应用,其结果是忽视了危机评估,从而加大了保险企业的经营危机。
(二)对保证保险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
正是基于将保证保险定位于保险,保险业人土多认为该险种运用范围极广,几乎可运用于一切合同保证保险之中。实际上,鉴于保证保险的危机性,其应用范围在英美等国都是特定的,尤其是不涉及借贷合同项下的借贷保证。而我国实务界却在贷款合同中大量使用保证保险,企图利用保险的办法一举三得:保证银行贷款之安全、扩大保险企业业务和刺激国民消费,结果却事与愿违,保险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事实上,西方许多国家的信贷保险并不采用保证保险的形式,而是采用由借款人购买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形式对信贷机构的利益予以保障。
(三)对借贷合同的认识误区
借贷合同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合同双方义务履行先后上的差距.这导致借贷合同对借款人信用的要求极高,贷款方的危机也极大,因为存在债务人有能力而故意不还贷的可能。这种危机的主观性使其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危机,否则有违保险危机原则。银行信贷属于货币信用,从放贷到还贷,当中不定因素很多,且多为经营危机,不论以信用保险还是借款担保的方式.保险人都是不愿承担这种危机的。有的国家甚至以法律形式禁止保险企业从事金融担保行为。再加之我国保险企业的盲目进展,经营管理松驰;资信调查与后续监管不到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相关制度不配套等因素,致使保险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保证保险被叫停也是应有之义了。
结语
保证保险中保险企业承担的危机比一般保险较大,因而即使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保证保险也采取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对从事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的资格实行限制,一般由政府特别批准的保险企业或专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办理,禁止一般保险企业从事此项业务;
另一方面.对保证保险的适用范围、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立法上予以规范,故而保证保险业务能在这些国家中健康稳定地生存与进展。而在中国,一方面,立法上的疏漏以及学术上的意见不一致导致实务中的混乱;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社会信用状况普遍低下。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的保证保险最终夭折于市场,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作为一种担保业务,保证保险所涉及的业务本应由专门的担保企业来经营.在我国尚未出现专业担保企业之前,由保险企业暂时经营这项业务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我国目前已有专业担保企业之情形下,该业务就应由专业担保企业来专营,而不宜由保险企业兼营。理由很简单: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诸多制度缺失与技术不足的问题,不宜涉足此种危机难以预测的业务,因为尽管保险人可以向债务人实行追偿,但损失仍会发生.其结果势必会对现今未成熟之保险业带来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