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风险

什么是信用卡危机

信用卡危机广义上是指,信用卡危机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历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上是指,信用卡危机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危机危害很大,需要加以防范。

信用卡危机的种类

1、来源于持卡人的危机:

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

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

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

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

2、来源于商家的危机:

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不法雇员会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

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3、来源于第三方的危机:

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

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

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

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实行诈骗。

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含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含剽窃商户身份。

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一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4、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危机:

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

信用卡危机产生的紧要因素

造成信用卡危机的紧要原因信用卡危机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导致信用卡危机形成的原因紧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公民个人资信控制处于无序状态

良好的信用是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也是信用卡业务进展的重要灵魂。一方面银行是讲究信用的,另一方面也要求持卡人都必须讲究信用。但是有成千上万向银行申领信用卡的公民是否都具备信用呢?目前,社会上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一个类似控制个人资信状况的咨询机构可供银行选择,银行在进展持卡人的历程中,仅能依凭证件或向申领人单位、派出所咨询,而冒领人单位和公安机关的派出所对个人的资信状况也不甚了解。在这样的状况下,发卡银行在发卡历程中,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给居心不良者以可乘之机。

(二)欺诈成本低廉,法律打击失之过宽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办法,对规范信用卡业务、抑制信用卡危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细致的法律、法规。仅于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对信用卡欺诈作了规范,但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加以具体化、定量化。因此,建立和健全信用卡适用法律十分必要,它是防范信用卡危机的内在因素和第一道防线。

(三)信用卡受理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用卡环境尚待优化

目前,除一些大宾馆、大商场的少数专业收银人员具备较好的受理业务能力外,大部分特约商户的收银人员对信用卡支付业务比较生疏,他们往往连正常的信用卡受理程序都不熟悉,更不必说如何识别假冒、伪造信用卡。这些收银员对受卡业务之所以比较生疏,一是因为我国人民币信用卡种类多,操作上各不相同,收银人员难以熟记;二是不少特约商户收银员调动频繁,新手多,银行培训跟不上;三是当前信用卡的市场覆盖率低、用卡量小,一些中小商户每天仅几笔,甚至几天一笔业务,收银人员得不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和特约商户一样,银行受理网点也区别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四)持卡人以及各环节操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盲目竞争,激烈争夺信用卡市场,一味追求发卡量,增加年费收入,完成中间业务收入指标。开卡时对持卡人的品行了解不全面,致使只注意到量,而忽视质的问题。

同时,在对特约单位的经营管理上,人员少、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从而使信用卡在使用时,商户审核不严,给一部分人以可乘之机,造成冒用等危机。

信用卡危机的防范措施

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新兴的中间业务,其业务的特点决定其具备危机性。因此,信用卡危机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还要在加强危机教育、严格资信审查、加强特约商户的人员培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提高危机防范意识

危机与信用卡业务相伴随之产生,正确认识信用卡业务的危机与防范,是保证信用卡业务健康进展的前提,各行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未然。

(二)严格资信审查

加强发卡前的资信调查,严格发卡审查制度,是防范信用卡危机的第一步。首先,应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申领人的经济收入和资信状况,特别是要了解其出勤、工资收入及其他表现等状况。对一些信誉度低和经济收入不稳定的个体户、停薪留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及其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办卡,要采取质押办卡措施。

(三)加强特约商户的人员培训每个特约商户受理信用卡前,发卡机构一定要对其财务人员、柜 台服务人员实行信用卡操作知识的系统培训,并注意培训实际操作步骤、要领和方式,实行操作示范,对容易发生操作错误或错漏的地方,应着重加以讲解,列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实行诈骗的案例,以提高经办员辨别真伪信用卡的能力,提高其防范意识。平时发卡机构要定期、不定期对特约商户实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受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每个经办员都能严格按照规范受理信用卡,避免发生由于不懂操作而受理造成的危机。

(四)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危机制约机制

信用卡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目前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内部经营管理制约机制。发卡机构要加强对信用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内部分工,健全岗位责任,对资信审查、打卡、资料建档及账务处理等关键的工作岗位要加强事后监督,加强对空白卡及打卡机的经营管理,防止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作案,实行专人打卡,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健全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使不法分子无洞可钻、无机可乘。

(五)强化信用卡自身的防范功能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研制新型的高质量的防伪、防假冒的信用卡,使犯罪分子难以得手。同时,不断推广完善信用卡现代化识别设备和装置,并全面推广有其独特安全控制系统的IC卡。

(六)加强透支经营管理

发卡机构应加强透支经营管理,控制透支额度。持卡人出现透支,发卡机构应立即寄发透支通知书,提醒持卡人偿还透支款项;透支达1个月或透支超期限者,及时派人上门催收,防止形成呆账;透支时间达3个月未还者,派人上门找持卡人,订出切实可行的偿还透支款项计划;透支超限额和透支时间达3个月以上者,收回欠款后视状况可取消其用卡资格。对有意拖欠透支款项者,可运用法律手段追收。

(七)运用法律的手段控制信用卡危机

发卡机构平时应主动与司法部门联系交流、沟通状况,聘请长年法律顾问,每当遇到透支拒不还款的状况,则由律师出面。及时向法院起诉,清收欠款。对持卡人恶意透支数额巨大、经多次索要无效危机经营管理篇通过法院拒不出庭应诉的,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对其收容审查,并查封其家产,减少发卡机构损失。

(八)联合防范。共同减少危机

为了减少信用卡业务危机损失,各发卡机构应相互配合、互通信息、相互交换信用卡申领人的资信信息,同一地区各发卡机构定期交换不良持卡人名单,以阻止已被一家发卡机构取消用卡资格的持卡人又到另一家申办信用卡,阻止不良持卡人恶意透支的发生。

(九)转移危机.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

积极向保险企业投保,由社会来分担信用卡业务的危机,是银行信用卡危机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发卡机构应与保险企业联系,开办信用卡意外损失保险。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经济损失,由保险企业按规范比例赔偿,从而有效地保护持卡人的切身利益,解除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发卡机构可针对自身业务进展状况对危机实行投保,以减少银行资金损失。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