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

什么是信用危机

信用危机是银行贷款或投入债券中发生的一种危机,也即为借款者违约的危机。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进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减少投入者的信用危机。业内人士估计,信用衍生市场进展不过数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亿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危机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危机的来源

信用危机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危机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危机增加,因为赢利状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企业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企业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企业,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企业 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信用危机的特征

信用危机有四个紧要特征: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传染性,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 破产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
3、可控性,其危机可以通过控制降到最低;
4、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

信用危机表现形式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对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款人的信用危机紧要表现为还款能力危机和还款意愿危机两个方面。

(1)还款能力危机

从信用危机的角度来看,还款能力体现的是借款人客观的财务状况,即在客观状况下借款人能够按时足额还款的能力。个人住房贷款的顺利回收与借款人的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息息相关,借款人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导致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或者因借款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借款人的继承人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银行利益带来损失的违约危机。对于银行而言,把握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就基本把握住了第一还款来源,就能够保证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

个人住房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其还款期限通常要持续在20-30年,在这段时间里,个人资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个人支付能力下降的状况很容易发生,这往往就可能转化为银行的贷款危机。考虑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者紧要是收入水平波动较大的、收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薪阶层,这种中长期内的危机尤其值得关注。而我国目前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浮动利率制度,使借款人承担了相当大比率的利率危机,这就导致了借款人在利率上升周期中出现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加大。

(2)还款意愿危机

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对偿还银行贷款的态度。在还款能力确定的状况下,借款人还可能故意欺诈,通过伪造的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从而产生还款意愿危机。在实践中,有很多借款人根本不具备按期还款的能力,其通过伪造个人信用资料骗取银行的贷款购买房屋,再将该房屋出租,以租金收入还贷,一旦房屋无法出租,借款人也就无力继续还款,给银行带来危机。

信用危机的测量

信用危机对于银行、债券发行者和投入者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决策的因素。若某企业违约,则银行和投入者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现有多种方式可以对信用危机实行经营管理。但是,现有的这些方式并不能满足对信用危机经营管理的更高要求。本部分对如何测量信用危机和信用危机对投入者、发行者和银行的影响作了详细说明。并对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传统方式(如贷款出售、投入多样化和资产证券化等)作了总结。

国际上,测量企业信用危机指标中最为常用的是该企业的信用评级。这个指标简单并易于理解。例如,穆迪企业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即被广为公认。该企业利用被评级企业的财务和历史状况解析,对企业信用实行从 aaa到ccc信用等级的划分。aaa为信用等级最高,最不可能违约。ccc为信用等级最低,很可能违约。 另外一个对信用危机度量的更为定量的指标是信用危机的贴水。信用危机的贴水区别于企业偿债的利率和无违约危机的债券的利率(如美国长期国债)。

信用危机的贴水为债权人(或投入的金融机构)因为违约发生的可能性对放出的贷款(或对投入的债券)要求的额外补偿。对于一个需要利用发行债券筹资的企业来说,随着该企业信用危机的增加,投入者或投入的金融机构所要求的信用危机贴水也就更高。某种级别债券的危机贴水是该类债券的平均利率减去十年期长期国债利率(无危机利率)。信用评级与信用危机贴水有很强的关联。企业的信用评级越高,则投入者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危机越低,所要求企业付出的信用危机贴水越低;而企业信用评级的降低,则投入者或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信用危机越高,则在高危机的状况下,投入者或金融机构要求企业付出信用危机贴水越高,则企业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融资成本。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同一信用级别的债券,在区别的时间段里筹资所要求的危机贴水也区别。是依据无危机利率和该类债券平均利率的变化而确定的。

信用危机的影响

信用危机对形成债务双方都有影响,紧要对债券的发行者、投入者和各类商业银行和投入银行有重要作用。

对债券发行者的影响

因为债券发行者的借款成本与信用危机直接相联系,债券发行者受信用危机影响极大。计划发行债券的企业会因为种种不可预料的危机因素而大大增加融资成本。例如,平均违约率的升高的消息会使银行增加对违约的担心,从而提高了对贷款的要求,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即使没有什么对企业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经济萎缩也可能增加债券的发行成本。

对债券投入者的影响

对于某种证券来说,投入者是危机承受者,随着债券信用等级的降低,则应增加相应的危机贴水,即意味着债券价值的降低。同样,共同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会受到危机贴水波动的影响。危机贴水的增加将减少基金的价值并影响到平均收益率。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危机的承受者。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危机。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危机的方式的使用。其次,信用危机是贷款中的紧要危机。随着无危机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危机。而当贷款合约签定后,信用危机贴水则是固定的。如果信用危机贴水升高,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危机而受到损失。

信用危机的防范

信用危机应从其产生的根源人手,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与信用危机约束机制,实现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紧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信用资金的危机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危机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如对企业实行信用评级,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对个人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对区别信用等级的人在授信时实行选择等。

(2)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历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行为的发生。如要求企业真实全面地披露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现代经济中对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就是为了减少股票投入者和被投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行为的发生。

(3)通过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体系,提高授信者的决策精度。

(4)强化宏观调控部门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

信用危机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

经营管理信用危机有多种方式。传统的方式是贷款保险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上。近年来,较新的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方式是出售有信用危机的资产。银行可以将贷款直接出售或将其证券化。银行还可以把有信用危机的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将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给其它投入者。当然,使用各种方式的目的都是转移信用危机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危机降低。不过,这类方式并不完全满足信用危机的经营管理需要。

贷款审查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

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是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传统方式。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危机。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企业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款企业的各种因素,如盈利状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状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欲借款企业的行业状况,解析竞争对手、行业进展前景、出产周期等各个方面。然后,银行就依据贷款的数量,与企业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尽管共同基金与债券投入并不能确定投入期限,他们也是通过类似的信用危机解析来经营管理投入的信用危机。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危机。贷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危机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个停车场开的两个小卖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卖冰淇淋,另一家则卖雨具。在晴天卖冰淇淋的生意好,卖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则状况相反。因为两家小卖部的收入的负相关性,其总收入波动性就会较小。银行也可利用这样的原理来构造自己的贷款组合和投入组合。在区别行业间贷款可以减少一定的信用危机。

贷款审查标准化和投入分散化是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初级的也是必须的步骤。而利用这两个步骤控制信用危机的能力往往会因为投入分散化机会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为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发放贷款的地区和行业往往是有限的。贷款发放地区的集中使银行贷款收益与当地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同样,贷款发放行业的集中也使银行贷款收益与行业状况紧密相关。而且,在贷款发放地区和行业集中的状况下,往往对贷款审查标准化所依赖的标准有所影响,不能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考虑贷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传统方式控制信用危机的效果是有限的。

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近年来,经营管理信用危机的新方式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危机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入者。从投入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入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用危机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购买这样的证券也可以帮助调整投入者的投入组合,减少危机。因为上述原因,资产证券化进展迅速。在美国市场,1984年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基本为0,而到1994年达到750亿美元。

贷款出售则是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投入机构。通常,银行在给企业并购提给短期贷款后,往往会将其贷款出售给其它投入者。极少数时候,银行可以对某一单一并购提给大量贷款,这种状况下信用危机解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市场,贷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 20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亿美元。

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均为信用危机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不过,资产证券化只适合那些有稳定现金流或有类似特征的贷款项目,例如,房地产和汽车贷款。所以,最新的信用危机经营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