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概述

企业所得税是指以企业、企业法人取得的出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企业所得列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并将这种所得税称为企业所得税。企业是依企业法规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并以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实体。而企业包含非法人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企业(企业)。我国实行的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范围比企业所得税大。

在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理论上,有法人实在说和法人拟制说两种区别观点。持法人实在说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法人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理应征税。持法人拟制说观点的人认为,企业组织的法人资格是虚构的,它是由自然人的股东组成的,不应当独立征税,否则会引起同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在实践中,世界各国已逐渐确立了单独课税制,对于引起的重复课税问题已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各国的企业所得税简介

法国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法国的一个重要税种,其收入约占该国税收总额的10%至12%,仅次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位居第三。2000年,法国企业所得税收入达2447亿法郎,约占当年国内出产总值的2.67%。

法国税法规范,企业所得税是针对法人按年度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包含三类:一是资本企业,即股份企业、股份有限企业和责任有限企业,此类企业无论从事何种经营行为,均应缴纳所得税;二是选择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其他企业,如民事企业、合伙企业、自由职业者等;三是从事盈利行为的民间团体、协会及政府经营管理的具备盈利性质的服务机构。

与大多数实行“全球性”原则的国家区别,法国企业所得税按“本土”原则征收。凡在法国境内从事经营行为的纳税人,无论法国企业还是外因企业均以平等身份照章纳税,在法国投入的外国企业不享受任何特殊优惠待遇。为避免双重征税,法国企业在境外经营所得只在所在国纳税、而法国政府不再对其征收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净利润按法定税率加以征收,法国的所得税税率在战后经历了一个由低(1948年为24%)到高(1958年为50%),再逐步回落 (1988年为35%),最终趋于比较稳定的历程。自1993年至今,基本税率一直稳定在33%左右,其间政府也曾对税率实行过临时调整,如为使法国能够在欧元实施之前达到欧盟关于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国内出产总值3%的规范,1995年将税率在33%的基础上“临时”上调10%,并一直持续至今。2000 年,为适应减少工时的政策需要,政府再次上调税率,这样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为37.6%,略高于欧盟15国34%的平均税率。鉴于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法国执政的左翼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3年减税计划,预计到2003年企业所得税税率将回落到34%左右,与欧盟平均税率持平,但仍远高于德国减税后达到的 25%的税率。

法国企业所得税虽然税率较高,但在具体征管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用于引导企业投入,促进落后地区进展,增加劳动就业。

为鼓励工商企业的进展,法国政府曾在1988年至1995年期间,对新建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企业给予前两年全额免税,第三至第五年分别免除应纳所得税75%、50%和25%的优惠措施。

1995年,法国出台了“优先开发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对落后地区的新建企业实行免税。从1998年开始,在政府指定的落后地区建立的新企业,其投入额的22%可在企业建立后的10年内从企业所得税里扣除。

从2001年开始,法国又对中小企业实行减税。凡营业额在5000万法郎以下的企业,其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5万法郎的部分2001年按25%、2002年按15%的税率纳税,超过25万法郎以上的部分仍按33%税率纳税。

法国实行企业集团统一纳税制度,在一个集团内的所有企业均由母企业统一纳税,这就使得亏损企业的亏损部分可以从集团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此外,母企业为增加投入而向银行贷款的利息同样可在集团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无疑有利于企业集团扩大投入、新建企业和对其他企业的兼并重组。

英国的企业所得税

在英国,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税或法人税(Corporation Tax),于1965年正式开征,从而结束了将企业视为非法人企业(Unincorporated Business)征收所得税和利润税(Profits Tax)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国家筹集战争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开始将企业单独作为纳税人看待,于1915—1924年间对企业征收特别税(Special Taxes)。1937年又重新开征此税,并直到1965年开征企业税后,才随即废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因部队配置新式武器,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此,这种利润税是向企业、合伙企业、独资商人和其他个人的收入所征收的所得税的一个补充税种。利润税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重较小,1932—1939年只有3%,到1950—1951年度上升到7%,但1960—1961年度又下降为5%,这是由于该时期所得税和间接税收入大大增加了的缘故。

1965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了当时财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的建议,制定了新的财政法,决定对企业正式征收企业税,取代原征收的所得税和利润税。这是英国企业税制进展史上的一次最重大变化。英国企业税在政府税收收入中占据较重要地位。

一、企业税的课税对象紧要包含以下5类:

(1)所得税中适用于企业税的一部分表和类的所得。

紧要包含:

①D表第1类—经营利润。指居民企业从事任何事业所取得的利润,以及非居民企业在英国境内从事任何事业取得的利润。企业是以本会计期(最长为12个月)的利润为估税依据。如果企业的会计期大于12个月,则必须将该经营利润在两个会计期内实行合理分配。

②D表第3类—利息。在会计期发生的利息应纳企业税。“发生”一词意谓着该利息已经实现并应记入企业账户上。银行支付给企业账户上的利息属于D表第3类所得,是应税毛收入。

③ 其他表类收入。除E表和F表外,适用于企业税的其他表类和与所得税完全相同,只需要用“会计期”代替所得税中的“纳税年度”。例如,在任一会计期内A表的 应税数额为该会计期“应取得的租金减去已支付的费用”。如果会计期大于12个月,D表第6类所得必须根据时间在两个会计期之间实行合理分配。按D表第4类 和第5类计算的外国所得总额,也属于企业税的课税对象,但该所得在多个会计期间的分配方式将依据所得的区别来源而定。

(2)非免税投入收入(Unfranked Investment Income)

这紧要包含企业来自于英国其他企业的债券和贷款利息,以及特许权使用费等收入。由于在计算企业税的应税利润中,这类收入已经从支付企业的总利润中被扣减掉了。因此,对接受企业来说,它是一种税前利润,因而是“非免税的”。英国法律条文中并未使用“非免税投入收入”这一术语,只是实际中为了方便区分“免税投 资收入”(见下面(5))之需要。

(3)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

按规范,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被认为是已按所得税基本税率课税后的净收入(不包含在非免税投入收入之中)。在计算企业税时,应将取利的利息“返计还原”为房屋建筑协会的利息总额,但该认为已扣除的所得税额可用来抵免企业在本纳税年度的主体企业税义务。

(4)应税利得(Chargeable Gains)

按照规范,应税利得应当计算交纳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但是企业在本纳税年度实现的利得并不交纳资本利得税,而是交纳企业税。企业应税利得的计算方式与资本利得税的方式基本相同,即销售收入减去进货成本。

(5)免税投入收入(Franked Investment Income)

它是指企业从英国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和其他分配收入。称这部分收入“免税”,是因为它是来自于英国其他居民企业已纳企业税的那部分利润。接受股息企业与个人不一样,它不能享受免税投入收入的税收抵免,因为该企业并没有支付所得税。但是,接受企业却可以用它们的免税投入收入来减少分配股息时应交纳的预付 企业税。

二、英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企业税的纳税人,不仅包含所有按英国《企业法》登记的经济实体(企业),而且包含任何法人团体或非企业组织(如体育俱乐部、工会、居民协会等),但合伙企业、独资商人、慈善机构、同业公会和地方政权机构除外。对房屋建筑协会和人寿保险企业(Life Assurance Companies),则另有特殊规范。

根据住所(Residence)标准,英国企业税的纳税人可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对前者,需就其世界范围内的所得缴纳企业税;对后者,只有通过在英国的该分支机构或代理人从事业务并取得的利润部分,才需缴纳企业税。

对住所的判断,英国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控制中心为标准的。只要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控制中心在英国,不论该企业是否在英国注册登记,仍视为英国的居民企业。住所的具体标准是按下列机构和账务处理的所在地而定:①董事会;②企业总账;③股息分配;④损益表编制;⑤营业报告及公积金的投放。

英国对企业的住所,在1988年财政法案中,又作了一些新的规范:

①自1988年3月15日以后,所有在英国成立的新企业均被视为居民企业;

②1988年3月15日之前在英国成立而一直被视为非居民纳税的企业,最迟到1993年3月15日一律视为居民企业纳税。在此过渡期间,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控制中心转入到英国,则从转入时起该企业就成为英国居民。

③对不是在英国成立但其经营管理和控制中心在英国的所有企业,仍将视为英国居民企业实行纳税。

韩国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韩国对企业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纳税人。

纳税人是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在韩国境内设置总机构或紧要机构的企业、法人协会属于应纳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其全球所得征税。总机构或紧要机构设在国外但有来源于韩国境内所得的企业为外国企业,外国企业仅就其在韩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征税。

2、课税对象、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包含一般经营所得、资本所得和清算利得。

3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除按正常扣除支出费用计算工薪所得外,一些特殊扣除如下:

(1)、分项扣除。工薪所得扣除。

(2)、退休所得扣除:根据就业年限区别规范区别的年扣除额。

(3)、综合扣除。综合所得有以下四项减免扣除:一是基本扣除,居民可以按照家庭每人每年扣除 100 万韩元;二是附加扣除,对年龄不低于 65 岁老人、列残疾人以及需抚养未年满 6 岁的女工或者单身男工,在基本扣除的基础上,可以按照每人每年 50 万韩元追加扣除;三是小家庭扣除,即包含纳税人在内的家族成员为 1 人或者 2 人的,可以分别扣除 100 万韩元或者 50 万韩元。四是特别扣除,对工薪所得者给予有限额的保险费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多项特殊扣除。不过,如果纳税人没有申请上述三项扣除或者其综合所得中没能工薪所得的,可以选择年标准扣除,每年扣除 60 万韩元。

4 、税收抵免

① 国外税收抵免。本国企业在国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以抵免,但是不能超过国外来源所得的应纳税额,不足抵免部分可往后结转 5 年;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在国外已纳税额,韩国与该国签署的税收协定允许,则母企业可以从其股息所得税额中抵免。符合条件的子企业是指被本国企业连续 6 个月以上控股 20% 或者更多比例者;本国企业的国外来源所得,如果在国外享受免税规范,则在税收协定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饶让抵免。

② 灾害损失抵免。本国企业因自然灾害造成财产 30% 以上损失的,则被认为存在纳税困难,可以按其财产损失比例抵免其企业税。

5 、征收方式。企业所得税采用申报制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必须在帐户结算完成后的 15 天内填写,在经营年度终了的 60 天内,如果没有完成帐户的结算,则第 60 天视为交易结算完成日。

印度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印度对企业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 、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印度企业或者纳税年度内控制或经营管理中心在印度的企业。

2 、征税对象、税率

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印度的所得纳税。

2002 年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5.7% (包含附加税 2% )。

对资本利得按下列规范征税:持有 3 年(股票为 1 年)内出让实现的利得为短期利得,按经营所得适用税率征税;长期资本利得按经通货膨胀指数调整后的取得成本计算,适用 20.4% 税率( 20% 外加 2% 附加税) ( 外国企业为 20%) 。在印上市的证券长期利得,纳税人可以选择按上述方式纳税,或选择不经通货膨胀调整而适用 10.2% (外国企业为 10% )税率纳税。资本损失只能冲抵当年或以后 8 年的资本利得。折旧性资产实现的利得作为短期利得按正常经营所得征税。

3 、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1)、折旧

纳税人拥有和使用的、用于经营行为的固定资产允许扣除正常折旧,这些资产被划分为建筑物、家具和装置、机械与设备、船只。资产分类后,建筑物按照 5% ―― 20% 的折旧率折旧,家具和装置按照 10% ―― 15% 的折旧率折旧,机械和设备按照 20% ―― 100% 的折旧率折旧,船只按照 10% ―― 20% 的折旧率折旧,无形资产折旧率为 25% 。

(2)、亏损结转

在一定条件下,纳税人从事经营行为所发生的亏损允许向后结转 8年,冲抵此项经营行为和其他经营行为的所得,条件是入情入理亏损的此项经营行为在抵减期内仍在实行。以过经营亏损如果属于未提取的折旧所引起,则允许无限期地向后结转,抵减任何所得,条件是冲抵之年有所得。

(3)、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如果交易价格被认为过高或者不合理,税务当局可以全部或者部分不予承认。

(4)、所得合并

除特定状况外,每个纳税人的所得应单独计算并予分类,由此计算出的所得总额按照适用税率征税(资本利得除外)。不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将本企业的所得与其子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所得合并计算。

(5)、纳税年度

从 4 月 1 日起(新企业从开业之日算起)至翌年 3 月 31 日止。

(6)、纳税申报

印度企业所得税实行申报纳税,纳税人在规范日期前提出申报表,经税务部门的预先查定和正式查定,纳税人据查定通知书完缴税款。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

我国实行的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范围比企业所得税大。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出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是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实行的,它把原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统一起来,形成了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它克服了原来按企业经济性质的区别分设税种的种种弊端,真正地贯彻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实现了税制的简化和高效,并为进一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包含以下6类:

(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有出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企业是指按国家规范注册、登记的企业。有出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有出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独立经济核算是指同时具备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等条件。

企业所得税税率

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范,我国企业所得税采用33%的比例税率。另外,为了照顾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的中小型企业,还设置了两档低税率:

(1)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年应纳税所得在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 27%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