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扩大和延伸,由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结合成为更大范围的经济,可以指全球,也可以指地域,形成相应的全球经济和地域经济。所以国际经济不等于全球经济,紧要指跨国范围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欧洲经济、亚洲经济、拉美经济等当属于国际经济,但都是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地域性经济。
国际经济既然是国民经济的扩大和引申,因而所包含的内容,从总体看与国民经济相类同,但有其特殊性。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的特殊内容为研究对象,在西方20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二战以后,由于垄断资本的进展和国际分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加强,国际经济学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高等学校广泛开设国际经济学课程,并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方向。
国际经济的内容
国际经济的内容包含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
(1)国际贸易。它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行为,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商品、资本、劳动、科技和服务等出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达到国际收支均衡的行为和方式,是国际经济最重要的内容。从一个国家来看,国际贸易也就是对外贸易。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来表示国际贸易。从世界范围看,所有国家的对外贸易构成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属于流通领域,是一国出产在流通领域向国外的延伸。
(2)国际金融。它是指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与运动,是在国际贸易进展的基础上,由各国贸易往来和非贸易往来引起的货币在国际范围内的流通,以及所形成的一国对另一国货币的收支关系,它与国际贸易共同组成国际经济。国际金融是在国际贸易进展基础上应国际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国内金融向国外的延伸。
国际经济的产生和进展
- 1.国际经济的萌芽
国际经济的萌芽最初表现为偶然的、小范围的、小规模的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商品交换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进展起来的,具备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商品交换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出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此也就没有国际商品交换。后来出现了二次社会大分工,特别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商品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商品流通时有超出国界的状况,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国际商品交换。
在奴隶社会,出产力水平前进了一大步,社会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国际商品交换也有所扩大。奴隶主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以及奴隶成为国际交换的紧要商品。但是从总体上看,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出产的直接目的紧要是为了消费,商品出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当时出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国的国际商品交换受到很大限制,由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处于萌芽状态。
- 2.国际经济的产生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商品交换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国际商品交换演变为早期的国际贸易。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进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进展。但从出产力进展水平看,当时世界各国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世界市场尚未形成,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
工场手工业进展为国际贸易的扩大提给了物质基础,特别是地理大发现和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地理大发现的结果,使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道路,以殖民制度实行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进展是同“血与火”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殖民主义者用武力、欺骗等超经济手段,实行掠夺性的贸易,把广大殖民地国家卷入到国际贸易中来。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开始转变,工业原料和城市居民消费品的比重上升,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与此相联系,国际经济开始正式出现。
- 3.国际经济的进展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期间英国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的出产体系,成为世界工厂。随后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也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大工业在欧洲和美洲的广泛进展,大大提高了社会出产力水平,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种类显著增加。大工业也使交通运输和通讯发生了变革,从而为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经济的进展提给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这一时期,国际经济的进展有如下特点:第一,国际贸易迅速增加。19世纪的前70年中,世界贸易量增长了10多倍,而19世纪以前的80年间仅增长了1倍。第二,国际贸易中工业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纺织品、煤炭、钢铁、机器等商品增长明显。第三,政府减少了对国际贸易的干预,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紧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经济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紧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垄断开始对国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在世界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还渗透和垄断了殖民地落后国家的国际贸易,当时仅英、美、法、德四国就占世界出口总额的50%以上。二是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出口。为了确保原料供应和对市场的控制,一些经济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落后国家输出资本,通过输出资本,带动本国商品出口,还能以低廉价格获得原料。同时资本输出也成为在国外市场排挤其他竞争者的一个有力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展阶段,其特点为:第一,国际贸易进展迅速,规模空前;第二,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和地区流向发生深刻变化;第三,技术贸易、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第四,国际金融超越国际贸易得到迅速扩张;第五,区域集团内部贸易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第六,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第七,国际经济机构和协调机制得到了迅速进展。
当代国际经济的特点
-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进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超出本国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及历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其客观原因是:第一,国际分工的进展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物质基础;第二,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普及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现实条件;第三,跨国企业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载体;第四,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保证;第五,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动力;第六,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为经济全球化提给了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国际经济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使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从可能变为现实,有利于绝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化历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 2.区域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国家通过协议构建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趋势及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区域一体化成为国际经济最活跃的现象之一,其客观原因紧要有:第一,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准备和局部性实践;第二,追求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率;第三,推动出产要素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第四,实现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第五,促进区域内福利水平的提高;第六,增进区域内国家和居民的友好往来及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