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是为实现培训目标而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与教育的学科课程相比,其功利性非常突出。
培训课程的要素
(1)课程基点:要求基于企业的现实需要和学员的成人差异性;
(2)课程目标:要求能够尽量在短期内转化为工作绩效;
(3)课程内容:更多是跨学科的内容组合,根据培训目标实行针对性地选择;
(4)课程执行:要求遵循成人的认知规律,更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
(5)课程评价:一要评价培训“历程”的质量,即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接受程度;二要评价培训“结果”的质量,即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绩效的程度。评价方式有课程考试、培训效果调查和工作绩效考评等,而不是限于学科课程的考试和分数。
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一、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一般来说,培训机构会在区别的时期,根据区别的培训对象,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在实行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策划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划分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阶段。
在一般状况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立项
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类人员的需求,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范和本机构进展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培训课程的项目建议书。其紧要内容应包含培训课程的名称、适合的人员、培训的目标、市场的需要和进展前景、需要配置的资源等。项目建议书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2.制定培训教学大纲
培训机构应确定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负责人,由其主持制定培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大纲紧要内容应包含教学的目标、范围、内容、学时、考核方式、需要配置的资源等。培训教学大纲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3.编写教材
由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负责人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师或专家编写有关教材。编写的所有教材应经过评审并得到批准。
4.试讲
为保证课程设计满足培训输入的要求,适用时可以请教师试讲编写的教材。通过试讲发现问题,必要时更改教材,以完善课程设计的输出文件。
5.首次开班
每开设一个新的课程,都涉及到首次开班。通过培训课程的实际运行,培训机构、教师、学员对输出文件提出使用意见。经过收集、整理这些意见,培训机构邀请专家对该课程实行确认。
(二)在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相应阶段,培训机构应安排适宜的评审、验证和确认行为,包含行为的时机、方式和参与人员。
(三)在整个设计和开发新课程的行为中,培训机构应规范各参与部门和人员在各阶段中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应对参与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部门、人员之间的接口关系做出规范并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如协调、督促、检查等),确保其各负其责,使各项工作有效衔接,使各种信息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
(四)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输出,可以是形成文件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计划。在设计和开发新课程的历程中,如果课程的目标、配置的资源等发生了变化,课程设计负责人应及时更新课程设计和开发计划。
二、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输出
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课程的立项要求,由课程设计负责人提出总要求,并召集教师、专家实行讨论,确定课程设计的输入内容。课程设计的输入紧要包含(不限于此)以下内容:课程的目标;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确定培训对象的要求;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往办学的经验等。
根据区别的课程输入内容,由课程设计负责人组织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并实行评审,以保证其内容充分、适宜、完整、清楚,并适应培训机构的教学条件。课程设计任务书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开发策划的一部分。
输出方式因课程内容的区别而区别,但必须满足课程设计输入的要求,并具备可验证性。课程设计输出文件对整个教学历程具备指导作用,发放前必须经过批准。
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文件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大纲;课程表;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练习题、小测验和案例;模拟试卷;教学历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场地等辅助设施。
三、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确认
1.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计划的安排,适时组织专家、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人员,采用会议或会签等形式对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实行系统的评审。
评审的目的是:保证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具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及时识别设计和开发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评审的内容因评审对象的区别而区别。对评审中产生的问题,培训机构要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要求。应保存评审的结果及采取措施的记录。
2.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根据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特点,培训机构采取的验证方式一般是:在设计输出文件发布前,组织有资格的专家、教师对该文件实行研讨或试讲,也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观摩教学并实行审批。
对验证历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由责任部门采取措施,以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保存验证的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如果设计和开发的培训课程验证合格,培训机构可以按照教学历程策划的结果组织招生,实行首次开班。
3.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一般通过首次开班、现场观摩教学、顾客反馈信息等方式实现。当确认的结果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时,培训机构应根据确认的意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保存确认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四、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经确认后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全部输出文件应归档经营管理。当出现法律法规要求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教师在使用文件历程中发现不适用等状况时,培训机构可以更改文件。
更改文件时,由责任部门提出申请并确定更改的方式。更改的方式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几种:组织有资格的专家、教师实行研讨;试讲或首次开班观摩教学;领导批准等。更改课程时,需要评价更改对该课程的设计输出文件和已提交课程培训的影响。更改后,应由责任部门对更改的历程作出说明。更改评审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应予保存。
培训课程的设计技巧
课程设计的三种资源依据
1.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紧要资源依据,强调的是对课程内容实行合乎逻辑的组织。从而应用几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去更全面地说明和研究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紧要包含九大要素:
第一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给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历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但在实际中通常被忽略。
第二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备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第三要素:教材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材是最常用的,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紧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第四要素: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紧要指的是学习行为的安排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进展和行为变化。
第五要素:策略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解析学生的学习进展状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要素:评价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第七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给了某种可能。
第八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行为,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第九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紧要是指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资源依据的课程设计的紧要优点是,强调内容的逻辑结构。缺点是不够实用,不易记牢。
2.以学习者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将学习者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被选择为课程要素决策的基础。
以确定课程内容、教材和学习行为一样,在选择和规划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时,首要的问题是对学生要做观察和研究,同他们协商。学科仅作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某些问题或题目的一种工具。课程虽然不象学科课程那样合乎逻辑,并以有组织的方式提前安排好,但是,教师也要预先有准备以保证有必要的教材资源可以运用。并且,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安排,使学习才能够持久地参与学习历程。不论何时需要作出选择,都要同学习者协商。在这种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程,而不是一系列预定的内容。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有很多的合作,这是一种具备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
这种基点设计的课程通常被称为发生课程、行为课程或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3.以社会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课程目标。这种设计尽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对所有学习者来说,学习历程通常有明确的学习重点,但没有预定的结果。
课程内容。内容来源于社会问题。它可能强调社会的功能或者是人类所面临的不断出现的课题,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的社交技能。
教材。教材需要有极大的多样性。
评价。集中于问题的结论和研究问题所参与的历程,或者集中于研究问题有关的行为。
模式。教学行为及安排方式由学员和教师共同计划。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历程。
策略。教师虽然不是课程内容的权威和专家,但是,他是直接促进者,他在引导学员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的的历程中一直起到主导作用。
组织。分组将随着学习的进展,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愿望来决定。
培训课程设计的操作
1.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点
培训课程设计的紧要原则是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知识规律。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目标是为了实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三个紧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三个组成部分是职业开发、培训与组织进展。
2.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课程目标——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定;
课程内容——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课程模式——有效体现课程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式;
课程策略——教学程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
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
教材——切合学员实际,提给足够信息;
学习者——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
执行者——理解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师。
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
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
培训课程的设计程序
基本程序是:从需求的调查与解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实行课程设计。包含:安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作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时间。
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要实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如果是一个多次执行的课程,每一次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反馈到下一次的设计,作为一个环境的需求因素去考虑。
在基本程序确定之后,如何实施设计却无一定之规。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一定要用系统思想来作为指导,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