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资制度
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式。它包含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工资发放等内容。
工资制度的类型
工资制度可以从区别的角度实行分类。
(1)根据其特征区别可分为工资等级制度、工资升级制度、工资定级制度。
(2)根据其地位区别可分为基本工资制度、辅助工资制度。
(3)根据其对象区别可分为机关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企业单位工资制度等。
(4)根据其特点区别分为绩效工资制度、能力工资制度、资历工资制度、岗位工资制度和结构工资制度。
工资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现实中,区别组织可有区别的工资制度。但不论组织选择哪一种类型的工资制度,都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按劳取酬原则
(2)同工同酬原则
(3)外部平衡原则
(4)合法保障原则
工资制度设计的程序
(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
(2)工作解析。
(3)工作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工资制度设计的方式
(1)工作评价的方式
工作评价是工资制度设计的关键步骤。工作评价的结果,将产生表明各项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顺序、等级、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常见的工作评价方式有五种。即经验排序法、因素综合分类法、因素比较法、因素评分法和市场定位法。
(2)工资结构线的确定方式
经过工作评价后,我们为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确定了一个表示其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大小的工作评价值。这个工作评价值可以是顺序、等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象征性的货币值。接下来的工作是,要为这些工作评价值确定一个对应的工资值。也就是说,要把这些工作评价值转换为实际的工资值。在理论上表现为,决定工资结构线的形状,包含斜率、截距等。
(3)工资分级方式
工资分级的典型办法是,把那些通过工作评价而获得相近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的工作,归并到同一等级,形成一个工资等级系列。尽管这些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并不绝对相等,但因差别不大,因此对它们加以归并组合,可以大大简化操作,便于经营管理。等级划分的区间宽窄及等级数多少的确定,取决于工资结构线的斜率、工作总数的多少,以及企业的薪酬政策和晋升政策等因素。总的原则是,等级的数目不能少到相对价值相差甚大的工作都处于同一等级而无区别,也不能多到价值稍有区别便处于区别等级而需作区别的程度。这是因为级数太少,难以晋升,不利士气,而级数太多则晋升过多,刺激不强,不利于经营管理。现实中,企业的工资等级系列一般在10-15级之间。
我国工资制度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工资制度一般包含下列内容:
1、工资等级制度。
指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危机程度、精确程度等因素将各类工作实行等级划分并规范相应工资标准的一种工资制度,是其它工资制度的基础,也称基本工资制度。其紧要特点是从劳动质量方面来反映劳动差别。
2、工资调整制度。
工资调整制度是工资等级制度的补充。其紧要内容有考核升级、自动增加工资、考核定级、提高工资标准等。使工资制度在变动中趋向平衡和合理。
3、工资支付制度。
指计算支付职工工资的有关原则,标准和具体立法的一种制度。紧要包含支付原则、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特殊状况下的工资处理的等内容。
4、工资基金经营管理制度。
工资基金指用人单位从其经营或者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工资的那部分基金。通常所说的工资基金经营管理指国家规范一系列的工资基金审批程序和监督措施,地各单位工资基金的使用实行监督、审计等行政经营管理行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执行的基本工资制度紧要有等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
我国工资制度是国家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所制定的劳动报酬制度,体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原则。
我国以等级工资制为基础,采取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工资加奖励、津贴等工资形式。工资制度要随着出产设备、工艺历程、劳动组织、劳动条件的变化适时实行调整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