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是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是经济朝着内涵式增长转变的关键。
市场化改革的利弊
1. 促进金融产业的衍出产品的产生
在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推出的状况下,市场上金融产品绝大多数由银行定价,而存贷款基准利率由央行控制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没有可参考的标准的收益均值。参考的收益标准,最后归到国债收益率和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但这很难形成基准的收益率,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市场化。
2.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金融市场建设对于利率市场化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金融市场的进展有利于发挥利率的资源配置作用;其次,金融市场的进展为金融产品创新提给了条件,金融产品创新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再次,金融市场进展使利率市场化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金融机构产品定价能力和利率危机经营管理能力的协调进展成为可能,是完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和提高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重要条件。
3. 促进小企业进展
根据企业的信誉、危机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有利于补偿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较高的危机和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增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4.利率的市场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危机意识和成本意识。
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一)供给方面以松绑要素价格、发挥市场作用为主。
第一,继续深化劳动、资源、利率、汇率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多渠道资本自由进出要素市场;第二,市场投入主体由政府向民间转移;第三,缩减财政支出以减轻财政收入压力,扩大企业税收体系可调整空间,以结构性减少企业税赋负担缓解出产成本持续上升压力;第四,鼓励民间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保护国产技术与品牌;第五,扩大平衡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开放继续教育市场,大力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市场化形成区别教育与技能水平的差别回报。
(二)需求方面以扩大内需、提升外需层次为主。
第一,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国家财富向民间转移,释放国内居民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第二,未来的城镇化需要以外来人口的市民化为推进方向,通过保证劳动者的正常回报、建立常住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让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自然创造消费;第三,完善国内制度环境,鼓励以民间资本力量为主加快进展咨询、会计、律师、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贸易,调整出口结构,发掘国际市场的新的消费潜力。
(三)供需结合点在于产业升级方向与消费需求相匹配。
在市场供需结合方面,经济进展方向应该是通过市场化力量提给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相匹配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而民间资本能够相对精准地把握市场变化。一方面,应继续以技术实力的提升夯实工业制造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主导产业升级的方向,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突破模仿桎梏,通过精细化、个性化、差别化的供给与经营挖掘更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忌盲目、跨越式进展超出居民实际需求的消费服务业,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危机。
相关词条
- 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