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

什么是市场结构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包含市场供给者之间、需求者之间、供给和需求者之间以及市场上现有的供给者、需求者与正在进入该市场的供给者、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的结构组成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行为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市场主体具备营利性,这是其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市场主体还具备独立性,紧要表现为产权的独立和经营权的独立。灵活性,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对经营战略和策略实行调整,是其存在于市场的基本功能。此外,市场主体还具备相互间的关联性 、平等性 、合法性等特征。

2、市场格局

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行为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种地位和关系的出现,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

3、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就是某产业市场前几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个市场的比例。

(1)绝对集中度解析。绝对集中度是以该产业市场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

(2)相对集中度解析。一般以洛伦茨曲线及基尼系数表示

市场结构的划分依据

划分市场结构,紧要依据有以下三条:

(1)行业内的出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

市场结构的分类

市场结构是构成市场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按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划分,市场结构具体可分为市场主体结构、市场客体结构、市场空间结构和市场时间结构。

市场主体结构。

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交易行为的组织或个人,它既包含自然人,也包含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既包含赢利性机构,也包含非赢利性机构。在通常状况下,市场主体包含企业、居民、政府和其他非赢利性机构。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此外,市场主体也包含一些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市场客体结构。

市场客体是指提给到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和劳务。因而,市场客体结构就包含市场商品结构和市场劳务结构。提给到市场上的商品可以分为出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合理的市场商品结构既要有利于出产的进展,又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劳务结构包含出产性劳务结构和消费性劳务结构。出产性劳务是直接为出产历程提给服务的劳务,消费性劳务是直接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劳务。

市场空间结构。

市场空间结构是按市场空间扩散和吸收作用的大小划分的市场结构。它可以分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世界性市场。区域性市场是商品交换以地区为行为空间的市场。它是根据各经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自然形成的;全国性市场是商品交换以全国为行为空间的市场。全国性市场由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辐射的区域性市场所构成,是区域性市场相互联系的一体化表现。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进入发达阶段的标志;世界性市场是商品交换以全世界为行为空间的市场。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产物,是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通过对外贸易联结而成的市场总体,是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延伸。

市场时间结构。

市场时间结构是按市场交易行为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和交易方式而划分的市场结构。一般由现货交易、期货交易和信用交易构成。现货交易是“当面成交、银货两清”,买和卖在时间上具备同步性。现货交易对经济行为具备灵活的调节作用,但它紧要适应于小额消费品和劳务交易;期货交易是在商品交易所内先达成交易契约,然后在将来某个时期实行银货授受的交易, “成交在先,交割在后”。期货交易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交易方式,一般具备三个特点:义务性、远期性、投机性。期货交易具备保值和分散危机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出产的进展和市场的稳定;信用交易即贷款交易,紧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延期付款,即先拿货,后付款;二是预付款交易,即先付款,后取货。二者的共同点都在于交换当事人和交换对象的行为有时间上的分离性。信用交易有利于协调供求关系,但也易于产生连锁性信用危机。

市场结构的类型

紧要的市场结构包含:

(1)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是经济学中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也是几个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完全竞争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最优。

一般的,如果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规模足够大,并且每个个人(包含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竞争性状态被称为完全竞争。同时,也称这样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更加微观地说,完全竞争指在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信息是完全的,出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出这个市场。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不管市场规模如何,只要市场中的个人认为,或者相信市场价格是给定的并且个人不能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判断为竞争性的。譬如,可以证明,在单一产品竞争市场中,两家企业如果实行伯川德竞争的话,就是竞争性的。换句话说,市场规模足够大是完全竞争的充分条件之一,但并非必要条件。

(2)垄断性竞争

垄断性竞争是经济学中比较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并在以下条件下产生:

1.市场中具备众多的出产者和消费者,

2.消费者具备明确的偏好,商品和服务是“非同质的”,

3.自由进入。

实行垄断性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具备垄断性质,而在长期则是零利润和出产能力过剩的。

值得注意的是,垄断性竞争虽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与竞争的话题,但是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运用,特别是在1970年代以后注重微观基础的建模风潮下。

(3)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英语中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很少的卖者”。在这种市场状态下,每个寡头都关注其他寡头的行为。寡头垄断下的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寡头们相互影响。一个寡头厂商作出的决策影响其它寡头厂商,也被其它厂商的决策所影响。所以在作战略规划时,它要考虑其它市场参与者会对此决策可能作出的回应。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博弈状况。

(4)垄断

垄断,或称卖者垄断, 台湾通常译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en:Monopsony)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的产生垄断的原因有三个:

1.资源形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2.政府创造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出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3.自然形成垄断:出产成本是一个出产者比大量出产者更有效率。

(5)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指因产业进展的自然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状态。一般来说,规模经济能够形成自然垄断,像有些公用工程如供应自来水、电气的企业,投入很大,涉及面很广而利润不宜过高,一个地区设多套自来水管道或电力电讯线路也确显浪费,这种状况即自然垄断;又如一个小乡镇,只有一家租车店或一家洗衣店就足以覆盖服务需要,也属自然垄断;再如高科技产品,由于技术研发能力,在一定时期只有一家或少数厂家能够出产,而形成自然垄断。

西方自然垄断理论从产生到进展分别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可加性解释了自然垄断出现和存在的原因。

(6)买方垄断

买方垄断指只有一个买者而卖者很多的市场类型。在这种状况下,买者就具备了垄断性,如果买方垄断者希望通过在这个市场上购买产品而使其利益最大化,那么,他将购买较少的数量, 并因此付出较低的价格。在买方垄断市场上,购买量是由买方垄断 者的边际价值和边际费用决定的。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