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进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备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

全局性是指战略性产业不仅自身具备很强的进展优势,对经济进展具备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经济社会进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备重要促进作用。

长远性是指战略性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应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社会进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

导向性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具备信号作用,它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进展重心,是引导资金投放、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动态性是指战略性产业要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资源、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依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国长远经济进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进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战略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体现上述四大特征,并遵循以下六大准则:

第一是国家意志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意志和战略,体现一个国家未来产业重点进展方向和可率先突破领域。

第二是市场需求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备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第三是技术自主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掌握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第四是产业关联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备很强的带动性,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

第五是就业带动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第六是资源环境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备对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

基于上述解析,结合国家有关精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重点领域包含: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新信息产业、航空航天、海洋开发、地质勘探,等等。

当前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根据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课题组认为,2010年核电投入可以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对120个国家的计量经济解析表明,宽带服务普及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能带动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从增加就业看,据IBM和中国有关部门的联合解析,如果中国在智能电网、宽带、智慧医疗上投入1000亿元,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万。

第二,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进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有的与国外同步,甚至先于国外。只要我们战略对头、行动有力,完全可以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进展。以物联网产业为例,我国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加快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无疑将对实现信息技术自主自控、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提给重要的支撑。加强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将推动我国能源技术进步,避免受制于人,促进国家能源安全。

第三,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尽管早在"九五"计划中我国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于"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没有改变。伴随着出产要素成本的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这种粗放的进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进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进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到2020年新能源利用量如果占到能源消耗的20%,每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

第四,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产力的重要选择。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的方向。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出产力。以新医药产业为例,它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造福于广大群众,提升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再如生物育种行业,这是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突破口,随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和食品领域的推广应用,这将显著促进农业进展。又如,物联网在环境监测、电网、 地震监测、安防、动物溯源、出产监控、物流、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对于提高出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水平都具备重要作用。而进展电动汽车可利用低谷电,有效利用发电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加快进展的条件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的技术基础、产业基础已较为扎实,资源条件较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具备了加快进展的条件。

从技术基础看,我国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小,有些领域具备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甚至局部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如在电动车上,我国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产品研发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总体相当,车用电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是为数不多的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产业领域。生物产业上,我国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备较高研究水平,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或已申报专利或进入临床阶段或正处于规模出产前期阶段。在物联网技术上,研发已有十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已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从产业基础看,产业化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开发利用取得一定进展。我国已形成规模较大、体系相对完善的新能源产业,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硅材料国内自给率达到了25%,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风电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装机容量超过外资企业,已具备每年出产6-8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应用试验示范计划,自今年起在全国13个城市逐步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已初具规模,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等许多新产品、新行业快速进展。物联网已开始在智能物流、交通、智能电网、安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IPv6互联网,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从资源条件看,我国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如生物产业进展上,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已经收集3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具备十分珍贵的人类遗传资源,至今已收集了3000多个家系样本;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与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在新能源产业进展上,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进展,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在电动汽车进展上,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所需的原材料,如锰、铁、钒、磷、稀土等在我国是富产资源;电力供应充足,一天的低谷电量可供4000-5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同时电力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支撑新能源电动车的进展。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的进展和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多次明确提出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制定进展措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进展规划和政策意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此外,巨大市场需求和低成本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的比较优势。丰富的人才队伍也为产业的进展提给了重要支撑。

不可否认,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初步进展阶段,在进展模式、技术创新、配套机制等诸方面还不成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在体制机制上,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相互分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制约了进展合力的形成和新技术的应用。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短板"仍然较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还很不完善。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出产力转化上,经济科技"两张皮"问题还很突出,转化率低。在产业组织上,企业规模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产业进展的支撑条件上,市场环境有待改善,技术标准有待规范,政策引导有待加强,涉及安全、质量、 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在推广应用上,还需要大力探索有效的商业盈利模式。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的思路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历程中,我们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加紧战略部署,统筹规划安排,改革体制机制,坚持做到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相结合、现有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与扶持国内企业成长相结合、规划引导与多方协调相结合、市场进展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积极推进示范应用,大力进展自主 知识产权技术,加快培育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构建完善的人才、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政策、资金、组织等支撑体系,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实现我国产业和技术的跨越式进展。具体措施紧要包含如下八个方面:

1.国家层面战略部署。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的状况下,重视顶层设计,抓紧出台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进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产业进展。

2.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立足国内外资源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

3.需求导向开展试点。认真实行比选,在需求应用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鼓励开展先行先试,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4.统一标准规模经营。加强标准制定工作,提高标准质量,坚持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同步推进的原则,努力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融合,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引导企业采用统一标准,促进规模化、商业化经营。

5.双轮驱动协同进展。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本国的"大而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导向作用,带动配套企业进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小而精"企业进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提给基础性力量,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6.改善体制促进应用。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的组织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协调部门、地区、行业关系,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壁垒,形成进展合力,促进新产业进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7.政策引导培育市场。发挥政府对社会投入的"引爆"作用,加快制定包含财税、采购、投入、信贷、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空间布局、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中介机构、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实现"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社会投入为主"的有序衔接,逐步形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

8.完善法规健康进展。加强立法,加大对 知识产权、安全隐私的保护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监管机构的人、财、物投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规划》出台 圈定七大行业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温家宝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选择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进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他说。

而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的最终入选,其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产品要稳定并有进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相关产业的规划制定都已经进入准备阶段。

在新能源领域,温家宝表示,新能源进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含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进展,其核心还是在于核心技术瓶颈的突破上。 “技术落后就直接造成了价格无法下降,从而制约了新能源领域国内市场的进展。”

同时,新能源行业进展的规划也越发不可缺少,孟宪淦表示,此前国家制定的新能源进展规划,目前已经落后于技术的进展而不能发挥其统筹指挥的作用。而规划的缺少,会造成行业内的盲目性投入,工程建设相互重复的现象。

与此相应的,据前述消息人士透露,由于被优先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酝酿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将并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规划》中同期出台,该规划中,对于各项新能源进展的规划都有了相当规模的调高。

而为了在规划出台之前进一步理顺新能源市场,国家能源局目前正在制定针对风电和太阳能上网的一项《行业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指导意见将涉及上网电价和并网机制的问题。

对于同样入围的新能源汽车,温家宝表示要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进展。

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成员卞学庄向本报记者介绍,在我国进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含电池制造、整车技术、配套设施以及电动机四个技术领域。目前除了电动机的自主研发技术进展较快外,其他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包含电动车充电的加油站在内的配套设施建设。 “这些技术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将受到制约。”卞学庄表示。

温家宝的讲话,同时还提到了空间海洋的开发和地质勘探。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