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

什么是揽储

揽储是指银行、储蓄所、包含信用社,给自己的业务员定指标,要求他们招揽存款业务。

其危害严重: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向储户支付法定利息以外的费用和馈赠物品等不正当手段,严重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范,扰乱了存款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

揽储的违规行为

违规揽储行为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擅自提高利率;

二是采取暗记高息、上套利率档次、有奖储蓄、减免或报销其他业务手续费、赠送实物或现金(包含提货卡、有价证券等)、提给境内旅游、支付客户子女入学费、安排亲属就业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

三是向存款中介支付吸储费、协储费、手续费等不当费用;

四是借办信用卡、购买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业务名义向客户返现金、送礼品或购物卡。

银行违规揽储的原因

(一)信贷投放量过大,存贷比面临考验

经过2009年9.59万亿的天量信贷增量后,今年年初银监会设定了5万亿的新增贷款上限。然而,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已经超过了全年目标的90%;四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5918亿,轻松打破了全年5万亿的指标。天量的信贷投放,直接造成了银行存贷比捉襟见肘,75%的监管红线被频频超越。当月末的监管时间点来临时,为了达到监管要求,银行只有铤而走险,违规揽储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信贷投放集中度过大

“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金融市场上的定理式的法则,而银行却习惯于将贷款集中于钢铁、石油、房地产等所谓的“高质量”的行业及少数的大型国企,忽视了信贷集中度危机。当国家开始淘汰过剩产能,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时,这些“高质量”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不差钱”,同时银行的账面上却可能增加了很多呆账坏账,变得十分“差钱”。

(三)负的实际利率造成存款搬家

实际利率通常可表示为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即日常生活中银行对外公布的利率减去CPI增长率之后的数值,反映了剔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的利率。据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增长3.5%,创22个月以来的新高,而现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25%,由此推算实际利率为-1.25%,即年初存100元,年末的实际购买力只剩下98.75元,负利率时代存款在不断缩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兴起,大量存款资金抽离,进入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以追求更高收益,这是造成银行违规揽储的市场原因。

揽储的防范措施

(一)深层剖析

银行大量信贷投放是造成违规揽储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信贷投放过度集中和负利率又加剧了银行违规揽储的“迫切性”。实际上,监管部门制定的存贷比等指标是对银行信贷投放质量的保障,是对危机能力的补充。如果银行自身的危机控制水平到位,能够将天量信贷产生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能够通过自有资金化解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带来的坏账危机,能够及时向新兴行业及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能够清晰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顺势而为,即使存贷比超过100%甚至更高,银行也能够平衡好存贷款之间的关系,摒弃违规揽储。因此,笔者认为银行内部危机控制水平的不足是导致违规揽储的深层次原因。

(二)加强内部危机控制水平

1、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例。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存量贷款的清收力度,保证贷款能够按时偿还;认真做好新增贷款的危机控制工作,严格审查,计提相应危机准备;进一步完善信贷工作流程,做到审贷分离,杜绝人为操作现象。同时,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拓宽信贷投放渠道,充分分散危机。

2、进展新业务,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银行服务水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变原本以存款量作为衡量员工绩效的考核模式,把重点转移到开展新业务上来,努力进展中间业务,设计开发新产品,扩大存款来源。

3、加强银行内部危机控制文化建设。银行危机防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因素,因此防范危机就要首先防范和化解人的危机。首先,要从银行员工的危机意识和职业道德抓起,通过不断的危机培训,在银行内部逐渐树立起危机控制的大局观和企业文化,提高全员的危机意识。其次,要建立长效的危机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对危机防范有功的要给予奖励,反之,对危机意识淡薄,疏于防范危机的员工要坚决处罚,力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危机控制的长效机制。

4、建立专业化的危机控制人才队伍。危机控制的操作实施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队伍。因此,为加强危机控制水平,首先,银行应该把引进外部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引进高级人才,打造一支适合现代银行业的实战型危机经营管理队伍。其次,通过不断的内部培训,培养一批 “土生土长”的危机经营管理人才,他们将能更好的融入银行本身的危机经营管理文化。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