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金

什么是注册资金

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经营管理条例》第12条规范:“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企业法人办理开业登记,申请注册的资金数额与实有资金不一致的,按照国家专项规范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经营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31条规范:“注册资金数额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的货币表现。除国家另有规范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

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财产的数额体现,注册资金所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权;是企业实有资产的总和。注册资金随实有资金的增减而增减,即当企业实有资金比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20%以上时,要实行变更登记。

注册资金反映的是企业实际拥有的财产数额。只是代表初期投入的资本,是一种象征,证明企业至少能承担等同于注册资金的危机。

注册资金的使用: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完毕后即可转入人民币帐户,用于购置办公设备、出产设备及流动资金。只要到帐24小时以上,就可以正常使用,没有什么限制。但要注意,工商局查账时一定要有完整的财务手续,净资产不要低于注册资金。

企业抽逃注册资金的方式

企业抽逃注册资金的方式紧要有以下几种:

1、验资后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3、将注册资金中货币出资的部分在企业成立后抽走部分或全部,然后用其他非货币部分补账;

4、用虚报利润的方式,不担或少担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而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提走;

5、在利润分配上,采用利润“先后分配”的方式,来代替按出资比例分配,从而以先分利润的名义达到抽逃注册资金的目的;

6、通过对投入主体的反投入、捐赠、提给抵押担保等形式来掩盖其抽逃注册资金的目的。

注册资本和注册资金的区别

注册资本和注册资金的区别:

注册资本与注册资金的概念有很大差异。

1)注册资金所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权;注册资本则反映的是企业法人财产权,所有的股东投入的资本一律不得抽回,由企业行使财产权。

2)注册资金是企业实有资产的总和,注册资本是出资人实缴的出资额的总和。

3)注册资金随实有资金的增减而增减,即当企业实有资金比注册资金增加或减少20%以上时,要实行变更登记。而注册资本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增减。

4)注册资金是企业法人(非企业)营业执照上才有的,由于企业法人是无限责任,其注册资金反映的不是责任能力;而企业营业执照上是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反映的是企业承担责任的能力。

依照《企业法》规范,企业的注册资本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是表明企业注册资本数额的合法证明,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能够出具验资证明的法定验资机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有国有资产参股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关于“注册资金不实” 的相关内容

一、“注册资金不实”的定义

“注册资金不实”是指企业的注册资金与实有资金不相一致,也就是注册资金不足。

二、对开办单位应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有关规范。

1、最高法院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第二项规范:“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已经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虽与注册资金不符,但达到《企业法人登记经营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5条第7项或者其他法规规范的数额,并且具备了企业法人条件的,应当认定其具备法人资格,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该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开办企业应当在该企业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差额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该批复第一条第三项规范:“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没有投入的自有资金,或投入的自有资金达不到《企业法人登记经营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15条第7项或者其他法规规范的数额,以及不具备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应当认定其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开办该企业的企业法人承担。”

2、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法经[1995]274号《关于认定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资金是否投足问题的函》规范,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注册资金不足,开办后以其他形式投足注册资金的,开办单位不承担责任。

3、最高法院法复[1997]2号《关于对注册资金投入未达到法规规范的最低限额的企业法人签订的经济合同效力如何确认问题的批复》规范:“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投入未达到法规规范的最低限额,在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时,应根据本院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第三项规范处理,即其民事责任由开办该企业的企业法人承担。”

4、最高法院《规范》第80条规范:“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三、“注册资金不实”与“虚报注册资本”的区别。

关于“虚报注册资本”,根据《企业法》第206条、《企业法人登记经营管理条例》第58条和《刑法》第158条的规范,虚报注册资本的含义是申请企业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它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企业登记主管部门,取得企业登记。对于虚报注册资本的企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四、审判实践中对企业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认识和作法不一致的原因及争议焦点。

各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对企业注册资金不实范围的认识和作法不一致,原因在于:有的法院认为,根据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关于认定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资金是否投足问题的函》的规范,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注册资金不足,开办后以其他形式投足注册资金的,开办单位不承担责任。该函明确规范了开办单位可以在开办后投足注册资金,因此,开办单位在开办后补充的注册资金的,属于开办单位实际投入的注册资金。根据最高法院《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款第二项的规范,开办企业在该企业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差额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故“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应为开办单位开办其它企业后陆续投入的注册资金与应投入的注册资金的差额。有的法院认为,根据最高法院《规范》第80条的规范,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的,开办单位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该条明确规范的是开办单位在“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故“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应为开办单位开办其他企业时实际投入的注册资金与应投入的注册资金的差额。并认为,《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是最高法院1994年3月30日作出的,《关于认定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资金是否投足问题的函》是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在 1995年10月19日作出的,均与1998年6月11日经最高法院审委会通过的《规范》中第80条的规范相抵触,按照司法解释的适用原则,应适用后者。因此,认定注册资金不实范围的争议焦点在于:认定开办单位投入其开办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实的数额是截止至开办时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还是截止至开办后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实际上也就是开办单位应在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还是在开办后共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五、如何界定“企业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

根据有关规范,开办单位开办其他企业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足的,可在开办后补足注册资金或由有关部门责令其补足注册资金。《企业法人经营管理实施细则》第31条规范,除国家另有规范外,企业注册资金应与实有资金相一致。实际是指在企业注册资金不足时,工商行政经营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补足。过去最高法院有一个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重申了企业注册登记时投入方出资不足的,应责令其补足,注册资金不实的,由开办企业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责任。1992年最高法院还有一个复函,就是经工商行政经营管理机关核准,领取企业法人执照的集体企业尽管其申报单位投入不足,其法人资格仍应予以确认,至于出资不足的部分可责令其补足差额部分。最高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法经[1995]274号《关于认定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资金是否投足问题的函》实际上是指法院处理案件时发现注册资金不足时可以责令补足。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可以把开办单位列为被告或第三人,判决他直接向债权人支付注册资金差额部分,执行中可以参照这种做法。实际上执行历程中开办单位可以理解为不止一个,如果几个企业联合投入或者搞联营或开办有限责任企业的企业,都可以理解成如这几个投入者投入都不足的话,都可以按照开办单位处理,让他们各自补足注册资金,用补足的注册资金偿还企业的债务。

六、对实际投入的注册资金发生争议的处理。

根据《企业法》的规范,注册资金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因此,开办单位在开办后补充或补足的注册资金应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才能认定。在对方当事人对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有异议的状况下,法院应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范》,委托有关验资机构实行鉴定。

七、开办单位对其开办企业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

根据最高院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款第二项和最高法院《规范》第80条的规范,开办单位对其开办企业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一是开办单位开办的其他企业正常经营,但没有财产清偿债务,二是开办单位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规范》第80条没有区分企业被执行人是否撤销了或被关闭了,而是笼统地讲被执行人没有财产清偿债务的,这就包含企业被执行人被关闭、撤销的状况,也包含被执行人属于正常经营状况时注册资金不实的状况,两种状况都适用。

八、开办单位不在“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重复承担责任的原则。

根据《规范》第82条的规范:“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已经在注册资金范围内或接受财产的范围内向其他债权人承担了全部责任的,人民法院不得裁定开办单位重复承担责任。”这是针对执行实践中出现的状况制定的。例如,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可能欠付只有50万元的注册资金,一个法院已经执行走了,其他的法院也根据自己的法律文书要求开办单位拿出50万元注册资金,因为开办单位对企业注册的义务只限于50万元,这条不得重复承担责任的原则,应当对两种状况都适用。一是已经被一个法院执行走了,二是开办单位主动地拿出注册资金,也属于承担责任的义务已经消失了,应当适用不能重复承担责任,不能说开办单位自己愿意拿出注册资金就可以重复承担相同的责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