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营管理能力
在影响经营管理行为的经营管理要素中,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客观条件相近的两个组织中,决定经营管理工作好的关键因素就是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对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经营管理效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就成为经营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因此,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
经营管理者需具备下的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者若要准确地把握组织的效率,需具备下列三种经营管理能力:
- —、经营管理者应能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的标准的能力
经营管理者如果要提高组织的效率,首先要有具体的效率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标准是用以比较将来、当前和过去行动的准则。确定标准的方式有很多种,经营管理者可以把组织的许多特征作为效率衡量的标准,包含量的、质的等依据。例如人均产值,产品平均成本以及各种物品购销售价格等等。
表面看来,制定效率标准并非难事,写在纸上似乎就够了。其实不然,制定一个科学的能够体现效率原则的标准并非易事。经营管理者必须实行深入调查,透过眼前的、明显的事实找出能了解、反映眼前问题的充分信息,并对信息实行深入解析,才能正确估计到他负责监管的所有设备和人员的最大能量,从而制定出符合效率原则的标准。
- 二、经营管理者必须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效率标准的差距的能力
实际工作与标准比较总有一定偏差。如果没有偏差,就不需要经营管理。正因为有偏差存在,才需要我们去做工作。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能够及时了解目前工作的进展,必须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效率标准的差距,以便在它进展成危机前得到改进。
寻找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若工作有数字标准,找出并确定偏差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如产量、利润,但若对一些技术性较少的工作,工作标准不但难以量化,甚至连评定的内容都很难确定,经营管理者有时就不得不凭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如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职工的精神面貌等。一名精明而有远见的主管,有时能够预见到脱离标准的偏差。缺乏这种能力的,则无论如何也应该尽早认识偏差。如果标准制定适当,又有明确地评定下属人员工作的手段,则对实际业绩或预期业绩的评价就相当容易了,就很容易确定偏差的存在与否。另外,经营管理者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
如果目前工作明显地偏离原定的各项效率标准,那说明一定有什么问题或哪儿需要改进。经营管理者应当敏锐地察觉目前工作水平同具体标准的差距,在把握工作时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困难和问题,还应当注意那些较深远、较不明显但今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症状,以便其在进展成危机前得到改进。
- 三、经营管理者应有纠正偏差的能力
经营管理者得到发生偏离的信息,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来纠正实际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偏差时,必须实行矫正偏差。只要目标和成效之间存在偏差,总是有一定原因,矫正偏差应该从研究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入手。但最先引起经营管理者注意的,可能往往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问题的实质。有时,已获得的事实能提示出真正原因,并能为随后的事实检验所证实。然而有时事实所提示的原因并非根本问题所在,或者经营管理者设想的原因同事实所提示的相悖。尤其在一系列表面上互不相干但是出于一个根源的迹象发生时,更容易产生这种状况。经营管理者应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原因,然后根据已获得的事实,确定哪一个是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出偏差的原因,才有助于确定适当的矫正行动,否则很可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如销售额未达到预定值,原因可能是计划阶段估计前提条件时出错,预测值过分乐观、可能是经理人员销售计划或销售目标不正确,也可能是员工销售方式处理不当或者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发生了变化,还可能是竞争对手改变销售策略,等等。经营管理者如果要对销售额未达到预定值这一症结实行纠偏,就必须先找出问题的实质原因,再据此实行纠偏,如主管人员可以重新制订计划或调整他们的目标来纠偏。他们也可以运用组织职能重新委派职务或明确职责,以此纠偏。他们还可以采用增加人员,更妥善地选拔和培训下属人员,或是最终解雇、重新配备人员等办法来纠偏。
归结起来,经营管理者应具备:
(1) 应能全面而准确地制定效率的标准的能力;
(2)对目前工作水平与标准之间的差距的敏锐洞察的能力;
(3) 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纠正偏差的能力。
如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 一、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学习。
作为经营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经营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同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
- 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经营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区别,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行为。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式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企业经营管理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许多状况是无先例可循的,特别是要使每一位经营管理者认识到经营管理不仅仅是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些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探索新方式,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因此,企业提出 2007年的经营管理思路“观念创新出思路,经营管理创新出成效,科学创新出效益,机制创新出人才”,这就需要各级经营管理者进一步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大胆创新的观念,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 三、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经营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企业目标的程度上,经营管理者必须执行企业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经营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企业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经营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以及思维方式,对执行力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于经营管理者,除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外,还应不断锻炼对整个经营管理历程实行规划进展、远景展望的能力,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工作点上,工作中必须有计划,有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执行历程中绝不能随遇而安,想如何就如何,这样只会影响经营管理质量。
- 四、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进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很多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同一样问题时,处理的方式会不一样,有的经营管理者处理得恰当,而有的经营管理者处理得草率。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不要简单地急于处理,要勤于思考,对问题实行解析,把握好“度”,以最佳的方式去实行处理。作为经营管理者,只埋头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企业进展全局性、重要性的工作不实行思考,是很难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抓住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从中掌握问题的紧要矛盾,及时给予处理。
- 五、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这就需要经营管理者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注意与上级、同行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经营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依赖于组织成员良好的沟通,成员良好沟通,又依赖于领导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历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
沟通的方式是多种的,一是下行沟通,它是政令统一、指挥统一、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二是上行沟通,它既是下级对上级指示作出反馈、使上级了解决策执行的程度,又是下级向上级提给做出新决策的信息资料,增加下级参与感。
三是平行沟通,它可增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促进互相了解,消除扯皮现象,为团队建设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
四是业务沟通,有关业务信息的内部交流,是各项工作程序化运作的基本保障,它可以极大地促使业务信息无阻隔流通,提高经营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五是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企业的共同目的就难以为所有成员了解,也不能使协作的愿望变成协作的行动。
经营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企业的经营思路、经营目标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职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职工实行沟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提出一些对企业改革进展的看法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改善,有职工的参与才会有行动的支持。沟通是现代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有效的沟通可以大大提高区别层次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用好了会使经营管理工作水到渠成,挥洒自如。沟通更是一种技能,是“情商”高低的具体体现,这种“情商”是比某些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沟通”水平,就能帮助一个企业,以及企业中层次区别的经营管理者切实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