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机制

什么是融资机制

融资机制是指资金融通历程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调控方式,包含融资主体的确立、融资主体在资金融通历程中的经济行为、国民储蓄转化为投入的渠道、方式以及确保促进资本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手段等诸多方面。

融资机制的分类

按照区别的角度,可以将融资机制实行以下分类:按照储蓄与投入是否在同一主体内完成,可分为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按照融资历程中体现的信用关系区别,可分为财政融资机制与金融融资机制。

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

内部融资机制,是指储蓄主体将内部积累的储蓄资源直接用于投入。这一融资机制,不涉及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储蓄者与投入者是一位一体的。内部融资机制的优点是方便简洁、融资成本低,缺点则是储蓄规模与投入需求可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不一致,致使投入规模因储蓄不足而受到限制。在现代经济社会,这种内部融资机制不占主导。

外部融资机制,是储蓄者的资金不用于自身的投入项目,而是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存款凭证等金融产品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投入者手中,并由投入者完成投入历程。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 “弱质性”,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单纯依靠内部融资机制难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进展。与内部融资机制相比,外部融资机制虽然乎续相对繁琐、融资成本较高,但它有利于储蓄资源的充分动员和投入方向的正确选择,可以提高全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储蓄向社会投入转化的主导机制。

融资机制的意义

融资机制的意义就在于疏通储蓄向投入转化的通道,更好地利用融资工具动员储蓄并将之转移到投入领域。因而,融资机制发挥作用的历程既是资金筹集、资金供给历程,同时也是资金配置的历程。

融资机制的作用历程

融资机制发挥作用是通过参与融资行为的各经济主体(即资金供求方),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采用一定的方式,通过金融市场或各种机构,操作融资客体双向流动并使其增值的历程,也即各经济主体通过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实现融资客体(资金)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主体、融资方式、融资环境是整个融资历程中的紧要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与调控方式构成了一定制度背景下的融资机制。

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建议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行为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进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危机,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所涉及的问题远不止本文所讨论的这些,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行为,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危机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通过研究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来确定我国企业自己的融资方式,并能从中得到一些间接的、侧面的借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