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管理

什么是融资经营管理

融资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出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经营管理行为。

融资经营管理的紧要内容

(一)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

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企业在具体经营管理历程中必须确定具体的财务目标,这样才能对有效实施财务的融资经营管理职能具备直接指导作用。这一具体的财务目标会受到企业当期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税收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影响,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财务关系,以保证在协调有效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

(二)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

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方针、进展阶段和投入规模,运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式,正确地测定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资金需要量。资金不足或资金筹集过量都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进展。

在企业实行资金预测历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预测数据,采用正确的预测方式,如果发生预测错误,可能会直接使企业财务经营管理失控,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和投入的失败。

(三)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融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融资方式是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在实务中,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采用区别的方式取得,而同一融资方式又可以适用于区别的融资渠道,二者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组合。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特点加以解析研究,以确定合理的融资组合。

(四)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简单地讲,资金结构就是指企业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有时也被称为资本结构。由于区别的融资方式会带来区别的资金成本,并且对应区别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在将区别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实行组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的经营和市场竞争力,适度负债,追求最佳的资本结构。

融资经营管理的重点

资金是企业集团生存和进展的前提,企业集团融资比单体企业的融资决策更加复杂。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其融资经营管理的重点紧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处理好集团整体与集团成员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本运用(包含各种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运用)之间的构成关系。良好的资本结构能够为企业的融资提给导向,并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与融资危机,也是企业顺利进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集团紧要以资本为联结纽带,集团成员企业的资本结构与集团整体资本结构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较单体企业更为复杂,杠杆作用也更为明显。一方面,集团母企业可以利用资本的杠杆作用实现以少量自有权益对更多的资本形成控制,现代企业股权的日益分散性也为杠杆作用的实现提给了良好条件。所以,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负债率可能大大高于单体企业。另一方面,这种杠杆作用使得在集团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中,处于塔尖的母企业的收益率比处于塔底的子企业的收益率有更大的弹性,即一旦子企业的收益率有所变动,就会在母企业层面产生若干倍的放大效应,这些都是考虑集团资本结构时必须注意的。

第二,融资权限集中化经营管理。融资权限集中化是指大额融资的决策权集中在企业总部。融资权限集中有利于降低债权人的危机,从而可以增加筹集资金的额度,拓展融资渠道;从集团内部来看,融资权限集中有利于实现集团融资的规模化效应,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融资权限集中也便于集团预算的编制和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融资权限的集中化并不等于融资的集中化,更不等于所有资金的融通都要通过企业集团或集团母企业来实行。在实行权益融资时,基于集团整体利益的考虑,可以将母企业或者某一子企业包装上市;在实行债务融资时,某一个具体筹资项目可以由独立的子企业来实行,从而锁定该项融资的财务危机,母企业只需以在该子企业中拥有的股权投入为限承担损失。这也是企业集团分散财务危机的重要形式,并反映出集团战略制定上的灵活性。

第三,融资方式的选择与集团模式的改造相结合。企业集团的融资目的常常是既为投入又为改制。例如,分企业的分拆上市,一方面获得了大量资金,另一方面转化为了企业从而改变了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而子企业的上市往往使企业集团在获得大量资金的同时仍能保持对其资本的控制。又如,在企业集团的半紧密层或松散层需要筹集资金的时候,核心层会借机增大持股比例,改变集团的组织结构状况。例如,深圳的赛格集团积极尝试直接筹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1996年7月,将集团下属业绩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8家子企业股权合并重组为公众上市企业——赛格股份有限企业,先后上市发行8000万股B股和2500万股A股,筹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1997年,又成功地重组了赛格中康股份有限企业,于6月份上市发行1.5亿股A股,筹集资金8亿元人民币。

第四,充分发挥企业集团融资的各种优势。相比较而言,企业集团的融资方式和渠道更加丰富,不仅集团可以作为融资主体实行融资,成员企业也可以作为主体实行融资。企业集团在融资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并可采用以下形式:集团财务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集团成员企业以应收应付款项实行的内部融资,集团成员企业相互抵押或担保、相互租赁以及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实行债务转移,甚至由母企业在不改变控股地位的状况下出让子企业的部分股权融通资金。

融资经营管理的原则

1.公开性原则

为了避免在金融市场上出现投机和欺骗行为,政府和金融经营管理部门要求所有上市证券的发行企业(企业)公开其有关发行的全部事实真象。当企业发行证券时,必须公布发行企业的发行章程和发行说明书,实行企业财务公开,由证券投入者在了解企业的有关状况后,根据发行企业的信誉及盈利能力等状况后,在均等的机会下作最恰当的抉择。当证券上市时,必须连续公布上市企业(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定期向公众公布上市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报告,各种财务会计报告,以便投入者获得充分、准确的信息,实行合理的投入。

2.公正性原则

所谓公正性原则,就是在直接融资中,公正地对待市场中每一位参与者,以保证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证券的发行和上市交易有序的进展。公正性原则要求:一是公正地审批申请上市交易的股份企业。其基本前提是严格地按照规范的有关股票上市交易的条件实行审批。只要符合条件,就应批准同意该企业的股票上市交易;如果条件不符合,则不准该企业的股票上市交易,即使已批准上市的亦应暂停直至撤销该股票的上市。二是公正地审批申请经营股票谭券业务的证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其基本前提也是严格按有关条件和规范实行审批。在公正的条件下,产生合格的可以信赖的经营股票、证券业务的证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三是公正地反映股票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证券上市企业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状况,不得有隐瞒、虚假、欺诈等致使投入者误导误信的行为;证券信息咨询部门必须向投入者提给真实有价值的信息和实行买卖咨询技术指导。四是公正地办理委托股票买卖交易业务。股票市场的证券商或经纪人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接受和办理投入者的委托买卖业务,即严格按委托者的委托条款、规范顺序和程序办理,不能有任何的欺骗和违约行为,以保障股票上市交易的顺利实行,保护投入者的合法权益。

3.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性原则,就是指在金融市场上,投入者在相同的条件和平等的机会中实行各种证券买卖,并充分享有交易中各种权利和义务,防止背信、操纵行为和“内幕人士”证券行为。公正性原则要求:一是证券行市变动,纯系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及投入者以可靠的资料,对证券买卖作出合理的反映,而不受人为操纵的影响,以防止非法投机行为。二是证券交易量主投苎者根据其资金实力决定,防止大额证券持有者联合组成集团,大批买进卖出,实行垄竺和操纵市场。三是限制“内幕人士”证券行为,对证券发行企业的董事、行政负责人及其能得到企业内幕消息的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从事本企业证券交易实行严格的限制。

以上各条原则,紧要是从直接融资角度,对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维护证券交易顺利实行甲阐述的一些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证券自愿认购、自主买卖原则等等。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