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采购经理人指数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指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出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 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经营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紧要参数。通常采购经理人指数与金属需求指标密切正相关,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属需求增长率变化的有效指标。
PMI是一项全面的经济指标,概括了美国整体制造业状况、就业及物价表现,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资料之一。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同时,PMI是一个对亚洲及中国出口很有预测力的一个前瞻性指标。PMI已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行为的监测和预测具备重要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为每月第一个公布的重要数据,加上其所反映的经济状况较为全面,因此市场十分重视数据所反映的具体结果。在一般意义上讲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会带来美元汇价上涨;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会带来美元汇价的下跌。
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优势
- 1.时效性。
PMI在经济学家和金融解析家中广为使用的一大原因是其高度的时效性。首先,参与数据调查的采购经理人,由于其工作性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企业当月表现的真实数据。其次,ISM在下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发布当月的指数,一般来说,其数据的发布比政府的相关经济数据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
- 2.准确性。
美国商业部对PMI与制造业进展趋势和GDP之间的关系实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状况下,当PMI大于50%时,预示着制造业经济的扩张进展;而小于50%时,则预示着制造业经济的衰退。50%点为衡量制造业是否扩张或陷入衰退的临界点。而当PMI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高于42.8%,则预示着GDP的扩张;而当PMI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42.8%,则预示着GDP的衰退。
此外,对PMI与道·琼斯指数以及标准普尔指数走势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没有明显通货膨胀威胁时期,PMI与道·琼斯指数的走势一致性达到80.9%,与标准普尔指数的走势一致性达到68.7%。PMI具备如此准确性,其原因可以归结为:
①合理的数据采样方式。调查样本即商业调查委员会是由ISM精心控制的,以确保其代表制造业的总体结构。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行业,各个行业间的委员人数比例根据各行业对国民出产总值的贡献大小来确定,行业分类则按照美国行业分类标准实行,共分为20个行业。同时,调查样本也非常重视参加调查的委员在区域分布上的分散性,避免参加调查的委员在同一区域过渡集中。
②季节性调整系数的运用。季节性调整是为了在数据中剔除每年重复性事件的影响,比如天气变换、夏季工厂停工以及法定节假日等类似因素,以纠正相邻月份比较时的偏差,使获得的PMI更准确可靠。季节性调整系数由美国商业部根据历史数据计算获得,并提给给ISM。
- 3.简易性。
PMI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于发布后经常修正的官方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和金融解析家使用PMI更容易识别经济进展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在PMI的调查中,过滤了琐碎的干扰因素,使得趋势得以显现,同时,紧要的企业都参与了数据调查,使获得的数据具备很好的代表性。
当然PMI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PMI为扩散系数,其数值超过50%只是表示在调查的经理人中提交正面报告的人数大于提交负面报告的人数。但是瑕不掩瑜,PMI凭借其时效性和出色的经济预测能力受到广泛的关注。
采购经理人指数的计算
PMI是以下不断变化的五项指标的一个综合性加权指数:新订单指标,出产指标,供应商交货指标,库存指标以及就业指标。加权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代表意义,显示出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大小。从而得出每一家企业在每一方面的处于上升、下降和不变的结果,通过计算每一个方面区别结果企业所占比例后,得出这五个方面的扩散指数。扩散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扩散指数=上升百分比-下降百分比+(不变百分比)
然后将这五个扩散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扣除季节等影响因素后得出采购经理人指数。具体权重比例如下:
A.产品出产权重比例25%
B.订单权重比例30%
C.存货权重比例10%
D.厂商表现权重比例15%
E.就业状况权重比例20%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在40~~50之间时,说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但整体经济还在扩张。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2005年4月底,我国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中国首次发布这一经济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产品价格、库存等基本数据的变化.依据数学模式计算得出的。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指数已经发布多年,采用每月公布和点评的方式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随着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全球供应商到我国采购成品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3%,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多。如果我国只是制造而不去关注采购物流领域,这中间巨大的利润空间就会被挤占。建立“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充分说明中国已经从制造环节“脱身 ,开始注重物流与采购问题。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含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目前,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已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从2005年6月开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将按月发布,并按国际通行做法,特约业内权威人士结合PMI调查数据实行宏观解析,使解析的结果更加具备前瞻性和权威性。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含11个指数:新订单、出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式全球统一。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建设历程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筹备与建设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2004年上半年为调研阶段,重点是与国外专家实行多次交流、研讨,并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对采购经理指数的建立也十分关注,企业调查队设立了专门课题,并委托天津、山东、宁夏企调队实行研究。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为中国制造业PMI的推进阶段,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包含:确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企业调查问卷的设计、企业抽样方式制定与实施;在山东、天津和宁夏三个省(市)开展部分企业的试点工作;在青岛召开了部分省市采购经理指数小型研讨会;召开了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作会议,就2005年1月份开展调查实行了部署,并针对采购经理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采购经理调查问卷、联网上报的具体事宜开展了培训。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1月开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运转,取得了三项成果:第一,建立了稳定的调查渠道,全国制造业20个大行业727家企业的采购经理按月填报了调查问卷。第二,建立了制造业PMI数据库,每月采购经理在网上填报,经过数据的核实与汇总,建立了丰富的、完整的中国制造业PMI数据库。第三,根据调查结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编制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并撰写商务报告。目前已有六个月的指数。在2005年4月,我们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意义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体系,涵盖出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对国家经济行为的监测和预测具备重要作用。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重大意义在于:
1、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目前,已有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2个国家制定了PMI指数。中国加入WTO之后,正在日益成为世界采购中心与制造中心,中国经济进展成为世界经济进展的紧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已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所以是中国需要PMI, 世界也需要中国的PMI。建立中国PMI,将在两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是调查方式与统计方式的接轨;二是数据的可比性。
2、有利于国家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与预测。PMI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反映经济行为快速的、及时的先行指标。通过PMI,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经济与商业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有利于指导企业的采购、出产、经营等行为。PMI调查涉及企业出产、采购、库存、销售、价格等多个环节,反映了企业全面的商业行为,PMI以及基于 PMI的商务报告对企业实际经营行为具备极强的指导作用,使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决策与业务调整有一个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