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实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行为,在中国境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标准是: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紧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范的范围;
(三)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含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实行了研究开发行为,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经营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企业类型 | |||||||||||||||||||||||||||||||||||||||||||||||||||||||||||||||||||
---|---|---|---|---|---|---|---|---|---|---|---|---|---|---|---|---|---|---|---|---|---|---|---|---|---|---|---|---|---|---|---|---|---|---|---|---|---|---|---|---|---|---|---|---|---|---|---|---|---|---|---|---|---|---|---|---|---|---|---|---|---|---|---|---|---|---|---|
| |||||||||||||||||||||||||||||||||||||||||||||||||||||||||||||||||||
[编辑]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工作网”,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办法》第十条规范条件(即上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实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 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出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4. 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 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状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行为说明材料;
6. 经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状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实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实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经营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它多半是先有研究成果,而后再建立企业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因此,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往往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开拓者。
2、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中小型企业或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企业。它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利用新技术、新发明他们可以很快开发出新产品。由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投入少、危机有限,所以很多危机投入家愿意投入这种尚未成熟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没有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高新技术企业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产生于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达的科教体系和科技人员自由择业的制度是高新技术企业进展的重要条件。
4、高速成长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凭借其新颖性和高技术特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能获得具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在短短的几年内由原来的小企业进展成为组织和经营管理日趋完善的的大企业。
5、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领导团队的素质。在高新技术企业充满危机和艰辛的路途中,只有一流的高素质的领导团队的团结一致、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进展。危机投入家在定性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包含网络企业时,总是要重点考察企业的领导班子的能力与素质。
6、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危机。实际上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是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技术商品化行为,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开发失败的危机。而20%---3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企业失败作为代价的。2001年4月美国NASDAG市场网络估价的大跳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特点解析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在成本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下列区别:
一、成本经营管理理念区别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资金耗费实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实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实行解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理念的主题则是创新,即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取得突破可能性较大的专项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局部压强,使其能够在该点上实现突破,形成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来谋取具备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侧重于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另一个则侧重于保证实现经营目标。
二、成本经营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在传统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经营管理具备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传统工业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比起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往往要小得多,这就决定了传统工业企业不得不把成本作为决定其生存和进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来对待。邯钢人在对工艺、设备实行技术改造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管理制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费用,保证经济效益。这表明对于传统工业企业,选择低成本战略是其成功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更注重于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焦点集中战略,旨在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以克服其人力资源高成本和销售、研究高费用的劣势。
三、对成本形态核算与控制的需求区别 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著名的泰罗制和标准成本系统皆源于此。这不仅由于制造成本是企业在材料采购历程和产品出产历程中各项费用汇集的结果,而且还由于它在企业的总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决定企业生存与进展的各种决策当中所需求的成本形态也集中体现为制造成本。即使在市场条件、技术水准、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已今非昔比的状况下,传统工业企业仍然把对制造成本的核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时兴的作业成本法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全新的核算方式,皆是针对制造成本的。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紧要目的是对外编制损益表、评价会计期间经济效益,由于这两项在成本费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所以对其加强控制的要求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弱。
对责任成本和变动成本实行核算,紧要是出于产品经营决策和定价的考虑,这一点无论是传统工业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一致的。对其在经营管理上的需求强度因具体企业而异,一般要低于制造成本。
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物耗成本、质量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传统工业企业更多地是出于造势或满足外部某方面要求的考虑,而不是企业自觉自愿非做不可的行为需求。对高新技术企业就区别了,这些成本形态或迟或早都要实行核算,其中需求强度较大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和物耗成本。即使需求强度相对较弱的质量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对其核算与控制的需求也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强。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核算需求强度大,不仅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周期短而在核算上更具备现实可操作性,而且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产品经济效益的模式也要求对其实行核算与控制。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较大的投入,同时还要承担比传统工业企业更高的产品降价危机,所以仅仅遵循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传统工业企业会计实践而制定的会计准则来计算产品成本,就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因而不能正确地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历程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谋求竟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对物耗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需求,更多地是出于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方面制度创新的考虑。这个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对于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是这样,而且对于国家的宏观经营管理也是这样。党的十五大确认了按出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 “知识资本化”和“知识经济”问题,从成本信息服务的角度,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响应。
四、对成本信息质量的要求区别
成本信息质量特征表现为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可否认,区别成本形态的信息,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标准并不一样。即使同一成本形态的信息,对传统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以产品成本为例,虽然传统工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项目相同,但是构成成本信息质量的各项特征的重要程度和具体要求区别。对传统工业企业来说,其准确性是指在特定的成本计算方式(品种法等)和特定的费用分配标准(材料耗用量、工时耗用量等)下所归集分配的成本是唯一的成本,即无论谁来计算,只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方式实行,结果都会相同;其完整性是指按照规范的成本项目将发生在会计期间和出产历程的各项要素费用都归集起来,分配给区别的成本对象,不使其遗漏;其及时性是指能够按月报出成本信息。能够做到这三条,便可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产品成本信息。
但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则不然,其准确性不仅要考虑计算程序和结果,而且要考虑分配标准是否合理;其完整性不仅要考虑供应和制造历程,而且要考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其及时性不仅要求成本信息按月定期报出,而且要考虑按决策需要不定期报出。所以,仅仅满足于规范要求的产品成本信息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定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额的期间费用逼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人员去寻找各种相对合理的分配标准,来将其正确地分配到具体产品对象上去。不仅如此,为了对付竞争,成本信息的及时性比传统企业更为重要,往往是算不准确尚可容忍,算不及时则难以饶恕。
五、成本费用构成和经营管理重点区别。
这里指的成本费用是损益表中制造成本、销售费用、经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后三项费用亦称期间费用。在产销比正常的状况下,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构成是制造成本高、期间费用低。因此,经营管理重点是制造成本,经营管理当局更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控制。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成本考核指标是否落实,成本经营管理是否有效,成本降低机制是否形成,皆由制造成本经营管理状况所决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则相反,通常是制造成本低、期间费用高。期间费用高的原因是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高。因此,经营管理的重心要转移,转移到研发环节和技术服务环节。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往往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其产品成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设计所决定的,而其产品的销售状况如何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服务。
六、成本费用控制方式区别
传统工业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紧要采用标准成本系统、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经营管理(包含零基预算与弹性预算)。尽管其控制范围有弹性,控制历程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总能够通过对成本形成原因的解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来不断地促使其标准。目标和预算符合实际,以此来引导企业健康进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不能简单地搬用上述做法。虽然标准成本、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等形式依然可以利用,但实际上由于其控制历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所以对成本动因的解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更为困难。在传统工业企业,尤其是经营稳定的大型工业企业,所耗费的资金与产生的回报之间,能够建立人们容易把握的函数关系。而在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函数关系则不容易建立。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时成本费用的控制,宜更多地通过人们的行为来实施,而不是通过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和建立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来实施,即应实行的是积极控制——鼓励多做工作多花钱,把该花的钱花足,把不该花的钱限制住。该花的钱是积极费用,不该花的钱是消极费用。积极费用越高,越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积极费用当然也包含实验、试制失败的费用,但对盲目实验与试制等所导致的消极费用,则要严格加以限制。 七、成本解析的紧要方式区别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解析的紧要方式是对比解析和差异原因解析,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解析应该重视的是价值工程解析、相关解析和预警解析。价值工程解析是利用产品成本结构与产品功能结构的比值关系来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能比率的途径,从而改进产品或工艺设计的有效方式。相关解析是利用成本或费用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来解析成本费用指标对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以期通过增减成本或费用,来改善该项经济指标的状态。预警解析是通过对控制指标设且预警线(红线)来实行的。预警分为绝对预警和相对预警。绝对预警的红线就是由盈亏临界点所决定的成本费用开支水平。相对预警的红线有两种,一种是纵比红线,一种是横比红线。纵比红线可以以本企业成本费用指标的历史水平为标准设置,横比红线则要以竞争对手水平或行业水平为标准设置。
八、降低成本费用的紧要途径区别
传统工业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的紧要途径有三条:第一、通过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降低出产历程中的物耗与能耗,同时对技改项目投入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第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监督和激励手段向经营管理要效益;第三,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费用,谋取规模经济效益。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其降低成本费用的紧要途径是:第一,加强研究开发经营管理,通过加强文档建设、提高设计产品零部件还用率、实行价值工程解析、优化设计部件结构和加工工艺,尽可能地使先天性的产品成本结构合理并减少因修改设计而导致的物料损失;第二,提高对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程度,改善物料计划经营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减少因物料供应不配套而带来的库存积压和停工待料;第三,建立内部信息通道和高效率的求助支援系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回应能力,充分利用销售平台,尽可能地增大销售收入,降低单位产品固定费用;第四,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行为,不断挖掘改善经营管理、降低费用的潜力。
事实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是在继承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展开的,尤其在成本计算方式、成本项目设置、成本解析方式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区别程度地继承和借鉴了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考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成本降低的机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人员,既要了解二者的差异,也要看到二者的共性,才能胜任成本经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