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合伙人制度

什么是事业合伙人制度

事业合伙人制度是一种类合伙人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制度。但区别于合伙人制度,事业合伙人制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合伙人持股计划;第二是事业跟投计划,这是向投行和美国合作企业学来的制度;第三是事件合伙人经营管理,转变成扁平化的架构而非科层结构。

事业合伙人制的阐述

事实上,事业合伙制并非是一个新事物,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两种企业形态之一。除了合伙制以外,另一种企业最基本的形态就是有限责任企业。合伙制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代,早在古罗马时期,我们就可以找到合伙制的缩影。到中世纪时期,这种契约就已经比较成熟,也形成了有限合伙人的雏形。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以知识型为主的企业如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企业等都实行这种制度。而在中国目前的经营、信托领域,大家对一般合伙人(GP)、有限合伙人(LP)这些概念都很熟悉,领先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也在区别程度上尝试这种合伙人或类合伙人模式。因此,事业合作人机制其实并非是一个新鲜事物。

事业合伙人制的机制

事业合伙人机制的核心原理与信托机制类似。从企业的收益分配方式可以看到,股东和合伙人共享了企业的收益。如果一个企业能达到一定的高收益水平,事实上他也可以很容易的在资本市场上购买到比他现有股东更便宜的资本,如果这时股东区别意实行这样的分配,这些合伙人将可能选择自己创业。

事业合伙人制的实施要素

第一,企业知识是否掌握在个人手中?即知识个体性。举一个反例--富士康,由于富士康的所有知识都浓缩在它的出产线上,工人只需按照规则实行非常简单的操作,因此,富士康的工人不仅不需要创造力,更不能有创造力。对于这类企业而言,他们建立合伙人机制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的。

第二,股权分散性。如果一个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的员工意识到这种制度的存在,那么,企业最卓越的那个员工一定会去投靠一个实行这种制度的企业,或者选择自己出去创业,抛弃他的股东。

第三,企业业务的封装性。例如,可以将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分成一个个的案子,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分成一个个的审计,与这些单位类似的企业就特别适合推行这种制度。然而,比如像全员持股的华为,它任何一项业务的参与人数众多,合伙份额既无法通过第三方计算来确定,也无法通过内部博弈谈判来解决,因此它无法推行合伙人制度。

总之,一个企业要推行合伙人制度就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即知识个体性、股权分散性、业务封装性。

事业合伙人

就事业合伙人而言,他是职业经理人的升级版。即使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也存在职业经理人承担危机和失败后果不足的问题,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共担的制度,让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真正共同分担危机和承受失败的后果,也就是说,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变成比股东更劣后的收益分配人。

总之,事业合伙人机制包含三个部分,即:第一是合伙人持股计划;第二是事业跟投计划,这是向投行和美国合作企业学来的制度;第三是事件合伙人经营管理,转变成扁平化的架构而非科层结构。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